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笑立春风倚画屏——梁谷音艺术传承记录

書城自編碼: 3555161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藝術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作者: 郑培凯
國際書號(ISBN): 9787549632299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09-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95.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人性的博弈 为什么做个好人这么难
《 人性的博弈 为什么做个好人这么难 》

售價:HK$ 81.6
不完美的自我:接纳与放手,让自己活得更有韧性
《 不完美的自我:接纳与放手,让自己活得更有韧性 》

售價:HK$ 70.8
苏菲的世界(漫画版):寻找自我的旅程
《 苏菲的世界(漫画版):寻找自我的旅程 》

售價:HK$ 94.8
让改变发生:学校改进视角下的办学思考与实践叙事
《 让改变发生:学校改进视角下的办学思考与实践叙事 》

售價:HK$ 55.2
麦肯锡原则:成就全球顶级公司的11条经验    (美) 达夫·麦克唐纳
《 麦肯锡原则:成就全球顶级公司的11条经验 (美) 达夫·麦克唐纳 》

售價:HK$ 106.8
氢经济
《 氢经济 》

售價:HK$ 117.6
校园欺凌
《 校园欺凌 》

售價:HK$ 59.8
培训需求分析与年度计划制订——基于组织战略,做”对的”培训!
《 培训需求分析与年度计划制订——基于组织战略,做”对的”培训! 》

售價:HK$ 82.8

 

