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居官必览

書城自編碼: 1701863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政治/軍事政治
作者: 黄正新
國際書號(ISBN): 9787511706775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1-02-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79/30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15.1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大雨艺术设定画集
《 大雨艺术设定画集 》

售價:HK$ 203.3
激发改变:点燃内心渴望,实现终身成长   [美]理查德·博亚特兹
《 激发改变:点燃内心渴望,实现终身成长 [美]理查德·博亚特兹 》

售價:HK$ 119.8
欧洲史:从古希腊到冷战后
《 欧洲史:从古希腊到冷战后 》

售價:HK$ 239.6
蓝湖战略:在细分市场打造制造业的“隐形冠军”
《 蓝湖战略:在细分市场打造制造业的“隐形冠军” 》

售價:HK$ 83.5
螺蛳姐姐
《 螺蛳姐姐 》

售價:HK$ 60.3
数据科学技术:文本分析和知识图谱
《 数据科学技术:文本分析和知识图谱 》

售價:HK$ 156.1
胡佛的天梯
《 胡佛的天梯 》

售價:HK$ 106.5
愤怒:一部关于情绪的冲突史
《 愤怒:一部关于情绪的冲突史 》

售價:HK$ 82.3

 

建議一齊購買:

+

HK$ 24.0
《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32开 》
+

HK$ 11.1
《 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2015新版) 》
+

HK$ 107.3
《 吴建民谈外交 》
+

HK$ 107.3
《 李光耀观天下 》
+

HK$ 65.0
《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16开) 》
內容簡介:
《居官必览》是清朝金庸斋精心之作,采用明朝袁了凡的功过格形式撰写而成,该书总结出为官功格五十八条、过格四十二条,就事使、操持、兴革、教化、刑狱、赋税六方面,展开对居官治民的功过是非的界定与评述,所论大部十分精辟,切中要害,诚如书名所言,居官者定要看一看这本书,以效法古今官吏中那些一腔正气、两袖清风的楷模,清末重臣李鸿章将此书视为“枕边书”。
 近年来,《居官必览》风行海内外,人们将其视作中国官场文化的经典之作。它是即将踏入官场之人的引航灯塔,更是在位者叱咤官场的尚方宝剑。
本书以全新的方式,让您轻松领略为官之道;以大量的历史典故、丰富的哲学思想,系统阐述了处世、政论、教化、修身、司法、税赋等六个方面的做官之术,彰显了一种谨慎为官的态度,一心为民的思想、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理念。
目錄
第一卷 事使篇:忠以事君,善以使民
1.匡国致君为己任,安民济物为心期
2.朝夕勤政恤民众,造福一方政之基
3.君王使臣以礼待,臣子事君以忠尽
4.体恤贵在情重,驾驭高在法度
5.待士心怀谦与诚,高明贵在远奸佞
6.隆礼恭听士忠言,虚心求益正得失
7.察访民情应从简,探知民意勿扰民
8.兼听则明偏则暗,绝知事因须躬行
9.驭下以严纪束之,惜民以安民为宜
10.堂规肃清法威至,勿使吏役惹是非
11.法不容情严有度,纪律严明不苛政
12.滥签牌票害于政,简政安民利于国
13.为官赞誉成于德,为民莫善于心诚
14.取财有道当自爱,高薪禄养禁婪贿
15.诚实做人诚为贵,清白做官清为荣
16.遵奉非法罪之过,罔上行私更是祸
