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印钞者

書城自編碼: 2708351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金融/投資/理財
作者: 徐瑾
國際書號(ISBN): 9787508655697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01-30
版次: 1
頁數/字數: 320/222千字
書度/開本: 32开

售價:HK$ 72.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里山资本主义:不做金钱的奴隶,做个安心的里山主人(献礼大地)
《 里山资本主义:不做金钱的奴隶,做个安心的里山主人(献礼大地) 》

售價:HK$ 67.9
欧洲雇佣兵研究(1350-1800)
《 欧洲雇佣兵研究(1350-1800) 》

售價:HK$ 74.8
费里尼的电影
《 费里尼的电影 》

售價:HK$ 102.4
第一性原理:21堂科学通识课(《奇怪的知识增加了》作者马库斯·乔恩全新力作)
《 第一性原理:21堂科学通识课(《奇怪的知识增加了》作者马库斯·乔恩全新力作) 》

售價:HK$ 90.9
过渡劳动:平台经济下的外卖骑手(薄荷实验)
《 过渡劳动:平台经济下的外卖骑手(薄荷实验) 》

售價:HK$ 112.7
爱的重构:让自己成为家庭幸福掌舵人
《 爱的重构:让自己成为家庭幸福掌舵人 》

售價:HK$ 112.7
春雨杏花急急落,车马春山慢慢行(生活是美好的,人是有诗意的。汪曾祺、沈从文、梁实秋等17位名家写给现代人的诗意生活美学之书)
《 春雨杏花急急落,车马春山慢慢行(生活是美好的,人是有诗意的。汪曾祺、沈从文、梁实秋等17位名家写给现代人的诗意生活美学之书) 》

售價:HK$ 59.8
暗黑历史书系·巴黎伦敦血色历史(伦敦巴黎双城记,城市社会生活的另类书写)
《 暗黑历史书系·巴黎伦敦血色历史(伦敦巴黎双城记,城市社会生活的另类书写) 》

售價:HK$ 179.4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33.2
《大博弈:英俄帝国中亚争霸战》
+

HK$ 88.5
《钓愚:操纵与欺骗的经济学》
+

HK$ 74.7
《智识分子:做个复杂的现代人》
+

HK$ 118.5
《滑铁卢:四天、三支大军和三场战役的历史》
+

HK$ 132.0
《欧洲:1453年以来的争霸之途》
+

HK$ 88.8
《宏调的逻辑》
編輯推薦:
好看、有料的全球中央银行发展史,立足金融常识,看文明的兴衰、实力的交替,探究金融的本质。

《印钞者》,好看、有料的全球中央银行发展史,一窥数百年来的金融进化和危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印钞者》,立足于金融常识,探究金融的本质,更好地了解对我们无比重要的金融本身到底是什么。
《印钞者》通过一系列财经事件和人物,让我们穿梭于不同的时空,看文明的兴起衰落,各国的暗潮汹涌、实力交替。我们不仅要知道过去,还要了解过去。向后看,就是向前看。
內容簡介:
《印钞者》立足于金融常识,通过一系列财经事件和人物,描绘了17世纪以来的中央银行和经济发展的交融互动。这种纵横交错离不开其滋生的土壤以及背景,从中亦可一窥金融历史的进化之旅,甚至国家文明兴衰失败的暗涌脉络。
在《印钞者》中,作者指出,金融危机是信用经济的固然产物,金融周期和经济周期一样难以回避。我们不是在面临一场危机,就是走在一场危机的路上。也正因为如此,了解你的对手是谁、它如何形成、如何作用于现实经济,在当下也无比重要。
金融的本质是什么?
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来看,资本在不同时空的置换交易背后,金融的本质在于合作,对于经济发展,这种人际合作秩序的拓展必然依赖经济的效率的提升,其背后伴随着人性百态,其中亢奋与胆怯也构成经济周期的繁荣与萧条。
金融不断进化的过程,也催生了人类社会诸多变化,大到帝国兴衰,小到个人贫困。
而金融对于经济效率的提升,一方面可以催生现代纸币与中央银行,促使了前工业时代英国的崛起,现代金融市场的繁荣,以及奋斗期间的个体的财富荣誉;另一方面,这种提升鼓励冒险,其后果并非均匀分布,因此带来了现代时代的大萧条,甚至2008年金融危机,再到欧债危机,再到中国。
金融进化之中,“印钞者”中央银行是不可不谈的话题,从最早的瑞典央行到英格兰银行,再到美联储与欧洲央行,甚至中国央行,全球央行与金融危机的博弈与互动,某种意义上构成金融市场乃至社会制度的过去与现在。金融进化从国家到个人,其优点和短板都在体现。除了监管者与资本市场之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猫鼠游戏,更在于社会个体在经济博弈之外的调节与合作。

