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不被定义的年龄:积极年龄观让我们更快乐、健康、长寿
》
售價:HK$
79.4
《
南方谈话:邓小平在1992
》
售價:HK$
82.8
《
纷纭万端 : 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
售價:HK$
109.8
《
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第四版)(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
售價:HK$
172.5
《
朋党之争与北宋政治·大学问
》
售價:HK$
102.4
《
甲骨文丛书·波斯的中古时代(1040-1797年)
》
售價:HK$
90.9
《
以爱为名的支配
》
售價:HK$
64.4
《
台风天(大吴作品,每一种生活都有被看见的意义)
》
售價:HK$
55.2
|
內容簡介: |
希尔顿酒店堪称世界上最著名的连锁酒店,其事业版图涵盖美洲、欧洲、亚洲等地区,经营管理着美国、英国、中国等70多个国家的数千家酒店。如此强大的帝国,是由这个家族第二代的杰出人物康拉德希尔顿创建的。
本书详细地描述了希尔顿酒店帝国版图从无到有的建立过程和一步步走向强大的扩展历程,并回溯了康拉德希尔顿父辈的创业经历和处世哲学及其对康拉德的影响,从而更深入地解析了康拉德的人生走向。
本书还写到了希尔顿家族第三代和第四代众多人物的种种故事,或令人唏嘘感叹,或令人好笑。例如,康拉德的儿子尼克与好莱坞著名影星伊丽莎白泰勒结婚不到一年就匆匆离婚,后来他沉迷于酒色毒品之中而早逝;康拉德的孙女帕丽斯希尔顿以大胆的言行博取关注,谁曾想她的个人事业也做得风生水起
本书为大家展示整个希尔顿家族的秘密,让读者认识到仅属于希尔顿的成功准则和家族精神。
|
關於作者: |
瑞鹏,经济管理学博士,资深教授、作家,曾在多个杂志报刊发表过评论文章,善于从背景出发分析人物作传。曾出版图书《罗斯柴尔德家族》等。
|
目錄:
|
Part 1 从零到一百的奇迹
第一章 天生的冒险基因
半文明地带的求婚
拓荒者的妻子
康拉德的童年
希尔顿式教育
母亲的忠告
希尔顿一家的生活
学习商人的思维
第二章 劈斩人生的荆棘
世纪末的新开始
影响一生的品德课
初恋的失败
值得纪念的胜利
枪杆子之外的政权
偶像的力量
经商,搬家,读书,回迁
开张吧,希尔顿旅馆
第三章 建在薄冰上的摩天大楼
上世纪的富二代
三个人,一台戏
父子间的战争
为从政而奋斗
打酱油的政客
创建银行帝国
爱国热情激发
第四章 走向未知,才够刺激
胜利后的噩耗
永别了,希尔顿上校
前辈的建议
水深的地方鱼最肥
新的商机
第一艘大船已经下水
Part 2 成功的方式无法复制
第五章 扩张路上的春天
梦的启示
军队的启示
把村女变为贵妇
送礼的学问
突来的不幸
站在颠峰之上
第六章 用汗水浇灌梦想
新的冒险
戴红帽子的姑娘
劳德米尔克先生
两件终身大事
难以预测的生死
危机的预兆
第七章 从谷底爬回巅峰
酒店告急
永远堵不住的缺口
不能失去信念和梦想
恼人的合作
一场关于命运的赌博
有所得,也有所失
第八章 打开通向辉煌的大门
走出得克萨斯州
前进的步伐不可阻挡
再见了,达拉斯和过去
第二次婚姻
离梦想再进一步
走出国门
第九章 站在世界的中心
圣诞老人来了
朴来莎,一场攻坚战
史蒂文斯,一场拉锯战
一举两得
离婚大战
1945,胜利之年
落叶归根
梦寐以求的华尔道夫-阿斯托利亚酒店
Part 3 终点是新的起点
第十章 辉煌之后,再创辉煌
走向国际
欧洲之行
酒店帝王的生活
尼克有魅力
巴伦有胆略
金童玉女的盛大婚礼
最糟糕的蜜月
酒店史上金额最大的收购
第十一章 永远的酒店帝王
向世界进军
新的社会角色
52年后的道歉
感恩的心
酒店业的秘诀
成功的第三件法宝
第十二章 残酷的家族斗争
尼克的下坡路
日渐加深的隔阂
三角恋情
帕特里夏尼克的拯救者
最大的敌人失眠
最后一根稻草
黯然离世
康尼的遗产
巴伦时代
第十三章 家族新血液
一个母亲的野心
可怕的欲望
混乱的理查兹一家
有其母必有其女
一条大鱼
终于嫁得金龟婿
大凯西继续努力
凯西教育与希尔顿教育
第十四章 帕丽斯希尔顿的另类人生
父母全都不称职
个人风格:始终很狂
竟然是个工作狂
成名的方式太尴尬
一场接一场的恋爱
监狱23天
一切都是商品
妮基低调的潜力股
嫁给2200个马云
我就是帕丽斯
后记
|
內容試閱:
|
Part
1
从零到一百的奇迹
希尔顿家族的发迹史,需要追溯到康拉德希尔顿的父亲奥古斯塔斯霍尔弗希尔顿,这个精力充沛的挪威移民将美国西部的蛮荒之地圣安东尼奥变为一个井然有序的小镇,他的妻子玛丽希尔顿则给这个家庭带来坚韧不拔的信仰意识。
这种家庭环境造就了未来的康拉德希尔顿。康尼(康拉德的昵称)的成长并非一帆风顺,他经过数次选择、数次失败,才终于走上了正确的人生道路。这一路伴随他的是父母的教导和他对未来的远大梦想。
第一章
天生的冒险基因
最好的习惯往往来自于最初所受的教育。