17.纵下违法起祸端,徇私枉法罪难免
18.与士交往须有度,或近或远皆招嫌
19.尊居堂皇惟吏近,隔绝民众情已远
20.容纵隶卒官失责,张威布势惊民众
21.装腔作势耍官威,劳民伤财招民怨
22.国以贤兴以谄衰,君以忠安以佞危
23.纵衙役索贿于民,吏胥之害甚于灾
24.衙署需用朝廷供,搜刮乡里扰民众
第二卷 操持篇:勤政恤民,修身养性
1.冰操自矢品自高,抱朴守拙德为馨
2.自甘淡苦心弥坚,无异韦素志不移
3.夙夜勤政恤民众,高风亮节照四方
4.强御不畏人之志,私情不徇官之清
5.文卷累牍必躬亲,事无巨细需详慎
6.知错就改真君子,错上加错是庸人
7.集思广益临政事,抑然自持期于理
8.避气戒性蓄涵养,轻发忿怒少祸端
9.法严律清施内衙,谨防吏卒滋情弊
10.薄俸用奢节难保,勤俭节约誉长在
 ……
第三卷 兴革篇:兴利除弊,造福一方
第四卷 教化篇:敦本务农,秉礼立教
第五卷 简省安民,断案公允
第六卷 赋税篇:轻徭薄赋,催征有度
附录 《居官必览》
內容試閱
匡国致君为己任,安民济物为心期
敬凛君事,奉公尽职,弗顾其私。一日一功。
原文意为:诚敬严肃地对待君主之事,奉公尽职,不图私利。一日一功。
为官从政者是一个特殊的阶层或群体,尤其是在我国,“官”的作用和意义非凡。清末的欧阳钜源这样写道:“官之位高矣,官之名贵矣,官之权大矣,官之威重矣,五尺童子皆能知之。”
我国自古就把“金榜提名”与“洞房花烛”相提并论为人生两大快事。文人武士,深受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影响,走上仕途以后,莫不以建功立业为己任。可见做官不仅是乐事,更是一种责任。正是由于这种责任,让很多具有雄心壮志的仁人志士,树立以天下为己任之志,在波涛汹涌的宦海中拼搏出驶向成功的道路。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千古名言是范仲淹说的。他年轻的时候就有远大的志向,每次都把天下的事作为自己的事,努力辛苦地读书,有时夜里感到昏沉困倦,就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饭也吃不上,仍坚持读书。公元1015年,也就是范仲淹二十六岁时考中了进士。他做官以后,清正廉洁,办事公正,常常慷慨地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被贬官,仍是心忧天下。公元1021年范仲淹被调往泰州海陵西溪镇(今江苏省东台县附近),做盐仓监官——负责监督淮盐贮运转销,他发现当地多年失修的海堤,尤其是兴化县地段更是坍圮不堪,不仅盐场亭灶失去屏障,而且广阔的农田民宅,也屡受海浪威胁。遇上大海潮汐,甚至水淹泰州城下,成千上万灾民流离失所。官府盐产与租赋,都蒙受损失。为此,他决定重修一道坚固的捍海堤堰。经过几年的努力,捍海治堰工程竣工了。绵延数百里的悠远长堤,毅然横亘在黄海滩头。盐场和农田的生产,从此有了保障。往年受灾流亡的数千民户,又扶老携幼,返回家园。人们感激范仲淹的功绩,都把海堰叫做“范公堤”。当地不少灾民,竟跟着他姓了范。至今当地仍有范公祠遗址,被当地人民怀念。
范仲淹心忧天下,被南宋理学家朱熹评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长河里,心忧天下的人不胜枚举。从孟子的“自任以天下之重”到顾宪成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从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到周恩来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些都是后人对“心忧天下”之人生理念的绝好解释。
不论任何时代的人,都需要志向,而且要“志当存高远,人生贵追求”。天下没有不树立远大志向就能做出成就的人。为官从政者也是如此。有志于济世安民的人,就应当树立以天下为己任,时时刻刻做到心系民众,为民请命。

