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民国清流》系列全七册(经典史诗级民国大师集体传记)

書城自編碼: 3157717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傳記社会各界人物
作者: 汪兆骞
國際書號(ISBN): 9787D25254002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8-04-01
版次: 1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455.5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正说清朝十二帝(修订珍藏版)
《 正说清朝十二帝(修订珍藏版) 》

售價:HK$ 105.6
黑海史:从历史涟漪到时代巨浪
《 黑海史:从历史涟漪到时代巨浪 》

售價:HK$ 115.2
我,毕加索
《 我,毕加索 》

售價:HK$ 60.0
投资真相
《 投资真相 》

售價:HK$ 81.6
非洲大陆简史(萤火虫书系)
《 非洲大陆简史(萤火虫书系) 》

售價:HK$ 93.6
知宋·宋代之军事
《 知宋·宋代之军事 》

售價:HK$ 94.8
我能帮上什么忙?——一位资深精神科医生的现场医疗记录(万镜·现象)
《 我能帮上什么忙?——一位资深精神科医生的现场医疗记录(万镜·现象) 》

售價:HK$ 81.6
智慧宫丛书026·增长:从细菌到帝国
《 智慧宫丛书026·增长:从细菌到帝国 》

售價:HK$ 180.0

 

建議一齊購買:

+

HK$ 850.5
《 民国清流(七卷本)精装 》
+

HK$ 66.4
《 告别与新生:大师们的非常抉择(“民国清流”系列收官篇) 》
+

HK$ 65.3
《 走出晚清:大师们的涅槃时代 》
+

HK$ 72.2
《 民国清流4:大师们的抗战时代 》
+

HK$ 67.5
《 民国清流3:大师们的中兴时代 》
+

HK$ 59.7
《 民国清流2:大师们的“战国”时代 》
編輯推薦:
1.民国清流系列深受文化界和读者好评
民国清流系列七卷本陆续上市以来,得到叶廷芳、叶辛、梁晓声、张抗抗、周大新、肖克凡、解玺璋、何建明、孙郁、张颐武、王跃文、岳南、李建军、李敬泽、北村、余世存等名家倾情推荐! 联合早报、南方都市报、凤凰周刊、央广、人民网、新华网、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等国内外百余家媒体报道推荐。其中《民国清流1》入选《作家文摘》2015年度十大非虚构好书、百道网中国好书榜2015年度人文类好书。
2.丹心著史,知识分子写知识分子,文人写文人
作者汪兆骞是文学界、出版界的老前辈,著名文学评论家、编辑家。汪老先生经手孵化的名作,大多让人如雷贯耳;汪兆骞做过嫁衣的作家尤其是文学大家,几乎占据中国当代文坛的半壁江山。汪兆骞是一位秉持道义与良知的知识分子,由他以客观公正的史家视角讲述民国时代文坛,剖析人物的性格与人格,自然游刃有余,功力深厚。
3.客观公正,披露真相,还原历史,刻画大师们复杂的文化品格
民国清流系列为编年体集体传记,将人物至于大事件大冲突中摹形刻画。历史人物在某一历史节点上的一些表现,往往非常复杂,它必然与时代宏观大背景息息相关,也与其性格和个人当时的微
內容簡介:
◇《民国清流1:那些远去的大师们》内容简介
民国清流用自己的学养和风骨,写就的是中国士的短暂与辉煌
本书是关于民国清流一代大师们的长篇集体传记和史诗力作。
民国六年至民国十六年(1917至1927年),中国呈现了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相比肩的思想*活跃、文化*灿烂的局面。继承了传统士担当精神的一代民国清流,以天下为己任,为民族自尊、学术自尊,在风云动荡的时局中扮演着先锋角色。他们学问超绝而又狷介不羁;相互间道义学问相砥砺,却在时代大潮的冲击下不断被分化,一时间龙吟虎啸,各领风骚,折射了一个大时代的风起云涌、雪雨阴晴。
本书*次系统地讲述了那些特立独行的民国文化大师们在思想、学术、政见、工作和生活各个层面,互相交流、碰撞、交锋过程中的友谊、恩怨、是非、因缘与分合,生动地再现了他们在近代中国的重大转折时期的生活图景,刻画了他们各自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文化品格,忠实讲述了他们的伟大与卑微,崇高与缺陷,描绘了一轴无比辉煌的民国文化巨星画卷。◇《民国清流1:那些远去的大师们》内容简介
民国清流用自己的学养和风骨,写就的是中国士的短暂与辉煌
本书是关于民国清流一代大师们的长篇集体传记和史诗力作。
民国六年至民国十六年(1917至1927年),中国呈现了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相比肩的思想*活跃、文化*灿烂的局面。继承了传统士担当精神的一代民国清流,以天下为己任,为民族自尊、学术自尊,在风云动荡的时局中扮演着先锋角色。他们学问超绝而又狷介不羁;相互间道义学问相砥砺,却在时代大潮的冲击下不断被分化,一时间龙吟虎啸,各领风骚,折射了一个大时代的风起云涌、雪雨阴晴。
本书*次系统地讲述了那些特立独行的民国文化大师们在思想、学术、政见、工作和生活各个层面,互相交流、碰撞、交锋过程中的友谊、恩怨、是非、因缘与分合,生动地再现了他们在近代中国的重大转折时期的生活图景,刻画了他们各自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文化品格,忠实讲述了他们的伟大与卑微,崇高与缺陷,描绘了一轴无比辉煌的民国文化巨星画卷。