康拉德希尔顿受到的最重要的教育不是来自学校,而是来自他的父母。他们用自己的言行影响着这个天生就想做大事的孩子。人要不断地工作,这是父亲的教导;人要虔诚地祈祷,这是母亲的忠告。工作和祈祷,是希尔顿家致富的两大法宝。
半文明地带的求婚
1885年2月12日,对于搭乘火车前往道奇堡的奥古斯塔斯霍尔弗希尔顿来说,这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是他生命的里程碑。在这一天,他将迎娶心爱的玛丽劳弗思韦勒小姐。他将牵着她的手,将她从爱荷华州带往一个叫圣安东尼奥的西部小镇,开始他们的新生活。
奥霍希尔顿被他的妻子玛丽和其他人称为格斯,10岁那年,他随家人从挪威搬到美国爱荷华州,从此成为自由民主的美利坚公民。他高大魁梧,精力充沛,大手大脚大嗓门。那时候的美国处处充满活力,处处看得到机会,总有一些人快手快脚,抢先发家。格斯26岁的时候,却仅仅在道奇堡谋得了一个小职员的位置。
格斯雄心勃勃,他认为,道奇堡留给年轻的奋斗者的机会已经不多,虽然他已经靠辛勤的工作拥有了一笔小小的储蓄,也不能以此生财,做些大事,想要发家致富,必须另谋出路。更让他担心的是,倘若他不能拥有自己的事业,他的理想姻缘也许会受到心上人的父母的阻挠。
他的心上人玛丽劳弗思韦勒出生于一个德国商人家庭,早在16岁的时候,她就收到了一封封来自格斯的情书。那时候的她被同学们封为五月皇后,在众多的追求者中,精力旺盛又拥有亲和力的格斯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格斯写了一封又一封热情的信件,并大胆地邀请她参加舞会,这封舞会邀请信别出心裁,用紫色墨水打印。玛丽手写了一封矜持的回信,答应了格斯的邀请。
稳定的恋爱关系坚定了格斯建功立业的信心。不过,想要把玛丽这样一位大小姐顺利娶到手,格斯需要更具说服力的资本。和当时的大多数冒险家一样,格斯决定前往西部,那里有黄金、矿产、煤炭、石油,有商业冒险机会,有危险的印第安土著,有荒凉的未开垦的旷野以及年轻人所期待的一切梦想,格斯相信他一定能在西部赢得立足之地。
带着所有的积蓄,格斯去了科罗拉多州。他的第一个目的地是利德维尔,据说那里发现了一个碳酸盐矿。当时美国兴起了淘金热,广袤的西部到处都有人在寻找矿产,矿工带着他们的经验,商人带着他们的钱财,投机者带着他们的头脑,每当一个地方发现了矿产,商人、工人、妓女,各式各样的人便会蜂拥而至,荒凉的边陲几乎在一夜之间冒出一个又一个初具规模的小镇。
利德维尔就是其中之一,这里因为碳酸盐矿而热闹起来。格斯看了一圈,却皱起眉头,他发现这个小镇并不适合他即将建立的家庭。小镇充斥着狂热却毫无节制的氛围,人们终日狂欢饮酒,他相信玛丽不会喜欢这样的地方,他也很难融入这种气氛他想以更踏实的方式做生意。他离开科罗拉多州,前往更遥远的新墨西哥准州。准州是更加荒蛮的领土,1846年美国和墨西哥的战争结束后,这块位于科罗拉多州以南的荒漠被并入美国,但它并没有立即得到州的地位,那里缺少现代文明的痕迹,只有荒漠、红峭壁、仙人掌和早已居住在那里的西班牙人。
圣菲是新墨西哥准州的州府。格斯的运气好,1880年,美国政府修建了圣菲铁路,让冒险者们能够乘着列车前往圣菲。格斯下了火车就感觉失望,这里几乎是另一个道奇堡,街市林立,却同样没有多少机会。格斯重新回到火车上,决定继续西行。
他的下一个落脚点叫阿尔伯克基。在新墨西哥准州,阿尔伯克基和沙卡洛是两大城市,发展较好,但阿尔伯克基离格斯梦想中的煤矿、铜矿都很远。出于交通考虑,格斯决定去沙卡洛。沙卡洛是一个交通中心,那时候还没有公路,少有铁路,它是骡车、马车的运转中心,商业兴旺。格斯兴致勃勃地在那里开始了他的新生活。
格斯的工作是带着骡马队前去没有铁路的矿区,将沙卡洛的生活用品卖出去,再把矿区的铜矿石运回来,交给冶炼厂。他喜欢沙卡洛,这个地方有银行、酒吧、市场和歌剧院,还有几家妓院,这是一个正在发展的城市。如果没有那个不幸的意外,格斯一定会在这里生活下去,沙卡洛也将是玛丽未来的家。
意外来得没有一点征兆,发生在一个看似平静的早晨。那天,格斯和他的6个同伴运着货物通过峡谷,一伙印第安人对他们发起猛烈的攻击,一行7人中,只有格斯和另外一个人侥幸生还。在西部,送命并不是件新鲜事,格斯喜欢刺激,却并不希望未来的妻子玛丽在此担惊受怕,因此,他很快离开沙卡洛,寻找新的目标。
他看中了一个叫圣安东尼奥的小镇。那是个原始破落的镇子,满天满地的沙子、人种混杂的居民,而格斯的一双慧眼看到了其中的商机:这里有一条里奥格兰河,河上的一座大桥通往迦太基煤矿,河对面聚集着沿新铁路而来的东部、南部的商人,那里已经成了一个新兴的贸易据点。沿河既有水利设施,也有耕地、牧场、酒庄,是一个适合生活、发家的地方。更让格斯感到满意的是,这里环境幽静,人们热情朴实,是一个相对和谐的地方。
格斯到达了旅程的终点,他一面用积蓄购买生活用品,准备安家,一面继续给玛丽写信,介绍他刚刚发现的这个可爱的小镇。他描绘西部的原始美景,激起了玛丽对冒险和新生活的向往。当然,他省略了自己差点丧生在印第安人手里这一险情。
