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书事:近现代版本杂谈

書城自編碼: 3533286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图书馆学/档案学
作者: 薛冰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201160559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09-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售價:HK$ 116.2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改变世界的哲学家们
《 改变世界的哲学家们 》

售價:HK$ 105.6
将军
《 将军 》

售價:HK$ 57.6
墓志的生成及其在唐代的衍变研究
《 墓志的生成及其在唐代的衍变研究 》

售價:HK$ 117.6
理解中国经济:在大变局中读懂新机遇
《 理解中国经济:在大变局中读懂新机遇 》

售價:HK$ 54.0
饥饿与国家:苏丹的饥荒、奴隶制和权力(1883~1956)
《 饥饿与国家:苏丹的饥荒、奴隶制和权力(1883~1956) 》

售價:HK$ 82.8
管好你的钱:人人都要懂的财富传承(一本书带你了解财富传承的7种方式)
《 管好你的钱:人人都要懂的财富传承(一本书带你了解财富传承的7种方式) 》

售價:HK$ 81.6
新质生产力:中国创新发展的着力点与内在逻辑
《 新质生产力:中国创新发展的着力点与内在逻辑 》

售價:HK$ 94.8
“漫画强国科技”系列(全4册)
《 “漫画强国科技”系列(全4册) 》

售價:HK$ 168.0

 

建議一齊購買:

+

HK$ 211.2
《 中国古书版本笔记 》
+

HK$ 70.2
《 中国文献学 》
+

HK$ 191.3
《 纸背的声音:书事+笺事(套装共2册) 》
+

HK$ 117.0
《 古文献学讲义 》
編輯推薦:
1.《书事:近现代版本杂谈》源于著名文化学者、藏书家薛冰老师淘书、读书三十年的经验。
2.《书事:近现代版本杂谈》以版本学的基本概念为经,以图书实证为纬,讲述著作者生平、出版者情况、流传与收藏等书前书后的故事,编织近现代中国出版的宏观图景。
3.《书事:近现代版本杂谈》中列举大量实例,在图书版本的总体形态及其沿革变迁的认识上,为读者提供了一些基本的方法和可参照的样本。
4.《书事:近现代版本杂谈》中368张珍贵的书籍版本图片均来自作者多年的收藏,不仅拓展眼界,其中丰富的文化史细节,更是多角度地展示了我们的科技发展与历史变迁。
5.《书事:近现代版本杂谈》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部准确而全面的近现代版本形态图谱,被书友誉为当今读书、淘书、藏书的一种实用工具书。
6.《书事:近现代版本杂谈》得以一窥社会出版机构对于图书出版的制约力量以及其取舍标准和意图。
7.书中图片均未加过度修饰,还原每一个独特版本的不可复制性,更能体味其当时当下的历史细节。
8.《书事:近现代版本杂谈》裸背锁线,质感护封,让每一个爱书人更懂书。
內容簡介:
《书事:近现代版本杂谈》是著名文化学者、藏书家薛冰先生的作品。在这本书中,作者以版本学的基本概念为经,以图书实证为纬,编织近现代中国出版的宏观图景。
全书分为稿本、传统出版、现代出版、装订、版权、装帧和书外之物七辑,囊括368张珍贵的藏书影像,69篇文辞优美的版本杂谈,清晰梳理中国近现代版本常识,提供众多丰富的历史文化细节。
书中列举出大量实例,其目的并不在于孤立地对某种珍稀版本做鉴赏或评价,也无意于为书友们选择藏品方向出谋划策,而是力图从实例出发,说清近现代时期大致产生了哪些版本形态,各有什么特征,与此前此后的同类版本有什么联系与差异,在鉴赏、评判时应掌握什么标准,注意哪些问题。希望能够在近现代图书版本的总体状态及其沿革变迁的认识上,为读者提供一些基本的方法,也提供一些参考的样本。
關於作者:
薛冰
著名文化学者,江苏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南京市作家协会原副主席,现任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地方志学会副会长。著有长篇小说《城》《盛世华年》,书话集《旧书笔谭》《拾叶集》《古稀集》,文化随笔集《家住六朝烟水间》《饥不择食》《漂泊在故乡》《拈花意》,专著《南京城市史》《格致南京》《读南京》等五十余部。
目錄
第一辑 稿本
第二辑 传统出版
第三辑 现代出版
第四辑 装订
第五辑 版权
第六辑 装帧
第七辑 书外之物
前言《书事:近现代版本杂谈》序
文 薛冰