朝夕勤政恤民众,造福一方政之基
举念辄恤民生,唯恐抚偱未至,有忝民牧。一念一功。
原文意为:凡是有所思虑的,那都是围绕着如何体恤民众生活,唯恐抚慰教导做得不够,有辱于地方官一职。一念一功。
从政应当勤,勤思考、勤工作、勤视察。古往今来成大业者,有修为之人,都懂得“勤”的重要性。关于“勤”,自古有“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之说,东汉的张衡也说过“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唐代的韩愈也有“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的诗句。从为官的视角提出的“勤”,更是体恤民众、造福百姓的政绩之基。
古人讲的“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要在于察其疾苦”,强调当官者要关心百姓疾苦。在这方面堪称楷模的当属春秋战国时期的西门豹。
魏文侯时,西门豹任邺县令。他到邺县,经常微服视察民情,见到年纪大的人,问他们有关老百姓痛苦的事情。当听说河伯娶媳妇,当地民不聊生时,西门豹心里有了主意,决定亲自考察事情的原委。
于是,到了为河伯娶媳妇的日子,西门豹到河边与长老相会。三老、官员、有钱有势的人、地方上的父老也都会集在此,看热闹来的老百姓也有两三千人。那个女巫是个老婆子,已经七十岁。跟着来的女弟子有十来个人,都身穿丝绸的单衣,站在老巫婆的后面。西门豹说:“叫河伯的媳妇过来,我看看她长得漂亮不漂亮。”人们马上扶着这个女子出了帷帐,走到西门豹面前。西门豹看了看这个女子,回头对三老、巫祝说:“这个女子不漂亮,麻烦你们为我到河里去禀报河伯,需要重新找一个漂亮的女子,迟几天送她去。”就叫差役们先后把大巫婆、巫婆的三个弟子以及三老抛到河中。其他同党都吓得在地上叩头,而且把头都叩破了,额头上的血流了一地,脸色像死灰一样。西门豹说:“好了,暂且留下来再等他们一会儿。”过了一会儿,西门豹说:“廷椽可以起来了,看样子河伯留客要留很久,你们都散了吧,离开这儿回家去吧。”
西门豹利用“河伯娶媳妇”事件,智惩三老、廷椽和巫婆,用事实教育百姓,破除迷信。紧接着,他就征发老百姓开挖了十二条渠道,把黄河水引来灌溉农田,田地都得到灌溉。通过治理漳河水患,发展农业生产,使邺地百姓逐步富庶起来。西门豹为官,一生清正廉明,造福一方百姓。他去世后,邺地百姓专门为他在漳水边建造了祠堂,四季供奉。
正如《铁盐论•米通》所讲:“牧民之道,除其所疾,适其所安。”治理民众的途径是帮助他们解除疾苦,引导他们获得安乐,才不失为造福一方的父母官。
君王使臣以礼待,臣子事君以忠尽
奉承上司,勿谄勿亢。凡所当行,凛尊不苟;有微当者,必为详婉申覆,未尝曲从。一小事为十功,大者倍论。如关系地方厉害,另准求济记功。
原文意为:奉承上司,不要谄媚,不要自傲。凡是分内之事,都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地完成;发现不对的地方,切记须详细而委婉地申述报告,而不得有所曲从和隐瞒。一小事为十功,大者倍论。如关系到地方厉害,则另准求济记功。
《孟子•离娄上》曰:“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意思是说:想要做君主,就要尽君主的责任;想要做臣子,就要尽臣子的责任。两者都仿效尧和舜去做就行了。
从政者按照礼法行事,恪守独立正直的品性。尤其是在纷繁芜杂的时期,更显示独立正直的可贵,唯此才可匡正时弊,树立健康的风气。
为官者,从政尽忠报国,刚正不阿;居家以勤俭为主,严于律己,正直无私。无论在做官、居家,还是教养子女以及训导弟妹子侄等方面,皆应当以独立、正直、节俭为纲,坚定地奉行这一套立身处世的原则。为后人树立刚正、廉洁的榜样。
清代的林则徐作为廉洁正直之士亦是如此。林则徐当年离京赶赴广州禁烟的时候,明令通知各地州县长官必须“四不”:即不准大办酒席,不准馈赠礼物,不准惊动百姓,不准送钱给随从人员。后来,他在途中发现有的地方为了迎接他,费了不少人力、物力、财力去翻修房子,于是他又补充了一条:不住豪华房子。
林则徐之所以提出这“五不”,皆因当时京官外出,都大摆派头,而途经的地方官更是极尽阿谀逢迎之能事,细心伺候,惟恐不周。所以,当时外出的京官大多到一站停一站,接受贿赂馈赠,尽情作威作福。林则徐十分痛恨这种腐败现象,为了防止自己出行再遇到这种情况,所以提出了“五不”。