尽管格斯在信中尽情地描绘西部的美妙生活,勾画着未来的商业蓝图,现实依然是艰难的。他用土坯盖起了一间小商店,在里面放上所有他能运来的商品百货、五金,甚至一口棺材。他赶着马匹,前往人迹罕至的河谷和旷野,和那里的猎人们比画着打交道,给他们送去珍贵的盐、面粉、烟草和一切文明社会的商品;他们则将各种动物皮毛交给他,这些皮毛在圣路易的市场上能够卖得高价钱。
格斯驾着他的马车去迦太基,带回煤炭,又去周边的农场里购买农产品、肉类和羊皮。他收购一切物品,就在这些交换中慢慢地积累自己的资金,两年后,他已经算得上一个比较富足的小老板。他首先给母亲写信,在得到母亲的同意后,他给玛丽的父亲康劳弗思韦勒先生写了一封信,希望他将女儿嫁给已经在西部拥有了小小产业的自己。
劳弗思韦勒先生是个成功的木材商人,他不希望女儿嫁到遥远的西部,又不愿生硬无礼地拒绝这位热情的年轻人何况,这位年轻人已经得到了玛丽的芳心。劳弗思韦勒先生到处向人打听墨西哥准州的情况,没有一个人对那个地方有好印象,于是他写了一封口气还算委婉的回信,提到这一问题,并希望格斯注意另一个问题:宗教。
劳弗思韦勒先生是虔诚的天主教徒,但他的妻子不是,他们之间曾因此产生了长期的矛盾。劳弗思韦勒先生深受其害,因此怀疑并不信奉天主教的格斯能否尊重玛丽。他写道:我们认为宗教信仰是个需要严肃考虑的问题,这是为了避免产生进一步的隔阂因此,我暂时还不能明确地表示同意。
格斯有些失望,却并没有气馁,显然,未来的岳父并没有完全拒绝他。他立刻写信做出保证,他将尊重玛丽的信仰,终生不变。没过多久,他收到了回信:
亲爱的希尔顿先生:
您的来信已于本月1日收到。尽管您对您的所在地有生动的描写,但我仍然要说,我的感觉仍然和以前一样。我们和玛丽进行了一番详谈,正如您所说,她愿意接受冒险。既然她本人愿意承担因此而来的一切后果,我们实在找不出反对的理由。但是,我们依然希望您能在此地或其他大城市定居。即使您现在不考虑,至少您要向我们保证,如果她不喜欢您那里,您愿意卖光您的家当搬回此地。我们很清楚玛丽以及和她同龄的姑娘们的特点,她们喜欢远行,越远越好。如果是去欧洲,她会拍起巴掌。但是到一个半文明的地方、一个陌生的环境生活,并不是一件好事。如果不是她意志坚决,我们是不会答应的。
尊敬您的
康劳弗思韦勒
1884年9月15日于爱荷华州道奇堡
拓荒者的妻子
玛丽希尔顿带着她的嫁妆(其中包括一架钢琴)走进圣安东尼奥的小房子,她毫无怨言地接受了当地艰苦的环境,并在壮丽的原始景色中体会到了拓荒者的艰辛和自豪。比起道奇堡,这里的一切都那么简陋,没有便利的生活设施,没有文明的街道,没有习惯的舒适环境,只有漫天的尘土和带着西班牙口音的当地居民。
玛丽迅速脱下她身上精美考究的礼服,把它们稳妥地放在盒子里,换上一件大围裙。她首先要掌管的是家里的厨房。格斯为家里雇了仆人,可是,这里的仆人不愿意帮格斯和玛丽烤面包,做美国式的菜点,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技能。玛丽只好亲自上阵,自己做全家人的伙食,仆人则自己弄一些墨西哥式食物吃,主仆之间很难接受对方在食物上的口味。令玛丽没想到的是,她不得不下功夫锻炼的厨艺,将在十几年后派上意想不到的大用场。
能让一个年轻姑娘毫无怨言地接受艰苦的环境,仅靠爱情是不够的。格斯并没有太多时间陪伴娇美的新婚妻子,在新奥尔良度过两个星期的蜜月后,他又回到了辛勤繁忙的劳动之中。这个魁梧的高个子整日将文件和账本揣在口袋里,一刻不停地工作着,驾着他的马车去更远的地方,寻找更稀奇、更廉价的货物。店里的生意交给他的一个亲戚照看,家里的活计全落在玛丽身上。真正让玛丽接受这一切的是她的信仰。正如她的父亲劳弗思韦勒先生所说,玛丽是个坚定的天主教徒,她来到圣安东尼奥,任何艰难都没有让她泄气除了这里没有神甫。想要去找神甫,必须坐很长时间的马车前往沙卡洛。一位比利时神甫每个月会来一次,玛丽会和邻居们抢着招待这位神的使者。
宗教信仰的不同并没有让格斯和玛丽产生分歧,这应该归功于格斯对宗教的漫不经心。格斯的脑子里只有生意,他只在极少数的情况下祷告,只在参加朋友的婚庆或葬礼的时候进入教堂,他尊重妻子对宗教的虔诚其实是根本不在乎妻子信仰什么随便她的妻子去教堂,招待神甫或带着孩子们祈祷。他认为宗教造就了玛丽的性格他非常喜欢的坚忍的性格。
自从在圣安东尼奥安家,玛丽的日子就和格斯一样忙碌,她需要尽快适应这里的语言,这里的人们大多数说西班牙语,可怜整个镇子只有6户美国人家,她还要尽量适应这里的气候和生活习惯。这并不困难,这个来自爱荷华州的姑娘没多久就受到了居民们的欢迎,原因是她竟然会弹教堂里多年无人动过的管风琴!当她穿着大方、美丽的衣裙安坐在教堂里,弹着那巨大的乐器的时候,她看上去安祥而神圣。
她的日子很快被新的喜悦、新的忙碌所填满。结婚一年后,格斯和玛丽的爱情结晶诞生了,这是一个叫费莉斯的女孩,是继承了父母务实性格的长女。
1887年的圣诞夜,一个健康可爱的男孩在吉祥的日子里为父母带来了无尽的欢喜,长男康拉德尼科尔森希尔顿诞生。他的名字康拉德是为了纪念玛丽的父亲劳弗思韦勒先生,尼科尔森则是为了纪念道奇堡的一位家庭医生。大家都叫这个可爱的小男孩为康尼。
玛丽打开她的香木盒子,拿出她认为最漂亮的长裙,抱着小婴儿去教堂受洗。教堂的气氛神圣,玛丽带着作为母亲的自豪和安宁,婴儿则哇哇大哭,显示着他的健康和活力。为了庆祝家庭新成员的诞生,格斯在屋顶加盖了一个屋子,并特意从圣路易运来一扇大玻璃窗。在圣安东尼奥,这可是个气派的窗户。
