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净土经论·念佛诀要》 (汇集净土法门最重要的经典论著、历代祖师大德的念佛方法精髓。 净土祖庭庐山东林寺方丈大安法师、复旦大学雷泉教授联袂推荐)

書城自編碼: 2264775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宗教
作者: 陈兵
國際書號(ISBN): 9787561375587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03-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6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24.8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WebGIS原理及开发——基于开源框架的WebGIS技术
《 WebGIS原理及开发——基于开源框架的WebGIS技术 》

售價:HK$ 94.8
舵手证券图书 周期与龙头 A股剑客著 解密龙头股周期性循环 游资操盘手法实战解读
《 舵手证券图书 周期与龙头 A股剑客著 解密龙头股周期性循环 游资操盘手法实战解读 》

售價:HK$ 201.6
华夏衣裳 汉服制作实例教程
《 华夏衣裳 汉服制作实例教程 》

售價:HK$ 178.8
狂飙年代:18世纪俄国的新文化和旧文化(第一卷)
《 狂飙年代:18世纪俄国的新文化和旧文化(第一卷) 》

售價:HK$ 189.6
电气线路互联系统(EWIS)设计实践指南    达索析统(上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电气线路互联系统(EWIS)设计实践指南 达索析统(上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售價:HK$ 178.8
商学精要(第12版)(工商管理经典译丛)
《 商学精要(第12版)(工商管理经典译丛) 》

售價:HK$ 118.8
产业政策的选择及其经济后果
《 产业政策的选择及其经济后果 》

售價:HK$ 154.8
战争的幽灵
《 战争的幽灵 》

售價:HK$ 105.6

 

建議一齊購買:

+

HK$ 88.8
《 道教修炼养生学(道教修炼养生不可不读的经典著作,关于天人关系与人体生命的终极探讨) 》
+

HK$ 132.0
《 常诵佛经十种 》
+

HK$ 146.9
《 佛教格言 》
+

HK$ 200.6
《 佛教生死学 》
編輯推薦:
1945年生,1968年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1978年考入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宗教系攻读研究生。毕业后在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所工作。1987年调四川大学宗教学所任研究员。现为四川大学宗教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佛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普贤行愿研修会导师,中国佛教文化教育基金会总顾问,慧恩书院院长。兼任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河北禅学研究所副所长。为闽南佛学院、广东尼众佛学院、西藏大学兼职教授。
兼通佛、道二教,长于宋元明清道教史、道教炼养学、佛教思想、佛教禅定学、佛教与现代社会、佛教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以其深厚的佛学功底,辅以真修实证,积数十年之功,将佛学精髓进行全面的总结和有机的整合,拨开佛教信仰与修行中的重重迷雾,为佛教发展提出了符契佛陀教法而又切实可行的建议。主要著作:《佛陀的智慧》《佛教心理学》《佛教禅学与东方文明》《佛法在世间》《自在之行——佛法正道论》《佛法真实论》《生与死——佛教轮回说》《新编佛教辞典》《20世纪中国佛教》《佛教气功百问》《问道》(原《道教气功百问》)
陈兵系列图书:《道教修炼养生学》、《佛教心理学》将在2014年陆续出版。
內容簡介:
《净土经论-念佛诀要》由陈兵教授选编,汇集了净土法门最重要的经典、祖师论著以及念佛诀要。陈兵教授不但为经论作了精当的注释,而且特别从中拈提出五种念佛法门的窍诀利益大众,实为当代净土行者必读的净土修学手册。全书分为三编,上编为净土经咒,中编为净土论,下编为念佛诀要。本书对于净土行者深刻认识念佛法门的殊胜、理解净土奥义,掌握念佛诀要具有重要价值。
编辑推荐:
*陈兵教授,一位修行四十年的佛学研究者,受赵朴初居士和星云法师器重和欣赏的佛学研究者和修行者。
*学佛最易是净土 修行功深靠念佛
*汇集最重要的净土经典论著 最重要的念佛诀要
*一册在手,解行相应。一辈子都有了依托。
關於作者:
1945年生,1968年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1978年考入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宗教系攻读研究生。毕业后在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所工作。1987年调四川大学宗教学所任研究员。现为四川大学宗教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佛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普贤行愿研修会导师,中国佛教文化教育基金会总顾问,慧恩书院院长。兼任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河北禅学研究所副所长。为闽南佛学院、广东尼众佛学院、西藏大学兼职教授。
兼通佛、道二教,长于宋元明清道教史、道教炼养学、佛教思想、佛教禅定学、佛教与现代社会、佛教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以其深厚的佛学功底,辅以真修实证,积数十年之功,将佛学精髓进行全面的总结和有机的整合,拨开佛教信仰与修行中的重重迷雾,为佛教发展提出了符契佛陀教法而又切实可行的建议。主要著作:《佛陀的智慧》《佛教心理学》《佛教禅学与东方文明》《佛法在世间》《自在之行——佛法正道论》《佛法真实论》《生与死——佛教轮回说》《新编佛教辞典》《20世纪中国佛教》《佛教气功百问》《问道》(原《道教气功百问》)
陈兵系列图书:《道教修炼养生学》、《佛教心理学》将在2014年陆续出版。
