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大藏家

書城自編碼: 2978556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史學理論
作者: 千山暮雪◎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04497123
出版社: 中国商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05-01
版次: 1 印次: 1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57.7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民族的重塑:为什么我们惧怕和需要民族
《 民族的重塑:为什么我们惧怕和需要民族 》

售價:HK$ 78.0
中国宫廷医学养生精要
《 中国宫廷医学养生精要 》

售價:HK$ 93.6
战略叙事:传播力与新世界秩序
《 战略叙事:传播力与新世界秩序 》

售價:HK$ 93.6
基于语料库的秦汉简帛用字研究 与秦汉简帛用字习惯研究相关的论文集
《 基于语料库的秦汉简帛用字研究 与秦汉简帛用字习惯研究相关的论文集 》

售價:HK$ 93.6
实物、人类学习与博物馆学
《 实物、人类学习与博物馆学 》

售價:HK$ 201.6
汉篆辑录(第一卷)
《 汉篆辑录(第一卷) 》

售價:HK$ 129.6
国有经济国别研究
《 国有经济国别研究 》

售價:HK$ 201.6
谷歌人不疲倦的工作术:揭秘谷歌颠覆式工作法,重新构建人生效能体系
《 谷歌人不疲倦的工作术:揭秘谷歌颠覆式工作法,重新构建人生效能体系 》

售價:HK$ 54.0

 