玛丽的生活就这样转动起来了。长女和长子降生后,又过了两年,一个叫伊娃的女孩诞生;再过两年,二儿子卡尔来到人间;接下来是三儿子朱利安除了去教堂或者沙卡洛,玛丽少有机会穿上她漂亮的衣服,大多数时间,她脱不下宽大的围裙,她的身后总会跟着一个正在牙牙学语的孩子。不过她依然保持着对潮流的爱好,每次去大城镇都要打听最新潮的服装,或者让丈夫带最新的礼服给她。
格斯的生意越做越大,商店的店面扩大了,商品也越来越多。他的家也在不断壮大。玛丽带着孩子们一起祈祷,告诉他们上帝的存在和祈祷的力量,这些孩子虽然很少看到神甫,但家里有这样一位严格的宗教母亲,让他们的心灵从小就浸染在神圣的光辉下。玛丽的生活没有看上去那么糟糕,她虽然忙碌,但在物质上和心灵上都很充实。当她带着那群孩子在柔软的地毯上跪倒,虔诚地向上帝祈祷时,屋子里显得十分温暖和祥和。
玛丽的身上有许多美德:吃苦耐劳,勤勤恳恳,善良慈爱,多才多艺。她最让儿女佩服的一点是,不论生活多么艰苦,不论孩子们给她带来多少麻烦,她从来不抱怨。这位家庭中的圣徒承担起丈夫和孩子的吃饭穿衣,永远是他们的坚强后盾。
可敬可爱的母亲给幼小的康拉德希尔顿留下了深刻的、无法磨灭的印象,作为妻子就应该像自己的母亲玛丽这样才称得上完美。说来也巧,康拉德一生共拥有三位妻子,其中有两位都叫玛丽。
康拉德的童年
康拉德希尔顿对圣安东尼奥有非常美好的回忆,数年后,当他重返家乡,这些回忆大多葬送在历史的尘土之中,但在他的头脑里,圣安东尼奥依然是个鲜活的小镇。他童年的每一天都充实忙碌,培养了他一生的品性。
比起虔诚的母亲,康尼无疑更受格斯的影响,他是个敢于冒险的男孩,很少有胆小的行为。他从记事起就在不停地工作。每个孩子降生,都被格斯视为一个新的劳动力产生了,他们从能走路的时候就开始学着干活,因为那时已经没有人能专门照顾他们了,新的婴孩又来了,母亲的注意力和精力已经集中在下一个宝贝身上。不过,这并没有造成希尔顿兄弟姐妹间的相互妒忌,他们每个人受到的待遇都一样,他们欢迎新的婴儿降生,那是这个家庭的未来劳动力,将帮他们承担手头越来越多的活计。
康尼7岁时开始上学。大他一岁的姐姐费莉斯已经有了小大人的模样,拉扯着弟弟步行到学校,管教弟弟的一切行动,告诉他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她每天会在自家的商店偷偷拿出一块崭新的手帕交给弟弟,并且告诫他:康尼,快把鼻涕好好擦一擦!而到了晚上,康尼往往会弄丢了那条手帕,为此,他总是被姐姐唠叨。
镇子上的学校不大,这里使用英语和西班牙语教学,学生们分为两派,使用西班牙语的孩子尽可能地练习英语,使用英语的孩子不断地学习西班牙语,他们都在攀比谁能抢先熟练地使用对方的语言。这段时间,费莉斯和康尼也在苦学西班牙语。
尽管康尼的西班牙语和英语都说得不错,也没有拖后腿的科目,但他并不喜欢学校的生活,他常常带着弟弟卡尔,和另一个男孩一起逃课。他们欢快地跳着跑着,跑进果园,跑上沙丘,跑到水量不怎么丰沛的河边,做那个年纪的男孩最喜欢的游戏。
有一次,他们正在河滩玩得起劲儿,一匹熟悉的高头大马在远处出现,那是他们父亲的马,马背上坐的正是格斯。看到两个儿子逃课,格斯竟然把头扭了过去,装作没有看见。康尼想,这是因为他和弟弟提前干完了家里的活儿,否则格斯决不会善罢甘休。
康尼也爱骑马,他从小就有一匹父亲送给他的叫奇哥的马。最开始骑它的时候,康尼还够不到马背,只能站在粗树桩做成的篱笆上再跨到马背上。格斯一拍马屁股,温顺的马就带着少年康尼奔向田野。康尼继承了格斯的冒险基因,小小年纪就想到更远的地方看看,他常常玩得忘记时间,害得玛丽在家里担惊受怕。
等到他心满意足地回到家,迎接他的是姐姐费莉斯的责备。费莉斯说:康尼,你让母亲担心得要命!你将来会变成什么样子!康尼不在乎姐姐的责骂,但他不想让妈妈伤心,当然,他并没有减少做母亲担心的那些事逃学,骑马去远处只是更加注意时间以及行动的隐秘性,不让妈妈知道。不管怎么说,在成绩上,他毕竟没出现大的问题。这样的日子过了4年,康尼顺利从学校毕业。
在另一所学校,他的运气可没有这么好。
在玛丽的嫁妆中,有她在少女时代使用的一架钢琴,她会在闲暇时间教孩子们弹琴。费莉斯和康尼学会钢琴不太容易,他们的妹妹伊娃却显现出在音乐上的天赋,这让她的父母感到高兴,对一个女孩子来说,有一项才艺上的专长,无疑会增加她未来嫁人的资本。可是,这位小姐从小就显出了独立的个性,有一天,她突然宣布自己不再想弹钢琴,她要学小提琴。
格斯很宠爱他的儿女,他希望家里有点艺术氛围,干脆要求每个孩子都学会一样乐器。于是,他从圣路易的市场上买到了孩子们所需要的各种乐器,又专门从沙卡洛聘请了一位音乐教师,这位女教师每个星期都要坐马车赶到圣安东尼奥,为孩子们上家庭音乐课。
伊娃开始学习小提琴,她继续发挥自己出色的音乐天赋,得到了老师的赞扬。康尼拿着格斯为他买来的小号,满怀憧憬地吹了起来,可惜,他的音乐天赋实在有限也许根本就是个零。女教师是一个十分诚实的人,她坦白地对格斯说:康拉德永远也学不会吹小号。
胡说!格斯吼道。在格斯的头脑中,根本没有不可能。
永远学不会,永远,永远。女教师不甘示弱,一再强调,永远!
格斯坚持道:他只是练习得不够!