目錄
上编  净土经咒
一、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唐 般若译
二、佛说无量寿佛经曹魏 康僧铠译
三、佛说阿弥陀经姚秦 鸠摩罗什译
四、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刘宋 畺良耶舍译
五、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圆通章唐 般剌密帝译
六、般舟三昧经东汉 支娄迦谶译
七、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刘宋 求那跋陀罗译
中编 净土论
一、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古印度 世亲
二、略论安乐净土义北魏 昙鸾
三、净土十疑论 隋 智
四、净土生无生论明 传灯
五、佛说阿弥陀经要解明 蕅益
六、劝发菩提心文清 省庵
七、念佛着魔辩清 省庵
八、净土决疑论 民国 印光
九、净土法门普被三根论 民国 印光
十、净土法门实似论 当代 佛日
十一、净土今说(摘编) 当代 张澄基
十二、大势至圆通章释义 当代 佛日
附录一:临终正念诀 唐 善导
附录二:人生最后一段大事 民国 弘一
下编 念佛诀要
一、深信切愿
二、念佛三昧
三、持名念佛
四、观想念佛
五、实相念佛
六、参究念佛
七、秘密念佛
內容試閱
人生最后一段大事
民国-弘一大师
古诗云:“我见他人死,我心热如火,不是热他人,看看轮到我。”人生最后一
段大事,岂可须臾忘耶?今为讲述,如下所列。
当病重时,应将一切家事,及自己身体皆放下。专意念佛,一心希冀往生西方。
能如是者,如寿已尽,决定往生。如寿未尽,虽求往生,而病反能速愈。因心至专诚,故能灭除宿世恶业也。倘不如是放下一切,专意念佛者,如寿已尽,决定不能往生。因自己专求病愈,不求往生,无由往生故。如寿未尽,因其一心希翼病愈,妄生忧怖,不得不能速愈,反更增加病苦耳。
病未重时,亦可服药。但仍须精进念佛,勿作服药愈病之想。病既重时,可以不服药也。余昔卧病石室,有劝延医服药者,说偈谢云:“阿弥陀佛,无上医王,舍此不求,是谓痴狂。一句弥陀,阿伽陀药,舍此不服,是谓大错。”因平日既信净土法门,淳淳为人讲说,今日患病,何反舍此而求药?可不谓为痴狂大错耶?
若病重时,痛苦甚剧者,切勿惊惶。因此病苦,乃宿世业障,或亦是转未来三途恶道之苦于今生轻受,以速了偿也。
自己所有衣服诸物,宜于病重之时,即施他人。若依《地藏菩萨本愿经?如来赞叹品》所言供养经像等,则弥善矣。
若病重时,神识犹清,应请善知识为之说法,尽力安慰,举病者今生所修善业,一一详言而赞叹之,令病者心生欢喜,无有疑虑,自知命终之后,承斯善业,决定生西。
临终之际,切勿询问遗嘱,亦勿闲杂谈话。恐被牵动爱情,贪恋世间,有碍往生耳。若欲留遗嘱者,应于健康时书写,付人保藏。
倘自言欲沐浴更衣者,则可顺其所欲而试为之。若言不欲,或噤口不能言者,皆不须强为。因常人命终之前,身体不免痛苦,倘强为移动沐浴更衣,则痛苦更当加剧。世有发愿往生之人,临终为眷属等移动扰乱,破坏其正念,遂至不能往生者,甚多甚多。又有临终可生善道,乃为他人误触,遂起嗔心,而牵入恶道者。
如经所载阿耆达王死堕蛇身,岂不可畏!
临终时,或坐或卧,皆随其意,未宜勉强。若自觉气力衰弱者,尽可卧床,勿求好看勉强坐起。卧时,本应面西右胁侧卧,若因身体痛苦,改为仰卧,或面东左胁侧卧者,亦任其自然,不可强制。
大众助念佛时,应请阿弥陀佛接引像,供于病人卧室,令彼瞻视。
助念之人,多少不拘。人多者,宜轮班念,相续不断。或念六字,或念四字,或快或慢,皆须预问病人,随其平日习惯及好乐者念之,病人乃能相随默念。今见助念者皆随己意,不问病人,既已违其平日习惯及好乐,何能相随默念?余愿自今以后,凡任助念者,于此一事,切宜留意。
寻常助念者,皆用引磬及小木鱼,以余经验言之,神经衰弱者,病时甚畏引磬及小木鱼声,因其声尖锐,刺激神经,反令心神不宁。若依余意,应免除引磬小木鱼,仅用音声助念,最为妥当。或为大钟大磬大木鱼,其声宏壮,闻者能起肃敬之念,实胜引磬小木鱼也。但人之所好,各有不同。此事必须预先向病人详细问明,随其所好而试行之。或有未宜,仅可随时改变,万勿固执。
既已命终,最切要者,不可急忙移动。虽身染便秽,亦勿急为洗涤。必须经过八小时后,乃能浴身更衣。常人皆不注意此事,而最要紧。惟望广劝同人,依此谨慎行之。
命终前后,家人万不可哭,哭有何益?能尽力帮助念佛,乃于亡者有实益耳。若必欲哭者,须俟命终八小时后。