十年藏书热,故纸赛黄金。当今中国,越来越多的人奋身投入藏书大潮,上九天,下五洋,淘书觅纸。随着中国历史上第四次收藏高潮的兴起,古旧书潜在的经济价值浮出水面,得到社会普遍认同,其收藏地位也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与历史上前三次收藏高潮不同,这一次的收藏主体,不再是皇室官僚,也不仅是专家学者,而更多的是平头百姓。民间收藏的蓬勃兴盛,预示着收藏活动正在由小众文化转变为大众文化,引见中国收藏的前景,将是一片无比广阔的天地。《书事:近现代版本杂谈》序
文 薛冰

十年藏书热,故纸赛黄金。当今中国,越来越多的人奋身投入藏书大潮,上九天,下五洋,淘书觅纸。随着中国历史上第四次收藏高潮的兴起,古旧书潜在的经济价值浮出水面,得到社会普遍认同,其收藏地位也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与历史上前三次收藏高潮不同,这一次的收藏主体,不再是皇室官僚,也不仅是专家学者,而更多的是平头百姓。民间收藏的蓬勃兴盛,预示着收藏活动正在由小众文化转变为大众文化,引见中国收藏的前景,将是一片无比广阔的天地。
就藏书领域而言,现在的藏书人,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方面,原先的爱书人,因为所选对象的价值得到充分肯定,激起更大的收藏热情;另一方面,书价连年大幅攀升的趋势,吸引了相当一部分投资者,包括企业财团,时出大手笔;再一方面,一些初涉收藏圈的新手,以为旧书易得,投入不高,赝品尤少,也就放心地由此入门。不夸张地说,现在的古旧书市场上,真是什么书都有人去买、什么价都有人敢出。
图书收藏,与其他收藏领域一样,在摸索下海的阶段,有盲目性自是在所难免。有的人跟着兴趣走,有的人跟着市场走,有的人跟着传媒走,有的人跟着感觉走,只要能够自得其乐,也就无可非议。不过,一个人倘若真正有志在藏书领域中大显身手,那就或迟或早,总会去叩版本学的大门。
版本学这门学问,并不玄虚,简单地说,就是弄清世界上大致有些什么图书,它们各具有什么样的形态,在出版史上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并从中探究其特点与规律,以求对图书版本给予正确评价。由此自然也就可以明白,为什么某些书令人喜爱,某些书却让人不屑一顾;为什么有的书迟早会成为藏界的宠儿,有的书却永远难登大雅之堂。
传统的版本学,都是从图书的人之初开始说起,重点在宋、元,而延及明、清,论及清代道光以降的图书版本状况,往往以衰退二字一笔带过。对于近现代图书版本,即偶有涉及,也语焉不详。然而,今天的读者与藏书者有可能接触到的古旧书,基本上是近现代出版物。就是在拍卖场上,近现代出版物所占的比重也与日俱增,且多有不俗的表现。当代的民间藏书活动,最迫切需要的,就是在近现代图书版本上的指导。而令人遗憾的是,中国的正统版本学,恰恰在近现代图书版本的研究上,几乎是空白。
这种理论与实践的错位,固然有理论必然后于实践的因素,但对于近现代图书版本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可能是更深层的因素。有的人误以为只有古籍才谈得上版本问题,版本学就是以古籍版本为研究对象的;有的人则认定近现代是中国图书版本的衰退时期,乏善可陈,自不足论。
笔者以为,所谓中国图书出版在近现代的衰退,只是一个基于雕版印刷技术的简单判断,并不符合出版史的实际。恰恰相反,十九世纪后半叶,西方印刷技术进入中国,此后一百余年,是中国图书出版品种最为丰富、数量空前增加的时期,也是版本形态变化最为繁复、进步最为迅速的时期。
然而,对于近现代图书版本的讨论,多仍局限于具体与微观的角度,除了姜德明先生的《新文学版本》外,至今尚未见有人对中国近现代图书版本作宏观、系统、全面、规范的研究,未见有够分量的近现代图书版本论著问世,不能不说是我们这一代人的遗憾。
有鉴于此,笔者才不揣浅陋,下决心来撰写这一本讨论中国近现代图书版本的小书。