途中有个县官接到钦差大臣的“五不”通告后,自以为这是怕地方官准备不周到,才故意这么通知的。于是乎,宰猪杀羊,张灯结彩,派工铺路,装修新房,专候钦差大臣光临。几天后,林则徐派出的先遣官员来了,当了解到这个县官劳民伤财的行径和老百姓恨透了他的情况后,连夜派人把这事报告了林则徐。林则徐果断决定绕道而行,同时,还将情况告知这个县官的上司。结果这个县官被官降一级,这时他才省悟:林则徐的正直、廉洁并非虚传,而是真的。
林则徐深知国家的根在百姓,自己的根在百姓,因此为国家尽忠效力,为百姓操办实事才不枉费国家和百姓对自己的信心和给予自己的厚望。
《管子•君臣上》云:“为人君者,修官上之道,而不言其中。为人臣者,比官中之事,而不言其外。”做父母官的人,忠于国家、忠于百姓是他们应该遵守的最基本的官德。独立地、正直地、廉洁地在其位谋其职,才是居官者应该坚守的原则。
体恤贵在情重,驾驭高在法度
待寮属体恤有情,约束有法。百功。
原文意为:上级领导对待自己的属下要体恤有情,约束有法。百功。
一个有作为的领导,除了领导者本人的能力外,还离不开那些配合和执行他命令的各级下属,也即是一个精诚合作的团队。打造一个精诚合作的团队,作为领导,首先要自己做出表率,其次在对待下属上要表现出“情浓动其心,法制限其行”。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意思是说:作为领导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属下也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领导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属下端正,那么,纵然三令五申,属下也不会服从的。
以身作则说起来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并非易事,需要长期不懈地严格要求自己,才能让自己的行为合乎道德规范,对身边人的行为起到一个榜样作用。
《史记》中记载的西汉名将李广,凭着世传弓法,射得一手好箭,是一代名将。李广为人忠厚,爱兵如子。在汉景帝、汉武帝两朝,李广历任上谷、上郡、陇西、北地、雁门、云中、右北平等七郡太守,守卫边疆,统兵作战。在行军打仗十分艰苦的时刻,如果找到了水,他通常都等所有的士兵都喝够了,才最后一个饮水;吃饭时,也总是等将士们都吃饱了以后,才最后一个端起饭碗。这种无私精神,使他深得士兵与百姓的爱戴。李广屡立战功,深得汉武帝的厚爱。每当朝廷对他进行赏赐时,他总是把赏赐的东西分发给属下。从军四十余年,李广家中也没有多少积蓄。司马迁论赞李广将军时候引用古谚“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借以高度评价李广的品格,赞美他诚实朴直,事事以身作则,处处体谅属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真心赢得了全军和普通老百姓的尊敬。
作为领导,要及时给予下属相应的奖励和名誉。奖励、赞扬下属永远要比惩罚、贬斥下属获得的要多。奖励和赞扬能够激起人的积极性,使人对自己的价值和能力获得满足,继而会萌发更大的动力去把事情做好。从古至今,无论是文人,还是武士,出世和行军打仗,为的无非就是名望与财富,即使像文天祥那样的爱国志士,他也是在出世、举世之外,发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样的诗句的。时时在物质上、名望上给予他人以鼓励,可以减少不少阻碍和麻烦。
作为领导,还应该通过立法,限制属下为所欲为的行为。立法应当严谨慎重,执法更应该公正严明。法律公正、严明地实施,能够使触犯了规则的人心甘情愿地接受处罚而无怨尤,也会给其他人敲醒警钟,只有如此,法制才能够发挥它真正的作用。
一个领导能够对下属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严之以法,爱之以心。那么这个领导肯定能带出一个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团结一心、精诚合作的团队。
待士心怀谦与诚,高明贵在远奸佞
接待缙绅士夫谦和而庄,令君子乐尽悃诚,小人弗敢干谒。始终一辙为百功。
原文意为:对待缙绅士人要谦和庄重,要让君子心甘情愿地尽忠,使小人不敢因私利而接近于你。坚持再坚持,始终如一,则为百功。
