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高术莫用(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续篇 薛颠传世之作 武学尊师李仲轩家世 凸显京津地区一支世家的百年沉浮)
》
售價:HK$
54.9
《
英国简史(刘金源教授作品)
》
售價:HK$
98.6
《
便宜货:廉价商品与美国消费社会的形成
》
售價:HK$
77.3
《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2024年新版)
》
售價:HK$
77.3
《
乐道文库·什么是秦汉史
》
售價:HK$
80.6
《
汉娜·阿伦特与以赛亚·伯林 : 自由、政治与人性
》
售價:HK$
109.8
《
女性与疯狂(女性主义里程碑式著作,全球售出300万册)
》
售價:HK$
109.8
《
药食同源中药鉴别图典
》
售價:HK$
67.0
|
編輯推薦: |
★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应用语言学博士,首次将专业与中国国情相结合,针对中国孩子解决外语学习困惑!
★准确把握家长最关心的英语学习重点,如“语境”“起跑线”“phonics”等热点话题,以全新的视角解读少儿英语启蒙!
★以扎实的学科知识为背景,运用幽默诙谐的语言,结合自身经历和一线外语教师的教学经验,层层揭露少儿英语学习真相,让人不忍释卷!
|
內容簡介: |
全书依照影响第二语言习得效率和最终效果的“方法”“年龄”“母语”和“语言环境”等几个关键因素展开,步步紧扣“有没有最好的外语学习方法”“会不会错过语言关键期”“能否像学母语一样学外语”“能否在家中创造英语小环境”这些中国父母最关心的少儿英语热门话题,介绍了跟每一个话题相关的专业研究内容,再结合大家身边的实例进行具体解读,入木三分。书中集中剖析了诸如“兴趣”“输入”“纠错”“背诵”和“英语拼读法”(phonics)等目前在中国受到广泛关注的具体操作环节,分析了中国父母普遍存在的操作误区,为读者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操作建议。
全书还采用了来自韩祎博士、李岑老师、樱桃老师和李丽华老师的四篇特约专稿,结合他们的一线实践经验,从不同的视角来印证书中介绍的科学观点。
|
關於作者: |
王青,南京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士,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专业硕士、应用语言学博士。具有二十多年第二语言教学和在国内的高校产业、英语培训机构、夏令营以及美国加州大学、美国留学和游学等教育相关的行政和经营管理经验。现旅居美国洛杉矶,积极参与儿子小学和学区的各项教育活动,担任包括学校“英语学习者委员会”主席在内的多项公益性职务。
|
目錄:
|
序 以知识武装自己,用理智面对挑战 1
前言 别让英语成为育儿路上的“吗啡” 1
第一章 中国孩子,你并不靠英语吃“国际饭”
第一节 孩子学外语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002
第二节 建立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滩头阵地 006
第三节 中国孩子英语线路图:七年之痒的五部曲 012
第四节 中国孩子,你并不靠英语吃“国际饭” 017
第二章 哈佛博士想去卖药:天下有没有“最好的”外语教学法?
第一节 哈佛博士想去卖药:天下有没有“最好的”外语教学法? 024
第二节 我们应该了解多少外语教学法? 028
第三节 从英文adapt和adopt这两个词看对外语教学法的处理 034
第四节 国外的第二语言习得领域在研究什么? 039
特约专稿:“神奇”的英语教学法? 044
第三章 少儿英语学习:不领先,真的会输在“起跑线”上吗?
第一节 第二语言学习,到底有没有“窗口期”? 050
第二节 外语学习的“关键期”是怎么被渲染出来的? 055
第三节 孩子从小学外语最大的益处是什么? 059
第四节 孩子从小学外语会有弊端吗? 065
第五节 应该怎样应对不同年龄段的外语起步 069
特约专稿:李岑老师谈英语零基础孩子直接进入原版书阅读 076
第四章 能像学母语一样学外语吗:什么是外语学习的第一利器?
第一节 母语、外语和第二语言 082
第二节 小海归和小归海:在国内把英语学到接近母语的水平现实吗? 086
第三节 启蒙和扫盲:这些方法在外语学习里也适用吗? 090
第四节 外语学习进程需要遵循“听–说–读–写”的顺序吗? 094
第五节 母语:人类习得第二语言的第一利器 099
第六节 引进的英文绘本和分级读物真正的作用是什么? 104
第五章 学校、社会英语环境不好,能在家创造一个双语环境吗?