于是,康尼继续学习小号,但学了好几年,始终没学会。这段音乐教育给他带来的影响有两个:一是他确定自己毫无音乐天赋,从此再也不在乐器上浪费时间;二是长时间的音乐教育,特别是家庭教师不断地打拍子,让他有了不错的节奏感。成年后,他最喜欢的休闲项目是跳舞,这种节奏感让他在踩拍子时很少出错,他总能以很快的速度学会新的舞蹈,不管是浪漫的华尔兹,还是流行的二步舞,或者古里古怪的动物舞。
希尔顿式教育
任何地方都能看到这样的年轻人:游手好闲,毫无目标,惹是生非,把多余的精力发泄在追赶时髦或打架斗殴上,他们不但让家长、师长、邻居头疼,也让看到他们的路人摇头。每当听说哪家有这样的孩子,希尔顿夫妇总是露出不解的神色,然后,说出他们的解决办法:让他们去工作。让他们去祈祷。
格斯将工作当作人生的全部。
玛丽将祈祷当作万能的法宝。
他们把这两个信条灌输给幼小的希尔顿下一代,从此,这些孩子掌握了两把通向成功的金钥匙。在所有孩子中,康尼受到的影响最深,他也是所有孩子中成就最大的那个。
格斯一刻也闲不下来,他的睡眠时间很少,他认为一个人不应该在睡眠上浪费太多时间,他的脑子时刻都在精密地转动着、算计着:某张河狸皮能在圣路易的市场上挣得多少个金币,在哪个地方他的马车轮子还没有印上辙印,他的小店里需要添加什么样的新商品,他是否要去投资某家煤矿伴随而来的是一笔笔金钱。
希尔顿家过着忙碌而富裕的生活,孩子们却都不是享清福的小姐少爷,从最大的姐姐到最小的弟弟,每个人都要参与劳动。康尼直到老年还记得他第一次劳动的情景。
一天早上,太阳刚刚升起,爸爸来到我的小房间门口,手里拿着一把崭新的干草叉,对我说:你可以到马厩干活啦!康尼站起来看着那把干草叉足有他两个身高。
在希尔顿家里,没有人抱怨劳动,劳动是义务,也是快乐。格斯想不出人生中有什么事比劳动更快乐,他总是马不停蹄地奔波,运送、交换着一批批物资。他在山谷里驾着车,大声地唱着歌,还会抽空写游记。他在一些卡片上写上几句不知从哪儿看到的诗句,煞有介事地交给深山里的老猎人、牧场的主人、他遍布全州的朋友们他似乎感觉不到疲惫。为了把这样的卡片送给一个印第安人,他愿意多走上15公里。
小希尔顿们的工作多种多样:姐姐费莉斯负责全方位地照看她的弟弟康尼,还要帮助母亲整理花园、收拾厨房,等康尼再大一些还要烤馅饼;康尼要帮双亲照看更小的孩子,打扫马厩,在家里的小店看管货物,他从小就看着父亲如何用他那热情的态度招揽顾客,又用他的大嗓门和难缠的顾客讨价还价。
格斯是个有头脑的雇主,他为家里的小家伙们分别安排适合他们的工作,并允许他们在完成工作后去做任何他们喜欢的游戏,让孩子们不会因繁重的劳动而产生抱怨。
康尼喜欢在空闲时骑马,去和养蜂人聊天,看铁匠打铁。这位中年铁匠满口脏话,康尼觉得好玩,就学着他的样子,在和父母说话时不小心蹦出了几句粗话,格斯听了大为光火,从此不许儿子再和那位铁匠接触。
懒惰也是不被允许的。有一次,康尼睡过了头,慈祥的玛丽体谅儿子的辛苦,没有叫醒他。格斯痛心疾首地对玛丽说:玛丽,我真不知道康尼以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我担心他一事无成!他的人生都会被他这样睡过去。
父亲失望的口吻让床上的康尼跳了起来,他可不想当一个一事无成的人。从此以后,他尽一切可能杜绝睡过头,这个习惯维持了他的一生。每个希尔顿家的孩子都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中接受了至关重要的一课,他们从小便学会勤奋,远离懒惰,明白劳动的重要性和多劳多得的道理。这是他们的父亲送给他们的最重要、最珍贵的东西。
母亲的忠告
每当格斯催促孩子们去工作,玛丽就会在身后说一句:先去祈祷!
祈祷和工作毫无矛盾,祈祷并不需要占用多少工作时间,短短的几分钟,却能让人平心静气,以更好的精神状态去工作,所以,格斯从不反对孩子们祈祷,不论为工作、为吃饭还是为其他事。祈祷,是玛丽对孩子们的教育,她希望她的孩子们从小就信奉神,得到身心平衡的力量。她的努力没有白费。
孩子们喜欢去教堂,去教堂之前,他们的妈妈会换上漂亮的衣服,令他们眼前一亮。圣安东尼奥没有常驻的神甫,只有一位叫裴尔瑟的比利时神甫每个月来一次。玛丽常常抢在别家前头,将神甫接到家里招待,格斯也喜欢和这个幽默的比利时人交谈,他带着孩子们聆听裴尔瑟神甫机智的言谈,也会把自己在购货过程中遇到的趣事讲给神甫听。
多数时候,玛丽带着孩子们坐马车,去沙卡洛的教堂,或圣马歇尔教堂,或者裴尔瑟神甫所在的教区。这意味着要走一段不短的路途,孩子们都喜欢坐马车,他们从不觉得辛苦。玛丽戴着缀了彩色羽毛的帽子,坐在车夫身边,怀中抱着最小的那个孩子,听着身后孩子们的嬉笑吵闹,看上去端庄、漂亮又开心。信仰的力量有多大?康尼后来回忆:母亲可以在失去很多东西后照样生活,但她不能失去教堂。
玛丽教孩子们祈祷,祈祷的内容有很多方面,她教孩子们把心事告诉上帝,教孩子们感恩,教孩子们学着用信仰获得战胜困难的力量。
每当孩子们遇到了烦心事,她就干脆地说:去祈祷吧!这看上去像一个不负责任的母亲,其实不然,玛丽早已把自己交给了上帝,相信上帝会为她安排最好的道路,所以,她同样相信上帝会眷顾她的孩子们,为他们指引方向。
康尼第一次了解祈祷的力量,是在他的爱马奇哥死亡之后。那时候康尼只有9岁,还不懂死亡的含义。他不停地问母亲:为什么奇哥不能和我玩了?母亲尽力安慰儿子,但小康尼仍然一脸悲伤。最后,母亲对他说:去祈祷吧,孩子,把你所有的困难交给神,他一定会帮你解决困难的。
康尼走进小镇的教堂,他听说过很多关于教堂的故事,听裴尔瑟神甫讲过勇敢的教士们独自走向尚未开化的偏远小镇,把文明社会的一切教会、信仰、学校、医疗、娱乐等等带到那里。他们有这样的勇气,就是因为信仰的力量。信仰令人勇敢,令人慷慨,令人眼界开阔、心胸坦荡。
康尼在小教堂为逝去的朋友祷告。他说了很长时间,他在那寂静的空间里渐渐感受到了安慰,痛苦随着倾诉慢慢流出身体,祈祷结束后,他感到心灵上的平静,他确信上帝已经照顾了他的马朋友。他带着一身轻松和对朋友的怀念走出教堂。祈祷真是一件神奇的事。
作为母亲,玛丽极少对孩子们提出忠告,每当孩子们想要做一件大事,即使是违背她的期待的事,她也几乎没有反对过。她的忠告只有一个:先去祈祷。祈祷能解决一切问题吗?对玛丽来说,可以。在一个虔诚的教徒心中,信仰能够带来力量,每个人的命运都被神安排得有条有理,只要一个人对神有足够的敬爱,他一定会得到神的眷顾。她相信自己从道奇堡来到圣安东尼奥,得到一个很好的家庭,正是神的指引。所以,她毫不犹豫地要求孩子们祈祷,那是她所能给他们的最好的精神食粮。