◇《民国清流2:大师们的战国时代》内容简介
民国大师分化与交锋时期的历史真相
《民国清流2》承接*部的历史阶段(1917年至1927年),呈现出民国十六年至民国十九年(1927年至1930年)文化主战场的战国景观。时值国内政局巨变,国共两党合作破裂,政治斗争激烈而严酷。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举起大旗的文化主将们出现严重的分化,蔡元培、鲁迅、茅盾、瞿秋白、丁玲、叶圣陶、柔石、胡适、沈从文、林语堂、郁达夫、梁实秋、包天笑、周瘦鹃等纷纷来到上海,文化中心暂由北京转到上海。一时间,民国文化思想界风起云涌,各文化流派旗帜鲜明,针锋相对创造社、太阳社、新月派、语丝派、新感觉派、鸳鸯蝴蝶派、唯美颓废派等派别林立,封建余孽、革命战士、同路人纷纷亮相,演绎出民国文化思想界的论战交锋和恩怨情仇。


◇《民国清流3:大师们的中兴时代》内容简介
隐匿山林还是出世救亡?且看民国大师们的非常抉择!
本书沿袭《民国清流1:那些远去的大师们》《民国清流2:大师们的战国时代》的风格,承接前两部的历史阶段(1917年至1930年),讲述民国二十年至民国二十五年(1931年至1936年)再次成为文化主战场的北平呈现出的中兴景观。期间,国共两党合作破裂之后,政治斗争激烈而严酷,日寇逐步开展侵华活动。民族内忧外患的危急关头,中国知识分子如何抉择?
文化主将们严重分化后,纷纷从上海回归北平,新的知识分子成长起来,天才成群地来,胡适、周作人、老舍、废名、章太炎、刘师培、刘半农、俞平伯、沈从文、冰心、金岳霖、萧乾、张恨水、朱自清、钱穆、傅斯年、陈寅恪、梁实秋等大师,或选择振臂高呼,团结民众,救亡图存,或选择灭迹山林,躲进小楼成一统,追求个人成就。民国学界一时云蒸霞蔚,是为中兴时代。
作者不囿于故有定论,依据翔实的史料,客观地描写民国大师们的崇高与卑微、飞扬与落寞,真实地还原他们独特而复杂的文化品格和人格。

◇《民国清流4:大师们的抗战时代》
大师们的民族大义与家国情怀
大文人的悲壮迁徙和抗战史诗
本书沿袭《民国清流1:那些远去的大师们》《民国清流2:大师们的战国时代》《民国清流3:大师们的中兴时代》的风格,承接前三部的历史阶段(1917年至1936年),呈现出1937年至1945年八年抗战时期悲壮而惨烈的文化景观。
七七事变之后,国难当头,民国知识分子自觉站在统一战线的大旗下,演绎了一部壮烈激越的抗战史诗。无论是在国统区、解放区,还是在沦陷区,抑或上海的孤岛,民族救亡的主流都激起了巨大的民族凝聚力,让抗战时期的文化思想界空前统一。胡适、郁达夫、老舍、沈从文、梁漱溟、茅盾、张恨水、闻一多、郑振铎、马寅初、陈寅恪、吴宓、赵树理、丁玲、萧军等,做着他们认为文人应当做的事情,在抗日救国的路上披肝沥胆,以各自的姿态,演绎着知识分子的气节、风骨与担当。
作者不囿于故有定论,依据翔实的史料,书写被遮蔽的历史,刻画真实生动而丰富的人物命运,立体式地彰显了民国大师们独特而复杂的文化品格和人格。


◇《告别与新生:大师们的非常抉择》
凤凰涅槃,时代命运中大文人的人生际遇与选择
本书为经典史诗级民国大师集体传记民国清流系列七卷本的收官之作。沿袭民国清流系列图书风格,呈现出1946年至1948年中国现代文学格局的分化与转型,客观描写了民国大师与政治或即或离的生存状态,以及面对去留问题时的非常抉择。
生逢鼎革,山雨欲来风满楼,站在十字路口,胡适、老舍、沈从文、郭沫若、茅盾、闻一多、张爱玲、林徽因、丁玲、张恨水、曹禺、赵树理、冯雪峰等大文人,不可避免地为历史与时代所裹挟,以坚定的道义和担当、独立的品格和人格魅力,进行着一场影响个人命运甚至中国文化命运的抉择。国统区的文人,努力书写人性的幽曲、精神的觅寻,在与政党、政治的复杂关系中曲折地成长;而解放区的作家,兴奋地以丰富多彩的笔墨为解放战争留下真实生动的文学画卷。在这片苦难深重的土地上,中国文化界何去何从?生为中国人,死为中国士,新时代的钟声正激荡着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
一如既往,作者不囿于固有定论,依据翔实的史料,客观地描写大师们的崇高与卑微、飞扬与落寞,真实地还原其独特而复杂的文化品格和人格。

◇《走出晚清:大师们的涅槃时代》
时代大变局下,大师们的困惑与突围
本书为经典史诗级民国大师集体传记民国清流系列的前传。沿袭民国清流系列图书风格,呈现出1912年至1916年新文化思潮汹涌澎湃的壮丽景观,客观再现20世纪初中国文化进程的巨大蜕变。
时值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国面临民族危机,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严复、谭嗣同、黄遵宪、柳亚子、苏曼殊、章士钊等传统文人开始思考救国之道并努力付诸实践。他们仓促而毅然地登上历史舞台,以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为己任,自觉地自我启蒙,传播新学,通过文化进行救亡图存,表现出民族之正气以及文化生命的巨大魅力。
在这个文以载道的传统国家,在史无前例的时代巨变中,传统文人遭遇各种困境、苦闷与彷徨,必须做出艰难的抉择与突围。他们在精神和思想领域奋力跋涉,以文字为武器,在实现相当文化和文学成就的同时,也希图借此找到一条走出晚清桎梏的文化转型之路,完成自身的涅槃。