唐朝陈子昂在《重任贤科》中讲到:“天下之政,非贤不理;天下之业,非贤不成。”指出了国家大政,没有贤才就得不到治理;天下大业,没有贤才就不能成功。
结交缙绅士人,从领导自身角度讲,要谦虚、真诚,同时不失尊严和庄重,让真正的贤良人士尽心尽力地辅助自己成就大事,让一些心怀不良的人远离自己。
在结交的过程中,应该分清君子和小人。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在孔子看来,“益者三友”,是友直、友谅、友多闻。朋友正直、坦荡、刚正,或朋友诚实,不作伪,或朋友见闻广博,这些朋友都是有益的朋友,可称之为君子。“损者三友”,是指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也就是谄媚拍马的朋友,两面派的朋友,还有那些夸夸其谈、花言巧语的朋友,这些朋友都是有害的朋友,可称之为小人。
《尚书•命》曰:“慎简乃僚,无以巧言令色、便辞侧媚。”意思是说:谨慎选择你的僚属,不要任用那些阿谀奉迎的小人。
交往中能展现人的素养,从政者更应该注重自身素养的提升,无论何时何地,面对何人何事,首先要心胸宽广,待人谦和有礼。谦和的人,亦通晓真理大道,遵行礼让退贤。
三国时期的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任用蒋琬主持朝政。他的属下有个叫杨戏的人,性格孤僻,不善言辞。蒋琬与他说话,他也是只应不答。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嘀咕说:“杨戏这人对您如此怠慢,太不像话了!”蒋琬坦然一笑,说:“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气秉性。让杨戏当面说赞扬我的话,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不是,他会觉得我下不来台。所以,他只好不做声了。其实,这正是他为人的可贵之处。”
真正有修养的人往往能够从他人的立场去考虑问题,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其实,世界上的很多事情都并非表象所呈现的那样,要了解其中的真实状况,就要认真、谦和地对待。像蒋琬这样善解人意、为人谦和、大度的人,往往能够受到他人由衷地敬佩。古人所谓的修身,其实说到底就是面对自己,没有内疚;面对他人,没有惭愧。这两者中,能都受到他人的赞赏与接受是最主要的。
隆礼恭听士忠言,虚心求益正得失
缙绅硕德,每事必咨,或髦士耄民行高道隆者,特加隆礼,常以就正得失,虚怀求益。得一人为二十功。每询小大事,欣然听从,另记功。
原文意为:咨询求教于那些缙绅大德之士,对于行为高尚,道德隆盛的雅士与老人,特别要待以隆重之礼,经常向他们讨教,以正得失,虚心求益。得一人为二十功。每询小大事,欣然听从,另记功。
●虚心求教
汉代韩婴在《韩诗外传》讲到:“有谔谔争臣者其国昌,有默默谀臣者其国亡。”意思是说:有直言争辩的臣子,这个国家必然昌盛,有默默进谗的臣子,这个国家必然衰亡。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对于贤良之士,要用隆重的礼节款待他们,认真倾听他们的进言,对于合理的进言给予采纳,虚心求教,纠正自己的失误。
在历史上,倾听贤良的忠言获取胜利的例子非常多,曹操与袁绍就是个对比鲜明的例子。继黄巾之乱、讨伐董卓后,各地君主慢慢发展自己的势力,西方主要有刘焉,南方主要有孙坚,中原有袁术等人。在北方,曹操的较小势力与袁绍的大势力相抗衡。袁绍凭借袁家四世三公名望,当上讨伐董卓的盟主。同盟军解散后,许多人都闻其乃四世三公,特来相投。遂势力逐渐扩大,霸据北方,其手下谋士如云,武将如雨。曹操在许昌起义后,招揽人才,礼贤下士,善待手下,视部下如兄弟,劫持天子后,扩大了势力。
袁绍在北方常有袭许都之心,曹操乃与众谋士商议,郭嘉说曹操有十处胜于袁绍,曹操听郭嘉之言后,起兵讨伐袁绍。曹操兵临城下,田丰劝袁绍不可出兵,操虽兵少,但都乃精兵,皆可以一当十,不可出战,只可固守。袁绍欲出兵,沮绶劝袁绍不可出兵,曹操粮少,坚守数日,操可退也。但袁绍不听其言,并把他关入大牢。