近现代一百年,是古老中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一百年。中国的出版业,同样也面临着一场脱胎换骨的巨变。西方现代印刷技术进入中国之后,中国传统的雕版印刷技术,与新技术有一段并存的时期,但在短短几十年之间,就急剧衰退,终至完全退出出版产业。照相石印和铅字排印成为中国图书出版印制的主流,西式的平装和精装也取代了传统的线装形式。这一变化对于中国文化启蒙、思想进步、社会发展的意义,不是本书所讨论的范畴,这里只强调一点,即图书版本形式的变化,是社会文明变化的重要表征之一。无视这种变化,轻视这种变化,都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同时,这一阶段中不断革新的制版印刷技术,不断提高的图书装帧艺术,不断完善的版权保护办法,帮助产生了极其丰富的图书版本形态。只要看一看本书的目录,就可以大致勾勒出这一百花齐放图景的轮廓。然后,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电脑激光照排技术的普及与提高,印刷技艺又渐趋统一。出版史上这一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轮回,暂时告一段落。对于今天的专业研究者,梳理这一切,都是相当严峻的课题。至于普通的读者和收藏者,面对这些问题,自然会有更大的困惑。
所以,本书试图还版本学以实践学问的本相,希望它能成为一种普及性的具有直接参考意义的工具书,当然,也希望它能成为近现代图书版本学建设的一方引玉之砖、铺路之石。
在这本小书中,笔者尝试以版本学的基本概念为经,以图书实证为纬,编织近现代中国出版的宏观图景。虽然书中列举出大量实例,其目的并不在于孤立地对某种珍稀版本做鉴赏或评价,也无意于为书友们选择藏品方向出谋划策,而是力图从实例出发,说清楚近现代时期,大致产生了哪些版本形态,各有什么特征,与此前此后的同类版本有什么联系与差异,在鉴赏、评判时应掌握什么标准,注意哪些问题,等等。也就是说,希望能够在近现代图书版本的总体状态及其沿革变迁的认识上,为读者朋友提供一些基本的方法,也提供一些参照的样本。
读书做学问需要了解版本,收藏图书同样需要了解版本,两者既有共通之处,各自的侧重点也有不同。本书虽侧重于图书的外在形式,当然也不可能完全不涉及图书内容与评价,以及著作者生平、出版者情况、流传与收藏等书前书后的故事。叙述的顺序,则大体依照图书生产的客观过程,即成稿、制版、印刷、装订、版权、装帧,最后是书外之物,据此分为七辑。凡前人论述较多的方面从简,反之则尽可能详备。
笔者不是版本学专家,写作的过程,也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探索的过程。
首先,由于近现代图书版本形态的丰富,远超出了传统版本学的旧有范畴,不但对原有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时有突破,也必然需要引入一批新的名词术语。好在版本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原本就是从图书存在与发展的实践中抽象出来的,故而笔者可以借助于约定俗成的概念,并试图对这些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进行较规范的界定。至于这些概念的选择是否合适,阐释是否准确,都有待书友,尤其是专家的评判。
其次,笔者由所知所见的近现代出版物出发,分类归并,梳出头绪,理顺脉络,从而确定篇目,这一结构框架是否能够完整、科学地体现近现代出版的全景,也有待检验。
第三,所论及的每一种版本形态,主要从寒舍所藏中提供具体的图书样本,所以未必就是最典型的例证。
不过,本书毕竟源出于笔者淘书、读书三十年经验,对于在版本学实践中,哪些地方会发生疑难,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可以说比较了解。因此,无论这本书在理论上如何生涩,对于爱书、藏书的读者,或许更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內容試閱
《书事:近现代版本杂谈》序
文 薛冰