◇《文坛亦江湖:大师们的相重与相轻》
尽写文坛江湖事,彰显人性的光辉与卑微,复杂与多变
尽写文坛江湖事,真实再现大师们的情谊、恩怨、是非与纷争,彰显人性的光辉与卑微,复杂与多变。
他们,个性或狷介,或痴狂,或迂腐;他们,性情不失风骨、风趣和浪漫;他们,品格清风朗月、苍松劲竹。他们是近现代飘逸浪漫的士人才子,却也在变幻莫测的时代大背景下,不可避免地演绎着中国文坛江湖的风雨激荡和恩怨纷争。
相知、相敬、相重者,莫如胡适与陈独秀,胡适与李大钊,冯雪峰与鲁迅,吴祖光与两任妻子吕恩、新凤霞;爱恨纠葛、难分难解者,莫如徐志摩与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交恶纠缠、怨怼一生者,莫如鲁迅与周扬,胡风与周扬,丁玲与周扬;孰是孰非实难道断者,莫如钱锺书、杨绛夫妇与鲁迅作者用清丽文笔,将风流云散的大文人恩怨风景尽落纸上,如此真实、清晰、可感。
作者所书,不囿于既有定论,不人云亦云,而是钩稽翔实史料,重寻这些大文人之间相交与相重、分歧与相轻的是非恩怨;通过事实和细节剖析人物个性,透视世道人心,客观公正地褒贬这些大文人丰富复杂的人格与文化品格。
關於作者:
汪兆骞 生于194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原《当代》副主编兼《文学故事报》主编。中国作协会员。著有《往事流光》《春明门内客》《记忆飘逝》《紫塞烟云》《张骞》等,新近出版有经典史诗级民国大师集体传记民国清流系列七卷本:《民国清流1:那些远去的大师们》《民国清流2:大师们的战国时代》《民国清流3:大师们的中兴时代》《民国清流4:大师们的抗战时代》《告别与新生:大师们的非常抉择》《走出晚清:大师们的涅槃时代》《文坛亦江湖:大师们的相重与相轻》,深受读者好评。
目錄
◇《走出晚清:大师们的涅槃时代》
第一章 民国六年(1917年) 001
陈独秀、胡适应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之邀,分别出任该校文科学长和教授。二人先后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文学革命论》,率先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一个崭新的《新青年》时代呼之欲出。暮气沉沉的北大逐渐成为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高地。李大钊、钱玄同、刘半农、周氏兄弟等一代新型知识精英,也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开创了以现代文明为核心的新文化运动。
第二章 民国七年(1918年) 063
就在辛亥革命步履艰难之时,北京的新文化运动,却有一抹春色。《新青年》改组为同人刊物,由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钱玄同、沈尹默、高一涵六人轮流编辑,请撰稿人周氏兄弟、刘半农等人协助办刊。周树人以鲁迅笔名发表《狂人日记》等小说,我们民族文学的面貌、气象、精神、灵魂,焕然一新。胡适、鲁迅成为中国现代思想史、文学史上并峙的双峰。
毛泽东创办《湘江评论》,写《民众大联合》,胡适高度评价云:一篇大文章,眼光很远大,议论也很痛快,确是现今重要文字。
李大钊与胡适开展问题与主义的学术讨论,陈独秀、毛泽东、鲁迅旗帜鲜明地站在胡适一边。
陈独秀、李大钊办《每周评论》,有良知和正义感的报人章士钊、邵飘萍等办《京报》、《时报》等,掀起舆论波澜,给中国言论史留下一笔丰厚的遗产。
第三章 民国八年(1919年) 095
民国八年,中国依然是独裁者横行的屠场和炼狱。新文化运动合乎逻辑地催生了五四爱国学生运动。那些从黑暗中突围出来的知识分子,集体亮相,以启蒙者和革命家的胆魄,继续奋力开启新时代的闸门,一路高歌猛进,为20世纪的中国历史谱写了新的序言。
第四章 民国九年(1920年) 141
民国九年,比起波澜壮阔的民国八年,少了些红火,但并不沉寂,五四余波仍在荡漾。各种政治派别博弈的同时,知识分子关于新旧之争,也日趋激烈。陈独秀、李大钊等倾向政治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秘密酝酿成立共产党。胡适出版新诗《尝试集》,成为新诗老祖宗,他还与高一涵等人发起《争自由的宣言》,为争自由而战。鲁迅进北大当讲师,讲授《中国小说史略》。他对盲目引进俄国思潮,有振聋发聩的回答:中国人无感染性,他国的思潮,甚难移殖(《致宋崇义》1920年5月4日)。周作人作《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思想革命》,提倡为人生的文学,赢得远远超过鲁迅的声誉。
道不同,不相为谋,《新青年》时代接近尾声。
第五章 民国十年(1921年) 171
民国十年,是中国社会剧烈震动的一年,也是民国清流激荡分化的岁月。大多数知识分子继续高举个性解放与自由的旗帜,而部分人放弃五四个性主义,走向无产阶级战斗集体主义,创立了中国共产党。民国清流各自扮演了不同的历史角色,青史留名。
第六章 民国十一年(1922年) 191
民国十一年,是个天灾兵祸频仍的年头。1月19日,武汉酷寒,天降大雪,冻死很多人。4月直奉战争爆发,在这场血战中,百姓生命惨遭屠戮。6月16日南方陈炯明兵变,炮轰总统府,局势动荡混乱。同时,文化界和舆论界,争取言论自由的斗争,却是这一年的主题。一个以欧美派留学生为主的文人集体,在他们的精神领袖群体的带领下,继续向武人的专制统治,庄严地宣告他们的政治主张。
