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在北大阅读现代:十三堂文学讨论课

書城自編碼: 4017690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文学理论
作者: 吴晓东 等
國際書號(ISBN): 9787108078438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 2024-08-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90.9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朝鲜半岛古代史研究
《 朝鲜半岛古代史研究 》

售價:HK$ 182.6
钱穆:国史新论
《 钱穆:国史新论 》

售價:HK$ 78.2
洪武元年:大明开国的罪与罚
《 洪武元年:大明开国的罪与罚 》

售價:HK$ 66.7
大学问·从东方到中亚——19世纪的英俄“冷战”(1821—1907)
《 大学问·从东方到中亚——19世纪的英俄“冷战”(1821—1907) 》

售價:HK$ 90.9
元宴
《 元宴 》

售價:HK$ 216.2
米兰讲稿(翁贝托·埃科作品系列)
《 米兰讲稿(翁贝托·埃科作品系列) 》

售價:HK$ 227.7
无线重构世界:射频技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 无线重构世界:射频技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

售價:HK$ 124.2
海外中国研究·南方的将军:孙权传
《 海外中国研究·南方的将军:孙权传 》

售價:HK$ 135.7

 

內容簡介:
本书是在吴晓东老师组织的北大现代文学专业研究生读书会讨论稿的基础上整理而成。讨论的对象主要是1940 年代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参与者从文本细读入手,结合原始报刊材料以及文本发表的历史语境,探索和发现40 年代新的问题空间,从中具体辨析和阐发何谓“现代”,何谓“现代中国”等议题,进而辐射出对20世纪中国乃至当下现实的一些重大问题的思考。讨论的对象偶尔也兼及1949 年后尤其是当下的文学作品和热门影视作品,从中可见现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们是如何把思考的触须延伸至当代领域的。参与者在进入文本发生的历史语境的同时,也力图引入相关的理论阐释,逐渐形成了“文本· 历史· 理论”三位一体的方法论视野,因此也选取了相关西方经典理论著作进行研讨。
书稿尽可能保留原汁原味,保留参与者思考和进入各自话题的过程性,保留讨论的现场感和“氛围气”,以期如实反映新一代中文学科的学子们如何细读文本、如何选择各自的切入视角,进而如何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思考和生发属于自己的学术问题的鲜活历程。
關於作者:
吴晓东,黑龙江省勃利县人。1984 年至1994 年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获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教/育/bu“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人文学部副主任,北京大学中文系学术委员会主任。
著有:《阳光与苦难》《象征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记忆的神话》《20 世纪外国文学专题》《镜花水月的世界》《从卡夫卡到昆德拉——20 世纪的小说和小说家》《文学的诗性之灯》《废名·桥》《二十世纪的诗心》《文学性的命运》《临水的纳蕤思——中国现代派诗歌的艺术母题》《梦中的彩笔》《废墟的忧伤》《1930 年代的沪上文学风景》《如此愉悦,如此忧伤:20 世纪文学经典漫读》《三〇年代的中国现代派诗人》《文本的内外——现代主体与审美形式》《辽远的国土——现代新诗的诗性空间》等。
目錄
序 言.............................................................................1
上编
理论·历史·文本 / 1
从“世界诗歌”到“诗歌的世界”................................3
——关于宇文所安“世界诗歌”问题的讨论
消费主义时代的爱情....................................................29
——《山楂树之恋》:从小说到电影
当代神话:“为事物的多重性买单”.............................63
——欧阳江河《凤凰》讨论纪要
想象历史的方法............................................................97
——关于电影《黄金时代》的讨论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艺术?..........................................148
——关于电影《白日焰火》的讨论
绕不开的“历史”........................................................ 183
——关于雷蒙·威廉斯《乡村与城市》的讨论
文学史范式的开拓...................................................... 224
——关于钱理群先生1940 年代中国文学研究的讨论

