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高适集校注(典藏版)(中国古典文学丛书)

書城自編碼: 3399901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古籍古籍整理
作者: [唐]高适 著,孙钦善 校注
國際書號(ISBN): 9787532592364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9-06-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172.8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争吵的恋人:我们为什么相爱,又为什么争吵
《 争吵的恋人:我们为什么相爱,又为什么争吵 》

售價:HK$ 70.8
秘史:英国情报机构的崛起
《 秘史:英国情报机构的崛起 》

售價:HK$ 81.6
李鸿章及其时代:中西方世界的历史撞击
《 李鸿章及其时代:中西方世界的历史撞击 》

售價:HK$ 70.8
剑桥罗马骑士等级史(历史学堂)
《 剑桥罗马骑士等级史(历史学堂) 》

售價:HK$ 273.6
脉络:小我与大势
《 脉络:小我与大势 》

售價:HK$ 103.8
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修订版)
《 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修订版) 》

售價:HK$ 93.2
欧洲四千年
《 欧洲四千年 》

售價:HK$ 93.2
孙中山与海南(1905—1913)
《 孙中山与海南(1905—1913) 》

售價:HK$ 92.0

 

建議一齊購買:

+

HK$ 91.8
《 放翁词编年笺注(典藏版)(中国古典文学丛书) 》
+

HK$ 199.8
《 孟浩然诗集笺注(典藏版)(中国古典文学丛书) 》
+

HK$ 199.8
《 岑参集校注(典藏版)(中国古典文学丛书) 》
+

HK$ 267.3
《 乐章集校笺(典藏版)(全二册)(中国古典文学丛书:典藏版) 》
+

HK$ 537.3
《 唐宋文举要(全三册) 》
+

HK$ 591.3
《 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典藏版)(全四册)(中国古典文学丛书) 》
編輯推薦:
高适诗在盛唐诗歌中独具一格,手法质朴,语言平实,意胜于辞,在综合吸收汉魏六朝的诗歌传统时,以汉魏为主,故艺术上给人以浑浩之感,恰如沈德潜评汉魏诗所说:浑浑灏灏,元气结成,乍读之不见其佳,久而味之,骨干开张,意趣洋溢。(《唐诗别裁集》例言)《高适集校注》,自从1984年问世以来就深受学界推崇和读者喜爱,后入选首届向全国推荐优秀古籍整理图书目录。在2014年又推出修订本。2016年值上海古籍出版社建社60周年之际,《中国古典文学丛书》典藏版首批推出四种足以代表中国古典文学*成就和古籍整理*水平的李白、杜甫诗和苏轼、辛弃疾词,向社庆献礼。典藏版甫一推出,就受到好评,故我们又选取《中国古典文学丛书》中有代表性的几家,陆续推出典藏版以飨读者。
內容簡介:
《高适集校注》,以明覆宋刻十卷本《高常侍集》为底本,参校以清影宋抄十卷本《高常侍集》明铜活字八卷本《高常侍集》《全唐诗》本及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同时也注意参考今人的校注本,比如刘开扬的《高适诗集编年笺注》等。《高适集校注》在注解与评析的过程中,参考并吸收了前人及时贤的研究成果。《高适集校注》篇次按诗、赋、文三部,分别按写作年代顺序编排。年代确可考者,据实编次;仅可考出大概者,按大致期间编次;无考者,居后编列。《高适集校注》对难词、名物、典故、地名、人物、歴史事件等作简要注释,并适当注明根据。引据之材料,文简者照录,文繁者概述,注明出处。句意难懂者,注释之后稍作串释。注释内容注意篇次间前后照应,重复者注明见某篇某注。词语屡见者,后从略。