第七章 民国十二年(1923年) 223
民国十二年的第一天,孙中山发表《中国国民党宣言》,发国民党改组之先声。二十六天后,苏俄表示倾力支持孙中山。孙中山与苏俄代表联合会发表声明表示:共产组织及苏维埃制度均不能引用于中国,双方认为,中国最要最急之问题,乃在民国的统一之成功,与完全国家的独立之获得。
6月12日在中共第三次代表大会上,中共决定与国民党合作。10月28日,孙中山任命廖仲恺、李大钊、汪精卫、张继、戴季陶五人为国民党改组委员,着手筹备改组国民党。
北洋政府的反动统治更加黑暗且风雨飘摇。其通过取缔新思想议案,控制舆论。2月7日,吴佩孚武力镇压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杀害共产党人施洋等五十余人,制造了血腥的二七惨案。惨案发生第二天,吴佩孚就以鼓动罢工,扰乱社会秩序罪名,查封了汉口《真报》。2月16日,中共的《向导》遭查封。四月因林水白在《社会日报》揭露曹锟贿选总统丑闻,该报被封,林被监禁三个月。8月27日,天津的《京津泰晤士报》也因反对曹锟贿选,被禁止在租界外发行。10月,上海的《时报》因发表反对直系军阀的新闻被禁邮1923年,知识分子与当局的不合作宣言,成了主旋律。
第八章 民国十三年(1924年) 257
民国十三年(1924年),大小军阀为继续分割山河而使得烽烟四起齐卢之战,直奉火拼百姓饱受战乱之苦。民国的缔造者孙中山,经历了漫长痛苦的奋斗和摸索之后,局势出现了新的转机。他在苏俄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终于改组了国民党,确定了新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并在年初顺利地召开了国民党的一大,咄咄逼人地在南方崛起。
是年的民国清流,除共产党人陈独秀、李大钊、瞿秋白等有明确政治理想外,更多人也怀着希冀,以文学为武器,继续寻求各自的改造社会之路。他们没有忘记自己的理性良知和社会责任。可悲的是,因为各有不同的精神追求和不同的价值选择,他们却陷入了无休止的混战。
第九章 民国十四年(1925年) 279
1924年12月31日,孙中山扶病入京,受到包括李大钊在内的北京十万各界群众的热烈欢迎。其入京后发表《入京宣言》,称乃为救国,但并没给段祺瑞控制下的北京带来变化,如遭到国民党反对的善后会议如期举行。
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国民党成立治丧委员会,李大钊担任秘书股中文主稿。
巨星陨落,举国哀恸。反动军阀依然我行我素。4月,京师警厅发布新制定的《管理新闻营业规则》控制言论,遭到胡适、陈西滢、钱玄同等十八位知识分子抵制。他们联名致函司法总长章士钊,提出阁议撤销这一规则,以维护言论出版自由。
是年5月30日,爆发五卅惨案,激发了汹涌澎湃的民族浪潮。6月3日,郑振铎、茅盾、叶圣陶、胡愈之等创办《公理日报》。瞿秋白主编的《热血日报》面世,邵飘萍也从6月起在《京报》推出清华学子王造时主编的《京报副刊》,连续报道了五卅惨案,进行反帝宣传。
知识分子反专制,争自由,仍是该年思想文化战线的主流。而5月11日发生的北京女师大驱逐校长杨荫榆出校运动和该年底的11月29日,认定改造人心思想革命,是急务中的急务的《晨报》,被暴徒纵火焚毁疑案,让知识界变得扑朔迷离。
当我们怅望民国十四年的纷乱的文化星空,你会悲哀地发现,透过曾经同是新文化的主将,陈独秀、胡适、周作人等人围绕着上述两案的纷争及其关于政治、思想、文化的纷争,已深刻地反映出知识分子内部分裂已愈来愈严重。
第十章 民国十五年(1926年) 309
民国十五年依然是北洋军阀横行肆虐、充满肃杀之气的一年。惨案继续不断发生。
3月18日,段祺瑞悍然枪杀47名、伤200多名和平请愿的学生和民众。三一八惨案发生后,邵飘萍、成舍我主办的《京报》《世界日报》等纷纷报道事件真相,严厉谴责这场杀戮。
朱自清、鲁迅、周作人、林语堂等作家也纷纷发表文章抨击反动政权;王世杰、高一涵、许士康、陈翰生等在《现代评论》周刊发出抗议声讨之声。上海的叶圣陶、郑振铎等以文学形式发出怒吼。
张作霖、张宗昌等在段祺瑞垮台后,杀气腾腾入京,先后杀死民初新闻史上熠熠闪光的邵飘萍和林白水。《京报》、《社会日报》随之被查封。鲁迅、蒋梦麟、李大钊等都上了黑名单。共产党人李大钊面对黑暗和杀戮,勇敢地率领民众冲锋陷阵,无私无畏。知识分子站在民众一边,表达道义立场。梁启超、胡适、徐志摩、陈寅恪等于春秋更替、风雨晨昏中,继续追逐新文化之梦
第十一章 民国十六年(1927年) 339
1927年,从北京到南方,中华大地弥漫着血腥狰狞和死亡的气息。
义士喋血,大师殒命。
在军阀张作霖统治下的北京,共产党人李大钊被推上绞刑架,英勇就义;白发书生王国维,自沉昆明湖,国之魂消;戊戌变法首领康有为病死青岛。三位文人精魂美魄,如火如炬。
空前屠杀,鲜血成河。
北伐军席卷江南。四一二,上海宝山路再次被鲜血染红。国民党军队悍然向徒手民众开枪,伤毙至百余人。郑振铎、胡愈之、章锡琛等联名致信国民党元老蔡元培、吴稚晖等,发出抗议之声,并于4月15日在《商报》发表。
广州的共产党人萧楚女4月被杀狱中,赵世炎、陈延年被杀于上海,共产党人李汉俊、《大江报》创始者詹大悲遇难于武汉。
作家郭沫若、郁达夫、成舍我、章乃器、周作人都以笔为武器,批评时政,激浊扬清。4月26日,商务印书馆的高梦旦写信给胡适:时局混乱已极,国共与北方鼎足而三,兵祸党祸,几成恐怖世界,言论尤不能自由。
是年,中国政局发生巨变,北伐成功已成定局,国共两党分裂也成事实,国民党通过军事手段建立了一党专政的南京政府。而文化界却依然是纷纷乱象,创造社、太阳社与鲁迅的论战,鲁迅与其他学者、作家的争斗也从未停止。