媒体推荐:
中央银行应该扮演经济繁荣的刹车角色,就像当派对进入高潮要取走大酒杯一样,免得玻璃碎片满地,一地鸡毛。但当金融恐慌气氛蔓延,流动性开始消失,中央银行应该起到加速器的作用。
——美国前财政部长蒂莫西?盖特纳
关于美联储措施会导致通胀风险的担忧,有“过度”的成分。外界有个迷思,认为我们所做的就是在印钞票。我们不是在印钱,流通中的货币总量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广义货币供给并未大幅增加。我们是向各国买入财政部债券来降低利率,以此刺激经济更快增长。
——美联储前主席本?伯南克
世界经济史是一部基于假象和谎言的连续剧。要获得财富,做法就是认清其假象,投入其中,然后在假象被公众认识之前退出游戏。
——投资家乔治?索罗斯
關於作者:
徐瑾,青年经济学者,近年关注中国经济转型与金融史。FT中文网财经版主编、专栏作家,微信公号《经济人》(econhomo)主打人文与经济的分享,近期出版《凯恩斯的中国聚会》、《中国经济怎么了》、《危机与转型》等,其中《凯恩斯的中国聚会》入选“2015*受金融人喜爱的十本财经书籍”。
目錄
绪论 大历史中的货币之手

第一部分 18世纪:中央银行VS争霸欧洲/001

从帝国战争到英国突围/004
国王的最后一根稻草/008
让国家的归国家,国王的归国王/013
1720年:南海泡沫与约翰?劳/017
从银行券到纸币/022

第二部分 19世纪:金融革命VS英国崛起/027

1825年危机:英国历史上的“钱荒”/030
金块辩论:货币主义VS凯恩斯主义/033
英镑与金本位/037
像英格兰银行一样可靠/041
大英帝国四角关系/046
金融背后的制度变迁/050
弗格森:感谢大英帝国/054

第三部分 20世纪:大萧条VS对抗危机/059

1929年崩盘:盛衰极限/062
罗斯福新政:恐惧与自由/067
大萧条:事实与神话/074
中央银行家:毁灭与救赎/080
从白芝浩到伯南克:最后贷款人/084

第四部分 迄今为止的21世纪:全球金融危机VS债务狂欢幻灭/091

I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093
雷曼之陨:骄傲的代价/096
花旗:全能银行梦碎/102
保尔森的峭壁边缘/108
格林斯潘忏悔录/116
金融危机启示录/131

II 欧债危机/141
冰岛“破产”/144
哀希腊:第一次希腊风波/151
拯救欧元/158
卢布危机与美元归来/168
希腊退欧:灰天鹅重现/183
中央银行:后QE时代的诸神之乱/202

III 后金融危机后的中国与世界/217
金砖五国的困境/220
4万亿刺激与地方债危机/225
大收缩:全球债务危机中的中国/239
央行版钱荒真相/245
人民币与资本开放两难/257
中国第一与世界新平庸/272
未来新常态与五大风险/283
央行困境:沉默通缩甚于喧嚣通胀/295