編輯推薦:
大师远去再无大师
书画收藏上的得失悲喜固然有趣,人生道路上的相辅相侍更值得记叙。
收藏的不只是文物,更是一种人生智慧。
收藏作为一种雅好,一种学问,一种行当,一种投资手段,随着时代的变迁,千百年来大俗大雅,大起大落。更早的时候,古玩赏玩主要是属于文人、士大夫阶层业余雅玩的专利,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很多收藏大家,演绎了许多动人的传奇。民国时代涌现出来的大收藏家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素养,他们不仅是赏玩器物的玩主,更是品鉴中华文化的王者。
民国大藏家们继承了乾嘉以来朴学大师重实物、重考据的流风余绪,为了收藏不辞劳苦、耗尽资财而无怨无悔,力求用藏品去印证、诠释一段历史、一个方国、一桩疑案,或是一代风俗,出版了一批经过认真考订的藏品目录和考证著作。
內容簡介:
晚清末年,中国迎来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一代王朝在西方列强的入侵下加速灭亡。由此,深藏宫内的历代文物命运多舛,开始经历种种劫难。这些宝贵文物流向全国,甚至走出国门,散落到世界各地。
一时间,地方军阀、达官贵人、洋行买办、清末遗老,以及古董商贩和海外文物大盗粉墨登场,开始了千载难逢的逐鹿之旅。在这一背景下,考古学者和收藏家纷纷行动起来,与这些几乎无法统计的浩瀚文物相遇。
本书选取了14位民国古玩大家张伯驹、吴湖帆、王世襄、刘体智、张大千、庞莱臣、容庚、王己千、钱镜塘、张叔驯、徐乃昌、叶恭绰、傅增湘、罗振玉,他们博览博研群书,博赏博藏群物,每一位都是才智高深的文博学者型收藏、鉴赏家。
關於作者:
千山暮雪,中国文史传统书写者,善于从历史细节处管窥文化传承,也能在大事件中洞察时代脉搏与人性,代表作《历史的格调与声音》、《张居正十讲》、《朱棣最有谋》。
目錄
第1章 张伯驹>>民国公子醉心书画收藏
一代名士张伯驹与张学良、溥侗、袁克文,并称民国四公子,在诗词、戏曲、书法及收藏鉴赏方面有极深的造诣。他一生痴迷、醉心于收藏书画,为此耗尽钱财,债台高筑也在所不惜。这一切不仅源于心中所爱,更是因为他怀着一颗为国护宝的赤城之心。
早年难忘的军旅生涯 003
主动结交文人雅士 006
费尽心血收藏《平复帖》 009
千方百计护卫国宝 011
为了《游春图》倾家荡产 013
醉心书画,也不忘国事 015
将藏品无偿捐献给国家 018
第2章 吴湖帆收藏与鉴藏的一只眼
吴湖帆是一位集创作、鉴藏、研究于一体,兼具艺术家、学者、文人特质于一身的画家、收藏家、鉴定家。他有着江南画坛盟主之美誉,一生收藏丰富,鉴宝无数。无论是收藏还是鉴定,吴湖帆都是当之无愧的中国藏界巨擘。
出生于收藏世家 023
名震画坛的一代宗师 024
鉴定界的一只眼 027
名噪一时的大玩家 029
藏品丰富的梅影书屋 031
七十二状元扇的由来 033
捐赠国宝《富春山居图》 035
书生性情随风飘零 037
第3章 王世襄用玩复兴传统绝学
集放鸽家、斗虫家、驯鹰家、养狗家、摔跤家、火绘家、烹饪家、美食家、书法家、诗词家、美术史家、文物鉴定家、民俗学家、漆器家、明式家具家、中国古典音乐史家和中国第一玩家等诸多头衔为一身,王世襄堪称古今中外第一人。
走进燕京大学校门 043
投身战时文物保护工作 045
为了追回文物屡建奇功 047
在故宫工作的日子 049
痴迷明式家具研究 052
解说漆工专著《髹饰录》 054
玩既是学,学即是玩 056
第4章 刘体智>>小校经阁主人的藏宝传奇
身为清四川总督刘秉璋的第四个儿子,刘体智自小接受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双重熏陶。他尤其喜欢收藏文物、古籍,其中以甲骨、青铜器等闻名于世。今天,国家图书馆八成甲骨为其旧藏。
幼时进入李鸿章家塾 061
心灰意懒的银行家 062
打造小校经阁收藏大观园 065
出版甲骨学巨著《殷契粹编》 067
民国收藏青铜器最多的人 069
唐宫乐器入住故宫 071
将藏品慷慨出让给国家 073
第5章 张大千>>国画大师一生收藏只为创作
作为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张大千一生临遍古迹,精于收藏。他将传统绘画与现代绘画的思想成功地融汇在一起,被徐悲鸿称为五百年来第一人。为了藏品佳作散尽千金,又以造假高手身份游戏人间,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母亲是启蒙老师 077
从禅定寺到灵隐寺 079
偷师黄宾虹,模仿石涛 081
下功夫提升鉴赏技法 084
为了藏品佳作散尽千金 085
造假高手游戏人间 087
与敦煌艺术的不解情缘 090
第6章 庞莱臣>>中国书画收藏的一座丰碑
庞莱臣是中国近代最大的收藏家和鉴赏家,毕生从事实业和收藏两项事业,其中又以实业上的极大成功,支撑了收藏事业的蒸蒸日上。他以毕生精力收藏、保护了我国古代绘画的艺术珍品,是一位非常具有现代眼光和开放性的收藏家。
办实业有了收藏本钱 095
中国古代书画收藏大家 097
冷对溥仪,智斗日寇 099
大手笔收藏历代名迹 103
不惜重资求购书画绝品 105
虚斋藏品的最终归宿 107
对中国书画收藏的启示 109
第7章 容庚>>青铜收藏大师的铮铮铁骨
他被称为青铜收藏大师,又是我国古文字学、古器物学、美术、书画和篆刻专家;他所著的《金文编》、《商州彝器通考》等是该领域的扛鼎之作,在整个中外学术圈有着非同一般的影响。他就是始终坚守精神家园的容庚。
书香门第里的国学范儿 115
创作《金文编》,扬名金石界 117
专注故宫青铜器研究 119
痴恋文物,留守北京 121
伪北大教授的呐喊 123
在逆境中坚持文物研究 125