◇《民国清流1:那些远去的大师们》
第一章 民国六年(1917年) 001
陈独秀、胡适应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之邀,分别出任该校文科学长和教授。二人先后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文学革命论》,率先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一个崭新的《新青年》时代呼之欲出。暮气沉沉的北大逐渐成为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高地。李大钊、钱玄同、刘半农、周氏兄弟等一代新型知识精英,也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开创了以现代文明为核心的新文化运动。
第二章 民国七年(1918年) 063
就在辛亥革命步履艰难之时,北京的新文化运动,却有一抹春色。《新青年》改组为同人刊物,由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钱玄同、沈尹默、高一涵六人轮流编辑,请撰稿人周氏兄弟、刘半农等人协助办刊。周树人以鲁迅笔名发表《狂人日记》等小说,我们民族文学的面貌、气象、精神、灵魂,焕然一新。胡适、鲁迅成为中国现代思想史、文学史上并峙的双峰。
毛泽东创办《湘江评论》,写《民众大联合》,胡适高度评价云:一篇大文章,眼光很远大,议论也很痛快,确是现今重要文字。
李大钊与胡适开展问题与主义的学术讨论,陈独秀、毛泽东、鲁迅旗帜鲜明地站在胡适一边。
陈独秀、李大钊办《每周评论》,有良知和正义感的报人章士钊、邵飘萍等办《京报》、《时报》等,掀起舆论波澜,给中国言论史留下一笔丰厚的遗产。
第三章 民国八年(1919年) 095
民国八年,中国依然是独裁者横行的屠场和炼狱。新文化运动合乎逻辑地催生了五四爱国学生运动。那些从黑暗中突围出来的知识分子,集体亮相,以启蒙者和革命家的胆魄,继续奋力开启新时代的闸门,一路高歌猛进,为20世纪的中国历史谱写了新的序言。
第四章 民国九年(1920年) 141
民国九年,比起波澜壮阔的民国八年,少了些红火,但并不沉寂,五四余波仍在荡漾。各种政治派别博弈的同时,知识分子关于新旧之争,也日趋激烈。陈独秀、李大钊等倾向政治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秘密酝酿成立共产党。胡适出版新诗《尝试集》,成为新诗老祖宗,他还与高一涵等人发起《争自由的宣言》,为争自由而战。鲁迅进北大当讲师,讲授《中国小说史略》。他对盲目引进俄国思潮,有振聋发聩的回答:中国人无感染性,他国的思潮,甚难移殖(《致宋崇义》1920年5月4日)。周作人作《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思想革命》,提倡为人生的文学,赢得远远超过鲁迅的声誉。
道不同,不相为谋,《新青年》时代接近尾声。
第五章 民国十年(1921年) 171
民国十年,是中国社会剧烈震动的一年,也是民国清流激荡分化的岁月。大多数知识分子继续高举个性解放与自由的旗帜,而部分人放弃五四个性主义,走向无产阶级战斗集体主义,创立了中国共产党。民国清流各自扮演了不同的历史角色,青史留名。
第六章 民国十一年(1922年) 191
民国十一年,是个天灾兵祸频仍的年头。1月19日,武汉酷寒,天降大雪,冻死很多人。4月直奉战争爆发,在这场血战中,百姓生命惨遭屠戮。6月16日南方陈炯明兵变,炮轰总统府,局势动荡混乱。同时,文化界和舆论界,争取言论自由的斗争,却是这一年的主题。一个以欧美派留学生为主的文人集体,在他们的精神领袖群体的带领下,继续向武人的专制统治,庄严地宣告他们的政治主张。
第七章 民国十二年(1923年) 223
民国十二年的第一天,孙中山发表《中国国民党宣言》,发国民党改组之先声。二十六天后,苏俄表示倾力支持孙中山。孙中山与苏俄代表联合会发表声明表示:共产组织及苏维埃制度均不能引用于中国,双方认为,中国最要最急之问题,乃在民国的统一之成功,与完全国家的独立之获得。
6月12日在中共第三次代表大会上,中共决定与国民党合作。10月28日,孙中山任命廖仲恺、李大钊、汪精卫、张继、戴季陶五人为国民党改组委员,着手筹备改组国民党。
北洋政府的反动统治更加黑暗且风雨飘摇。其通过取缔新思想议案,控制舆论。2月7日,吴佩孚武力镇压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杀害共产党人施洋等五十余人,制造了血腥的二七惨案。惨案发生第二天,吴佩孚就以鼓动罢工,扰乱社会秩序罪名,查封了汉口《真报》。2月16日,中共的《向导》遭查封。四月因林水白在《社会日报》揭露曹锟贿选总统丑闻,该报被封,林被监禁三个月。8月27日,天津的《京津泰晤士报》也因反对曹锟贿选,被禁止在租界外发行。10月,上海的《时报》因发表反对直系军阀的新闻被禁邮1923年,知识分子与当局的不合作宣言,成了主旋律。
第八章 民国十三年(1924年) 257
民国十三年(1924年),大小军阀为继续分割山河而使得烽烟四起齐卢之战,直奉火拼百姓饱受战乱之苦。民国的缔造者孙中山,经历了漫长痛苦的奋斗和摸索之后,局势出现了新的转机。他在苏俄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终于改组了国民党,确定了新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并在年初顺利地召开了国民党的一大,咄咄逼人地在南方崛起。
是年的民国清流,除共产党人陈独秀、李大钊、瞿秋白等有明确政治理想外,更多人也怀着希冀,以文学为武器,继续寻求各自的改造社会之路。他们没有忘记自己的理性良知和社会责任。可悲的是,因为各有不同的精神追求和不同的价值选择,他们却陷入了无休止的混战。
第九章 民国十四年(1925年) 279
1924年12月31日,孙中山扶病入京,受到包括李大钊在内的北京十万各界群众的热烈欢迎。其入京后发表《入京宣言》,称乃为救国,但并没给段祺瑞控制下的北京带来变化,如遭到国民党反对的善后会议如期举行。
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国民党成立治丧委员会,李大钊担任秘书股中文主稿。
巨星陨落,举国哀恸。反动军阀依然我行我素。4月,京师警厅发布新制定的《管理新闻营业规则》控制言论,遭到胡适、陈西滢、钱玄同等十八位知识分子抵制。他们联名致函司法总长章士钊,提出阁议撤销这一规则,以维护言论出版自由。
是年5月30日,爆发五卅惨案,激发了汹涌澎湃的民族浪潮。6月3日,郑振铎、茅盾、叶圣陶、胡愈之等创办《公理日报》。瞿秋白主编的《热血日报》面世,邵飘萍也从6月起在《京报》推出清华学子王造时主编的《京报副刊》,连续报道了五卅惨案,进行反帝宣传。
知识分子反专制,争自由,仍是该年思想文化战线的主流。而5月11日发生的北京女师大驱逐校长杨荫榆出校运动和该年底的11月29日,认定改造人心思想革命,是急务中的急务的《晨报》,被暴徒纵火焚毁疑案,让知识界变得扑朔迷离。
当我们怅望民国十四年的纷乱的文化星空,你会悲哀地发现,透过曾经同是新文化的主将,陈独秀、胡适、周作人等人围绕着上述两案的纷争及其关于政治、思想、文化的纷争,已深刻地反映出知识分子内部分裂已愈来愈严重。
第十章 民国十五年(1926年) 309
民国十五年依然是北洋军阀横行肆虐、充满肃杀之气的一年。惨案继续不断发生。
3月18日,段祺瑞悍然枪杀47名、伤200多名和平请愿的学生和民众。三一八惨案发生后,邵飘萍、成舍我主办的《京报》《世界日报》等纷纷报道事件真相,严厉谴责这场杀戮。
朱自清、鲁迅、周作人、林语堂等作家也纷纷发表文章抨击反动政权;王世杰、高一涵、许士康、陈翰生等在《现代评论》周刊发出抗议声讨之声。上海的叶圣陶、郑振铎等以文学形式发出怒吼。
张作霖、张宗昌等在段祺瑞垮台后,杀气腾腾入京,先后杀死民初新闻史上熠熠闪光的邵飘萍和林白水。《京报》、《社会日报》随之被查封。鲁迅、蒋梦麟、李大钊等都上了黑名单。共产党人李大钊面对黑暗和杀戮,勇敢地率领民众冲锋陷阵,无私无畏。知识分子站在民众一边,表达道义立场。梁启超、胡适、徐志摩、陈寅恪等于春秋更替、风雨晨昏中,继续追逐新文化之梦
第十一章 民国十六年(1927年) 339
1927年,从北京到南方,中华大地弥漫着血腥狰狞和死亡的气息。
义士喋血,大师殒命。
在军阀张作霖统治下的北京,共产党人李大钊被推上绞刑架,英勇就义;白发书生王国维,自沉昆明湖,国之魂消;戊戌变法首领康有为病死青岛。三位文人精魂美魄,如火如炬。
空前屠杀,鲜血成河。
北伐军席卷江南。四一二,上海宝山路再次被鲜血染红。国民党军队悍然向徒手民众开枪,伤毙至百余人。郑振铎、胡愈之、章锡琛等联名致信国民党元老蔡元培、吴稚晖等,发出抗议之声,并于4月15日在《商报》发表。
广州的共产党人萧楚女4月被杀狱中,赵世炎、陈延年被杀于上海,共产党人李汉俊、《大江报》创始者詹大悲遇难于武汉。
作家郭沫若、郁达夫、成舍我、章乃器、周作人都以笔为武器,批评时政,激浊扬清。4月26日,商务印书馆的高梦旦写信给胡适:时局混乱已极,国共与北方鼎足而三,兵祸党祸,几成恐怖世界,言论尤不能自由。
是年,中国政局发生巨变,北伐成功已成定局,国共两党分裂也成事实,国民党通过军事手段建立了一党专政的南京政府。而文化界却依然是纷纷乱象,创造社、太阳社与鲁迅的论战,鲁迅与其他学者、作家的争斗也从未停止。