曹操听从众人的商议后,在官渡之战中大败袁绍。袁绍屡教不改,乌巢囤积大量粮草,许攸献计派兵严防,他仍不听。许攸只好投曹操。曹操闻许攸来,连鞋都不穿就出来迎接,许攸虽为袁绍的谋士,曹操不心疑,尽听其忠言,曹操劫了乌巢,烧了袁绍之粮。在仓亭,又用“十面埋伏”之计大败袁绍,袁绍口吐鲜血,回去养病。
曹操与袁绍前期对抗,两人有着明显对比,曹操听从好的计略,而袁绍优柔寡断,不听忠言,不会用人,对于击败曹操之计全然不用,而曹操听其谋士之言,以少胜多,以寡击众,取得全胜。可见,隆礼对待贤士,倾听其忠言是多么的重要。
揭开历史的重重帷幕可以看到,有多少人因为善听忠言而一举成名,而又有多少人因为孤行而导致一败涂地。忠言之良,孤行之危,让世人时刻铭记。
●心胸坦荡
流言自古以来具有的杀伤力和破坏力,上到圣人,下到平民,恐惧者、痛恨者甚多。尤其是为官者,经常抛头露面,难免有人不怀好意进行造谣中伤。当流言涉及自己时,那种不知从何处着手应对的愤懑情绪更为激烈。流言的无处不在,无孔不入,令人们束手无策,防不胜防。
其实,任何一件事情的出现都不是偶然的,流言也是如此。它的出现,或许是在某一时期某一人群某一事件中出现,必定是为了告诫一批人,考验一批人,重新认识一批人。当流言蜚语四起的时候,当事人或许并不知道到底是因何而起,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流言才可以平息。有的人,按捺不住自己的脾气,对流传于世上的诽谤之类的话,采取一种强势的态度,可是诽谤却更加严重起来,这些人没有经受得住流言的考验,伤神又伤身。孟子有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而连一点流言蜚语都忍受不了的人怎么可以承担得了大事。
相对于这些人,有贤德的人就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方法,面对外界的出言不逊,他们虽然也心有不甘,但却会采用淡然处之的办法,以一颗平常心对待,自我平息内心的不忿之气,同时又加强自我修养。时间久了,流言自然而然就会不攻自破。如此以来,又何必劳神苦思?因此,从另一面看流言,也未必是坏事。
古人说:“流刃止于瓯庾,流言止于智者。”再有蛊惑力的流言,遇到真正有分析能力者也会露出破绽。如果被中伤者能够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继续坚持自己的追求,云雾便会自散,风雨便会自止,霜雪便会自化,而散布流言者只能是枉费心机。
的确如此,不过这样的智者必然是坦诚的,否则,心地褊狭的“智者”制造和传播出的流言,怕是还会高人一筹,传之更远。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曰:只要忍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生活中的我们就该像拾得一样,才是真正的智者。
古往今来,心胸坦荡之士难以计数,所言所行自有感人之处。 一位很有成就的学者,在回顾其生活道路的时候曾说:“只有一生都在向着更高目标追求的人,才不会为世间的琐事所羁绊。”此语道出了问题的实质:心胸坦荡者首先要有远大的人生追求和奋斗目标。时时事事着眼于大处,才是一个有所作为的人的信条。强烈的事业心和时代责任感会使你变得心胸开阔,信念坚定,不畏惧困难和挫折,始终充满乐观情绪。相反,没有或失去了人生目标,混沌度日,自无心胸坦荡可言。
察访民情应从简,探知民意勿扰民
时屏驺从,巡历乡村,与山农野叟欢欣评论,察访舆情。不烦人迎接,不累人一啜一杯,务期民志常通,欲恶与共。随时准十功。
原文意为:外出不骑马不带随从,一个人巡游乡村,察访乡情,与山农和田间地头的老人们交谈言笑,欢畅不已。不劳驾别人接送,更不在人家里吃饭喝酒,只求能与民众没有障碍地沟通交流,获得实际的民情民意,好恶与共。随时准十功。
《申鉴•政体》曰:“上不访,下不谏,妇言用,私政行,此亡国之风也。”意思是说:君上不查访,臣下不进谏,采用妇人的意见,实行谋私的政策,这是国家将要灭亡的风气。
治理国家,对百姓的吃穿住行的情况都要有所了解,对各地的重大民情更应该时刻关注,只有心系百姓,时常走访查看民情,才能在治理过程中减少失误,给百姓带来惠泽。微服私访是古代官员常用的方式。
微服私访,就是简易出行去察访民情。在古代野史、小说、戏剧中,多有记述。微服私访,是指官员不着官服、不带仪仗,不通过官方渠道,走访民意,体察民情。
历史上有名的微服私访皇帝当属康熙,尽管其微服私访故事于史无证,只不过是后世的戏说而已。虽然康熙皇帝未必有过微服私访,但他确实是中国历史上到地方上巡察社会与了解民情最多的皇帝之一。
