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多维度视角下中国三大产业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書城自編碼: 3378058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經濟中國經濟
作者: 呙小明,黄森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04767899
出版社: 中国财富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9-07-01


書度/開本: 16开

售價:HK$ 64.8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金庸评传
《 金庸评传 》

售價:HK$ 201.6
西方哲学史
《 西方哲学史 》

售價:HK$ 106.8
中国财富管理发展指数(2022)
《 中国财富管理发展指数(2022) 》

售價:HK$ 69.6
希腊神话和仪式中的结构与历史
《 希腊神话和仪式中的结构与历史 》

售價:HK$ 93.6
世界花纹与图案大典
《 世界花纹与图案大典 》

售價:HK$ 357.6
周制与秦制
《 周制与秦制 》

售價:HK$ 153.6
花路
《 花路 》

售價:HK$ 105.6
万亿指数
《 万亿指数 》

售價:HK$ 105.6

 

內容簡介:
面临日益加剧的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矛盾,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在如今能源总量约束和环境污染的双重压力下,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是中国以及其他各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保证。为避免以往全国
一刀切政策的弊端,鉴于国民经济的产业构成,《多维度视角下中国三大产业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深入三大产业内部,从中观层次来研究中国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根据不同维度的数据,充分运用经济增长理论、产业经济理论、环境经济理论、计量经济方法等知识,全面系统地对中国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国家制定经济和能源发展战略、实现节能降耗的目标提供理论和现实的指导。
關於作者:
呙小明,湖北公安人,博士,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副教授,重庆市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国别经济与国际商务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绿色消费经济专委会委员。主要专长为绿色经济学与国际投资贸易,在这一相关领域研究发表多篇核心、论文,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省部级课题。
黄森,四川乐山人,博士,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重庆市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国别经济与国际商务研究中心研究员,重庆区域经济学会理事。主要学术专长为国际产业经济研究,在这一相关领域研究发表20余篇核心、论文,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省部级课题。
目錄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4 本书的主要创新点
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2.1 概念界定
2.2 中国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2.2.1 中国整体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2.2.2 第二产业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2.2.3 第三产业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2.2.4 第一产业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2.3 经济收敛与能源效率收敛
2.4 本章小结
3 中国整体能源效率与产业结构的关系
3.1 中国能源效率的现状分析
3.2 能源效率的分解:结构因素与效率因素
3.2.1 纵向分解
3.2.2 横向分解
3.3 能源效率与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关系的协整检验
3.4 本章小结
4 产业转移背景下的第二产业能源效率的收敛机制分析
4.1 第二产业的能源效率分析
4.1.1 时间演变
4.1.2 区域差异
4.2 第二产业的区域转移:从沿海到内陆
4.2.1 产业转移现状分析
4.2.2 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4.2.3 产业转移下的经济收敛与能源效率收敛
4.3 第二产业能源效率的收敛机制探索
4.3.1 理论模型
4.3.2 变量与数据说明
4.3.3 实证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第三产业及交通运输业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探索
5.1 第三产业能源消耗和效率现状
5.2 第三产业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指数分解
5.2.1 数据说明
5.2.2 结果分析
5.3 交通运输业能源效率影响因素:指数分解
5.3.1 数据测算:交通能耗数据
5.3.2 数据测算:客货运周转量换算
5.3.3 结果分析
5.4 交通运输业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计量模型
5.4.1 VECM方法
5.4.2 实证结果
5.5 交通能源效率的情景预测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第一产业能源效率波动与农业机械化的关系
6.1 农村能源现状
6.1.1 农村生活用能
7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內容試閱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能源的消耗量也在迅速增加,导致经济发展面临着能源总量约束和环境污染的双重压力,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已成为世界各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保证。为避免以往全国一刀切政策的弊端,鉴于国民经济的产业构成,本研究分别从三大产业这一中观层次来研究中国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根据不同层面的数据,充分运用经济增长理论、产业经济理论、环境经济理论、计量经济方法等,全面系统地对中国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国家制定经济和能源发展战略、实现节能降耗的目标提供理论和现实的指导。
本书论述的逻辑结构是:通过对中国整体能源效率与产业结构、技术进步的关系进行梳理,论证了简单调整中国产业结构并不是提高中国能源效率的最佳方法,通过各个产业的技术进步提高各个产业的能源效率,才是提高全国整体能源效率的最重要途径,因此有必要深入到各个产业内部进行研究。鉴于中国长期以来二、三、一的产业结构,本书根据不同产业特点,分别从不同的视角研究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的能源效率影响因素,并在统计分析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本书的主要创新性工作如下。
(1)现有对于中国整体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的文献就效率因素决定论与结构因素决定论难以取得一致意见,本书从产业和区域层面研究能源效率,有效整合了两种不同的观点。指数分解法和计量经济模型的结果说明,在国家整体经济层面,结构因素并非主导因素,简单调整三次产业结构并不是提高能源效率的最佳途径,通过各个产业的技术进步提高各个产业的能源效率,才是提高全国整体能源效率的关键举措。但若进一步深入到产业内部层次,由于产业内结构变化本身也会影响到产业的能源效率,结构因素的作用会逐渐凸显。这使得从产业层面研究能源效率更加必要和迫切。因此,本书重点从三大产业的层面来探索能源效率,这对于现有能源效率的研究视角是一个有益的补充。
(2)目前大多学者针对第二产业能源效率问题的研究,是通过加入若干控制变量后进行简单回归,来分析一国范围内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和制造业)能源效率的变动原因,本书则根据经济增长收敛理论推导出能源效率微观收敛机制模型(CovergenceMicro-mechanismModel,CMM),从产业区域转移的视角来探索第二产业能源效率在中国两大区域之间收敛的原因。一方面,中国产业从沿海到内陆的转移主要发生在第二产业,因此从产业区域收敛的角度来分析第二产业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具备概括性和典型性,在研究视角上属于新的尝试;另一方面,本书利用推导出的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避免了已有文献中收敛影响因素选取主观性太强、结果可能矛盾的弊端,是对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研究方法的一次积极探索。实证结果显示,中国内陆地区在加速实现工业化、追赶沿海地区经济的过程中,其第二产业能源效率也在随之向沿海地区第二产业能源效率收敛,但是收敛的速度较慢,这表明内陆地区对于能源效率的重视程度还有待在各个层面提高,才可能实现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此外,不同内陆省市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能源效率是提高还是下降存在差异,内陆地区正中部的几个省市在经济水平增长的同时,能源效率却在下降。能源效率收敛的主要机制是第二产业内部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投入的差异,两区域第二产业内部科技经费投入的差异缩减是造成收敛的主要动力,而两区域人力资本投资率的差异是能源效率趋向发散的主要力量。
(3)相对于第二产业而言,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由于能源消耗总量较少,还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且这两大产业的能耗数据不全,尤其是深入到内部各行业之后,各方面的数据收集存在一定困难,导致现有文献中专门分析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的研究较少。然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对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给予充分重视,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的能源效率问题不容忽视。实际上,全国大约一半的石油制品都被第三产业(尤其是交通运输业)消耗,而现代化农业对于能耗的需求也在急速地攀升,为此,本书力图全面地分析各产业能源效率的变化原因。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