◇《民国清流2:大师们的战国时代》
第一章 民国十六年(1927) 001
蔡元培、胡适、鲁迅等先后来到被鲜血染红的上海
蔡元培偶陷人生歧路 005
被误读的鸳鸯蝴蝶派包天笑、周瘦鹃 011
西游东望十个月后,胡适回到上海 023
鲁迅与周建人都携情人同居景云里 031
第二章 民国十七年(1928) 037
自由主义作家与国民党争自由,鲁迅和创造社、太阳社联合与林语堂论争
鲁迅与创造社、太阳社的激烈论争 041
被文学史遗忘的张静庐与《革命外史》 047
茅盾创作小说《蚀》 053
蔚为大观的武侠小说及侦探小说 058
厌世家叶圣陶长篇小说《倪焕之》,茅盾誉之扛鼎之作 064
戴望舒的《雨巷》,给五光十色的上海文坛带来别样风景 070
巴金第一部中篇《灭亡》,经叶圣陶之手刊发在《小说月报》上 074
沈从文评价施蛰存小说,是一首清丽明畅的诗 079
林语堂与鲁迅时密时疏,不外乎精神胜利法之法门 085
私人语境中的鲁迅,醉眼陶然地眺望窗外的人生 099
第三章 民国十八年(1929) 107
《新月》和胡适掀起人权运动是该年的主旋律
胡适、《新月》与悲壮风采的人权运动 111
林语堂与平社及胡适交好有年 121
到上海谋求发展的沈从文 128
留下斑驳多彩身影的田汉 137
张资平、叶灵凤、曾虚白、邵洵美与唯美颓废倾向的小说 144
传统保守的梁实秋与颓唐的郁达夫 155
徐志摩轻盈、潇洒的诗和复杂的感情世界 163
第四章 民国十九年(1930) 171
新月派及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瞿秋白与鲁迅的友谊 175
蒋光赤想给中国革命留一个证据 183
左联五烈士 189
冯雪峰是党联系鲁迅的桥梁 199
鲁迅与曹聚仁 210
鲁迅、伊罗生与《草鞋脚》 220
在左联和国民党的声讨中,胡适拂袖作别上海 229
丁玲是左联最令人瞩望的作家 236
蔡元培是高遏行云的文化巨人 243