關於作者: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沧州)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孙钦善,1934年3月出生于烟台市。1963年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研究生毕业,留本系任教至今。1990年起任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生导师。曾兼任古典文献教研室副主任、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所长。参加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中心工作,任《儒藏》总编纂(四人之一)。现兼任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中国古文献学,兼及中国古代文学和古代思想文化。2007年入选建国以来首届505位中国杰出社会科学家名单。主要著作有《高适集校注》《论语注译》《中国古文献学史》等。
目錄
前言一
修訂本前言一
詩一
行路難二首一
題李别駕壁三
贈别褚山人四
别韋參軍五
酬龐十兵曹七
過盧明府有贈九
單父逢鄧司倉覆倉庫因而有贈一二
宋中遇劉書記有别一四
宋中别李八一五
别王徹一七
宋中十首一八
苦雪四首二五
九月九日酬顔少府二七
同顔少府旅宦秋中二八
塞上聽吹笛二九
贈别晉三處士三〇
苦雨寄房四昆季三一
别孫訢三四
詠史三五
閒居三六
田家春望三七
别馮判官三七
信安王幕府詩并序三九
塞上四六
薊門五首四八
薊門不遇王之涣郭密之因以留贈五一
營州歌五二
邯鄲少年行五二
酬司空璲五四
遇崔二有别五五
效古贈崔二五六
鉅鹿贈李少府五七
酬李少府五八
真定即事奉贈韋使君二十八韻五九
同韓四薛三東亭翫月六四
酬别薛三蔡大留簡韓十四主簿六五
送韓九六七
贈别王七十管記六七
寄宿田家七三
古歌行七四
宴韋司户山亭院七六
獨孤判官部送兵七七
醉後贈張九旭七八
淇上别業七九
送魏八八〇
淇上送韋司倉往滑臺八一
酬陸少府八二
酬衛八雪中見寄八三
同衛八題陸少府書齋八三
送蔡十二之海上八四
淇上别劉少府子英八五
夜别韋司士八七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八八
淇上酬薛三據兼寄郭少府九九
酬岑二十主簿秋夜見贈之作一〇三
寄孟五一〇五
酬馬八效古見贈一〇六
别張少府一〇七
哭單父梁九少府一〇七
遇沖和先生一〇九
别董大二首一一一
燕歌行并序一一三
别劉大校書一一七
宋中送族姪式顔時張大夫貶括州使人
召式顔遂有此作一一八
又送族姪式顔一二〇
三君詠并序一二一
魏鄭公一二二
郭代公一二三
狄梁公一二五
銅雀妓一二六
題尉遲將軍新廟一二七
别韋五一二九
送蕭十八一三〇
同房侍御山園新亭與邢判官
同遊一三一
别韋兵曹一三三
宴郭校書因之有别一三四
宋中别司功叔各賦一物得商丘一三五
酬鴻臚裴主簿雨後睢陽北樓見贈
之作一三六
同李司倉早春宴睢陽東亭得花一三八
同馬太守聽九思法師講金剛經一三九
酬裴秀才一四二
奉酬睢陽李太守一四三
畫馬篇一五二
和崔二少府登楚丘城作一五三
宋中遇林慮楊十七山人因而
有别一五五
送柴司户充劉卿判官之嶺外一五七
登子賤琴堂賦詩三首并序一五九
送虞城劉明府謁魏郡苗太守一六一
同羣公秋登琴臺一六四
宋中别周梁李三子一六五
觀彭少府樹宓子賤祠碑作一六八
别李景參一七〇
漣上别王秀才一七一
漣上題樊氏水亭一七三
别楊山人一七四
送蔡山人一七五
同羣公宿開善寺贈陳十六所居一七六
同觀陳十六史興碑并序一七八