始终坚守着精神家园的人 126
收藏是为了学术研究 127
第8章 王己千>>富可敌国的旅美收藏家
王己千早年师从收藏家兼画家吴湖帆,藏品涵盖宋、元、明、清历代珍品,如《朝元仙杖图》和五代画家董源的《溪岸图》等。晚年,他定居美国,将大量藏画卖给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后者特别开辟一间以王己千名字命名的家庭展室,陈列这些藏品。
师从吴湖帆,眼界大开 133
远赴美国学习西洋绘画 135
从犹太商人手里换来珍品 137
发掘《海会图》的过程 139
平生最得意的藏品《溪岸图》 140
藏品给博物馆是最好的出路 142
智拍郭熙《秋山行旅图》 144
富有争议的一代书画大师 146
第9章 钱镜塘>>以商养藏的书画情缘
凭借书画鉴赏方面的独到眼光与纯熟技术,钱镜塘与吴湖帆并称鉴定双壁,成为中国书画收藏大家。他一生收藏历代书画有五万余件,与工商巨子刘靖基各有千秋,难分伯仲,被誉为今之项墨林、安仪周、庞莱臣。
在上海书画界站稳脚跟 151
不遗余力地修复古画 153
范宽珍品《山水晚色图》 154
绝世藏品寄托乡情 156
蔚为大观的明贤尺牍收藏 158
收藏路上的坎坷风雨 160
鉴之有方,藏之有道 163
走在整理文化遗产的路上 165
第10章 张叔驯>>古钱币收藏大王的海派范儿
身为20 世纪30 年代中国最优秀的收藏家之一,张叔驯藏泉之富,甲于东南,有中国古钱币收藏大王之美誉。时人有南张北方之称,北方是指天津的方药雨,其藏品以刀布最为出彩;而南张则是指南浔的张叔驯,藏品以圆泉最为盛名。
传统大家庭中走出的小开 169
名副其实的中国古钱大王 172
将大齐通宝收入囊中 174
一手创办古泉学社 177
玩转其他收藏门类 179
齐斋藏品在战火中流散 182
第11章 徐乃昌>>近代著名的藏书与金石大家
早年在官场做事,后来混迹生意场,最终在收藏界找到归宿,这样完美的人生属于徐乃昌。他是晚清年间海内著名的藏书、刻书、金石考证、古字画收藏家,也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学者之一。一生宦游中外,经历不凡,业绩昭著。
从政路上的一代才俊 187
爱国仇倭,热心实业 188
积极编修县志、通志 190
竭力抢救民间善本和孤本 191
徐氏藏书蔚为大观 193
对金石考证学精益求精 196
第12章 叶恭绰>>现代交通前驱谱写收藏佳话
一生经历晚清、民国、新中国三个时期,叶恭绰涉足交通、金融、诗词、书画、佛学等多个领域,成为中国近现代著名的书画家、收藏家、词学家、政治家。为了不使文物流失国外,他倾尽财力挽救、收藏中国的传世珍宝。
出生名门奠定文化底蕴 201
交通大员创办交通大学 203
重情义成就收藏家美名 205
为了国家文物不惜倾家荡产 207
气节崇高不畏强敌 209
把藏品捐献给国家 211
功力深厚的文博大家 214
第13章 傅增湘>>教育总长痴迷藏书事业
傅增湘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文士,在近现代的教育、书法、文博、美术等诸多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成就。与此同时,他还是一位为世人所熟知的大藏书家,不遗余力地挽救海源阁遗,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出身藏书世家 219
不畏艰难地搜集古籍 221
罕为人见的古籍珍品 223
为求珍品散尽千金 225
不遗余力地挽救海源阁遗书 228
藏园藏书归于公藏 230
一代藏书大家的赤子之心 232
第14章 罗振玉>>鉴藏大家的双面人生
作为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考古学家、金石学家、敦煌学、农学家,罗振玉与王国维共同创立了罗王之学,为我国甲骨学的研究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他对近代学者金石学研究的继承,使古器物学研究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痴迷古学的少年郎 237
大云书库藏书楼 239
伪满洲国任职的日子 241
救档案有功,卖档案有罪 243
近代甲骨学的奠基 245
最早拯救敦煌学的中国人 247
不辞辛劳研究古器书画 249
与王国维的相识与绝交 251
內容試閱
进入新世纪,旷日持久的寻宝、收藏热潮席卷了中国大地。伴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回望历史,投身于对古代文化艺术品的寻觅与收藏。今天,古玩收藏已从过去的小众文化变成大众文化,成为主流文化之一,并掀起了全民性的古玩收藏投资热。
2005 年7 月,在英国伦敦佳士得公司拍卖场上,一个鬼谷子下山的元青花瓷罐以2.3 亿人民币的天价拍出,创下当时中国艺术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卖纪录;
2010 年11 月20 日,在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上,起拍价为5500万元的王羲之草书《平安帖》成为焦点,最后以2.75 亿元成交,加上12% 的佣金,总成交价3.08 亿元;
2014 年4 月8 日,在香港苏富比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春季拍卖中,绘有公鸡、母鸡领幼雏于花石间觅食天伦图、小如掌中物的鸡缸杯以总成交价2.8 亿港币拍出,刷新中国瓷器世界拍卖纪录;