◇《民国清流3:大师们的中兴时代》

第一章  民国二十年(1931) 001
你总是这样叫人牵挂胡适重返北京大学 005
隐逸态度为宜周作人躲进苦雨斋 013
北平是我的老家老舍拓宽了小说题材的疆域 020
北京大学三大魔之一废名与《骆驼草》 031
嘲讽鲁迅为一世故老人以《狂飙》闻名的高长虹 039
第二章  民国二十一年(1932) 045
走到哪里,哪里就会响起叫骂声钱玄同与章太炎、刘师培的交谊及晚节 049
一条清溪,澄澈到底由叛徒到隐士的刘半农 059
毕竟书成还是否,敢将此意问曹侯将《红楼梦》研究当作终身事业的俞平伯 069
第三章  民国二十二年(1933) 081
真迷众色看如雾沈从文是一本内容复杂、分量沉重的大书 085
我弦索上迸落着明珠冰心,从清丽温婉的《繁星》《春水》到寓意深邃的问题小说 098
人艳如花才女作家林徽因及太太的客厅 106
中国哲学界第一人金岳霖及与林徽因的爱恋 115
生气勃勃,勇敢结实萧乾的小说与报告文学 130
第四章  民国二十三年(1934) 137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红极一时的通俗小说家张恨水 141
半是儒家半释家《五十自寿》与重访日本寻梦的周作人 156
争自由的方法在于负责任的人说负责任的话国事日蹙,胡适创办《独立评论》 169
第五章  民国二十四年(1935) 179
一身重病,宁死不屈诗人、散文家朱自清与郭沫若 183
我是在新诗之中,又在新诗之外闻一多探索新诗格律化中的是非 194
一生为故国招魂钱穆把东方的智慧带出了樊笼,来充实自由世界 207
黄门侍郎投入胡适门下傅斯年给儿取名仁轨及与胡适、鲁迅的关系 221
谬承遗命倍伤神文化传统呵护人陈寅恪 231
表现出普遍的固定的人性有理论素养、富有个性的严肃批评家梁实秋 240
第六章  民国二十五年(1936) 249
为国家做一个诤臣胡适抵御日本、保卫国家的思路 253
把鲁迅当作人,不是当作神周作人在苦雨斋并不专谈风月,对乃兄认识透彻 264
硁硁自守之节,老而弥笃集状元、共产党员于一身的教授吴承仕 281

尾声 290



◇《民国清流4:大师们的抗战时代》
第一章 民国二十六年(1937 年) 003
七七事变,抗日战争拉开序幕;胡适提出不要放弃河北;郁达夫、李叔同、张恨水、老舍担起民族救亡的使命

为谁万里御风行胡适以非官方身份出访欧美五十一天,作五十六次演说 007
燕山柳色太凄迷躲在苦雨斋观望的周作人 017
云何色殷红弘一大师为护法故,不怕炮弹 024
让诗人的声音像高射炮一样郭沫若、田汉参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工作 032
第二章 民国二十七年(1938 年) 045
百城沦陷;汪精卫叛国投敌;名校南迁,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组建;梁漱溟、周扬、徐懋庸来到延安

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胡适就任中国驻美大使首战告捷 049
中国的甘地梁漱溟赴延安访毛泽东 058