餞宋八充彭中丞判官之嶺外一八一
古大梁行一八四
東平路作三首一八六
東平路中遇大水一八七
魯郡途中遇徐十八録事一八九
途中寄徐録事一九一
魯西至東平一九二
東平留贈狄司馬一九三
别崔少府一九六
東平旅遊奉贈薛太守二十四韻一九七
送前衛縣李寀少府二〇二
奉酬北海李太守丈人夏日
平陰亭二〇三
同李太守北池泛舟宴高平
鄭太守二〇七
送蔡少府赴登州推事二〇八
同羣公登濮陽聖佛寺閣二一〇
同羣公題鄭少府田家二一一
辟陽城二一二
贈别沈四逸人二一三
賦得還山吟送沈四山人二一五
同羣公十月朝宴李太守宅二一六
同羣公出獵海上二一七
同羣公題中山寺二一九
同羣公題張處士菜園二二〇
贈任華二二〇
秋日作二二一
宋中過陳二二二二
古樂府飛龍曲留上陳左相二二四
留上李右相二二八
留别鄭三韋九兼洛下諸公二三二
初至封丘作二三四
封丘縣二三四
封丘作二三六
崔司録宅燕大理李卿二三七
送崔録事赴宣城二三八
送郭處士往萊蕪兼寄苟山人二三九
同陳留崔司户早春宴蓬池二四〇
途中酬李少府贈别之作二四一
睢陽酬暢大判官二四四
酬祕書弟兼寄幕下諸公并序二四八
送兵到薊北二五五
使青夷軍入居庸三首二五六
自薊北歸二五八
薊中作二五九
同敬八盧五汎河間清河二六〇
答侯少府二六一
和賀蘭判官望北海作二六六
奉酬路太守見贈之作二六九
同薛司直諸公秋霽曲江俯見
南山作二七三
同諸公登慈恩寺浮圖二七五
同李九士曹觀壁畫雲作二七七
同崔員外綦毋拾遺九日宴京兆府
李士曹二七八
玉真公主歌二七九
送渾將軍出塞二八〇
送李侍御赴安西二八三
送裴别將之安西二八四
送蹇秀才赴臨洮二八六
送白少府送兵之隴右二八七
送董判官二八八
送劉評事充朔方判官賦得征
馬嘶二八九
送崔功曹赴越二九〇
秦中送李九赴越二九一
送鄭侍御謫閩中二九三
送桂陽孝廉二九四
送張瑶貶五溪尉二九五
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二九六
餞故人二九八
送别二九九
别王八二九九
登隴三〇〇
金城北樓三〇一
入昌松東界山行三〇二
自武威赴臨洮謁大夫不及因書即事
寄河西隴右幕下諸公三〇三
李雲南征蠻詩并序三〇七
别從甥萬盈三一二
同吕判官從哥舒大夫破洪濟城迴登
積石軍多福七級浮圖三一三
同吕員外酬田著作幕門軍西宿盤
山秋夜作三一五
同李員外賀哥舒大夫破九曲
之作三一七
九曲詞三首三一九
無題三二一
陪竇侍御靈雲南亭宴詩并序三二二
陪竇侍御泛靈雲池三二五
和竇侍御登涼州七級浮圖之作三二六
武威作二首三二七
武威同諸公過楊七山人三三〇
河西送李十七三三一
送蕭判官賦得黄花戍三三二
塞下曲三三三
部落曲三三五
奉寄平原顔太守并序三三七
見人臂蒼鷹三四二
登廣陵棲靈寺塔三四二
廣陵别鄭處士三四四
酬河南節度使賀蘭大夫見贈
之作三四五
同鮮于洛陽於畢員外宅觀畫
馬歌三四七
赴彭州山行之作三五〇
同河南李少尹畢員外宅夜飲時
洛陽告捷遂作春酒歌三五一
酬裴員外以詩代書三五三
贈杜二拾遺三六二
人日寄杜二拾遺三六三
同郭十題楊主簿新廳三六五
同熊少府題盧主簿茅齋三六七
同朱五題盧使君義井三六九
送田少府貶蒼梧三七〇
哭裴少府三七一
别耿都尉三七二
送李少府三七三
除夜作三七四
逢謝偃三七四
秋胡行三七五
詠馬鞭三七八
漁父歌三七九
聽張立本女吟三八〇
在哥舒大夫幕下請辭退託興
奉詩三八〇
塞下曲三八一
奉和儲光羲三八一
感五溪薺萊三八二
重陽三八二
賦三八五
鶻賦并序三八五
東征賦三九二
雙六頭賦送李參軍四〇九
蒼鷹賦四一〇
文四一七
樊少府廳獅猛贊四一七
繡阿育王像贊并序四一八
爲東平薛太守進王氏瑞詩表四二〇
謝封丘縣尉表四二六
陳留郡上源新驛記四二八
後漢賊臣董卓廟議四三五
送竇侍御知河西和糴還京序四四三
謝上淮南節度使表四四七
賀安禄山死表四五一
罷職還京次睢陽祭張巡許遠文四五三
謝上彭州刺史表四六二
賀斬逆賊徐知道表四六五
請入奏表四六九
謝上劍南節度使表四七〇
賀收城表四七三
附録一高適傳記資料四七九
附録二高適年譜四八七
附録三高適集版本考五三九
內容試閱