正所谓乱世黄金,盛世收藏,在无数个数不清的财富神话背后,享受投资回报固然令人欣喜,但是藏品精神层面的传奇故事、文化魅力更令人着迷。
收藏作为一种雅好,一种学问,一种行当,一种投资手段,随着时代的变迁,千百年来大俗大雅,大起大落。更早的时候,古玩赏玩主要是属于文人、士大夫阶层业余雅玩的专利,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很多收藏大家,演绎了许多动人的传奇。
人生如白驹过隙,一旦收藏家过世,他的藏品也会随之散去,转移到有缘人的手里。虽然藏品的主人换来换去,却传承了人们对古玩收藏的痴迷与文化氛围,并由此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收藏传统。
晚清末年,中国迎来3000 年未有之大变局,一代王朝在西方列强的入侵下加速灭亡。由此,深藏宫内的历代文物命运多舛,开始经历种种劫难。这些宝贵文物流向全国,甚至走出国门,散落到世界各地。
一时间,地方军阀、达官贵人、洋行买办、清末遗老,以及古董商贩和海外文物大盗粉墨登场,开始了千载难逢的逐鹿之旅。在这一背景下,考古学者和收藏家纷纷行动起来,与这些几乎无法统计的浩瀚文物相遇。
在北京,琉璃厂古玩街出现了;1909 年,北京古玩商会成立自此,古玩作为一种商业形态渐渐形成,民国古玩收藏的序幕正式拉开了。期间,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均涌现了一大批收藏界的先锋。这些有识之士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以身家性命捍卫、保全国宝,为保存祖国的珍贵文物费劲了心力,留下了光彩照人的诗篇。
民国时代涌现出来的大收藏家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素养,他们不仅是赏玩器物的玩主,更是品鉴中华文化的王者。古玩收藏与鉴赏相辅相成,在文化史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书选取了14 位民国古玩收藏大家张伯驹、吴湖帆、王世襄、刘体智、张大千、庞莱臣、容庚、王己千、钱镜塘、张叔驯、徐乃昌、叶恭绰、傅增湘、罗振玉。他们博览博研群书,博赏博藏群物,每一位都是才智高深的文博学者型收藏、鉴赏家。
民国大藏家们继承了乾嘉以来朴学大师重实物、重考据的流风余绪,为了收藏不辞劳苦、耗尽资财而无怨无悔,力求用藏品去印证、诠释一段历史、一个方国、一桩疑案,或是一代风俗,出版了一批经过认真考订的藏品目录和考证著作。
走近14 位收藏大家,了解他们的传奇经历,聆听他们的谆谆教诲,透过收藏故事品味百态人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当下收藏的不只是文物,更是一种人生智慧!