为全节概而免祸累陈寅恪在香港宁死不事倭督和汪伪 068
周扬、冯雪峰、徐懋庸的命运发生了转折 078
第三章 民国二十八年(1939 年) 089
国共摩擦加剧;吴佩孚拒绝汪伪邀请;周作人沦为汉奸;张爱玲、苏青和邵洵美与孤岛文学
一生真伪有谁知方圆、冰炭集于一身的周作人 093
忽而普罗,忽而民主,忽而民族写得一手漂亮小说的变节文人张资平 107
孤岛中的张爱玲、苏青和邵洵美 117

第四章 民国二十九年(1940 年) 137
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文化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茅盾到延安;吴宓讲授《红楼梦》;老舍别妇抛雏,走上抗日

巴金说,其实我并不理解他抗日战争中的茅盾 141
聊报国家于万一张恨水改写抗战小说 151
血若停流定是灰老舍别妇抛雏,走上抗战征程 162
现在是一切对外的时候对政治一向有兴趣的文人梁实秋 174
第五章 民国三十年(1941 年) 183
民国教育文化大迁徙已过去四年;全国文化精英、作家、学者与亟待学成救国的青年学子云集于西南地区
《长河》是抗战文学最精彩的收获之一沈从文在西南联大 188
我想就是不苟二字从日记中看不苟的爱国文人吴宓 199
被史学家忽略的文学批评家因毛公鼎改变人生的叶公超 210
文学批评的一股理性冷峻之风施蛰存的文艺批评 218
君看白发诵经者,半是宫中歌舞人尺长白髯飘飞的冯友兰 224

第六章 民国三十一年(1942 年)至民国三十二年(1943 年) 235
延安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中美英首脑举行开罗会议;赵树理创作的小说是解放区文艺最杰出的代表

搞到不让他吃公粮萧军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 240
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萧红从荒原走向世界 254
坐近一点嘛,明年不要再写《三八节有感》丁玲是座谈会重要人物 266
王实味、吴奚如的冤案 275
受邀请而不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狂人高长虹 283
一手攥笔杆,一手握驴鞭的作家赵树理的小说是《讲话》后的最重要收获 292

第七章 民国三十三年(1944 年)至民国三十四年(1945 年) 307
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郑振铎抢救珍贵文化典籍;马寅初剑指四大家族;郁达夫为国献身;叶圣陶、李劼人等给历史留下几个真实的镜头

一腔热血,爱国不敢后人郑振铎在沦陷的上海抢救珍贵典籍 311
敢言敢怒见精神雄视阔步于各种压迫下的马寅初 319
白者嫌其已赤,赤者嫌其太白郁达夫的抗战生涯 332
相濡以沫沫成海珍视友谊并为抗击侵略者的壮丽年代留下几个真实镜头的叶圣陶、李劼人等 344




◇《告别与新生:大师们的非常抉择》
引 言 001
第一章 民国三十五年(1946 年) 007
雾里梅花江上烟,老舍在美创作《四世同堂》 011
挥鞭依旧笑嘻嘻,周作人哀怨刻骨的狱中生活 030
热闹的《传奇》与我将只是萎谢的张爱玲 048
峻急傲倪的闻一多,用生命做了最后一次的讲演 067
免忆朝歌老比干,冯雪峰倾情撰写《鲁迅回忆录》 074

第二章 民国三十六年(1947 年) 087
昂首天外亦豪哉,《新华日报》肯定张恨水小说为现实主义道路 091
曹禺创作电影《艳阳天》,巴金评价是件可喜的事 107
我和我的读者都行将老去,黄永玉说沈从文预言没有应验 121
把文化娱乐比喻成驴打滚的文摊文学家赵树理 137
落入文字皆成精品的林徽因,生命燃烧着点点血 150

第三章 民国三十七年(1948 年) 163
丁玲尝试以社会现实主义创作长篇《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167
胡适拒绝做总统候选人,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 178
郭沫若发表《抗战回忆录》,引来两位妻子凄楚晤面 199
苏雪林倾其所有支援抗战与魂归故里 213
被追认烈士的爱国诗人戴望舒,一生为情所困 225
茅盾痛失爱女,受邀访苏,在香港完成长篇绝唱《锻炼》 240


◇《文坛亦江湖:大师们的相重与相轻》
急先锋与乘势英雄胡适与鲁迅 001
当年四海说陈胡胡适与陈独秀 013
带着兰花草与《青春》相约胡适与李大钊 027
东有启明,西有长庚鲁迅与周作人 039
看风格,要看这些地方刘文典与胡适 053
梦非梦,花非花废名与周作人 065
战士和书生闻一多与梁实秋 077
敌乎友乎,余惟自问徐懋庸与鲁迅 091
讷讷向人锋敛芒朱自清与叶圣陶 103
爱我园林想落晖林语堂与鲁迅、胡适、赛珍珠 115
小脚与西服徐志摩与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 127
漫将毁誉付东风张爱玲与苏青 143
姑且试试也可以冯雪峰与鲁迅 155
跳出四条汉子周扬与鲁迅 173
刑天遭遇棍子胡风与周扬 183
武将军惜败文化沙皇丁玲与周扬 199
正直的人,毒辣的鬼冯雪峰与周扬 217
无法远避的政治风尘郭沫若与沈从文 231
也是一块砖头丁玲与沈从文 245
一生不愿提鲁迅钱锺书与杨绛 255
马缨花发半城红俞平伯与何其芳 273
双鬓终应老是非吴祖光与吕恩、新凤霞 285
去年残叶太分明汪曾祺与沈从文、老舍 299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