尾声 审计中央银行/301
后记 我们都在经历历史/307
主要参考资料/313
內容試閱
后记
尾声
审计中央银行

“一切世俗的权力都会使人成为无赖。”
英国剧作家萧伯纳曾经如此打趣,如今走下神坛接受拷问的是昔日的天之骄子——中央银行家们。作为大众眼中的“印钞者”,他们的工作是否称职?是否需要更多透明度?如果说央行是银行的监管者,那么,谁来监管这些监管者呢?
临近大选之年,一切政治的和不那么政治的都变得“政治”起来。最新的权力之争则导向美联储以及美国国会参议员之间,“审计美联储”(audit the Fed)运动讨论正热。这一运动的主题看起来加大了美联储货币政策透明度,废除了原有对于美联储独立性的法律保证,如此一来,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将难以避免被美国政府审计乃至问责。这一目标看起来很有争议性,简直令人难以反驳,问题在于审计什么、谁来审计?
这一运动是在肯塔基州参议员兰德?保罗(Rand Paul)的推动下发起的,他在2015年4月宣布参加美国总统竞选。他是美国自由派参议员罗恩?保罗(Ron Paul)之子,父子两人观点可谓一脉相承,政治上信奉小政府,经济上追随奥地利经济学派。明眼人可以看出来,这一审计不仅关系到经济,关系到政治,更关系到权力。
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多与少,一直存在争议,但民主国家中央行的独立性似乎天经地义,尤其不少论文 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论文结论还有中央银行独立性和经济实际增长率基本不相关)已经指出中央银行独立性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负相关性,但是很难定义二者孰因孰果,一个国家允许中央银行保持更大独立性,即意味着这个国家对通货膨胀率容忍度越低,还是一个国家对于通货膨胀表示了更低的容忍,才赋予中央银行更多独立性?从历史最早的瑞典央行,再到影响最为持久的英格兰银行,再到作为后起之秀却主宰当今全球财经的美联储,我们看到了中央银行的历史记录总体尚可,但一路也是在磕磕绊绊之中学习,毕竟人类对于货币的理解也在演进。
以美联储为例,作为当今最大的“印钞者”,即使被认为是发达国家中较为独立的机构,其结构上一直被人诟病:虽然是私人机构却又行使公共权力,类似政府机构又不是政府机构,一位美联储的传记作者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将美联储称之为“怪胎”,不仅是代议制民主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畸形人”,也是与自治民权神话并存的尴尬矛盾体 。
通常而言,美国民众大体接受这一矛盾,美联储的独立性很大程度在于其私密性,“在美国人眼里,这个机构的行为是机械呆板的,是非政治性的,是不受那些你死我活的经济团体的利己主义压力所影响的,其在美国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影响力也多半会被那些一直存在的政治讨论所忽视。它的各种决议、内部争执及其所产生的大规模影响都会隐匿在可见的国家政治事务之下,总是让人觉得遥不可及、雾里看花。我们可以这样假设,它的所有活动细节对于普通美国人来说是过于深奥和难以理解的”。