第十一章
永远的酒店帝王
每个人对社会都有自己应承担的那一份责任,成功者就是那些愿意承担更大责任的人。
在登临事业高峰的同时,康尼不得不面对来自生活的烦恼。他在调节自己与生活的关系,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做人方式。他把感恩当作人生的一大信条。明白自己的收获,感激他人的付出,才会有更多的朋友、更多的机会。他将自己的成功经验无私地分享给所有人,他关注慈善、关注世界和平,他用努力使希尔顿成为一个神话。
向世界进军
康拉德希尔顿已经拥有28家酒店,他的雇员超过1万名。他从不掩饰自己的得意,说:如果要在自己所属的酒店的每张床上睡上一晚,需要几十年时间。他的下一个目标是国际化,他要在世界各地都拥有一流的酒店。
在他的版图上,墨西哥、波多黎各、西班牙已经插上了希尔顿的旗帜。
他的计划和美国的对外策略不谋而合,美国在欧洲推行马歇尔计划,旨在使一些欧洲国家复兴经济,康尼的集团成了这个计划的一部分,政府希望康尼在国外开设大量酒店,希尔顿集团成了美国经济扩张的前锋。
对康尼而言,他愿意跟政府合作,跟政府合作意味着赚大钱。他认为酒店传达的是一种和平的,而不是侵略的愿望。他说:我们希尔顿大厦的红旗就是一面面自由的小旗,我们愿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
不被希尔顿酒店公司董事会看好的海外事业出现了全线飘红的喜讯。自从波多黎各政府在圣胡安开了希尔顿酒店,当地的旅游业有了长足发展,一大批酒店被带动,游客不断增长,旅游收入也从1947年的400万美元增加到1956年的2500万美元。有了这个海岛国家的带动作用,其他国家也邀请希尔顿酒店在其国土上落户。
欧洲的第一家希尔顿酒店马德里的卡斯泰拉纳希尔顿酒店也给康尼带来了极高的名声,它在第一年就为西班牙创造了100万美元的收入。当康尼再次来到西班牙,他受到了当地政府和许多名人的热情接待,还观看了西班牙传统斗牛表演。康尼兴致勃勃地对陪同的客人们讲起了他的家乡那个富有西班牙风情的小镇,那里有红色的岩石,岩石上有一位西班牙航海家用匕首刻下的到此一游。康尼对他的新朋友们强调美国与西班牙的渊源,他希望这种文化上的认同能够消除民族间的隔阂。
欧洲的下一家希尔顿酒店预计在土耳其动工。土耳其紧邻苏联,是冷战的前沿地带,康尼不得不小心行事。他还记得当年在意大利的不愉快的遭遇,他会不会在土耳其吃另一次闭门羹?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当他到达机场,土耳其的记者们给予他热烈欢迎,他们说着纯正的英语欢迎他的到来。康尼感动地说:我希望当你们来美国时,我们能回报你们的盛情。
康尼尊重当地的传统,土耳其是一个穆斯林国家,有自己的信仰和文化,充满独特的风情。如今,它正徘徊在守旧和创新之间。希尔顿酒店的建立为土耳其打开了一个窗口,开辟了一个新行业酒店建筑业。
在建设希尔顿酒店的过程中,设计师们希望整间酒店能更符合土耳其人的审美观,他们想用一种有特色的瓷砖。但是,瓷砖的烧制技术濒临失传,只有最年老的工匠才可能记得这项技术。当地建筑师找到这些年迈的老人,让他们把技术传给好学的年轻人。这项工艺得到了保存,而且成为一个专门的行当,如今在土耳其的建筑中,到处可以看到这种精美的瓷砖。
这只是一个例子。在土耳其的酒店建筑业里,各式各样的材料被发掘、重启,人们以极高的热情投入这一新兴产业,无形中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在这家酒店的开幕式上,康尼说:我们的酒店不管哪一个,都有一点美国味道。这种美国味道不是入侵权力的象征,而是友谊的象征。在我们的酒店,来自不同国家的、怀着善良愿望的女士先生们都会以一种和平的语言进行交谈。
康尼致力于提升酒店的价值。在传统观念里,酒店只是赶路的人落脚休息的地方,有些人找旅馆,不过是找一张床。但康尼不同,他从开始经营二手小旅馆开始,就把这个普通的休息之处当作所有人必不可少的场所。
在经营莫布利旅馆时,他就努力营造家的氛围,在那个拥挤的小地方,有服务生的微笑,有热毛巾,有干净的床铺;
此后,康尼一直在提高他的旅馆的便利性,电话、便条、小卖店、贩卖工艺品的小摊,这些都可以在旅馆内部得到,节省了客人的时间;
再后来,康尼有了资本,他开始在酒店设计上下功夫,把地区特色和设计艺术紧密结合,务求把一家酒店打造成所在地的一面招牌;
在提高酒店品位上,康尼煞费苦心,他收购那些有老牌历史的大酒店,不只因为它们的豪华,也为了提高希尔顿这个品牌的含金量,而且,他在一定程度上让这些老酒店重新焕发青春;
他始终想着怎样让客人更便利,于是,接站服务出现了,预约服务出现了,后来,在一个城市的希尔顿酒店入住,可以直接预订另一个城市的房间,客人可以全程享受希尔顿酒店提供的各种优质服务;
唯有满怀对事业的热爱,才能想到、做到这些事,这是希尔顿永葆活力的秘诀。
现在,康尼对国际酒店的定义是:一个传达和平、促进交流的场合。
康尼发现,咖啡是土耳其必不可少的饮品,而且有特殊意义,一位土耳其老先生对他说:和我一起喝杯咖啡,会让你30年不忘我们的友情。
康尼相信,如果每位住进这家酒店的人那些来自美国、亚洲、非洲,甚至铁幕国家的人都能坐在一起,按照土耳其传统喝杯咖啡,那么世界将会改观。
在希尔顿国际酒店公司,一张世界地图代表了康尼进军世界的计划:插红色小红旗的地方,代表那里已经建成了希尔顿酒店;插蓝色小旗的地方,代表那里正在建设希尔顿酒店;插绿色小旗的地方,代表那里会在5年内建成希尔顿酒店
1969年,美国阿波罗号飞船登上月球表面,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迈出了他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一本杂志上刊登了一张漫画:一位宇航员手里拿着一枚酒店房间钥匙,钥匙上写着希尔顿酒店。看来,美国人相信,只要条件允许,康尼会把他的酒店开到月球上!