下编
20 世纪中国小说风景 / 271
“大后方叙事”与“游移的美学” ............................. 273
——关于骆宾基《北望园的春天》的讨论
“雅”“俗”之间的战时文学 ......................................311
——关于张恨水小说《八十一梦》的讨论
异乡如梦:张爱玲《异乡记》中的多重“风景”.... 337
“未完成”中的丰富可能性 ....................................... 372
——关于老舍《正红旗下》的讨论
时间与记忆的“灰烬”................................................ 405
——关于张爱玲《小团圆》的讨论
莫言小说的形式与政治.............................................. 435
——关于《蛙》的讨论
內容試閱
序 言
吴晓东
我在北大组织研究生的“读书会”,最早可以追溯到2006年5月,当时宇文所安关于“世界诗歌”的两篇文章刚刚被翻译进中国学界,洪子诚老师建议说可以组织在读的研究生讨论一下。我便召集了现代文学专业的七位硕士生,除了我名下的学生朱丹和吴玉萍,还有商金林老师的学生李斌、杨琼,以及陈平原老师的学生张春田、袁一丹和卫纯。我们在中文系所在的五院讨论了一个下午,讨论稿委托张春田整理,后来以《从“世界诗歌”到“诗歌的世界”——关于宇文所安“世界诗歌”问题的讨论》为题发表在北京大学新诗研究所的辑刊《新诗评论》上。我惊叹于研究生们表现出的参与热情、思想活力和学术洞见,就此开始尝试以这种课程之外的阅读、讨论的方式进一步释放学生们的研究潜能,后来发展为每学期大约两到三周举行一次的固定读书会。其间也会不定期地请同学们把发言整理成文字稿,再由我打磨、润色,统稿后投给各家杂志。这本《在北大阅读现代》,就是各个时段已经发表的讨论稿的结集。
当初为了让阅读讨论对象相对稳定,读书会主要选择的是1940年代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同学们试图从文本细读入手,结合原始报刊材料以及文本发表的历史语境,探索和发现40年代新的问题空间,譬如探讨作家们的文体实践,文本与战时语境的关联,文本与文学思潮、社会历史的互动,文本中折射出的战时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历程,从中具体辨析和阐发何谓“现代”,何谓“现代中国”等议题,进而辐射出对20世纪中国乃至当下现实的一些重大问题的思考,这或许就是本书的命名中“阅读现代”的某种初衷和本意吧。
讨论的对象偶尔也兼及1949年后尤其是当下的文学作品,也涉及了一些影视热点。本书中关于老舍的《正红旗下》、莫言的《蛙》,欧阳江河的《凤凰》,关于电影《山楂树之恋》《黄金时代》《白日焰火》的讨论,都有助于现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们把思考的触须延伸到当代领域。
读书会以文本细读为宗旨,通常每次只讨论一篇作品,但在具体讨论过程中,同学们大都在进入文本发生的历史语境的同时,也力图引入相关的理论阐释,逐渐形成了“文本·历史·理论”三位一体的方法论视野。每一届中都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希望读书会也专门读一点理论文本,因此也会不定期地研读若干西方经典理论著作,包括奥尔巴赫的《摹仿论》、萨义德的《文化与帝国主义》、普实克的《抒情与史诗》、雷蒙·威廉斯的《乡村与城市》、柄谷行人的《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伊格尔顿的《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本雅明的《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托多罗夫的《濒危的文学》、达恩顿的《屠猫记》、论文集《战争与社会》等。本书中收入的关于雷蒙·威廉斯《乡村与城市》的讨论,多少可以反映同学们阅读理论的热情。
在讨论稿的整理环节,我强调的一个原则是,尽可能保留原汁原味,保留同学们思考和进入各自话题的过程性,保留一种讨论的现场感和“氛围气”,以期如实反映新一代中文学科的学子们如何细读文本,如何选择各自的切入视角,进而如何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思考和生发属于自己的学术问题。
如今在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任教的刘奎曾经在《读书》杂志上发表文章《阅读的政治:在德黑兰读〈洛丽塔〉》,其中有一段这样回顾他参与过的读书会的现场:“近来常看到关于各类读书会的报道,为了吸引读者,主办方或邀社会名流主讲,或邀商界巨子捧场,如果真能让读者静下来阅读,或传播阅读理念,也值得鼓励,但有些可能只是资本运作和媒体炒作。还有一种小型读书会,或隐于闹市,或藏身校园,参与者也只是三五好友,或八九朋辈而已,人多反而不好,像开会。笔者也曾参加过这类读书会,地点在北大五院南面的教研室,那是中文系搬离静园以前,时间一般是周四的下午,师生聚谈,讨论一本书,一篇小说,或某篇论文,直到夕阳西下,一抹斜阳从破旧的窗格透进来,洒在皴裂的桌面,如果坐在逆光位置,可以看到阳光中慢慢腾起的灰尘。”
当年读到刘奎的这段文字,不禁心有所感。一届届同学们在读书会上激辩的姿态,凝思的神情,历历如在目前。而我从中更深切地感受到的,是同学们求知的热情、真诚的困惑以及对真理的渴求,也每每使我从青年一代的朝气和激情中汲取前行的勇气和力量。也借此书的付梓,感谢多年来一起读书讨论的同学们;讨论稿的结集,也是对各位倾情参与的读书会时光的一个纪念,那一个个沐浴在阳光与尘埃中的午后并没有真正逝去,或许已经完好地保存在这部由你们所完成的书稿中。
最后衷心感谢《新诗评论》《文艺争鸣》《现代中文学刊》《长江学术》《文学》《今天》《重庆评论》《看历史》等杂志对讨论稿的不弃。感谢三联书店的大力支持,也特别高兴曾经是读书会一员的李佳女史担任本书责编,感谢她认真细致不厌其烦的工作。

2024年4月5日于燕园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