早年难忘的军旅生涯
1899年正月二十二日,位于河南项城闫楼的名门望族张家,在一派喜气的氛围中迎来了家族中另一位载入史册的杰出人物张伯驹。正值春秋佳节,张家小少爷出世的消息不胫而走,前来贺喜的人络绎不绝,一时间可谓是门庭若市,轰动乡里。
张老太爷膝下仅有二子,长子张镇芳和次子张锦芳。张镇芳虽然官运亨通、仕途畅达,却苦于一直未有子嗣。而张锦芳在几位千金接连降生后,终于迎来了延续张家血脉的儿子。小少爷张伯驹的出世,无疑为这个人丁不旺的富豪之族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和希望。
在项城家中,张伯驹无忧无虑地长到了六岁。按照张氏家规,长孙必须在启蒙之前过继给长子张镇芳抚养。纵使张锦芳夫妇有再多不忍,但族规不可违背,也为了孩子日后的仕途发展,把他交给远在天津身兼要职的张镇芳抚养,也不失为明智之举。于是,小伯驹年仅六岁就离开了项城,来到天津。
张镇芳夫妇看到聪明、伶俐的张伯驹,乐得合不拢嘴,赶忙叫佣人把早已备好的吃食、玩具拿来。而生性有些内敛的张伯驹闪着两只大眼睛,不安地瞅着夫妇俩,最后在父亲的指引下才怯生生地喊了声爹、娘。膝下无子的张镇芳夫妇一时老泪纵横,将其揽入怀中不住地应答。自此,远离家乡的张伯驹在天津开启了传奇人生的帷幕。
虽然新式学堂在天津早已兴起,但张镇芳对张伯驹的教育仍然采用旧式私塾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其颇高的古学造诣奠定了扎实牢固的基础。开始学习《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幼学琼林》的时候,张伯驹就显露出过人的才智,记忆超群,过目不忘,堪称神童。塾师将这一事实告知张镇芳,并对其赞赏道:伯驹聪慧过人,日后必成大器。张镇芳听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对其日后发展更是寄予厚望。
虽然张伯驹事事听从父亲教诲,但私下也有自己的爱好和喜乐。他善于做诗,醉心于戏曲,且在这两方面都展示出过人的天赋。他常常随同父亲一起参加名为丽泽诗社举办的活动,所作之诗颇让在座长辈惊叹,大多收录在《丽泽诗社诸家诗》中。张伯驹也痴迷于戏曲的世界中,凡是入耳之调,过目之曲,就能随手拈来,当即哼唱,一气呵成,极尽畅快之能事。
张镇芳对儿子一直寄予厚望,想让他传其衣钵,踏入仕途,从而一展宏图,光耀张氏门楣。多年来,张镇芳私下与袁世凯交往甚密,于是在儿子结束私塾教育之后,便费尽心机地将张伯驹安排到袁世凯四子克端、五子克权、六子克恒、七子克齐、八字克轸就读的天津新学书院。在学院就读期间,张伯驹深得老师赞赏、同学喜欢。但他从不恃才孤傲,待人接物一切都随性自然。虽然明白父亲将自己安排到这里的用意,但他不愿违其本心,与袁氏兄弟的交往也只保持在同门之谊的情分上,不过密,也不疏远。
在张伯驹的青年时代,时值1911年,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辛亥革命爆发了,由此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不论在政治还是思想上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影响。但这一革命胜利果实被握有北洋军阀实权的袁世凯窃取,后者在1913年宣布就任正式大总统。此时,向来与袁家交往过密的张镇芳也随之升迁。这一系列事变让张镇芳深切认识到,进军队、手握实权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也更加深了他把张伯驹送往军队的决心。