新的社会角色
随着康尼的事业逐步扩展到国际舞台,他的社会角色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当一个人的财富日益积累,人们在承认他的社会地位的同时,也对他有了更高的心理期待。他不能再仅仅当一个整天谈酒店生意的老板。
人们希望他是一个导师,对后辈们传授酒店经营经验、做人经验、成功经验。康尼显然不是一个愿意站在讲台上夸夸其谈的人,他不止一次拒绝过这类邀请。密歇根州立大学的一位院长向他发了三次邀请函,最后一次,这位院长严肃地说:你不能因为自己是酒店集团的首脑,就拒绝给年轻的饭店经营者们讲学。
这位院长的理由稍显生硬,康尼并没有讲学的义务,他完全有权利什么也不说。但这些话引起了康尼的思考,他开始正视自己的社会角色,他也认为有责任把自己的经验教训传给后人。于是,他去了那个学校,发表了演讲。后来,他接受了更多的演讲邀请。
康尼最重要的演讲词有两篇。
一次是在1950年秋天,在华尔道夫-阿斯托利亚酒店召开基督教和犹太人大会,会议副主席查理威尔逊请康尼发表演说。康尼本想拒绝,查理一再坚持。这是一个关于和平和团结的会议,康尼决定不讲酒店,讲讲和平。这次演讲名为《自由之战》。
这篇演讲里充满了对国家的爱和对和平的信念。康尼说,他是一个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美国公民,是两个参加了二战的儿子的父亲,他相信美国,相信和平是世界的主旋律,相信争取自由是每个人内心的渴望。这次演讲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康尼受到了全体与会者的热烈掌声。这篇讲稿被收入《当代重要演讲集》。
这篇关于自由的演讲不同凡响,全国各地的读者纷纷给康尼写信,抒发他们的爱国热情,还有对这篇演讲的感想。看到那么多来自不同阶层的读者谈到他们敬爱上帝、热爱祖国,谈到他们愿意为自由而战,康尼感触良深。就连当时的国防部长马歇尔都亲自写来一封信,说他准备让其他国防长官们看看这篇文章。
另一篇传遍全国的文章不是演讲词,而是祈祷词。
这篇祈祷词是《自由之战》的延伸,起因是康尼收到了一封来信:
亲爱的希尔顿先生:
我在《先驱论坛报》上看到了您的演讲内容,我想说您讲得精彩极了,特别是我们对上帝的信仰是我们唯一的希望这一点,您说得很对。我想我们每个人都应当跪下来祈祷,愿上帝赐给我们真正的和平。
您的真诚的
丹尼尔帕卢西
又:我是一个12岁的小男孩,您能给我回一封信吗?
这是一封沾满油垢的信,康尼拿着它,心头沉甸甸的,这个小男孩提醒了他一件重要的事:
祈祷!
当康尼还是个小男孩时,母亲玛丽就不停地对他强调祈祷的作用,这封信中提到的跪下来祈祷,愿上帝赐予我们真正的和平,母亲也说过类似的话。康尼不愿承认,作为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在思考当代面临的严重问题时,他根本没想到祈祷。是丹尼尔的来信提醒了他。
接下来,康尼看到了一份《芝加哥日报》,上面有一张漫画:衰老、忧愁的山姆大叔坐在一张凌乱的办公桌前面,对面的墙上有一张美国总统林肯的画像,林肯对他说:你试过祈祷吗,山姆?这张漫画给了康尼灵感,他写出了著名的《祈祷中的美国》:
天国中的父亲:
我们祈祷,我们请求您把我们从我们自身中拯救出来。您为我们创造的,希望我们和平生活的世界,已经被我们改造成了兵营,我们整天提心吊胆,害怕灾难降临。
我们害怕夜间弥漫的恐怖、白昼飞行的毒箭、暗中传播的瘟疫、明里肆虐的毁灭。
我们背离您,走向自私的道路;我们违背了戒律,否认您的真理;我们远离您的神坛去膜拜虚假的财富,去追求权力和享乐。请您宽恕我们、帮助我们。
现在,黑夜笼罩着我们,我们彷徨,我们对您失去了信心、对自己失去了信心。
给我们智慧吧,给每一个人不分肤色、人种与信仰,让我们运用自己的财富和力量,去帮助我们的兄弟,而不是消灭他们。帮助我们去执行您的意愿,就像在天国里您的意愿被执行一样。
让我们不辜负您给地球以和平的承诺。
给我们新的信心、新的力量、新的勇气,让我们赢得这场和平之战。
迅速拯救我们,可敬的上帝,在黑暗降临之前。
1952年美国国庆日,这份祈祷词在杂志上发表,连同发表的还有一张彩色插图,画着跪地祈祷的山姆大叔。这是康尼在头脑中勾勒出的形象,他相信这才是当今美国最需要的理念。
这篇祈祷词引起了新的热潮,康尼收到无数封来信,索要这篇文章。来信者有8岁的孩子,有92岁的老人,有学者、军人、商人、医生、基督教的牧师、犹太教的拉比他们来自美国的各个州,来自世界各地。
一家报纸评价这篇祈祷词:一篇上乘之作,可以与吉卜林的赞美诗相媲美。谁也没有权力嘲弄或猜测作者的意图它有的只是真诚。
康尼说,他很荣幸承担了这个角色,他一直梦想能为自己的祖国做点什么,不管多么微不足道,现在他做到了;他希望天国的母亲也已经看到了这篇祈祷词,希望上帝也能听到他的祈祷。
52年后的道歉
几十年前,康尼对着一本演讲教材笨拙地打着手势,修改着演讲稿,力求把句子变长、变华丽,小弟弟博伊对他鼓掌,母亲玛丽却对他的装腔作势提出意见,她要求康尼真诚,向听众展示真实的自己,而不是把自己隐藏起来。康尼最终没有走上从政道路,在几十年间,他没有演讲的机会,但他始终牢记母亲的教导。
没想到几十年后,他竟然成为一个成功的演讲家。酒店开业时,他需要演讲;他的家乡邀请他演讲;他的同行邀请他演讲;各种组织邀请他演讲他接受这些邀请,就是在接受新的挑战,他可不是一个擅长演讲的人,尽管人们都说,他的演讲打动人心。康尼想,那是因为他足够真诚,在演讲中从不作假,只展露真实的自己。
最初,他在演讲时情绪特别紧张,甚至汗流浃背,他害怕听众们的反应,也不知道自己该做出什么表情。不过,他很快就突破了这种心理障碍,他不去考虑所谓的演讲技巧,只把自己心中的话说出来,这让他轻松不少。
只有一次,他的演讲出了点麻烦。
那是在长滩的一次演讲。这是康尼熟悉的地方,他在那里享受过一段富有而充实的少年时期,他对长滩怀有深厚的感情。当他站在演讲台上,看到观众们期待的眼神,他突然张不开口,忘记了演讲稿的全部内容,脑子里一片空白。
直到脑子里隐约出现了一匹马,他才恍然大悟。