高適七〇一---七六五,字達夫,祖籍爲渤海蓨縣今河北省景縣南,里籍爲洛陽詳後附年譜。他是唐代著名的詩人,尤以邊塞詩著稱。
高適身歷唐武則天、中宗、睿宗、玄宗、肅宗、代宗幾朝,而成年以後的主要生活經歷及文學創作時期,則在玄宗、肅宗兩朝,尤其是集中於玄宗開元、天寶年間。
玄宗誅武、韋之黨取得政權之時,既有貞觀之治留下的物力基礎和開明的政治傳統可資承襲,同時也面臨着武則天晚年及中宗、睿宗時期由於政治腐敗,階級矛盾、民族矛盾激化所造成的嚴重危機。玄宗於開元初年勵治圖强,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從而在開元中葉前後,出現了歷史上所謂的開元之治。
但是,開元之治畢竟是封建制度下的盛世。唐玄宗的改革,没有也不可能觸動封建社會的本質。封建社會的種種矛盾,包括農民與地主階級的基本矛盾和統治階級内部的矛盾,依然存在着和發展着,無時無刻不潛伏着危機。一旦最高統治者放棄改革,走向腐敗,四伏的危機就會迅速爆發。自開元後期始,玄宗迷惑於昇平假象,以聲色自娱,荒於政事。正如天寶十三載他自己所説:朕今老矣,朝事付之宰相,邊事付之諸將,夫復何憂!(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七終於造成貴戚、奸相、宦官既互相勾結,又互相傾軋,把持朝政,陷害忠良的局面。致使財政危機加重,民族關係緊張,階級矛盾日趨激化。
開元年間,唐對奚、契丹及吐蕃的戰争,基本上是防禦性質的。進入天寶年間,唐玄宗好大喜功,諸邊將邀功求賞,輕妄動兵的傾向有所滋長,如東北邊境,平盧、范陽節度使安禄山欲以邊功市寵,數侵掠奚、契丹資治通鑑卷二百十五天寶四載;在西方與吐蕃的關係,則輕妄舉兵與抵禦侵掠兼而有之。玄宗窮兵黷武,炫耀威力,不聽王忠嗣厲兵秣馬,俟其有釁,以緩取之的切實主張,於天寶八載,命哥舒翰指揮各方聯兵六萬餘人攻石堡城,最後雖然收復了失陷八年之久的石堡城,却付出數萬唐朝士卒生命的慘重代價。
天寶十四載,發生了安史之亂,這是唐王朝錯綜複雜矛盾的總爆發。從此遍地戰亂,生民塗炭,朝廷流亡,赫赫的唐帝國幾於傾覆。邊境少數民族統治者也乘機内侵,數年間,西北數州相繼淪没於吐蕃,長安也一度失陷。唐王朝國勢一蹶不振,盛唐局面從此一去而不復返。
以上簡述了高適所處的時代背景,這些在他的生活及創作上都曾打下深深的烙印。
高適出生在一個世代爲宦的家庭,其父從一作崇)文,位終韶州今廣東省韶關市長史。他幼年侍父做官,到過嶺南。家鄉無甚産業,舊唐書本傳説他少濩落,不事生業,他自己也每以蘇秦少時遭遇自比。他發憤讀書,但並未完全遵循一般舉子士人的正統道路,而是喜言王霸大略,務功名,尚節義舊唐書本傳。讀他的詩文可知,他鑽研學問,不限於儒家的經書,對史書和諸子百家,特别是兵家的書,尤廣泛涉獵。二十歲時,他西遊長安,滿以爲書劍學成,可以施展抱負,而實際却是白璧皆言賜近臣,布衣不得干明主别韋參軍,根本無進身之門,結果失意而歸,客居宋州宋城縣今河南省商丘市。舊唐書本傳説他家貧,客於梁宋,以求丐取給,實際上他是在友人資助下,過着隱耕、讀書和浪遊的生活。這一時期,他定居宋城,未曾遠遊。首探仕途所受的挫折,對他的打擊很大,但他並未心灰意懶,而是弱冠負高節,十年思自强(魯郡途中遇徐十八録事),萬事切中懷,十年思上書苦雨寄房四昆季;但是,君門嗟緬邈,身計念居諸同上,終未獲得進身的機會。由於生活困頓,使他接觸到社會下層,體驗到民間疾苦,觀察到吏治得失,在詩中有不少反映。
自開元二十年至天寶七載這一時期,雖仍以梁宋爲定居基地,但也多次出遊,逗留他鄉。其間曾北遊燕趙,應舉長安,落第留京,暫居淇上,歸後又出遊魏、楚,旅居東平詳後附年譜。在此期間,他第一次深入東北邊塞,並且在四處浪遊中更加廣泛地接觸了社會現實,對他的思想和創作産生了深遠的影響,寫出不少邊塞名作和反映民間疾苦的篇章。值得一提的是,天寶三載至六載,高適曾與李白、杜甫等在梁宋齊魯相聚同遊,賦詩抒懷,切磋藝文,彼此在生活上、創作上都産生深刻影響,留下美好記憶,堪稱文學史上的一次盛會。