翻开《清圣祖实录》,有关康熙皇帝巡幸的记载连篇累牍。他东巡山东,西巡陕西,北巡塞外,南巡江浙,京畿更是频繁巡视之地。巍峨泰山、名胜孔府、壮丽五台、苍莽草原、清秀水乡都留下了康熙皇帝的足迹,不过他的巡视主要不是为了游玩,而是基于政务的考虑,从这个角度看,康熙巡幸是勤政的反映。
康熙皇帝有志记载、最有代表性的巡视是六次南巡,主要目的是解决“黄淮冲决为患”的难题,亲历河道考察,寻求治河方案;同时周知吏治,观览民情。南巡走水路运河,自京而下,途径直隶今河北、山东、江浙,最远到达苏杭。
康熙皇帝在巡幸中力求避免骚扰百姓。他要求凡巡幸一切用度之物,皆从节俭,巡幸需用草豆木炭食物,严令地方官员不得派取民间,扰害百姓,由衙门照时价采买供给。巡幸时常带负责监察的科道官,稽查强行买卖扰害百姓者。要求地方官员不许与扈从官员以戚友送礼,对于馈送收受人员,“以军法从事”,其扈从大小官员及随往仆役,如有生事扰民者,一律从重治罪。康熙皇帝巡视还减少随从人员,轻装南下,沿途皆设营幄,不御屋庐。康熙皇帝说自己“便道至浙江观风问俗,简约仪从,卤簿不设,扈从者仅三百余人”。巡幸驻跸之处,未有超过三日的,担心扈从人众,滋扰百姓。可见他注意节制,尽量少给百姓添麻烦。
兼听则明偏则暗,绝知事因须躬行
左右有言,吏胥有白,存志于心,以待采访,勿轻听信。随时准一功。
原文意为:外边的议论,属吏的反映,都不要草率听信,而应该记在心里,以待采访考察。随时准一功。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在《便宜十六策•纳言》中讲过:“人君拒谏,则忠臣不敢进而谋,而邪臣专其政,此为国之害也。”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是作为领导者集思广益的好办法,只有听取各种意见,才能辨别是非曲直,治理好国家。
“兼听”能让我们辨别出一些虚假的赞美,因为赞美能给人带来好处,有话多之人便会翻动三寸之舌,千方百计地制造和利用虚假的赞美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偏听”,就难做出正确的判断,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虚假的赞美可以使听者受到蒙蔽,无法真正看清被赞扬者的优点和缺点。尽管有很多人舌绽莲花,善于言辞,常用精美的包装,掩藏虚假的实质,给听者一种逼真的假象,但只要我们采取“兼听”的态度,便能看清其庐山真面目。
赵括在长平之战折损赵兵40万的典故,几乎是无人不晓。后人多半都将罪责归咎于赵括的纸上谈兵,实际真正的债主应该是赵王,确切地说,应该是赵王的“偏听”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当时,一些别有用心的大臣向赵王推荐赵括,称赞他是将门之后,熟读兵书,精通兵法,定能不负众望,担当迎击秦兵的重任。随即又是赵括自己一番口若悬河的“纸上谈兵”,使得赵王对这个年轻后生也大为赞赏,听不进“知子莫如父”的赵奢的劝说,最终换下老将廉颇,派赵括作为主帅去抗击秦兵。如果赵王能够“兼听”的话,把对赵括的各种评价综合起来,做出正确的决断,那么战国争霸,鹿死于谁还未可得知。赵王听信一面之词,轻下决断,最终换来了长平之败。
“兼听”除了能揭穿虚假赞美的同时,也能识破小人的谗言,给当事者以应得的赞美,可谓“兼听”才能明断。魏王任用乐羊之事可以说明。
据说魏王派乐羊带兵攻打中山国,久攻不下。平时跟乐羊有嫌之人乘机大进谗言,说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乐大将军必有异心,因为中山国有他的儿子作人质,他很有可能会率军投降中山国。一年之后,乐羊攻下了中山国,班师回朝。论功行赏时,魏王给了乐羊一只精美的大箱子。乐羊还以为是金银珠宝,待回家打开一看,才发现竟是一箱大臣们诋毁攻击他的奏章。
在这个例子中,魏王如果偏听一班朝臣的谗言,降罪于乐羊,就有可能酿成大错。可贵的是他在听取了谗言的同时,也听了为乐羊辩护之言,两相参照,做出了明断。那一箱奏章,可以说是他给乐羊的最高奖赏。
驭下以严纪束之,惜民以安民为宜
不容纵隶卒当堂恫喝小民。百功。
原文意为:不容许放纵手下当堂恫吓、呵斥小民。百功。
隶卒人员中,往往良莠不齐,尤其是那些市井无赖之徒,通过各种途径成了官府的公差,往往是借势张威,胡作非为。这些人,上不能严格执行领导的各种仁政,下不能体恤百姓的勤劳艰辛。更多的是糊弄领导,欺压百姓。