十年藏书热,故纸赛黄金。当今中国,越来越多的人奋身投入藏书大潮,上九天,下五洋,淘书觅纸。随着中国历史上第四次收藏高潮的兴起,古旧书潜在的经济价值浮出水面,得到社会普遍认同,其收藏地位也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与历史上前三次收藏高潮不同,这一次的收藏主体,不再是皇室官僚,也不仅是专家学者,而更多的是平头百姓。民间收藏的蓬勃兴盛,预示着收藏活动正在由小众文化转变为大众文化,引见中国收藏的前景,将是一片无比广阔的天地。
就藏书领域而言,现在的藏书人,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方面,原先的爱书人,因为所选对象的价值得到充分肯定,激起更大的收藏热情;另一方面,书价连年大幅攀升的趋势,吸引了相当一部分投资者,包括企业财团,时出大手笔;再一方面,一些初涉收藏圈的新手,以为旧书易得,投入不高,赝品尤少,也就放心地由此入门。不夸张地说,现在的古旧书市场上,真是什么书都有人去买、什么价都有人敢出。
图书收藏,与其他收藏领域一样,在摸索下海的阶段,有盲目性自是在所难免。有的人跟着兴趣走,有的人跟着市场走,有的人跟着传媒走,有的人跟着感觉走,只要能够自得其乐,也就无可非议。不过,一个人倘若真正有志在藏书领域中大显身手,那就或迟或早,总会去叩版本学的大门。
版本学这门学问,并不玄虚,简单地说,就是弄清世界上大致有些什么图书,它们各具有什么样的形态,在出版史上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并从中探究其特点与规律,以求对图书版本给予正确评价。由此自然也就可以明白,为什么某些书令人喜爱,某些书却让人不屑一顾;为什么有的书迟早会成为藏界的宠儿,有的书却永远难登大雅之堂。
传统的版本学,都是从图书的人之初开始说起,重点在宋、元,而延及明、清,论及清代道光以降的图书版本状况,往往以衰退二字一笔带过。对于近现代图书版本,即偶有涉及,也语焉不详。然而,今天的读者与藏书者有可能接触到的古旧书,基本上是近现代出版物。就是在拍卖场上,近现代出版物所占的比重也与日俱增,且多有不俗的表现。当代的民间藏书活动,最迫切需要的,就是在近现代图书版本上的指导。而令人遗憾的是,中国的正统版本学,恰恰在近现代图书版本的研究上,几乎是空白。
这种理论与实践的错位,固然有理论必然后于实践的因素,但对于近现代图书版本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可能是更深层的因素。有的人误以为只有古籍才谈得上版本问题,版本学就是以古籍版本为研究对象的;有的人则认定近现代是中国图书版本的衰退时期,乏善可陈,自不足论。
笔者以为,所谓中国图书出版在近现代的衰退,只是一个基于雕版印刷技术的简单判断,并不符合出版史的实际。恰恰相反,十九世纪后半叶,西方印刷技术进入中国,此后一百余年,是中国图书出版品种最为丰富、数量空前增加的时期,也是版本形态变化最为繁复、进步最为迅速的时期。
然而,对于近现代图书版本的讨论,多仍局限于具体与微观的角度,除了姜德明先生的《新文学版本》外,至今尚未见有人对中国近现代图书版本作宏观、系统、全面、规范的研究,未见有够分量的近现代图书版本论著问世,不能不说是我们这一代人的遗憾。
有鉴于此,笔者才不揣浅陋,下决心来撰写这一本讨论中国近现代图书版本的小书。
