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苏轼传

書城自編碼: 3370368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傳記文学家
作者: 王水照,崔铭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020147403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9-07-01


書度/開本: 32开

售價:HK$ 79.7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芯片战争:世界最关键技术的争夺战
《 芯片战争:世界最关键技术的争夺战 》

售價:HK$ 153.6
唐代玄宗肃宗之际的中枢政局
《 唐代玄宗肃宗之际的中枢政局 》

售價:HK$ 90.0
能源与动力工程测试技术(穆林)
《 能源与动力工程测试技术(穆林) 》

售價:HK$ 94.8
大学问·明清江南商业的发展
《 大学问·明清江南商业的发展 》

售價:HK$ 106.8
金庸评传
《 金庸评传 》

售價:HK$ 201.6
西方哲学史
《 西方哲学史 》

售價:HK$ 106.8
中国财富管理发展指数(2022)
《 中国财富管理发展指数(2022) 》

售價:HK$ 69.6
希腊神话和仪式中的结构与历史
《 希腊神话和仪式中的结构与历史 》

售價:HK$ 93.6

 

建議一齊購買:

+

HK$ 67.5
《 欧阳修传 》
+

HK$ 64.8
《 欧阳修传:世俗的圣贤(从幼年丧父的寒门孤儿,到“千古三十二圣哲”,看欧阳修充满人情味儿的成功之路) 》
+

HK$ 96.6
《 昨日的世界(精) 》
+

HK$ 43.2
《 纳兰容若词传(人生金书·裸背) 》
+

HK$ 67.6
《 杜甫传(图文本) 》
+

HK$ 89.8
《 陈白尘评传—江苏当代作家评传丛书(第一辑) 》
內容簡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是艺术上的全才和天才。苏轼的一生,起起伏伏,充满波折。他晚年曾以闻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总结自己的一生,这是他对自己长期贬谪生涯的自嘲,从中我们可以领略其诙谐的个性和坦荡的胸怀。苏轼通达时入居中枢,为帝王师,为文坛领袖;落魄则屡遭迁贬,以致万里投荒,潦倒无依。这本传记以苏轼传世作品为依据,结合对宋代历史文化的分析,忠实而生动地叙写苏轼的人生轨迹、政治作为、文学创作,以及他领悟人生的思想升华过程,为我们展现了一代文豪的人格魅力。
關於作者:
王水照,复旦大学文科特聘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名誉会长。主要代表作有《苏轼选集》《唐宋文学论集》《苏轼论稿》《苏轼研究》《宋代文学通论》《王水照自选集》等,又著有《半肖居笔记》《鳞爪文辑》《走马塘集》等学术随笔,编有《宋人所撰三苏年谱汇刊》《历代文话》等古籍文献,另外还主持编译有《日本学者中国词学论文集》《日本学者中国文章学论著选》《日本宋学研究六人集》(第一辑、第二辑)等书。所撰著作获国家级、省部级优秀成果奖多项,2012年获上海市学术贡献奖,是当代宋代文学研究的奠基者与拓荒者之一。
崔铭,复旦大学文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现任同济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欧阳修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古典文学学会理事。已出版《智者在苦难中的超越:苏轼传》《达者在纷争中的坚持:欧阳修传》《张耒年谱及作品编年》《大学语文》《唐代诗歌选》《宋代诗词选》等。
目錄
目 录

引言 物华地灵铸伟才 1
第一章 奋厉当世雄鹰出 15
欧阳修的热情奖掖,使苏轼一时之间名满天下 15
时隔三年,第二次远游,苏轼依然豪情万丈 21
怀远驿中,风雨之夕,苏轼兄弟相对而坐,握手盟约 26
怀着致君尧舜的火热理想,苏轼踏上征途 28
下车伊始,苏轼便勤谨踏实地开展工作 30
来到处处藏宝的凤翔,酷爱文物的苏轼恰似鱼儿得水 35
抱着远大理想走上仕途的苏轼,时时感到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异 39
不幸的事情接踵而至 42

第二章 世事惟艰力难任 46
宋朝统治者因势利导的必然选择,同时存在着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 46
神宗锐意求治,富国强兵,雷厉风行的王安石受命执政 49
神宗与王安石,冲破一切障碍向前走,却犯下一个战略性错误 52