天寶八載夏,經睢陽太守張九皐推薦,舉有道科赴長安,授封丘尉,立即赴任,一直做到天寶十一載。在此期間,他作爲一個下層官吏,體察到民事的艱難,吏治的腐敗,逢迎長官的難堪。深感人微言輕,仰人鼻息,難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也深感自己耿直寬厚的胸懷與污濁苛刻的官場吏務難以相容。因此辭官之念,不時滋萌。中間天寶九載冬至十載春,曾北使青夷軍送兵,重至北塞,再遊燕趙,邊事緊迫,職卑無爲,感慨而歸。這時期又寫了不少關於民事、吏治和邊塞的詩。
天寶十一載秋,終因厭倦爲吏生涯,辭去封丘尉,西遊長安,另謀出路。在長安曾與詩壇名輩王維、杜甫、岑參、賈至、儲光羲、綦毋潛等聚首同遊,會老友,交新朋,再一次得到切磋詩文的機會。不久即經隴右節度使哥舒翰的判官田梁丘引薦,赴西塞入哥舒翰幕府任左驍衛兵曹參軍,充掌書記。當年末,隨哥舒翰入朝,哥舒翰在玄宗面前對他大加稱讚。高適在哥舒翰幕府任職四年,身遇知己,受到重用,頗爲得意,成爲他仕途升遷的起點。但是生活地位和思想感情的變化,却給他的創作帶來不利影響,開始在文學事業上走下坡路。
天寶十四載十一月,安史之亂起。十二月,高適拜左拾遺,轉監察御史,佐哥舒翰守潼關。天寶十五載六月,哥舒翰兵敗,高適西去,走捷徑趕上奔蜀的玄宗,拜爲御史中丞,隨玄宗至成都。當年十二月任淮南節度使討永王璘叛亂。至德二載又參與平安史叛軍。乾元元年,遭權臣殿中監、太僕卿李輔國讒,左授太子詹事。其後曾先後出任彭州、蜀州刺史。廣德元年,遷劍南節度使。當年七月,吐蕃陷隴右,十月,侵入長安,高適在蜀發兵臨吐蕃南境加以牽制,師出無功。十二月,松、維、保三州相繼爲吐蕃所陷,高適亦不能救。次年爲嚴武代職,還京後任爲刑部侍郎,轉散騎常侍,加銀青光禄大夫,進封渤海縣侯。永泰元年正月卒。自安史亂起,高適一生最後一段時期,確如舊唐書本傳所説:逢時多難,以安危爲己任。累爲藩牧,政存寬簡,吏民便之,適以詩人爲戎帥,險難之際,名節不虧,君子哉!但他這一時期的創作却並不景氣,安史之亂的動蕩歲月,没有在他的創作中留下多少痕跡。從酬河南節度使賀蘭大夫見贈之作、同河南李少尹畢員外宅夜飲時洛陽告捷遂作春酒歌、酬裴員外以詩代書等寥寥幾首詩中,雖能看出他的喜怒哀樂之情也還能和着時代的脈搏而起伏,但是對現實生活的反映太不够、太膚淺了。此中原因複雜,精力集中於政事軍務固然是一個因素,但主要恐怕在於他身居高位,浮在上層,使創作脱離了現實生活的土壤,從而留下一個低弱的尾聲。令人欣慰的是,他與杜甫的友誼,年深益篤,二人在西南相會,屢有酬贈,皆爲情摯感人之作。
高適的作品,有詩、賦、散文,而以詩數量最多,成就最高。他的散文不多,又多是應用文,除罷職還京次睢陽祭張巡許遠文敍事抒情感人肺腑外,其他多缺乏藝術性。中唐以前的詩人,多長於詩而拙於文,詩歌用於生活的各方面,許多該用文的場合都以詩代替了,高適也是如此。這裏我們主要分析一下他的詩歌的思想藝術成就。
高適素有邊塞詩人之稱,他的邊塞詩成就極高,在整個唐代邊塞詩中是很突出的。前已敍及,高適一生曾三次出塞,這是有社會原因的。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六説:邊將功名著者往往入爲宰相。加以邊將在外有權表奏選任自己的幕僚,因此仕途淪落之士人,往往出塞謀取出路。高適如此嚮往邊塞,除心懷韜略,受安邊之志所驅使外,謀求仕途進身之階,也是一個很實際的原因。高適多次親臨邊塞,對征戰生活有深入的觀察與體驗,加上嚴肅、刻苦的藝術實踐,故能成爲著名的邊塞詩人。高適邊塞詩的成就,主要集中於前兩次出塞,第一次以淪落布衣之身,第二次以縣尉卑下之職,地位低下,懷才不遇,處境基本上是相同的,因此敢於正視和揭露邊事的實際情況。這兩次出塞所寫的邊塞詩,思想、風格是一致的,具有以下特點:第一,表現了抵禦侵犯、安定邊疆、建立功勳的豪情壯志與懷才不遇、抱負不得實現的强烈矛盾。如第一次出塞:常懷感激心,願效縱横謨;倚劍欲誰語,關河空鬱紆。塞上第二次出塞:登頓驅征騎,棲遲愧寶刀。遠行今若此,微禄果徒勞!