近现代一百年,是古老中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一百年。中国的出版业,同样也面临着一场脱胎换骨的巨变。西方现代印刷技术进入中国之后,中国传统的雕版印刷技术,与新技术有一段并存的时期,但在短短几十年之间,就急剧衰退,终至完全退出出版产业。照相石印和铅字排印成为中国图书出版印制的主流,西式的平装和精装也取代了传统的线装形式。这一变化对于中国文化启蒙、思想进步、社会发展的意义,不是本书所讨论的范畴,这里只强调一点,即图书版本形式的变化,是社会文明变化的重要表征之一。无视这种变化,轻视这种变化,都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同时,这一阶段中不断革新的制版印刷技术,不断提高的图书装帧艺术,不断完善的版权保护办法,帮助产生了极其丰富的图书版本形态。只要看一看本书的目录,就可以大致勾勒出这一百花齐放图景的轮廓。然后,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电脑激光照排技术的普及与提高,印刷技艺又渐趋统一。出版史上这一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轮回,暂时告一段落。对于今天的专业研究者,梳理这一切,都是相当严峻的课题。至于普通的读者和收藏者,面对这些问题,自然会有更大的困惑。
所以,本书试图还版本学以实践学问的本相,希望它能成为一种普及性的具有直接参考意义的工具书,当然,也希望它能成为近现代图书版本学建设的一方引玉之砖、铺路之石。
在这本小书中,笔者尝试以版本学的基本概念为经,以图书实证为纬,编织近现代中国出版的宏观图景。虽然书中列举出大量实例,其目的并不在于孤立地对某种珍稀版本做鉴赏或评价,也无意于为书友们选择藏品方向出谋划策,而是力图从实例出发,说清楚近现代时期,大致产生了哪些版本形态,各有什么特征,与此前此后的同类版本有什么联系与差异,在鉴赏、评判时应掌握什么标准,注意哪些问题,等等。也就是说,希望能够在近现代图书版本的总体状态及其沿革变迁的认识上,为读者朋友提供一些基本的方法,也提供一些参照的样本。
读书做学问需要了解版本,收藏图书同样需要了解版本,两者既有共通之处,各自的侧重点也有不同。本书虽侧重于图书的外在形式,当然也不可能完全不涉及图书内容与评价,以及著作者生平、出版者情况、流传与收藏等书前书后的故事。叙述的顺序,则大体依照图书生产的客观过程,即成稿、制版、印刷、装订、版权、装帧,最后是书外之物,据此分为七辑。凡前人论述较多的方面从简,反之则尽可能详备。
笔者不是版本学专家,写作的过程,也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探索的过程。
首先,由于近现代图书版本形态的丰富,远超出了传统版本学的旧有范畴,不但对原有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时有突破,也必然需要引入一批新的名词术语。好在版本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原本就是从图书存在与发展的实践中抽象出来的,故而笔者可以借助于约定俗成的概念,并试图对这些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进行较规范的界定。至于这些概念的选择是否合适,阐释是否准确,都有待书友,尤其是专家的评判。
其次,笔者由所知所见的近现代出版物出发,分类归并,梳出头绪,理顺脉络,从而确定篇目,这一结构框架是否能够完整、科学地体现近现代出版的全景,也有待检验。
第三,所论及的每一种版本形态,主要从寒舍所藏中提供具体的图书样本,所以未必就是最典型的例证。
不过,本书毕竟源出于笔者淘书、读书三十年经验,对于在版本学实践中,哪些地方会发生疑难,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可以说比较了解。因此,无论这本书在理论上如何生涩,对于爱书、藏书的读者,或许更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