苏轼无条件地站到了反变法派的一边 57
在王安石眼中,苏轼不过一介书生,但苏轼却拥有巨大的舆论声势 61
在舍身报国的崇高精神鼓舞下,苏轼为他所认定的真理进行倔强的争执 66
每逢休假日,文同总是邀请苏轼一道写字作画 69
文同字画病的话头启发了苏轼的灵感 71
苏轼与变法派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了 75
苏轼深感人心险恶,再也不愿在这是非之地待下去了 76
七月,苏轼携带一家大小乘船离京 78
苏轼一路上意兴阑珊,深深沉浸在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之中 81

第三章 德泽雅韵满余杭 88
苏轼情不自禁地陶醉在湖光山色之中 88
每到赏花观潮之日,杭州城里万人空巷,热闹非凡 94
层出不穷的游宴活动中,苏轼留下无数浪漫的故事 97
苏轼经常漫步名山古刹,与许多高僧结为至交,寻得心灵的安憩与慰藉 101
杭州三年,苏轼尽心尽力,为民造福 104
面对人民的苦难,苏轼无法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110
尽管对现实深感不满,苏轼却不能不在现实中履行他的通判职责 115
来到向往已久的宜兴,一种亲切、安宁、恬适的感觉在苏轼心头升起 118
送别陈襄,苏轼满怀离情,写下一首首感人肺腑的词作 121
现存苏轼词集表明,他从通判杭州开始填词 123

苏轼此时的词作虽与传统词作没有本质差别,但已表现出新的倾向 126
苏轼启程离杭,杨绘、张先、陈舜俞等同船远送 128

第四章 惟有悯农心尚在 131
抵达密州任所,苏轼开始调查蝗灾受害情况 131
身为一郡之守,苏轼认为有责任挺身而出,为民请命 136
和在杭州相比,密州的生活艰苦了许多,也寂寞了许多 140
重读《庄子》,苏轼豁然开朗,开始重新面对并接纳密州的生活 144
苏轼的词的创作迈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步 148
带着遗憾,带着依恋,苏轼离开密州,奔赴新任 152
苏轼身披蓑衣,脚穿草鞋,亲自指挥并参与抗洪抢险的战斗 155
稍事休整之后,苏轼又未雨绸缪地筹划着加固防水工程 158
石潭之行的所见所闻,就像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令人神往 160
这一时期,苏轼的业余生活安排得有声有色,逍遥写意 164
似真似幻的梦境,使苏轼想起了许多许多 167
不仅徐州本地的文人争相与苏轼交往,外地的士人也纷纷向他靠拢 169
三月,朝廷令下,苏轼移任湖州知州 173

第五章 柏台霜气夜凄凄 176
沧桑往事引发的情感洪流,使苏轼陷入关于人生终极性问题的哲理思考 176
苏轼成为一帮小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180
一个周密的围剿计划,在某个月黑风高之夜出笼了 182
苏轼浑然不知厄运已经逼近 185

顷刻之间,拉一太守,如驱犬鸡 188
将近两个月的审讯中,苏轼经受了难以言喻的凌辱和折磨 192
代表公道与正义的救赎活动在民间展开时,朝中也有少数士大夫仗义执言 194
在囚禁整整一百三十天之后,苏轼终于从幽暗的监牢里走了出来 198
苏轼在御史台差役的押送下,启程前往黄州贬所 202

第六章 吟啸徐行迎风雨 208
这场从天而降的祸事,使苏轼对外界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恐惧和战栗 209
虽然出狱已近半年,受创的心灵依然悸痛不已 214
苏轼所寻求的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救赎 216
超然旷达的胸怀气度,使苏轼能于常人难耐的苦境中自得其乐 219
苏轼身边又簇拥了一大群年龄不等、地位悬殊、性情各异的朋友 221
不少老友至亲,频频来信问候,甚至千里相寻,专程来黄州探望 228
苏轼带领全家早出晚归,开荒垦地 231
一家人勤勤恳恳地过起了农家的日子 234
深刻的乡土之恋是苏轼终身难解的情结 239
苏轼对道家养生之术的兴趣达到了极至 243
苏轼将道家珍爱生命的意识与儒家推己及人的思想、佛家众生平等的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 246
苏轼躲在书斋,著书立说,以期有补于世 249