顶门温暖之说,虽有所据,然亦不可固执。但能平时信愿真切,临终正念分明者,即可证其往生。
命终之后,念佛已毕,即锁房门,深防他人入内,误触亡者。必须经过八小时后,乃能浴身更衣。(前文已言,今再谆嘱,切记切记)。因八小时内,若移动者,亡人虽不能言,亦觉痛苦。
八小时后着衣,若手足关节硬,不能转动者,应以热水淋洗,用布搅热水,围于臂肘膝弯,不久即可活动,有如生人。
凡念佛等一切功德,皆宜回向,普及法界众生,则其功德乃能广大,而亡者所获利益,亦更因之增长。
吾人临命终时,乃是一生之腊月三十日,为人生最后。若未将往生资粮预备稳妥,必致手忙脚乱,呼爷叫娘,多生恶业一齐现前,如何摆脱。临终虽恃他人助念,诸事如法,但自己亦须平日修持,乃可临终自在。奉劝诸仁者,总要及早预备才好。
净土今说
张澄基
净土宗在中国佛教中,可算是一个最普及、最实用亦最具影响的宗派了。净土宗的道理浅实深,其行持似显实密,其成果似迟缓实疾速;其目的虽像是死后往生的自利,其作用却是现享法乐和济世益人的二利庄严。中国净土宗的历史有力地证实了这几点。
经过几乎半世纪的“学佛”生涯,回顾以往,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惆怅。我的感想是:在菩提道上努力的人很多,但真正能得到成佛作祖的成就,又有几人呢?无论你如何努力,但限于天分及共业,今天你在菩提道上所能得到的成就多半是极有限的。这种学道不成的苦痛,百千倍于世事之挫败,亦惟有亲身经历者才能深知其痛的。
求道者如毛,悟道者如角,此自古皆然,亦何足怪?在世事上失败了的人,可以在佛法中找到希望和慰藉;但是,在佛法中失败了的人,却又如之何呢?幸亏有一个净土宗,因为任何人都能在净土宗里找到他最后的希望和凭仗!
净土宗的基本贡献,我想有四个重点:一、对人生之去处及归宿提出了回归净土的明确指示。二、在宗教的修持上,提出了“依佛力”和“自他共愿力”的教法。三、以“易行道”来解决一切宗教问题,不依显密二教之常轨,因此摆脱了种种困难,以方便道而直超觉地。四、生前修大乘悲智之教为众生服务,死后则期生净土,伴上圣学而究竟菩提,因此这是一个现、未皆能圆满的教法。
在过去的农业社会中,能行通“难行道”的人都十分稀少,在今天这样一个混乱、紧张、忙迫的工业社会中,除了净土的“易行道”尚能为多数人实修外,其他大乘的各种“难行道”岂非比以往更是难上加难么?有勇气有根基的人不应当舍弃菩萨之“难行道”,因为那是佛法的根本,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净土之方便易行道才是实际能派上用场的。
现代人对死后往生之说可以抱怀疑的态度;但是,修净土的人现世就能得到广大利益的事实却是自古皆然,如今亦在在皆是,我想这是任何公正的人所难以否认的。因此,即使站在现世的立场来讨论净土宗,其宗教价值亦巍巍大观,难可忽视。
对绝大多的人来说,人生的终极问题决不是人的智识或任何努力所能解决的。这一个无可奈何的悲哀,在学佛的人来说,会冲淡许多,也许只有一点薄薄的影子。这一些薄哀,有时也会在法乐和佛力的加持中融化净尽,诚心念佛的人,我想至少都有这种受用吧!不谈成佛作祖,不谈往生极乐,不谈念佛三昧,仅凭一股信心和不断的努力念佛,就能在现世中得到佛力加被下所产生的祥和、安全和悦乐感。自己切切实实的感到时常在佛力的笼罩及护导之下,人生的一切困难和苦恼都能获得适当的解决,这样的收获还不值得吾人努力去争取吗?
站在佛教的立场来看,净土宗的重要性在多方面都超过其他各宗,因为它是一个浅显、易行,不论禀赋环境和教育程度,人人皆能行持的教法。大乘佛法中,能实际派上用场,可以实际起修的宗派实在不多。历史证明只有禅、密、净三宗能开花结果。但禅宗和密宗都需要过人的禀赋才行,明师、机缘和充足的福慧资粮准备,缺一不可,所以皆是“难行道”……大乘正轨的菩萨道亦是难行道而不是易行道。
就迫切的宗教需要来看,人命在呼吸间,随时可死,没有得到生死自在和明知去处的人,对死亡之一关,云何处理?此心云何安排?有大勇气大担当的菩萨们可以不惧娑婆之恶浊和痛苦,乘愿再来,为众生服务。对这种人来说,当然也没有什么需要安排的,一切乘愿而已。但深受娑婆种种极苦,深知自己“受不了”和“不够格”的人,则必须要安排一个去处,对这些人来说,那里还有比净土宗更好的呢?
