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阿特伍德写作课(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作品系列)
》
售價:HK$
85.8

《
日和:经历晚年的孩子
》
售價:HK$
43.8

《
香乘(珍藏版)
》
售價:HK$
217.8

《
何以为名
》
售價:HK$
57.2

《
时刻人文·1723:世界史的10扇窗(从全球史中的10位人物,管窥18世纪世界的格局与变化)
》
售價:HK$
74.8

《
躺椅和舞台
》
售價:HK$
93.5

《
唐密复兴与持松法师
》
售價:HK$
217.8

《
甲骨文丛书·日本社会的历史
》
售價:HK$
119.9
|
編輯推薦: |
让你苦恼的是问题本身,还是你自以为真的想象?
你时常因为小事而焦虑?感觉身体不是这里疼就是那里不舒服?十分在意他人的眼光?觉得伴侣根本不在乎你?认为同事、老板总是找你麻烦?……这些问题真有那么严重吗?或者,那只是“想太多”的你在杞人忧天?
想太多是搞砸所有事情的“*”方法。
想太多,你就会被焦虑、恐惧或不安等情绪支配,在夜里辗转反侧;
想太多,你会为工作、家庭、健康或人际关系而烦恼;
想太多,会让你身心俱疲,搞砸一切,随时处在崩溃的边缘……
临床心理医生教你告别精神内耗,做一个简单、快乐的人。
成年人的崩溃就在刹那,想太多随时可能会爆炸!人生苦短,人的精力更是有限。在这个焦虑泛滥的时代,我们需要真正了解自己的思考过程,从根本上改变认知,打破“想太多”的思维模式,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内心焦虑与苦恼,重拾简单、快乐的人生。
|
內容簡介: |
让你苦恼的是问题本身,还是你自以为真的想象?你时常因为小事而焦虑?感觉全身病痛?在意他人的评判眼光?觉得伴侣根本不在乎你?认为同事老板总是找你麻烦?……这些问题真有那么严重吗?还是只是“想太多”的你在杞人忧天?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在本书中,作者以认知行为疗法的技巧和心理学知识为基础,透过利落又清晰的风趣语言,结合丰富临床经验,为我们解释“想太多”的双面意义,同时也阐述形成焦虑的心理机制,进而提供一套你我可灵活运用在个人日常生活、职场人际互动、伴侣关系经营等问题上的应对方式。
|
關於作者: |
格温多琳·史密斯,新西兰人,临床心理学家,擅长处理抑郁症、焦虑症,与工作有关的压力、忧虑,社会焦虑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等情绪和心理问题。其方法是综合的,往往借用不同思想流派的理论,并将大量的认知行为疗法融入其中。著有《焦虑之书》《想太多是会爆炸的》等作品。
|
目錄:
|
上篇 什么是“想太多”
?第一章 “想太多”的定义
?第二章 想太多的危害
?第三章 忧虑型想太多的运行机制
?第四章 忧虑型想太多(忧虑)
下篇 如何克服想太多
?第五章 如何应对想太多:治疗模式
?第六章 疗程开始
?第七章 认识思维病毒
?第八章 应该、必须与不得不
?第九章 思想日记
?第十章 开始见到成效
?第十一章 复习时间
重点整理
附录1 闪卡
附录2 思维病毒
附录3 想法记录表
|
內容試閱:
|
上篇 什么是“想太多”
第一章 “想太多”的定义
想太多(overthink):动词。
对某件事情过度思考:
以弊大于利的方式,
耗费过多时间去思考、分析某事。
——《韦氏在线字典》
在“想太多”的诸多定义中,我*喜欢这一个,因为它简单明了,同时也点出了“想太多”其实暗藏着危险的一面。
每个人偶尔都会想太多。不过,有些人就是关不掉自己内心那些持续、猛烈袭来的坏念头——也许你就是这样的人。这种类型的内心独白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形式:
1.反复思考:不断回顾当时的情景。
? 上个星期开会,我实在不应该发表那些评论。
? 我实在不应该离职。要是我还待在原公司,应该会比现在开心。
? 昨天在派对上我实在不该吃那块蛋糕,现在一辈子都要胖下去了。
这些思考模式常会伴有悔恨和罪恶感。
2.忧虑:习惯对未来做出灾难性的负面预测。
? 我把报告交给老板,她一定会觉得这份报告写得太烂了,接着会让我离职,然后我就缴不起房贷,*后失去房子,还养不起家人。
? 诸如此类。
担心将来可能会发生灾难,会让人产生恐惧感和焦虑感。
受到上述一种或两种想太多情况的纠缠,会让你持续处于痛苦的状态。
通常来讲,我们之所以为人,正是因为我们有思考能力。专注于我们正在做的事并对这些事进行思考是很自然的行为。不过,如果想太多让你一路掉进负面、破坏性念头的恶性循环,那么,麻烦可就大了。
一旦这个过程发生,你就会凭空制造出本不存在的问题。接着,你开始深信这些问题真实存在。受这些信念的影响,你开始担忧、焦虑,你的思绪因此陷入瘫痪,阻碍你去解决真正遇到的问题。
我喜欢的另一个对“想太多”的定义,是网络字典《都会字典》(Urban Dictionary)的解释:
想太多:
搞砸所有事情的*方法。
#复杂#狗屁不通
#难搞#讨人厌
真的,我觉得这个解释很靠谱!
先把玩笑放在一边。我相信,你对自己正在经历的事情了解得越多,就越能掌控那些不想要的想法和体验。
我该担心自己想太多吗?
大家常常问我,是不是所有的“想太多”都有害。我认为不是。有时候,我们会受到过度专注于某件事的影响。这种情况就像被催眠了一样:我们在一种近乎恍惚的状态下失去了时间感——我想,这可以用做白日梦或者恍神儿来形容。
这里有几个例子:
热恋中,你发现自己对爱人朝思暮想,可能就连在夜里也会梦到对方(这就是所谓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这样算有问题吗?当然不算!大多数人都喜欢这种感受而且乐在其中,不会因此产生焦虑。
或者:
你的婚礼即将来临,你希望自己的发型和礼服都完美无瑕,因此整日想着礼服的样式与颜色。
这样算有问题吗?也没那么糟——很多人可是结了好几次婚,而且每次都能幸存呢!
又或者:
你正在为游泳比赛努力练习,不断想着自己的划水与换气动作。
有问题吗?这听起来更像是对胜利的渴望!运动员在职业生涯中一直都处于这种心理状态。除非这种想法是受对失败的恐惧(进而演变为忧虑)所驱动,否则运动心理学家是不会介入的。
你发现自己不断想着打高尔夫球时的挥杆姿势,或是朋友到家中聚餐时你准备试做的新菜色。你会不断地想,不停地计划;不断地想,不停地计划……
这是因为你脑子出了问题,还是因为兴奋?我认为是后者。
判断标准在于你是怎么想的。如果你是这样想的:我的天啊!我选错了伴娘礼服的颜色!我的婚纱,我穿起来一定特别显胖!我应该买那件A字形的复古婚纱,而不是这件垂坠的雪纺婚纱。大家一定会想:“他为什么要娶这个穿衣服没品位的胖女人?”
这样的想法会为你带来恐惧,还会产生有害的过度刺激。
不过,如果你是这样想的:
我对我的婚礼充满期待!伴娘看起来一定令人怦然心动,即将成为我丈夫的那个人当然也是。我喜欢我的婚纱,我的邀请函、婚礼场地都十分完美……
P1-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