第七章 三咏赤壁成绝唱 254
在自然的怀抱中苏轼无忧无虑,享受着官居时不可能拥有的自在与闲逸 254
三月七日,苏轼在几位熟识的朋友陪同下,前往沙湖相田 257
随着人生思考的逐步成熟,苏轼的书画艺术也日益焕发出动人的光彩 260
面对滚滚东去的长江,苏轼写下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 264
《前赤壁赋》正是苏轼在厄运中,坚持人生理想,超越苦难的心灵缩影 267
空灵奇幻的《后赤壁赋》是对天地万物与我一体的自然妙旨的形象注解 274
十二月十九日,朋友们在赤壁之下摆酒设宴,庆贺苏轼四十七岁生日 277
雪堂之中,高人满堂、奇士盈庭,三教九流如百川归海,汇聚于苏轼麾下 279
春夏之间,苏轼卧病不出,闭门谢客,于是谣言顿起 284
苏轼善于从普通生活中发现美感,从而实现了从现实人生到艺术人生的转化 287
苏轼不仅享受着自然的慷慨赐予,而且享受着家庭生活的幸福与和美 291
四年中,神宗曾多次打算起用苏轼 296
读过诏令,苏轼百感交集 299

第八章 投老江湖终不失 302
苏轼即将离开黄州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前来话别的人络绎不绝 302
初入庐山,苏轼心中蓄满了惊叹与喜悦 308

苏辙得知兄长正日夜兼程前来相会,心中充满了期盼 313
应佛印禅师之邀,苏轼与参寥重上匡庐 317
《题西林壁》与《石钟山记》是苏轼这一时期人生思考的艺术总结 322
撇开纷繁的政见不说,对于苏轼的才华,王安石一直都非常欣赏 325
在逗留金陵的一个月中,苏轼频繁地出入于半山园 328
应老友滕元发之约,苏轼前往金山相聚 334
上过《乞常州居住表》,苏轼一边等待朝廷回音,一边携家人缓缓北上 337
收到朝廷准予常州居住的诏令,苏轼欣慨交加 342
正当苏轼悠然自在地过着田园生活,又接到了重新起用的诏令 346

第九章 华灯飞盖寓京华 351
元丰八年七月下旬,苏轼启程前往登州 352
倏然而来,又倏然而去的海市,令苏轼想起了许多 355
一条世人所渴慕的黄金大道已在苏轼面前展开 359
苏轼的声望与日俱增 363
荣华富贵的热闹场中,苏轼依旧过着恬淡简朴的生活 368
在兄弟之情与天伦之乐的脉脉温情中,苏轼休息着疲惫的身心 373
苏轼的机敏和才智,使他在歌筵酒席之上游刃有余 378
苏门内部自由议论与自由批评之风,达到了坦诚无讳、畅所欲言的最高境界 382
苏轼为时、为天下爱护和奖掖后进,赢得了弟子们衷心的敬仰 387

苏轼兄弟和门人弟子,与王诜、米芾、李公麟等书画大家诗酒留连 391
在洋溢着浪漫与自由气息的理想氛围中,苏轼创作了大量的题画诗 395

第十章 四任知州泽生民 401
苏轼抛弃过去的偏见,成为免役法的坚定维护者 401
苏轼当众嘲笑程颐,遗下无穷后患 406
洛学弟子为老师报一箭之仇,引起元祐党争的公开爆发 409
苏轼在党争的漩涡中进退维谷,一再以疾病为由请求外任 412
苏轼对杭州挚爱依旧,决心尽自己的努力使山水增色,为民众造福 415
在杭州父老强烈要求下,苏轼克服一切困难,全面治理西湖 419
苏轼总是极为慎重地处理民间诉讼,尽可能做到国法与人情两相兼顾 423
公余之暇,苏轼喜欢屏退侍从,独自漫游在西湖群山之中的丛林寺庙 426
年华老去的悲哀中,苏轼心中充满了对仕宦生涯的深深厌倦 430
尽管年过半百,饱经风霜,苏轼对国家与民众的挚爱丝毫也没有变得淡漠 434
苏轼兄弟的进用,对具有个人野心的政客构成极大威胁 437
自从来到颍州以后,苏轼生活恬适,心境平和 439
短短半年之内,苏轼干了好几件大事 442
苏轼抵达扬州,上疏朝廷请求宽免积欠,并毅然停办万花会 445