难怪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大诰续编》里,不止一次严格申明,不许各地衙门招收市井之人充当吏卒,原因是这些市井之人没有田产,不知道耕作的艰辛。其中的良善之辈还能开个铺面,做点正经生意。更多的是些游手好闲之徒,心思险恶,多怀奸诈,整日里忙着勾结官府,克剥百姓。朱元璋说,这些人毒如蝮蛇,“设若官府差为吏卒,其害民之心那有厌足!”
所以,自从《大诰》颁布之后,各衙门胆敢再用市井之人做胥吏,往往治以死罪!可见一些凶恶的隶卒所造成的危害有多大。
管理隶卒,做领导的要首负其责。古人语:上梁不正下梁歪。做领导的心术不正,一心想着搜刮百姓,则属下更是借机徇私舞弊,巧取豪夺,榨取民脂民膏。清朝官员陈廷敬的奏章阐明得很清楚。
陈廷敬在顺治十五年考取进士,为维护清廷的统治,他曾经上疏说:“总督巡抚的职责在于考察和指导吏员,这样做才能使百姓长期安定下来,并不是让吏员只明察于理事,尽自己的职责就够了。孔子说过,上教之不行,罪不在民也。要使百姓不触犯条令,不如先行上之教。行上之教,就要首先检查总督巡抚。倘若官吏没有这样的能力,这就可以说是对上有罪。当然,也并不完全是官吏的罪过。上司清廉,则吏员自然不敢贪赃犯法,上司如贪赃不法,吏员虽然也想廉洁,然而却是不大容易办到的。凡是官吏加派火耗,贪赃受贿,搜刮百姓,他每天就忙碌于察言观色,逢迎上司,又哪里有工夫去行上之教呢?百姓看到吏员的所做所为,就会说:‘这样的人还能教导我吗?’管教不听,就用刑法。群吏这样做,是总督巡抚导致他们这样做的。所以,当今首要的是总督巡抚要人选合格。他们要不为利欲所动。自己身正,才能管好吏员,吏员也不必整日想着如何曲意逢迎、巴结上司,都留心为民办事。百姓就能够休养生息。”
因此,陈廷敬建议,应给督抚下一通令,凡保荐州府县官,必须考察他们有没有不法行为。对违犯者严加惩处,这就会起到以一儆百的作用。对于巡持总督的考察,则要看他是不是廉洁奉公,为群吏做出了榜样。
官清正廉明,吏遵纪守法,民安居乐业,这才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树立丰碑的业绩。
堂规肃清法威至,勿使吏役惹是非
堂规肃清,不轻许吏役插口,与之酌论事情,又宽和坦易,容人尽言。百功。
原文意为:纪律严明,庭审现场不允许属下插话。与他们商讨事情时,要宽容坦率,和蔼可亲,容许人家把话说完。百功。
《荀子•王霸》曰:“百吏畏法循绳,然后国常不乱。”意思是说:各种官吏畏惧法律遵守法度,然后国家的常规就不会混乱。
官府办公、庭审问案之时,都威严肃穆,没有半点含糊,更容不得吏胥等闲杂人员插手政事。但是,历史上,很多官员的身边却往往围绕着这么一群人,不仅插手案件,而且从中巧取豪夺,中饱私囊,混淆视听,为非作歹。
拿明朝来讲,明代州县正式官员极少,属州与县衙,其职官最多不过四人。衙门内,一般有承发房管理文书,另有吏户礼兵刑工六房,对口处理政务。承发房和六房,都由吏员管理。吏员之下,又有胥役。胥役则从当地纳粮二石以上三石以下的民户中差点,充任祗候、禁子、弓兵、捕快、门子等。州县吏员十倍于官,而胥役又十倍于吏,吏员尚有微俸,胥役则完全自理,惟有敲剥民众,致使食利于官府者为数众多。
难怪有人说:“官治之实,皆吏治之耳。”吏“在一邑,则一邑之政由其手;在一郡,则一郡之政由其手;在一部,则一部之政由其手”。“郡邑库藏,往往不明,而官亦受其累。盖缘初至,为吏所欺,衙内费数皆取办,且有受其馈遗者。久之,官长短反为吏把持,噤莫敢出声。”有的吏员,不但从政务上控制州县长官,而且还靠发其阴私来胁迫长官。“能持人短长,郡长邑令,稍不加礼,即暴其阴事相讦,人畏之如蛇蝎。”吏胥之弊,在明代成为一个老大难问题。
吏胥、乡官、保甲或生员对地方政务的干涉往往达到了明目张胆的程度,对于古代的皇帝这也是很头疼的事情。明朝皇帝朱元璋为老百姓利益着想,试图建立一个干净的社会。通过一个案子,发现松江府有猫腻,于是,决定抓住这个机会,顺藤摸瓜,牵扯出幕后更大的后台——苏州府,清查出这是一个2871人的害民集团。最后结果是,根据大小官员和吏胥的涉案情况,该杀的杀,该收监的收监,该流放的流放。一时间,全国上下大小官吏战战兢兢,谨慎为官,热心为民。贪官污吏收敛了,百姓又回到了平静的生活中,安居乐业,社会顿时一片太平。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