常态政治之下,国家接受美联储这一制度安排,也默认美联储隐匿而巨大的权力,“美联储的历任主席们可以决定有关政治经济事务中最关键的问题,包括谁会繁荣、谁将衰落,可他们的角色却依然隐晦和神秘。美联储是安全的,不仅因其自身的官方机密性,还因其可以微妙地消失在美国公众的眼前。”但独立本身意味着一种权力,而权力也意味着责任。随着外界变化,不仅要求中央银行透明度声音在扩大,而且各类阴谋论也层出不穷,从《金钱主人》(The Money Master)之类再到中国的《货币战争》等各类山寨版本。
“审计美联储”相关话题虽然在众议院获得通过,但在参议院获得通过的可能性不大,不仅经济学家大多反对这一提案,华尔街也与白宫联合一起 ,抱怨“审计美联储”运动是政治凌驾于经济。
尽管如此,这一提案已经引发颇多关注,而且在大选之后更加引人关注。虽然我对于极端保守派或者茶党(Tea party)的言论难以苟同,但正是他们不断推进甚至通过搅局的方式推进中央银行的透明度。
事实上,美联储在透明度方面已经做出很多让步,不仅在一定期限之内会议记录得以公开,而且美国政府问责局(GAO)并非完全没有审计美联储的权限,只是其权限在货币政策等区域仍旧受到限制。其他央行也在尾随,英国央行已经决定效仿美联储,将货币政策会议的相关记录在8年后详细公布。
对比同侪,中国央行目前已经是资产负债表扩张最为迅速、规模最大的央行,其掌舵人也获得《欧洲货币》杂志全球最佳央行行长等荣誉,但是中国央行从独立性到货币政策实践仍旧有漫长的道路要走,不仅货币政策充满不确定,甚至以善于出其不意为本意,一切又因为4万亿之后的M2积聚攀升超过百亿,M2与GDP之比接近接近200%,而变得更加重要而复杂起来。
或许,是时候对中央银行进行清算了,但是不应该是以政治的方式介入——这一方式即使短期看起来雷厉风行,长期来看则是对中央银行根基的动摇——毕竟,货币政策是否有效,是一个长时段的考验。最终来看,经济学告诉我们,对付专业人士最好的方式就是专业人士,专家监管专家将是未来的方向,外行领导内行不仅在中国行不通,在中央银行领域更行不通。
货币主义大师米尔顿、弗里德曼曾经说过货币如此重要,以至于不能交给中央银行家——这句话在中文语境中常常被错误地理解为货币如此重要,以至于不能不交给中央银行。时过境迁,如今中央银行不仅没有没落,其主要性反而与日俱增,即使弗里德曼本人在货币理论方面虽然是大师,但在政策细节上却不无谬误,他曾在艾伦?格林斯潘2006年退位之后撰文表示自己低估了中央银行家的能力。
不可否认,中央银行的权力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急剧膨胀,毕竟中央银行家们被多数人认为阻止了大萧条重演,此后伴随着扭转操作、量化宽松、负利率等各类货币政策创新层出不穷,无数的钞票好像凭空挥挥手、敲敲键盘就可以从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扩张中“印出来”,这也难怪开篇所引用美国参议员兰德?保罗在与美国电视节目主持人格伦?贝克的访谈中将美联储形容为“国会创造出的一个巨大的生物——一个自己创造自己的钱,又去政府游说的生物”。
作为官僚机构,央行也在不断扩张,目标除了维持低通胀之外,又陆续加入保持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维持金融稳定、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甚至抗通缩等额外目标,如此之多的高难度任务聚集一身,中央银行一方面看起来像一个积重难返的老人,让人怀疑其负重能力,另一方面,人们在一次次危机之中,不得不仰仗中央银行这位老人的经验与魅力。
这大概是中央银行权力最大的年代,同时也是中央银行受到最多关注或者说最多指责的时代。“审计美联储”是一个坏主意,但是只是开始,并不是结束。作为一个群体,中央银行家应该承担更多责任,毕竟更多权力就意味着更多责任。