恰逢野心勃勃的袁世凯在一些压力之下,决定建设一支属于自己的嫡系部队。在长子袁克定的提议下,一支直接听命于袁世凯的陆军混成模范团在紧张筹备中所收士兵须在22至26岁之间,要求忠心护国,体格强壮,当过正式军官且经历过战争。一向体格文弱的张伯驹当然不够入选资格,但经过父亲上下打点,书生气颇浓的他被模范团骑科破格录取。自此,张伯驹的人生进入下一个军旅篇章。
经过军旅生活的锤炼,文弱的张伯驹也日渐强壮起来,温文尔雅的气度之上又增添了几分军人的硬气,颇具大将之风。张镇芳将儿子的变化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与此同时,他还积极营造儿子与袁世凯见面的机会,以此打开张伯驹的仕途之路。
1915年元旦,正值张伯驹放假在家。张镇芳趁此时机,让他前往姑丈袁世凯家中拜望。张伯驹虽然厌烦官场琐碎之事,但望着日益年迈的父亲,也未有微词。袁世凯在家中看见仪表堂堂、气宇轩昂的张伯驹,禁不住地赞赏,还要其好好学习,从模范团毕业后就到他这里高就。面对姑丈的这一决定,张伯驹一时竟有些失落。只因他自小不喜官场,只想做一名醉心于诗词、戏曲的散漫文士。但是面对父亲的殷切盼望,这一切都只能暗藏于胸,不能实现。这一世果真要事与愿违吗?张伯驹内心踌躇着。
从陆军混成模范团毕业后,张伯驹先后在曹琨、吴佩孚、张作霖部下任提调,但却从未到任。随后,21岁的张伯驹又在安徽彭埠任安武军营务处提调。这一次,他看到国家的惨败现状,下定决心耗其心志,投身于救国的行动中。
宝马金鞭,雕冠佩剑,年少英姿,意气豪横是何等风光,但此时偌大的中国被摧毁得已是满目疮痍,各级军官在其位不谋其职的腐败现象也早已人尽皆知。张伯驹一介文弱书生,空有一腔爱国抱负,却无法施展。最后,他只能寄情于诗词戏曲,聊慰其心。
张伯驹不问军中事,一心只在戏文诗词中的做派,很快就被张镇芳知晓。他一心期盼儿子在军中能有大作为,顿时怒不可斥,当即对张伯驹进行了一番耳提面命的教诲。张伯驹对军中之事早已失望透顶。对父亲的教诲,他不顶撞,也不反驳,而是依旧我行我素,沉浸于自己的小世界中。
其实,对张伯驹触动最大,促使他下定决心远离官场的重要原因,是父亲张镇芳在仕途中的宦海沉浮。1914年,河南农民起义军白朗军不断发展壮大,让袁世凯陷入了恐慌。随后,总统命令时任河南都督的张镇芳即刻实行白色恐怖,镇压革命人士。然而,白朗军士气很旺,一时难以抚平。随着河南城池逐渐失守,张镇芳的都督一职也被气急败坏的袁世凯罢免。这一次官场失利,让子张伯驹看透了官场和人世的无情。
作为清朝遗士,张镇芳对根深蒂固的封建统治仍然心怀留恋。1917年,他以中坚力量参与了张勋复辟。复辟失败后,张镇芳出逃至丰台被捕,扣押在陆军部。随后,由于结盟兄弟段芝贵从中作梗,他经受了一番牢狱之灾。父亲入狱之后,张伯驹多方打点。几经周旋,终于在父亲朋友的帮助下,这一桩冤假错案以张镇芳发往前敌效力结案。
在自身的军旅生涯和其父的仕途经历中,张伯驹认清了官场的尔虞我诈和人世的虚伪无情。军队这一正气浩然的地方,也早已被这些污浊小人所玷污。本就不是此心所羡之事,那就干脆抛开这些仕途所望,尽情于诗词歌赋、戏文中,也不枉此生。张伯驹的这一决定在随后几十年被证明是极其必要且正确的。此后,他的传奇人生又有了新的篇章。