苏轼入世愈深,对仕宦生涯愈觉厌倦,愈加向往世外桃源式的田园生活 449
元祐八年九月三日,高太后去世,政局又将有大的翻覆 451
苏轼在果断地整顿武备的同时,心情却是忐忑不安的 455

第十一章 白头萧散谪岭海 458
苏轼千里迢迢奔赴贬所,一路上,朝廷五改谪命 458
悲欣交集的心灵感受,使苏轼入世、出世兼而得之的初衷发生了改变 465
苏轼于绍圣元年十月二日抵达惠州贬所 470
随时随地的自譬自解,使苏轼的精神不再焦虑、心灵自有安顿 474
苏轼虽已看破名利权势,也无权签署公事,但没有放弃儒家的济世精神 477
苏轼不在其位而谋其政,把方外的慈悲与入世的事业结合在一起 481
新居还未建成,家中又遭变故 485
绍圣四年又一个不祥的四月,苏轼责授琼州别驾,昌化军安置 491
经过一番自譬自解,身处绝域的愁怀终于消散 497
苏轼无论走到哪里,都有非凡的自信和本领,把地狱变成天堂 500
在精神的领域苏轼永远是富翁,他仍然超然自得,不改其度 507
在荒蛮的海岛,苏轼自然而然地扮演了一个文化使者的角色 512
在艰苦的环境中,苏轼勤奋创作,老而弥笃 515
苏轼喜好陶渊明的诗歌,更喜好陶渊明的为人 518

苏轼谪居岭海,至友知交纷纷来信来人,探问音信 522
元符三年正月,朝廷政局又发生了大的变化 524

第十二章 皇天后土同悲悼 531
苏轼与秦观雷州相会,竟成永诀 531
重登大庾岭,苏轼思绪飞转,诗潮泉涌 534
苏轼为选择归老之地而犹豫不决 538
建中靖国元年,士大夫舆论已在政治上普遍看好苏轼 541
对于未来的出处进退,苏轼表现出一种随缘任运的心态 544
经过万里跋涉,即将归老常州之际,苏轼却突然病倒了 549
四方震悼,山河同悲 552
结束语 浩瀚渊深赞苏海,流风余韵遗人间 556
內容試閱
后 记