文摘
从帝国战争到英国突围
金融离不开银行,现代银行是金融体系的动脉,其中流动着源源不断的金钱。回顾金融的本质,不得不谈银行。
中央银行大概是最重要也是最神秘的银行,中央银行家往往成为报纸头条主角或者阴谋论的核心。作为现代中央银行的鼻祖,英格兰银行曾经被冠之以“堡垒中的堡垒”,其诞生亦被视为当时最重要的金融革命,那么,这座“堡垒”是如何平地而起的呢?
今天谈起中央银行运作规范,往往言必及英格兰银行以及美联储如何如何,以至于《××战争》中大喝一声,你知道中央银行是私人银行么?不少人顿时傻眼,马上以为知道了惊天秘闻,随即对阴谋论之流五体投地。事实如何?历史犹如化石,永远是层层叠叠而就,真相总是比有的人想的单纯,也比另一部分人想的曲折。英格兰银行在17世纪诞生,其成立的主要原因其实只有一个——战争。
聪明不过希腊人,他们早就说战争是一切缘由之父,而一切战争的母体则是金钱,因此,战争比拼的不仅是军事实力,也是各国的融资能力。作为大陆强国的法国和海洋强国的英国,在欧洲历史上一直斗争不断。法国在西欧面积最大,人口又是英国的三倍,这些因素在冷兵器时代都非常重要。而英国之所以能够持续应对甚至在18世纪打败法国,其背后离不开制度的作用,尤其是金融体系的支撑与财产权的保护。
国家竞争中,制度为什么如此重要?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经济史学家道格拉斯?诺斯指出英国直到16世纪还没有什么成功“迹象”,他如此评价17世纪英国的窘迫境地:“法国的规模和西班牙的财政资源使这两个国家都成了欧洲的强国。尼德兰的效率达到了同样的目标。这三个国家都向英国提出了不断的挑战……英国必须寻找一个中间的领域。”
所谓“中间领域”,对于英国而言就是开拓新市场,建设新制度,使得原本在16世纪完全看不出冠军样的英国在18世纪领跑,成为一个“最有效率、发展最快”的国家。事实上,历史上欧洲的地理分割纵然使得各类冲突绵延不断,但也造就了不同的制度竞争以及国家演化,谁占优,就引来效仿;谁落后,就难免被淘汰。
依赖商业和贸易,英国面貌开始变化。按照经济史学家麦迪逊的数据,从15世纪末到17世纪末,英国人口增长大概4倍,同期法国人口只增加了四分之一,英国人均寿命以及城市化也高于法国,伦敦人口增加了13倍,伦敦已经成为当时欧洲最大的城市。
金融业影响渗透入政治,反过来说,金融业的发轫更离不开政治制度的变革。比起欧洲同侪,英国银行业起初委实不起眼。意大利人13世纪已经发行城邦债券,其北部城市热那亚的作用一度被历史学家认为堪比今日的国际结算银行,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在16世纪已经孕育了现代期货期权交易,相形之下,17世纪末的英国金融业远远谈不上繁荣。伦敦城的金匠们刚刚开始学习利用个人信用经营银行业务,比如保留一部分储户的现金,同时将剩余部分借贷出去,金匠的收据也开始作为银行本票的雏形大行其道。一位20世纪债券市场的先驱曾经如此吐槽当时的伦敦,“没有货币市场,没有实质性的银行,没有组织有序的国家债务”,其运作模式被视为难以脱离中世纪君主贷款窠臼。
不仅因此,国王之手始终不时染指金融。1640年,国王查理一世曾经因为财政枯竭而通知铸币厂不得对外支付,这使得商人们已经放入铸币厂的金银强行被国王“借走”。值得一提的是,查理一世在位30年间可谓英国历史动荡最为激烈的时刻之一,国内以英国国教为主的新教徒和传统天主教势力斗争不休,国外则是席卷全欧洲的三十年战争。
三十年战争是霸权崛起与信仰分歧的产物。 三十年战争中,英国站在新教一边,而查理一世本人则偏向天主教,又与罗马教廷交往密切,甚至希望在苏格兰强行推进宗教改革。加上其与议会的多次失和,最终导致了个人的覆灭,成为唯一一位在王位上被处死的国王。查理一世的儿子查理二世在1672年曾经让财政部汇票赎回暂停,此举令不少颇具声望的金匠破产,对公众打击不小——须知,早期的银行业与金匠渊源甚深,不少人认为银行家主要来自金匠,但也有金融史学家认为银行起源不仅来自金匠,还有商人、公证人、实业家、包税商。实际上,从1666年起,英国就规定了铸币自由,意味着只要付出一定熔铸费用,人人都可将金银送去铸币厂换来足额货币。
也正因为如此,铸币厂的地位之高比起今天的银行有过之而无不及,毕竟当年艾萨克?牛顿晚年就一直担任皇家铸币厂厂长,并且因为督办得力被封为爵士。如此金铺,理所应当被视为安全的托管所在,但类似上文之事却发生过不止一次。
类似事件使得英国民众充满了不安全感,一方面促使他们把现金存入伦敦金融城的银行家手中(如前所说,他们不少是金匠出身),另一方面,日渐充盈的社会资本此刻迫切需要可靠的储蓄之所。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公共银行——英格兰银行即将登上历史舞台。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