主动结交文人雅士
不顾双亲的反对,张伯驹离开军界,赋闲在家,整日与诗书、戏文为伴,桌案上放着《老子》、《墨子》、《柳永词》、《东坡词》等书籍。期间,他还广交文人雅士,与其诗酒谈画,好不畅快。在山河凋败之际,张伯驹用心中所好冲淡对家国事事的忧虑。他想远离官场仕途,只求一个清闲自在。但这对于一个需要继承家业的豪门之子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奢望。
张镇芳看到儿子整日沉浸于诗书戏文之中,对官场仕途淡泊,心中不免几多焦虑。自小,他就对张伯驹寄予厚望,期盼着他能子承父业,挑起振兴一个家族的重任。但现在看来,儿子的所作所为实在难当此任。既然仕途无望,张镇芳便让张伯驹踏足商界。
入狱期间,张镇芳在早年投资创办的盐业、银行中所担任的全部职务,悉数被结盟兄弟段芝贵利用私权一一罢免。好在出狱之后,在好友张作霖等人的帮助下,他又重新夺回了相应的股权和职务。看到儿子目前的现状,张镇芳便将盐业、银行董事长兼总稽核一职交由张伯驹担任。
张伯驹一心只想成为文人雅士,对污浊之气遍布的官场、商界厌恶至极,但碍于父亲日益年迈及自己长房长孙的地位,只得勉强答应。但他虽然身担要职,却身在曹营心在汉。平日里,很少问津银行之事,依旧一心扑在诗书画卷中。偌大的一份家业,难免会日渐衰落,但从另一面来说,张伯驹的所作所为为中国的文物收藏、保护立下了汗马功劳。
不愿与政界、商界人士交往,却与文人雅士交往密切,张伯驹显得与众不同。其中,他与颇有风骨、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方地山,及袁世凯的次子袁寒云私交最近。方地山为袁氏诸子的老师,曾多次劝阻袁世凯称帝,无果,后拒不在袁世凯称帝期间踏入政坛。张伯驹与袁寒云二人常结伴往来方地山的住处,与其谈诗论画。方地山还将自己的作品《无隅偶语》集成一册,赠与张伯驹。一向对方地山钦佩不已的张伯驹欣喜若极,整日拿在手中,多数诗篇都能背诵。
一日,袁寒云以八百金从周海珊处购得宋本《鱼玄机诗》,这对热爱诗画的袁寒云、张伯驹来说简直是一大幸事。二人聚在一起,时时观赏,喜悦之情难于言表。张伯驹深知袁寒云的品行风骨,对于这份稀世珍宝能落在珍爱它的人手中,也为之感到高兴。
随后,张伯驹在袁克权家中见到陈鹄的一幅《紫云出浴图》,十分喜爱。相传,紫云是唐代的名妓。这幅图中,紫云浴后,身披一身宝蓝衫坐在石头上,旁边还放有一支萧管,一头乌发随风飘逸,明眸若有所思,意境飘忽自然。图后有冒巢民、王渔洋等题词者74人。张伯驹深知袁克权不是收藏爱画之人,若将画放入此人之手,他日不知归于何处,便欲从袁克权手中将画收购过来。
张伯驹找到方地山,想让他从中帮忙,一来完成他收藏此画的愿望,二来也可借机资助先生,以示敬意。最终在方地山的帮助下,张伯驹以3000元收购此画,袁克权也为表师生情谊,只收1500元,其余归方地山所有。这段足见师生情真的事迹,一时广为传颂,成为佳话。
此时的张伯驹已进入而立之年,为了处理银行间的杂事,常常往来于上海、南京、北京、天津等地之间。但他依旧四处结交名人雅士,与其谈诗作文、听戏、鉴赏并收藏书画。张伯驹从小就热爱戏曲,对一些戏曲名角尤为钦佩。他与戏曲大师梅兰芳先生更是一见如故,两人常常往来拜访,共享诗词妙语。张伯驹三十五岁寿辰时,梅兰芳精心临摹一幅身披袈裟、坐榻上、右手抱一猫的佛像,赠与知己,并在画册上标识壬申元月敬摹明首尊者像为伯驹先生长寿,梅兰芳识于缀玉轩等字,还盖有兰芳之印。据载,张伯驹晚年时仍时不时拿出此画观看,爱不释手。足可见二人情意之深。
自小就倾心于诗词、戏文、书画等艺事,张伯驹如今更是将它视为平生所追求,一心钻研其中,早已无心他顾。张镇芳临终前告诫张伯驹,要担当光耀张氏门楣之大任。从当时的情形看,张伯驹虽然没有如众人期望的那样完成父亲的遗愿,但是尔后几十年的历史证明,他的所作所为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