读者诸君在看完这部几十万字的传记以后,不知是否会产生一个问题:苏轼究竟长得什么模样?笔者在写作过程中对这问题倒是时时萦绕脑际的。苏轼同时代的画家如李公麟、程怀立、何充、僧表祥、妙善及道士李得柔等都曾为他画过像,但真迹至今都已亡佚,沉晦无闻。我们选了一幅经过清初著名学者翁方纲鉴定过的东坡扶杖醉坐图,作为本书卷端的插图,是认为此图比较接近苏轼的原貌。这幅图像据传是依照李公麟的原画,由翁方纲请友人朱野云临摹的。黄庭坚《跋东坡书帖后》说:庐州李伯时(即李公麟)近作子瞻按藤杖,坐盘石,极似其醉时意态。此纸妙天下,可乞伯时作一子瞻像,吾辈会聚时,开置席上,如见其人,亦一佳事。此幅画像与黄庭坚所说的按藤杖、坐盘石、醉时意态是吻合的,但朱野云所临摹的是否为李公麟原画,还是需要继续考证的。然而,此画的东坡形象,比照苏轼本人和当时其他人的有关记载来看,恰是完全相符的。依据这些记载材料,苏轼的容貌、身材特点是:
一、身材颀长。苏轼和弟弟苏辙都是高个子,苏辙说过颀然仲(轼)与叔(辙)(《次韵子瞻寄贺生日》),苏轼写给苏辙的诗,有观汝长身、身如丘句子(《次韵和子由善射》、《戏子由》),别人也说苏轼跟他弟弟一般高:江边父老能说子(辙),白须红颊如君(轼)长(苏轼《吾谪海南,子由雷州》)。最直截了当是苏轼自称七尺顽躯走世尘(《宝山昼睡》),他的朋友孔武仲也明确描述他为颀然八尺(《东坡居士画怪石赋》),七尺、八尺,总是算高身材了。
二、眉疏目朗,眼神尤为炯然有光。这也见于孔武仲的《谒苏子瞻因寄》:紫瞳烨烨双秀眉。
三、颧骨高耸,两颊清瘦。苏轼的名篇《传神记》,说到他于灯下顾自见颊影,使人就壁模之,不作眉目,见者皆失笑,知其为吾也。仅从颧颊的影廓中即能辨认出是苏轼,说明他颧骨的特征最为显著突出,若是团团福相就不可能这样的了。
四、面容长形如圭,上下一方正、一尖圆。这见于米芾《苏东坡挽诗》:方瞳正碧貌如圭。
五、尤其重要的是须髯颇稀,后世多画成络腮胡子者,实离真像甚远。明人李东阳、清人翁方纲都分别指出其多髯者妄也,世间所传丰颐多髯者非真也(分见《题宋诸贤像后》、《跋坡公像三首》)。可举一则笑话为证。据《邵氏闻见后录》卷三十所载:秦观多髯,苏轼取笑他。秦观机智地说:君子多乎哉!借用《论语》成句,表明多髯者乃是君子。苏轼立即打趣说:小人樊须也。也用《论语》成句,说明繁须(与樊须谐音)者却是小人!这则笑话正表明苏轼自己不是多髯。
朱野云临摹的这幅画,完全符合高身材、长脸型、颧骨突出、两颊清瘦、胡须颇稀的特点,只是描绘的乃是醉态,目光自然不能炯炯有神了。这是我们选中此画的缘故。
我们详细地叙述上述情况,除了对此怀有兴趣以外,还想借以说明本书写作的两个原则。第一,我们没有采取目前颇为流行的戏说写法,特别是在一些影视剧中的历史人物,与真实情况相去颇远,甚或毫不相关(从娱乐或寄托某种理念出发,戏说作为一种手法,也有它存在的理由);我们坚持无一事无来历的宗旨,凡所讲述到的苏轼种种事件,包括一些细节,均有文献根据,绝不凭空编造。读者从我们对苏轼容貌、身材的考辨中,也可以看到我们写作态度的严肃与认真。但要说明两点:一是有些事件和故事,我们所据的是宋人的一些笔记,其中所记的遗闻逸事,有的未必可靠;但它们毕竟是产生于同时代的传说,因而在不完全真实的材料中,仍然保留着真实的时代风气、氛围和风俗习惯,有的固然属于并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却是有可能发生的事情。二是我们坚持无一事无来历,却不主张无一字无来历,也就是说,在追求某一事件、故事、情节在时、地、人的真实性的基础上,允许做一些合理的想象和推演,以表示笔者对这些事件等的个人理解,也使此书具有生动性与可读性。本书基本上是一部苏轼传记的信史,读者可以放心地信以为真,但也存在有限度、有节制的虚拟。我们能做到这一点,实在有赖于有关苏轼的种种材料,在他本人和其他宋人的笔下,原已十分丰富、鲜活,无须我们再做太多的虚构了。
第二,我们对苏轼的容貌、身材怀有兴趣,并认为在他的传记中提及此事也并非多余、离题,但又没有放在正文中来展开叙述,这是因为本书取材的重点在于苏轼本人的作品,尤其是他的诗、词、文、赋等文学作品。我们按苏轼从降生、出仕、贬谪到辞世的先后顺序,渐次展示他一生曲折坎坷而又丰富多彩的生活道路;但又以他的文学创作作为全书的基本架构,因为苏轼的大量文学作品是他一生最真实的形象写照,也是他思想、胸襟、性格的最生动的体现。我们期待读过本书的朋友,在了解苏轼一生经历的同时,也能欣赏到苏轼
的充满艺术魅力的文学精品,获得一次切实的审美享受,从而更深入地认识苏轼的思想和人格。也许是我们的一点奢望吧。

著 者
1999年3月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