使青夷軍入居庸三首第二,敢於議論邊策,揭露弊端。他不僅因奚、契丹統治者起釁侵擾而感到憤慨,也歎息由於邊防失策,邊將因循無能或邀功求爵,致使戰事連年不已。他反對消極抵抗,苟且偷安,認爲轉鬥豈長策,和親非遠圖塞上,主張選用良將,發揮威勢,根除邊患,總戎掃大漠,一戰擒單于同上。他還認爲歸降的胡人不可依靠:戎狄本無厭,羈縻非一朝,饑附誠可用,飽飛安可招!睢陽酬别暢大判官對厚遇降胡,虐待戍卒的作法甚爲不滿:戍卒厭糟糠,降胡飽衣食,關亭試一望,吾欲涕沾臆。(薊門五首第三,留意體察戍卒的思想感情,反映他們的生活和呼聲。既表現士卒英勇殺敵的豪情,又表現他們久戍思歸的哀怨;既歌頌、讚揚士卒視死如歸的獻身精神,又悲歎、惋惜他們身遭塗炭的非人待遇。這種複雜矛盾的思想感情,又常常體現在一組詩如薊門五首甚至一首詩如燕歌行中,這正是現實複雜矛盾的深刻反映:敵人的進犯,自然激發戰士們的愛國感情,因而奮勇抗擊;但由於邊策失當,久戰不已,兵困民敝,特别是軍中將兵之間,存在着階級的對立和壓迫,苦樂懸殊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又不能不使奮戰士卒和正義之士悲憤寒心。在高詩中,士卒和作者這種複雜矛盾的思想感情又總是交融一體的,説明詩人對士卒的體諒和同情,這是由詩人當時的處境和地位所決定的。
高適第三次出塞,在哥舒翰幕府任職,當時主將戰功卓著,自己也比較得志,邊塞詩作的内容風格遂與前二次迥然不同。第一,以歌頌戰功爲主,暴露邊事腐朽面的詩絶無。如前所述,哥舒翰對安定西部邊塞確有功勞,但也有迎合最高統治者開邊黷武的欲望,輕妄用兵、邀功求爵的一面。高詩對前一方面的反映是充分的,而對後一面却不够清醒,總是盲目歌頌而絶無微詞。其中把歌功與安邊理想結合在一起的,還有點積極的意義,如:萬騎争歌楊柳春,千場對舞繡騏驎。到處盡逢歡洽事,相看總是太平人。九曲詞其二這裏勝利、安定的歡悦之情,與當地人民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哥舒歌的情感是吻合的。但大多已經失去了人民性的光彩,有的甚至不分是非曲直,肓目歌頌不義之戰如李雲南征蠻詩;或在歌頌戰功時過多頌揚嗜殺的情景,如泉噴諸戎血,風驅死虜魂。頭飛攢萬戟,面縛聚轅門。鬼哭黄埃泉,天愁白日昏同李員外賀哥舒翰大夫破九曲之作。第二,反映士卒遭遇不平的作品消聲匿跡。第三,抒發壯志,決心建功的激昂情緒成爲詩歌主調,個人懷才不遇的哀怨聽不到了。塞下曲就是這樣一篇典型的作品:萬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畫圖麒麟閣,入朝明光宫。大笑向文士,一經何足窮!他已經没有牢騷怨言了,爲問邊庭更何事,至今羌笛怨無窮金城北樓,只不過是異域鄉愁這種人之常情的流露,而且這種鄉愁也早已在知遇之感中得到慰藉:豈不思故鄉,從來感知己。登隴
反映民間疾苦,是高適前期詩歌又一個主要内容。高適長期落魄失意,使他接近、同情下層人民,而到處浪遊又使他廣泛地接觸了社會現實,他不僅瞭解實際情況,而且有政治理想,不僅看到天災,而且注意到人禍,因此他的某些詩往往不是就事論事,而是觸及制度的弊端、時政的得失和吏治的殘虐,内容相當深刻。他認識到土地兼併、租税無度給農民帶來的苦難,主張抑兼併,輕賦徭,調整均田租庸調法,如:試共野人言,深覺農夫苦。去秋雖薄熟,今夏猶未雨。耕耘日勤勞,租税兼舄鹵。園蔬空寥落,産業不足數。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其九租税句是説租税既重,土地又壞。産業主要指土地,此句反映了均田分配數的不足,正是均田租庸調法遭到破壞的反映。過盧明府有贈:奸猾唯閉户,逃亡歸種田。皆賀蠶農至,而無徭役牽。奉寄平原顔太守:豪富已低首,逋逃還力農。又反映了豪族的兼併與農民流亡的因果關係,表達了作者抑兼併之家,歸逃亡之户,節制徭役,不違農時的主張和理想。他認爲吏治的得失直接關係到人民的死活,從而信奉儒家仁政、教化及老子無爲而治的思想,主張行寬簡便民之政。