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成为作家(畅销全球90余年,新手写作必读指南)
》
售價:HK$
64.9

《
帝国的生意 商业、政治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诞生(一部展现公司与国家交织共生的扩张史)
》
售價:HK$
107.8

《
十日终焉7:极道
》
售價:HK$
52.8

《
蒋百里的一生
》
售價:HK$
75.9

《
AI应用革命(用AI将所有产业重做一遍。覆盖20+行业场景,分析新生玩家生存法则,构建高效商业新模式)
》
售價:HK$
85.8

《
抗日战争:1937—1945
》
售價:HK$
151.8

《
理想国译丛072:欧洲告急:丘吉尔、奥威尔与自由之战
》
售價:HK$
107.8

《
AI风暴:中美博弈与全球新秩序(创新中国书系)
》
售價:HK$
75.9
|
編輯推薦: |
这是一本从流动性获得的角度来全面理解中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状况的社会学新著。本书集中关注进城农民工、城郊失地农民、居村农民三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类型差异,勾勒了农民转型中流动性获得的群体差异性以及围绕市民化产生的结构与行动之间的拉锯和博弈。著作以“选择性市民化”作为重要切口,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中的一些“门槛”和“边界”问题做出了讨论,对广大读者系统了解当代中国社会复杂的乡城流动现实颇有助益。市民化不是一个一次性的事件,而是一个动态的社会过程。它在更大层面上与社会流动相关联的议题,其实现方式越来越多元化并具有开放性。
|
內容簡介: |
这是一本从流动性获得的角度来全面理解中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状况的社会学新著。它是从“选择性市民化”入手,考察市民化过程中农业转移人口内部的流动分化和流动不平等,有序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关注进城农民工、城郊失地农民、在地居村农民三种农业转移人口在市民化背景、特点、路径方面的不同,展开了类型学的分析。把“市民化”理解为农业转移人口跨越多重城乡边界而接近平等的权利和福祉的过程,其中涉及多维度的“市民化”内涵——经济参与、权利与城市福利获得、社会文化融入以及心理角色转型。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书中将市民化的讨论拉回到对流动性本身的讨论,集中展现了农民转型中流动性获得的群体差异性以及围绕市民化产生的结构与行动之间的拉锯与博弈。正如她在书中开头所言,为什么不同类型的农业转移人口在跨越城乡边界的过程中表现出了不同程度及不同形式的社会流动性,这构成了本书写作的中心问题。
著作以“选择性市民化”作为重要切口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中的一些“门槛”和“边界”问题做出了讨论。写作围绕两个主要逻辑:一是纵向的时间线索,即从历时性的视角来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宏观进程的历史嬗变以及不同时期的选择性特点;另一是横向的类型线索,即从共时性的视角从当前中国主导的三种城镇化模式入手,在差异化的地方情境中来考察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现实状况。调研体现出三种类型转移在制度选择、市场选择和社会选择的作用下,体现出不同的取向特征与分化特点。
作者认为,在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背景下,“市民化”更多地具有平等化和共享化的意涵。而在当前,“市民化”尤其应当从社会文化层面来被认识。在本书中,“市民化”被理解为农业转移人口跨越多重城乡边界而接近平等的权利和福祉,共享现代生产生活方式,完成市民角色转型的社会流动过程(具体操作化为四个基本面向:经济参与、权利与城市福利获得、社会文化融入以及心理角色转型)。市民化的重要内涵突出地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市民化不是一个一次性的事件,而是一个动态的社会过程;2.市民化是一个在更大层面上与社会流动相关联的议题,其实现方式越来越多元化并具有开放性;3.在中国特殊的语境中,市民化同时具有规范性定义和事实性定义的两个面向。
|
關於作者: |
吴越菲,社会学博士,现为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2017年入选华东师范大学“晨晖学者”、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晨光计划”。主要从事城乡社会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社区发展与社区治理等领域的研究。兼任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移民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学会发展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社会学会理论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曾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学术月刊》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多本著作。多次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其学术成果曾多次获得教育 部、上海市等省部级以上的奖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