第一节 儿子来美前我教他多少英语? 112
第二节 不吃火鸡学不好英语:脱离语境的语言有多难学? 118
第三节 创造出来的家庭双语环境,利大还是弊大? 124
第四节 外教能解决中国孩子多少问题? 128
第五节 国际学校:飘零的文化孤岛 132
第六节 原版阅读:中国还有一个真实外语语境的存在! 137
第六章 孩子学英语,父母们还应该从哪些技术环节“武装”自己?
第一节 孩子学英语兴趣最重要吗? 144
第二节 “加大输入”的自我麻痹:“吗啡”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 148
第三节 孩子听懂了多少英语? 153
第四节 父母英语不好,能教孩子吗? 157
第五节 应该纠正孩子英语里的错误吗? 162
第六节 少儿英语学习中是否要回避母语? 166
第七节 背诵是中国孩子有效的学习方法吗? 171
特约专稿:学前孩子的英语学习为什么会停滞? 175
第七章 Phonics和中国孩子的英语
第一节 Phonics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182
第二节 中国孩子该学phonics还是音标? 186
第三节 “见词能读,听词能写”的宣传为什么能在中国走红? 193
第四节 Phonics和中国孩子的英文阅读 197
第五节 美国孩子就不怕例外吗:Phonics到底要学多少条规则? 202
第六节 Phonics和中国孩子的英语 207
特约专稿:英语学习教材杂谈 212
结束语 高考改革破冰之后,中国孩子的英语应走向何方? 217
附录:主要外语教学法一览表 220
后记 美国顶尖大学的语言学博士是怎样炼成的? 222
|
內容試閱:
|
第一节 哈佛博士想去卖药:天下有没有“最好的”外语教学法?
第二语言,不论是学还是教,没有所谓的“最佳”方法,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任何一个方法只能适合某一个群体的学习者的某一个学习阶段。
二十多年前我远涉重洋到了美国的UCLA攻读应用语言学的博士学位。出国前,我在国内从事第二语言的教学,当时一方面苦恼于面对的教学方法闭塞而且落后,另一方面纠结于自己连一门第二语言都不过关,还天天在那儿教别人怎么学这样一个矛盾,所以当有幸被专业排名全美第一的UCLA应用语言学系录取以后,我真是雄心勃勃,一心想去学到最好、最先进的第二语言教学方法。
我在校时候的系主任在领域内也是个鼎鼎大名的人物,是哈佛大学毕业的教育学博士。他年轻时选的专业是俄语,雄心壮志,认为在那个美苏争霸的年代,如果能够同时精通英语和俄语就可以走遍天下了,是个很有想法的人。后来因为做和平军志愿者去了中东,他在那里的工作是教英语,发现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回国后就在第二语言教学方面继续深造了。有一个学期他给我们上一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课,某一天,他一走进课堂就做了一个“郑重宣言”:“我想去卖药!”
他想卖什么药呢?他说,最好有个“动词药”,多少钱一盒,再有个“名词药”、“发音药”、“语法药”等,反正一个语言学习者想学多少第二语言,就来买多少药好了,药到病除,岂不是皆大欢喜!
是什么事情刺激了他跑来说这么一通?原来,在来上课之前,他在办公室里接到一个电话,来电话的人是一名律师,情绪非常激动,说自己在学韩语,可是两三年了就是学不出来,于是打电话来寻求学习第二语言的最好办法:“你们是UCLA,你们的专业是美国最著名的,我就专门查到系主任的电话,你一定有办法,请告诉我最好的办法!”
是呀,这个最好的办法不正是我不远万里跑来想学的东西吗?而且当时课堂里在座的同学起码有一大半也是抱着这个目的来的。
系主任接着说在电话里问了对方都试过了什么方法,对方回答说是上了各种课、试过不同的教材和软件、请过家教、找了韩裔的女朋友、半年前卖掉了房子把家搬到韩国城去了……
系主任说:“真是佩服您的这股劲头,但我能告诉您的就是,学习第二语言不存在‘最好’的办法。您自己就是最好的证据!请想一下,周围学习第二语言的人,大概都会有上了不少课、学了不少教材的经历,可是有几个能够找到说那门语言的女朋友,又有几个能够下得了决心卖房子搬家呢?您都做到这样了,还不能到达学习的目标,哪里还能有更好的办法呢?”