他在許多詩中一再歌頌春秋時單父邑宰宓子賤鳴琴而治的不擾民之政,稱讚現實中的良吏能效法子游宰武城時所行禮樂教化之道見過盧明府有贈。他自己做封丘尉時,甚感催租逼役於心不忍:鞭韃黎庶令人悲。封丘縣他有救民之志,不顧直言時弊而獲罪:永願拯芻蕘,孰云干鼎鑊!淇上酬薛三據兼寄郭少府他有濟世之策,却因身遭棄置無人理睬:縱懷濟世策,誰肯論吾謀!東平路中遇大水憤激之詞透露着對人民的深切同情。當然這些詩並未觸及封建剥削的本質,這是詩人思想和時代的局限,我們不應苛求。這些詩的意義在於透過表面的盛唐氣象,反映了潛在的矛盾和危機。他反對粉飾太平,認爲安人在求瘼淇上酬薛三據兼寄郭少府,只有體察民間疾苦,瞭解時政弊端,改革圖治,才能安定人民。
高適長期淪落,懷才不遇,對權貴專權,世態澆薄,深有感觸,寫了不少有關的詩歌,成爲高詩又一個突出的内容。行路難、别韋參軍、效古贈崔二、苦雨寄房四昆季、邯鄲少年行等,言志敍懷,感情真摯,反映了下層士人的共同思想情緒。這類詩表達了詩人理道資任賢淇上酬薛三據兼寄郭少府的政治理想,深刻揭露了國風沖融邁三五,朝廷歡樂彌寰宇。白璧皆言賜近臣,布衣不得干明主别韋參軍一朝金多結權貴,百事勝人健如虎。有才不肯學干謁,何用年年空讀書行路難的現實,説明即使在仕路比較開放的盛唐,也並未改變貴族特權政治的本質。至於李林甫執政以後對士人的嫉恨和壓抑,也有側面的反映。高適的這一類詩多表現爲酬贈形式,其中有對上與對友之别,對上多有奉承之辭,言不由衷,對友則無所顧忌,吐露真情。當然也有局限,如抒發濟世之志往往伴有對功名利禄的熱衷追求,失意的感慨往往摻雜着悲觀出世的念頭,不滿權貴而又不惜屈身干謁,甚至違心地奉獻諛詞,如留上李右相等就是明顯的例子。
詠史的題材在高詩中也較多見。善於總結歷史經驗教訓,作爲現實統治的借鑑,是唐王朝興盛的原因之一,唐太宗貞觀年間君臣論治就是典型一例。高適重視這一傳統,十分留意歷史這面鏡子。他諳熟歷史掌故,不僅在詩中經常援引,而且寫了不少直接詠史的詩,如三君詠、铜雀妓、題尉遲將軍新廟、詠史、辟陽城、同觀陳十六史興碑、古大梁行、武威作二首等。這些詩,或寫歷史事件,或寫歷史人物,就當時而論,包括了現代史、近代史、古代史的内容。其中多禾黍之思,興亡之歎,不能説不是針對盛唐的昇平假象和玄宗晚年荒於政事而發的。此外,强調統治者要用賢良,辟奸邪,君明臣忠,直言無忌,從諫如流,表現了他開明的政治理想。
......
高詩手法質樸,語言平實,意勝於辭,在綜合吸收漢魏六朝的詩歌傳統時,以漢魏爲主,故藝術上給人以渾浩之感,恰如沈德潛評漢魏詩所説:渾渾灝灝,元氣結成,乍讀之不見其佳,久而味之,骨幹開張,意趣洋溢。(唐詩别裁集例言)
高詩也有不足之處,就是有時爲了應酬,敷衍成篇,堆砌典故,食古不化,有些篇章讀來頗感滯礙。
最後對本書體例作幾點説明。
一 關於校勘
根據高適集版本源流系統及正誤、完足諸情況詳見附録三,確定底本及具有代表性的校本如下:
底本
明覆宋刻本高常侍集十卷詳附録三所列第五個本子,簡稱底本。
校本
清影宋抄本高常侍集十卷詳附録三所列第二個本子,簡稱清抄本;
明銅活字本高常侍集八卷詳附録三所列第十三個本子,簡稱明銅活字本;
明張遜業輯校、黄埻刻十二家唐詩本高常侍集二卷詳附録三所列第九個本子,簡稱張黄本;
明許自昌校刻前唐十二家詩本高常侍集二卷詳附録三所列第十二個本子,簡稱許本;
清全唐詩本高適詩四卷詳附録三所列第十四個本子),簡稱全唐詩;
敦煌寫本殘卷伯三八六二高適詩集詳附録三所列第十五個本子,簡稱敦煌集本;
敦煌寫本殘卷伯二五五二詩選詳附録三所列第十六個本子,簡稱敦煌選本;
羅振玉輯印鳴沙室佚書敦煌寫本殘卷詩選署爲唐人選唐詩,高詩僅存信安王幕府詩一首及留上陳左相前數句下實接伯二五五二),簡稱敦煌選本乙;
校勘時所用其他版本及有關總集如河嶽英靈集、文苑英華等,各舉其稱。
異文處理原則如下:
底本脱誤有充足根據加以訂補者,逕直改正本文,並出校記加以説明;
疑底本有誤,但訂正根據尚欠充足,不改動底本,僅出校記作説明;
顯係筆誤者,逕直改正,不出校記;