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无论用什么方式去欺骗去矫饰,也掩盖不住它的种种恶浊。没有过错的人也随着受苦遭殃,整个的时空都充满了灾难与不幸,所以叫做劫浊。思想混乱,价值破产,百千邪说惑人眼目,谁不惶惑?谁不迷失?一人之误万人火坑,这是真正空前未有的见浊。今世之所谓文明,所谓进化,无非增长种种贪嗔疾病,作茧自缚,为彼奴役,故名烦恼浊。此身脆弱,众病所缠,饶汝志比天高,奈何薄命前定,有此时缺了彼,有这时又缺了那,总是差了一点,迟了一着,人生恨事罄竹难书,是名命浊。你浊我浊,东浊西浊,前浊后亦浊,人畜兽禽无一不浊,秽气所播,鬼神亦浊,故名众生浊。这样恶浊的世界还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呢?还不想到弥陀净土去求个歇处么?
净土三经中,所描写的极乐情况,乃对当时印度人所憧憬之“极乐”而来。黄金、七宝、天华、妙香、八功德水这一套,皆印度人所极端喜爱者。因为随顺听众之喜爱,所以讲了一大堆他们理想中的极乐和妙宝。遍地黄金和到处七宝,今天我们看来诚然有“略嫌俗气”的感觉,远不及富有自然生命的青树、绿草、鲜花来得清丽宜人。但不要忘记,往生西方的人,他们感觉及审美的官能是不是和我们一样呢?他们所见到的七宝、栏杆、香华等,与我们的黄金、七宝可能完全是两回事。焉知他们的黄金和七宝等不是宇宙美妙之极品,亦能生起无尽之生命活力及美感呢?其实,黄金、玛瑙、砗磲……这一套名词,只是形容其贵重及美妙而已,岂能硬指人间之实物?极乐世界之瑰丽庄严难可思议不易形容,经中一再说之。
关于净土之“乐”,其实根本不是什么宝树、宝池、天乐、妙香那一套。净土中真正的“乐”,乃是法乐而非声色之乐。法乐,除了由听闻法要而产生之悦乐外,还有一个更深入的超越世间一切喜乐之“极乐”……漏尽比丘所享之乐,乃证入涅槃性所生起之解脱妙乐,其乐超绝言思及分别境界。
净土中尽是三十二大丈夫相及厌弃女身等,亦是因当时印度之社会及习俗环境而起。人类的社会一向都是以男性为中心的……在男性中心之社会中,女性所受之欺凌及歧视亦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深观世法皆苦的佛教,当然不会忽略此极为普遍的大痛苦。因此,“女身”就成为必须要解脱的对象。我想佛陀如果对1980年代的美国人说法,就不会采用这种方式了。再者,许多大乘经都一反原始佛教的传统看法,极力赞扬女人,女人刹那成佛的例子,及女胜于男的故事,到处皆是。在密宗里,女性之地位更是优越,几乎有超胜男性的趋势。至于净土中人皆是具有三十二相的男子,我想亦无非是说大家皆形貌端正而已。
三十二相是印度美男子的典型,于是就这样套用上了。其实,在思想上更有意义的是第三和第四愿,第三愿说:“国中人天,悉皆金色。”这是没有种族和色类的差别,大家一律平等,因此,净土中就绝不会有种族歧视的现象。第四愿则进一步说:大家的形色相同没有好丑,因此消除了许多不快和烦恼之因。根据此二愿去推理,净土中人应该是无男女相的……其国中人对身体根本无贪计之想念,身体的事情连想都不想它,还有什么贪执、分别、男相、女相呢?
用客观谅解的眼光来检讨净土三经对极乐世界的描写,就可清楚的看出说法人只是想告诉我们:西方极乐世界是一个修行的好处所而已。那儿具足各种便利修行的优胜条件,而没有任何人间的违缘和障碍,是一个安稳舒逸的理想修行道场。
例如:男女色欲为众苦之源,为修行之主要障碍困扰,因此就说极乐世界中没有女人(这样当然所谓的男相亦失去意义了)。娑婆世界的众生,为了衣食终日辛苦互相残害,因此就说极乐世界中衣食随念而至。娑婆世界中求法不易,入道无门,因此极乐世界中的树木花草都时时在流布法音……娑婆世界中邪师和庸师满天飞,到处误人,所以极乐国中尽是大德圣贤,还有许多一生补处菩萨可以时常亲近往来。娑婆世界的众生为了钱财争斗抢杀,因此极乐世界到处是黄金和七宝,财宝因此失去了争抢的价值。娑婆世界的众生限于业力其行动非常不自由,所接触的教法及宇宙亦极其有限和渺小,因此极乐国的众生就有“于一念顷能遍游十方世界,朝礼十方诸佛的神通和便利……”这样把娑婆世界和极乐世界两相对比,就知道净土的德相都是针对着我们的缺憾和苦痛来说的,只要能把握这个大原则,吾人就能够了解佛陀说法之苦衷,不必死执文句去斤斤较量其他细目了。
在娑婆世界学佛,其困难实在是一言难尽,许多问题自己都没法解决也无人请问,这种苦痛非亲身经历是难以想象的。弥陀净土中尽是一生补处的十地菩萨,与这些上圣俱会一处,随时请问法益,岂不大妙?这些大菩萨中又以观音为最,如果能与他谈论更深一层的般若理趣,求他开示其百千悲智秘行之经过,请他解释古今中外许多难可解了的业报因缘,岂非人生之至乐乎?大乘某经中曾悬记龙树菩萨圆寂后当生西方极乐国,若能与他当面谈谈中观,一何快哉!向令人景仰的慧远、永明、善导诸大士请益法要,其乐又何如哉!