敏于思考的系主任于是坐在办公室里想这个事,怎么才能最好呢?就是能有一批“动词药”、“名词药”,吃了就灵,那就一定是最好了。他还给了我们一个“专业的告诫”:最好我们能够率先研究出这些药,获得专利,这样就可以一辈子衣食无忧,不然如果别人拿了专利,全世界买得起的人吃了就都学会第二语言了,我们语言教育这个行业的饭碗就要消失了。
这可不是一个孤立的案例,寻求“最好的”外语学习方法是我们领域里最经常被问到的问题。因为专业的权威性和影响力,美国各级政府特别是加州政府,在需要做一些跟教育决策相关的研究和教师培训时,往往会立即想到我们系。一些其他国家的政府和机构也会慕名派员前来交流和接受培训,比如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社科院就跟我们有一个联合培训项目,留下了很多与中国学生学英语有关的研究成果。人们到这个专业里最权威的地方来寻求“最佳”的英语教学法,那么“最权威”的答案是什么呢?
因为要不停地举办这一类的教学法培训课,我们系几乎形成了一个传统,就是第一课和最后一课都采用“什么是最好的第二语言教学法”这个题目,直接就奔着这个最受关注的话题去了。
在培训的第一课亮出这个题目的时候,因为来参加培训的多半都是有教学经验的专业人士,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经历都能提出一个两个好方法,可是同样基于他们的教学实践,学员们又可以对其他同学建议的方法指出局限和不足。这时负责培训的老师就要引导指出,没有所谓的“最佳”方法,每个方法都是有利有弊的,要懂得其中的利弊,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地综合使用。在我们的专业圈子里,有一个很有名的例子反复被提到。
我的导师委员会的一位主席,当时已经是接近退休年龄的老太太了,主讲了一场培训课,规模比较大,听众有两百多人,其中一名学员指出了一个叫作TPR的方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直译:完全肢体反应法)是最好的第二语言教学方法。TPR是个很特殊的语言教学法,它通过语言指令让学生做各种肢体反应,比如说到“左”就伸左手或是向左转,这时要学习的语言直接和学习者的肢体动作对应,免去了中间媒介语言的使用,学生学习得快,而且参与程度很高。但批评的意见就说这个方法对成年人不好使用,或者班级大了会调动不开。于是主讲教授就开始调动在座的两百多名成人学员,通过“左”、“右”、“一”、“二”这样简单的指令,短短一分钟内就把大家调动到了教室两边的墙边上。当时调动的场面太大,连教学录像都没有能够有效地记录下来。
学员们都是调动过语言课堂的内行,大家事后津津乐道的是教授对课堂的控制能力。实际上,示范对课堂的控制和TPR方法的使用只是次要目的,更重要的是她要去论证怎么看待一个教学法的利弊。TPR的局限在于人类语言的表达能力远远超过肢体的表达能力,不是所有语言内容都能够或都适合由肢体反应来表达的。她问,如果让你们做“痛哭流涕”,是不是两百个人就在这里大哭呢?如果做“若有所思”又怎么办?所以这个方法更适合语言和逻辑能力比较弱的儿童或是初学者,同时还不能指望学生在一节课里从头到尾都在那儿蹦蹦跳跳。最好的使用方法是在课堂里穿插应用,比如一个小时的课上到一半时,就安排五到十五分钟的TPR,活跃气氛、换换脑筋,这样才是一堂组织成功、时间利用率高的教学。
根据培训课时安排完成了针对具体教学法的学习之后,结业前“什么是最好的第二语言教学法”这个题目再次出现,这一次一般是让学员做一个结业的团队项目,若干学员分成一组,准备一个二三十分钟的示范课,同时说明使用的是什么教学法、为什么在这个教学设计中使用这个方法、该方法的利弊各是什么。培训到了这个时候,就是希望学员心里能够有底气,所有曾经有过的教学法各有利弊,绝对不存在所谓的“最佳”方法。一个成功的教师、一个成功的课堂,关键就是对各种方法进行有机理解和综合使用,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地开展教学。
有关第二语言,不论是学还是教,没有所谓的“最佳”方法,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任何一个方法只能适合某一个群体的学习者的某一个学习阶段。像那位搬到韩国城去的律师一样不懈地追求“最好”的方法,可以说是一个不可避免的本能行为,无可非议但是需要有正确的引导。可是如果一个教学群体或者一名教师,笃信或是渲染某一种教学方法是“最好”的方法,那他们不是在专业上无知,就是受其他利益所驱动了。更要命的是在中国英语学习的大环境里,任何人都可以理直气壮地宣布自己使用的是“最好”的英语教学法。如果我们到网上去搜索一下,冠以“最好”的外语教学法多如牛毛,还可以变相宣传为“本市最好”、“针对儿童最好”的教学方法,甚至还有的用行政领导的表态来证明自己是“最好”方法的。在这样的复杂环境里,做父母的就需要大致了解一下关于教学法的科学知识,不再轻易地被一个又一个“神奇”的方法所“忽悠”,这样才能确保孩子脚踏实地而又快乐自信地学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