異體字適當予以劃一,以通行體爲準,不出校記;
義可兩通、有參考價值的異文,出校記注明;
校記不單立一項,併在注文之中。
二 關於注釋
對難詞、名物、典故、地名、人物、歴史事件等作簡要注釋,並適當注明根據。引據之材料,文簡者照録,文繁者概述,注明出處。句意難懂者,注釋之後稍作串釋。注釋内容注意篇次間前後照應,重複者注明見某篇某注。詞語屢見者,後從略。
三 關於補遺和辨僞
以底本爲基礎,稽考衆本或他書,進行補遺。所補詩、賦計有: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其十三,據文苑英華、唐詩所、全唐詩本。
淇上别業,據清抄本、明銅活字本、全唐詩本。
途中酬李少府贈别之作,據唐百家詩選、全唐詩本。
玉真公主歌,同前。
遇崔二有别,據敦煌集本。
奉寄平原顔太守,同前。
自武威赴臨洮謁大夫不及因書即事寄河西隴右幕下諸公,據敦煌選本。
同李司倉早春宴睢陽東亭,同前。
送蕭判官賦得黄花戍,據敦煌詩選伯三一九五。
無題一隊風來一隊砂,據敦煌詩選伯三六一九。
餞故人,同前。
在哥舒大夫幕下請辭退托興奉詩,據敦煌詩選伯三八一二,此首疑僞,辨詳後。
贈任華,據唐詩紀事。
雙六頭賦送李參軍,據敦煌集本。
又全唐文卷三五七曾據舊唐書本傳陳潼關敗亡之勢語,録爲陳潼關敗亡形勢疏,據本傳論西川三城置戍之語,録爲請罷東川節度使疏。此二文已載附録一中的傳記材料,不再於散文部分中補録。
各本舛入之僞詩計有:
重陽,爲宋程俱詩,見其北山小集卷九,題作九日寫懷。錦繡萬花谷卷四引此詩豈有白衣來剥啄四句,署作程致道,致道爲程俱之字。後村千家詩選卷四誤爲高適之作,多爲後人沿襲。清影宋抄本不載此詩,四庫提要謂較他本精審。
感五溪薺萊,原爲高力士詩,見郭湜高氏外傳、鄭處晦明皇雜録及計有功唐詩紀事。唐詩紀盛唐部分卷四録此詩,題作感巫州薺萊,注曰:紀事云:力士謫巫州按四部叢刊影印明嘉靖刻本作承州,山多薺,不食,因感之,作詩寄意云:兩京作觔四部叢刊本作斤賣,五谿無人採。夷夏雖有殊,氣味終不改原注:一作固常在。此詩清影宋抄本、全唐詩本均不載。
聽張立本女吟,爲張立本牛僧孺同時人女被高鍇侍郎墓中之狐妖所魅而吟,見太平廣記卷四五四引會昌解頤録。此詩清影宋抄本不載。
奉和儲光羲,儲光羲集中亦有此詩,題作同諸公秋霽曲江俯見南山,蓋儲光羲詩誤入高集者,疑高適奉和之詩即同薛司直諸公秋霽曲江俯見南山作。此詩清影宋抄本、全唐詩本不載。
塞下曲君不見,此詩爲賀蘭進明行路難五首其三,蓋爲賀蘭進明詩誤入高集者。此詩清影宋抄本、楊一統十二家唐詩本均不載。
在哥舒大夫幕下請辭退托興奉詩,不見本集,見敦煌詩選伯三八一二,語詞鄙俚,内容亦不與高適當時境遇、思想相合,疑僞。
蒼鷹賦,見文苑英華卷一三六,次高適鶻賦之後,然未署前人,全唐文録爲適作,本集不載,疑僞。
皇甫冉集序,見全唐文卷三五七,本集不載。此文爲高仲武評皇甫冉詩之語,見唐詩紀事卷二十七,蓋涉高適,字仲武之誤而録爲適作。
爲慎重計,除皇甫冉集序確係僞作外,其他疑僞之作一律不予删除,編於詩、賦、文各部分卷末。
四 關於編次
本書篇次按詩、賦、文三部,分别按寫作年代順序編排。年代確可考者,據實編次;僅可考出大概者,按大致期間編次;無考者,居後編列。
本書在編校過程中,承北京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大力協助;筆者在一九六二年曾與武青山、陳鐵民、何雙生同志合作編注高岑詩選,其中高詩部分是由筆者和武青山同志注釋的,但全部書稿經四人互相傳閲修改,本書參考吸收了其中的有關成果,包含三位學友的心血在内;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同志,對本書初稿曾提出寶貴意見,並爲本書的出版做了大量的工作,謹此一併深致謝意。由於筆者水平所限,本書的缺點和錯誤一定不少,懇望讀者批評、指正。
孫欽善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