往生弥陀净土,还有一个最吸引人的好处,那就是可以经常以神力到十方世界去参礼诸佛圣贤,奘译《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云:“……极乐世界净土中,昼夜六时常雨种种上妙天华,光泽香洁,细软杂色……彼有情类……每晨朝时,持此天华,于一食顷,飞至他方无量世界供养百千俱胝诸佛……”这样看来,所谓往生西方净土,实际上等于往游十方百千万亿刹土……不仅限于彼土一处了。对我个人来说,这就可以有机会到东方不动如来处去朝礼尊者米拉日巴,去看看惹琼巴了。还有那些令人怀慕的佛教英雄们,如罗什、玄奘、达摩、慧能、道一、从稔、杜顺、法藏、岗波巴、莲花生、米居多杰、龙清让蒋……诸大士,无论他们在什么地方,都有机会见到了,天地间那有比这更具吸引力的事呢?
细思净土三经对往生净土的条件之说法颇不一致……这究竟应该如何解说呢?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应该从另一个角度来想:从佛的立场去设想。佛陀说法实在亦有其不得已之苦衷,一面要鼓励人向上向善,一面又要强调依佛陀本领之悲力人人皆得往生。太加强向上向善的条件则容易使人生畏而怯步,太加强他力及易行道,又恐人轻心放逸舍弃善行,因此才有种种不同的说法。为了使道理上无矛盾,又推出上中下三品往生之说,实在是煞费苦心!我个人的信念则是:“只要二愿相感如磁与铁就必定能够往生的。”
佛的悲愿早已圆满不必顾虑,只要我们自己的愿心诚挚强烈就必定能往生,所以时时念佛,时时赞祷,此心常念弥陀和净土,经常与弥陀打上交道,累月经年下来,自然能够培养出强烈诚挚的意愿。这不但是因为二愿契合的法尔道理,还有万法唯心的原故,因为一切外境和因缘,无非自心所变现,所以强烈的心愿加上巧妙的时机(前业已尽,后业未生的临终刹那),再加上佛心与自心相摄相感的力量,就自然能够冲破障碍往生净土了。因此我想,往生净土与否的关键,在自己是否“至心信乐”和有无强烈的意愿而定。
净土三经中所说之教法虽然很多,但其心髓我想仍在一个“愿”字。此又包括佛的本愿和我们的意愿,此二愿和合才有净土戏剧的产生……弥陀在因地所发四十八愿如像磁石,吾人诚愿往生则如铁针,二者有一种自然的和合,自然相应,自然吸取之势,净土教法之基本原理,实不出此二愿和合之理。
对净土宗的教义和精神不太熟习的人,往往会认为净土宗的目的是期望超离此娑婆世界到西方净土去享乐,所以仍是一种“逃禅”的态度。如果到西方净土只是为了去享乐,那么我们读净土三经,西方净土的“纯享乐”究有多大,有多稀奇,就实在很难讲了。由经文看来,西方净土除了法乐之外,其他的乐似乎皆是次要的。经中所标扬的“乐”实是以“法乐”为主的。法乐者,在修行佛法时所产生之乐也。
这就是说西方净土是一个理想的修行好处所。环境既好,良师亦多,没有种种困扰和障碍,可以安稳的修行入道。经中处处强调此点,足见其精神是鼓励人到那里去修行,去完成菩提大业,并非是专为享乐而去的。
至于“求超离此世界”即是逃禅之说亦是皮相之论。征之事理,惟舍才能有得,惟破才能有成,惟超离才能入妙化,惟出世才能真入世。这都是说:一定先要超越某一范围之外,才能回头来在此范围得心应手,妙手回春。超离此娑婆世界之作用及意趣亦复如是也。其实净土宗之精神决不仅限于死后往生,生前之善行尤为紧要。观之净土诸贤之生平言行及对社会及宗教之贡献,决不下于其他任何宗派,抑且过之。
此一历史事实堪为净土宗之积极入世精神作证也。有人问印光大师云:“人生观应该如何?”大师回答说:“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心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实在简单明了!入世用儒家的道理,出世则用净土的教法,何尝偏废此当下的世界?今天佛教徒是否应该在入世法上全部采用儒家的说法自然尚有商榷之处,但净土不废入世,且须积极的尽己之力为众生及教法作种种服务,则是净土宗之一贯精神,不容抹煞及忽视者也。弥陀四十八愿中,至少有十三个愿并不是讲西方净土的,而是针对他方世界众生之利乐而说的……这就是说吾人在生前依阿弥陀佛为本尊,祈赞、称名,一定能得到弥陀的加被,增益信乐及菩萨行;如果在定慧上努力,现世能获得普等三昧和无生法忍。这就是说,佛法之目标现世即能达成,那有什么消极或“逃禅”的意味呢?以弥陀为依归,生前在娑婆世界作种种二利事业之努力,精勤定慧争取无生法忍,死时则一切交付弥陀,不忘菩萨大悲行愿,期生净土伴上圣学。人生之归趣宁有较此更妥帖更殊胜者乎?搁笔之前,敬告读者应勤修净土,求个心安的归处,这才是人生有意义的事,这才是与自己切身相关的事。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