編輯推薦:
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梁谷音从艺多年的舞台经验总结与艺术传承记录。以口述实录的形式,融入艺术家对于学戏、演戏、教戏的体会与思考,以剧目折子为切入口,讲述昆曲文本的舞台呈现、唱腔身段等的传承演变,展现昆曲传承的源流脉络。
內容簡介:
本书是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梁谷音女士从艺多年的舞台经验总结与艺术传承记录。以梁谷音代表剧目《义侠记戏叔别兄挑帘裁衣》《水浒记借茶活捉》《西厢记寄柬跳墙着棋佳期拷红》《孽海记思凡下山》《琵琶记描容别坟》《蝴蝶梦说亲回话》《渔家乐藏舟》《焚香记阳告》为例,叙述她对于学戏、演戏、教戏的体会与思考,展现昆曲传承的源流脉络。书后附有梁谷音女士的传承剧目表与艺术大事记。书内附有主编郑培凯先生为本书代表剧目书写的唱词书法。
關於作者:
郑培凯,山东青岛出生。哈佛大学博士后,曾任教于纽约州立大学、耶鲁大学等校。曾任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主任,现任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咨询委员会主席。著有《汤显祖:戏梦人生与文化求索》等数十种。 梁谷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昆曲代表性传承人,上海昆剧团国家一级演员,第三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师承沈传芷、张传芳、朱传茗等传字辈昆曲名家。擅六旦,正旦、闺门,被誉为昆剧界的通才演员。
內容試閱
戏以人传昆曲系列总序(节选)
郑培凯
传承是目前昆曲界乃至整个文化界、艺术界的焦点话题,政府文化部门在讲、各戏曲院团在做;老一辈演员强调、年轻演员注重;戏曲界行内行外,学术部门、业余爱好者都有许多探讨。在此我还是要重复前面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要传承?这表面上似乎是一个历史文化问题,而实际上却是思考文化传统有没有价值、有没有意义的问题。没有人会说文化传统没意义,政治家更会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是凝聚我们民族的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的源头活水。但是,就如上述讨论所显示,自五四以来,近百年中国的精英阶层,一心要铲除封建遗毒,把传统文化中精致美妙的艺术传统,如昆曲这种旧戏,当成阻碍文化发展与更新的绊脚石。在大力发展科技与经济的过程中,对传统艺术充满了无知的傲慢,乃至忽视昆曲传承,只会叫嚣推陈出新。这里有一个对中国文化传统(特别是艺术传统)的认识误区,有一个拒绝反思的思维盲点。
我们认为艺术就是创新,但是创新必须有创新的基础,必须有可以创新的物资条件与环境,必须有可资凸显或飞跃的平台。从文化发展的长远角度来看,任何艺术创新都建筑在已有的艺术传统上,是在传承的延续上找到了突破点,发展出独特的艺术飞跃。艺术不是政治,不是打仗,不能随便推翻、打倒乃至歼灭。
谈到昆曲的传承,口传心授的戏以人传现象是历史现实,也是目前所知的唯一有效的传承方式,因此,传承首先落实到演员的身上。一代一代的演员,是承接艺术传统的直接载体。当今年轻一辈昆曲演员,因为受到时代风气的影响,身处经济改革的花花世界,经不住娱乐传媒的影响,表演艺术的根底不足︰一是基本功不够扎实。这一辈的演员普遍没有以前的演员能吃苦,开始学戏的时间也比较晚,少了几年黄金奠基岁月,基本功没前辈好是不争的事实。二是,缺乏舞台实践机会。前辈演员限于生计或市场需求之故,演出非常频繁,舞台上的翻滚让他们很快成长起来。如今的青年演员演出不多,机会也总先让给已然成熟的老一辈演员,缺少舞台的锻炼。有些跟旅游点配合的演出,如周庄的昆曲演出,也大多安排得不好。观众走马看花,只有猎奇心态,没看戏的心情,演员也就当作应卯的任务,没演戏的热情。剧目只是重复走过场,演多了不但没进步,反而会变得油滑,丧失了艺术追求的动力。这些都使得年青演员艺术水平较难提升。
但新一辈也有优势。整体而言,他们的文化水平要较以往艺人高。以前的艺人可能连字都不会写,对昆曲深涩的文词也时有误解之虞,如今对年轻演员的教育要相对好些。同时,他们对昆曲以外的戏剧形式较为熟悉,随着信息的发达,对其他戏曲种类甚至西方的戏剧都有更多的接触与理解,对一些新的舞台表演形式如声光电的配合运用也有所涉猎。若是自身有了昆曲的根基,掌握了昆曲传统的艺术精神,则可以把各种表演新知为我所用,有所创新。
在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中,有一些从事昆曲工作的人,不珍惜传统,对昆曲艺术失去敬畏之心,甚至盲目自大,学了一些粗浅有限的西方戏剧概念、理论,略知皮毛,便来改造昆曲,成了当前昆曲界的主流运作方式。无论是为了适应全本戏需要而改动折子戏传统,还是为了演出方便而修订身段、唱腔,目前改戏的情况往往不从艺术呈现的角度出发,而是由玩一把的话剧导演,甚或是没有戏曲常识的文化官员,拍板定音。这便造成许多优秀的传统剧目,许多独一无二的艺术表演,因无人继承,从此烟消云散。从传字辈到继字辈、昆大班一辈再到如今的青年演员一辈,每一个阶段,都有一半以上的剧目没有流传下来,由传字辈的四五百出戏到如今的几十出戏,戏曲艺术的流失非常严重。
关于戏曲呈现原汁原味的问题,虽然议论很多,但是真正进行细致探索的学术研究却不够。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资料不够,文献不足,学者无法深入探究,只能任其众说纷纭,人云亦云,甚至以讹传讹。面对那么多的表演版本,同一戏有如此处理的,有那般安排的,都说是老师传下来的原汁原味。到底哪一个才是原汁原味的昆曲传统?所以,不但要回到学者熟悉的传承理论研究,还要首先问传承的具体内涵是什么?这就需要累积具体的传承资料,对戏以人传的传承人进行个案研究,借助口述历史提供的方法,把重点放在四功五法的传承,以及对每一出戏的身段唱腔的承袭与增益变化,深入调查原汁原味在传承过程中的多元一体现象。
同一剧目的传承,北昆与南昆的呈现可能相差甚大,如北昆使用京白,南昆使用苏白;上昆和江苏省昆的不同演员也有不同风格,如张继青、姚继琨演的《烂柯山》,与梁谷音、计镇华演的《烂柯山》,同是传字辈老师教的,演出的风格就有不同;即便是同一演员,前期与后期的表演也可能有变化,如蔡正仁演《长生殿》的唐明皇,就因年岁增长而展现不同的体会。那么究竟什么是原汁原味,是否还有原汁原味的昆曲?我们认为,传承的真正意义在于原汁原味的精神,而不拘泥于一招一式。根据演员天赋不同,对舞台艺术的体会不同,对剧情人间处境的深化理解,把自身的艺术体会展现到极致,自然就有各自不同的风格与面貌。但是,优秀的演员知道,万变不离其宗,坚持传统戏曲表演规范,以之展现昆曲艺术的个人创新,还是在发挥原汁原味精神。
从演员表演角度探讨戏曲艺术,对四功五法在舞台上的展现做出具体分析,以示肢体舞蹈及声腔唱念的训练,如何提升为艺术,如何配合剧情与人物性格的发展,让一出耳熟能详的老戏焕发青春的璀璨,本来应该是戏曲表演艺术研究的理论核心。从这个角度研究昆曲表演,一方面深入探讨唱念做打的功夫,阐述表演技巧的基本功如何内化,如何提升,使演员的表演成为艺术展现,举手投足在合规中矩之间,透露脚色人物的塑造。另方面则可以深刻思考,为什么程序化的动作在适当的情景,做了适度的调整,发出如此撼人心弦的艺术魅力。从表面上看,程序动作的基本功训练,过程看起来是十分机械的,是对肢体能动性的不断重覆,是对行腔咬字的严格要求,似乎不涉及艺术的抒发。但是,通过优秀演员对人物的阐释,手眼身法步的理解就有了艺术的境界,由内化而外铄,化死动作为活表演,使唱念做打变化出生动活泼的舞台人生,让人为之颦、为之笑、为之忧、为之喜,成为感动人心的表演。这种由内化而外铄的过程,把机械程序变作表演艺术的转化,让一出出优秀的传统剧目青春不老,长期活跃在舞台上,才应该是戏曲研究必须要阐释的文化现象。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