那是深埋在康拉德希尔顿心中的一件往事。
那时候他还是住在长滩的一个大男孩,他读高中,业余时间靠送报纸打工。每天早上他骑着一匹借来的马,在街上卖当天的报纸。有一天,他的马不小心撞到了一个行人,那个人倒在地上,很快满身污泥地站了起来,大骂撞他的人。这时,康尼早就骑着马跑远了。
对于一个一向诚实的人来说,这真是一件极大的亏心事。一连几个星期,康尼惴惴不安,警察和报纸到处寻找那个肇事的骑手,就连母亲都在对这件事发表议论。康尼不敢承认,他和另一个打工的小男孩悄悄调换了卖报的场地,这件事就这样不了了之。52年过去了,康尼早已忘记了这件事,他以为它早就过去了。
没想到在这个时候,它突然复活了,包括那匹马的名字,康尼还清楚地记得它叫弗洛拉。这件往事让康尼这个经历过许多次大场面的人,完全忘记了他要演讲的内容,即使为这份演讲稿他做过很多准备。
看来,人们躲得过一时,却永远躲不过良心的谴责。康尼深吸了一口气,对在场的长滩市民们讲述了这段往事,并真诚地说:我知道一切都太晚了,但如果那位先生今天就在台下,我一定要向他郑重道歉。
他得到了人们宽容的、热烈的掌声,在说了这番话之后,准备好的演讲内容重新回到了他的脑海里。
感恩的心
康尼的晚年生活称得上丰富多彩,他是那样精力充沛,可以像年轻人一样在舞场上跳最新的舞步,有兴趣尝试各种活动,他的成功、他的精力、他的热情造就了他的魅力。是的,他依然是一位有魅力的男性,是一位年老的高富帅。
长寿、成功、充满活力,康尼究竟是如何做到这些的?他的哪些特质能让他一直得到好运的眷顾,即使在极为困难时候,也总能想到扭转局面的办法?他究竟如何与生活保持这样一种和谐的关系?
这是因为康尼对生活有一种感激的态度。也许是天主教的信仰教会了他感恩的重要性,也许是康尼诚实的品性让他不愿亏待每一份善意。感恩是他人格的一部分,也是他幸运的秘密。
康尼经营酒店,倡导微笑服务,这种服务的实质就是感恩。感谢客人选择了希尔顿酒店,感谢他们为酒店带来了盈利。感谢的方式是提供优质的服务,包括服务员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笑容。康尼希望每位住客都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正是感恩,让他能够始终站在住客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解决他们的需要,让他们达到最大限度的满意。
康尼对他的生活充满感恩。他曾满怀感情地谈到一件小事:他的办公楼后面只有一个很小的停车场,职员们经常在那里抢停车位。康尼的助理建议他弄一块牌子放在上面,表示那是希尔顿总裁的专属车位。你有权力这么做,这栋楼都是你的。
不要这样。康尼不希望自己享受特别待遇,制止了这件事。
过了几天,康尼去纽约开会,回来后发现停车场上放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预订。那是康尼最喜欢的一个停车位,看到有人占了,他只好另外再寻找位置。当天,魏克曼女士不快地问:你为什么占了我的停车位?
因为我常用的那个位置已经被人占了,上面放了个牌子。康尼回答。
魏克曼女士哭笑不得,她说:那就是为你占的!
康尼吃了一惊,接下来又对同事们的关心照顾充满了感激。每当他想起这件事,他就会想起更多的往事、更多的快乐、更多的感激。
还有一次,史蒂文斯酒店即将改名,董事会提议,将这间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酒店改名为康拉德希尔顿酒店,康尼难以形容心中的自豪和感谢。以感恩的心态生活,能为自己带来开心、活力,以及友谊和忠诚。在康尼的公司,老股东们几乎都是他多年的朋友,他们有时会反对康尼的决定,多数时候,他们对康尼有一种基于多年交情而产生的信赖,他们不会在康尼急需帮助时拂袖而去。康尼对自己的老部下、老伙伴也很慷慨,他对他们赠送酒店的股份,转让酒店的经营权。
在康尼晚年,斯塔特勒希尔顿酒店的落成是一件大事。这家酒店位于达拉斯,康尼曾经住在这里,这里有他毕生难忘的回忆:第一个100万美元、红帽女孩、小弟弟博伊在这个地方重新开家酒店,是对他的人生的总结。
酒店的开幕式真是一场盛会,达拉斯市长亲自莅临,他就是康尼的老朋友鲍勃桑顿。还有很多老朋友聚集在这里,埃迪福勒也参加了开幕式,当年,他把自己身上所有的钱300美元拿出来借给康尼,康尼将希尔顿酒店的100股送给他。此外,斯塔特勒夫人也来为康尼助兴,使这场盛会出现了一个小高潮。人生就像轮回,他能够重回这里,要感谢很多人。
康尼也曾回到他出生的小镇,那个小镇已经消失,火车早已不在那里停靠,但沙漠、流水、高山依然存在,一些小店也挂着当年的牌子。他看到了他出生的那间房子,记忆中,那是一件宽阔的屋子,现在看来,它不过是一个小砖房,而且早已卖给了别人。康尼走过那间房子,并没有过去瞧瞧,他去了父母的墓地,那才是他最想看的。
有两栋熟悉的建筑依然在黄沙中伫立。一座是他小时候常去的教堂,他曾在那里为逝去的爱马祈祷,第一次明白了祈祷的意义;他的母亲玛丽曾在那里弹奏管风琴;他的父亲格斯讲过关于教堂的故事。
还有一座楼房空空荡荡,那是他曾经开办的银行、他最初的事业。他曾对母亲说,他要在圣安东尼奥开连锁银行。后来,他的计划被一战打断,他的人生方向偏离了预想的轨道,他被命运带到得克萨斯州,带进酒店业,从此离开了新墨西哥。
在沙卡洛,康尼想要吃一块回忆中的牛排,当年,他在新墨西哥矿业学校读书时,吃过一间旅馆的牛排。他坐在那间旅馆,对服务生说了他的要求。
旅馆经理亲自出来解释,他幽默地说:阁下晚了10年,我们这里已经不供应那种牛排了。沙卡洛正在衰落,已经没有足够的生意,旅馆也取消了午宴。一切都在变化。令康尼高兴的是,这里依然有希尔顿家族的痕迹,例如,一家希尔顿药店由一位远方亲戚经营,一家神学院是康尼投资建造的,为了纪念他去世的母亲。希尔顿家的第一代在美国西部留下了痕迹,他则把希尔顿这个名字带到了全国、全世界。
真是值得骄傲的一生,他充满感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