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梅洛-庞蒂文集:辩证法的历险

書城自編碼: 4117357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哲學
作者: [法]梅洛-庞蒂 著 杨大春 张尧均 译
國際書號(ISBN): 9787100249850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 2025-05-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99.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中国式管理(全集·全新)
《 中国式管理(全集·全新) 》

售價:HK$ 108.9
甲午战争中的北洋舰队
《 甲午战争中的北洋舰队 》

售價:HK$ 63.8
香港影像志(180余张珍贵影像,180余年时间跨度,汇成一部香港成长史)
《 香港影像志(180余张珍贵影像,180余年时间跨度,汇成一部香港成长史) 》

售價:HK$ 316.2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校本(九次修订)
《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校本(九次修订) 》

售價:HK$ 80.2
一战全史
《 一战全史 》

售價:HK$ 74.8
二战全史
《 二战全史 》

售價:HK$ 74.8
把执行做到极致破解管理难题引爆团队执行力
《 把执行做到极致破解管理难题引爆团队执行力 》

售價:HK$ 41.8
天地会的仪式与神话:创造认同(学衡社会史丛书)
《 天地会的仪式与神话:创造认同(学衡社会史丛书) 》

售價:HK$ 140.8

編輯推薦:
《辩证法的历险》是法国哲学家莫里斯·梅洛-庞蒂的重要著作之一。梅洛-庞蒂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现象学、知觉理论和辩证法。
在这本书中,梅洛-庞蒂通过辩证法这一独特的视角,探讨了社会、政治以及人类存在的复杂性。
內容簡介:
全书分为五章:第一章知性的危机,第二章“西方的”马克思主义,第三章《真理报》,第四章行动中的辩证法,第五章萨特与极端布尔什维克主义。梅洛-庞蒂在书采用了“西方的马克思主义”这一提法,并据此来理解马克思主义与辩证法的意义。为此,他先后考察了辩证法在卢卡奇、列宁、托洛茨基、萨特等不同思想语境中的历险与命运。《辩证法的历险》借助对共产主义政治的哲学反思,深刻地表达了梅洛-庞蒂关于社会、历史问题的持久思考,亦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20世纪法国知识分子的“自由的历险”。
關於作者:
梅洛-庞蒂,法国著名哲学家,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知觉现象学》、《行为的结构》、《可见的与不可见的》、《意义与无意义》等。
译者简介:
杨大春,浙江大学教授,人文学部副主任、人文学部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主要著作:《解构理论》、《沉沦与拯救:克尔凯戈尔精神哲学研究》、《文本的世界:从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感性的诗学:梅洛-庞蒂与法国哲学主流》、《语言 身体 他者:当代法国哲学的三大主题》、《20世纪法国哲学的现象学之旅》、《福柯的当代性思想研究》。主要译作:《知觉现象学》、《行为的结构》、《哲学赞词》、《眼与心》、《世界的散文》。
张尧均,哲学博士,同济大学副教授,主要著作:《隐喻的身体——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研究》。主要译作:《人道主义与恐怖》、《亚历山大·科耶夫:哲学、国家与历史的终结》等。
目錄

第一章 知性的危机
第二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
第三章 《真理报》
第四章 行动中的辩证法
第五章 萨特与极端布尔什维克主义

法中人名对照表
中法人名对照表
法中术语对照表
中法术语对照表
初版译后记
修订版译后记
內容試閱
梅洛-庞蒂被称为“哲学家的哲学家”。他非常自然地接受了法国哲学主流传统,其哲学内在地包含了笛卡尔主义和反笛卡尔主义之间、观念主义与精神主义之间的张力;与此同时,他创造性地接受了现代德语哲学传统的影响,含混地将3H(黑格尔、胡塞尔和海德格尔)和3M(马克思、尼采和弗洛伊德三位怀疑大师)的思想综合在一起。这一哲学其实处于现代哲学与当代哲学转折点上,并因此在西方哲学的主流传统中占据着一个非常独特的位置。梅洛-庞蒂对以笛卡尔哲学和康德哲学为代表的早期现代哲学的批判反思、对以身体哲学或实存哲学为核心的后期现代哲学的理论贡献以及对以结构一后结构主义为理论支撑的当代哲学的重大启示,已经毫无争议地把他推入著名哲学家之列。
梅洛-庞蒂哲学在汉语学术界的翻译和研究起步比较晚,尽管在新千年以来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新生的研究力量也在不断壮大,但从总体上看仍然难以让人满意。笔者于2014初提出的《梅洛-庞蒂著作集编译与研究》选题有幸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资助,这里陆续出版的梅洛-庞蒂主要著作就是该重大项目在翻译方面的成果。收入本文集的译作既包括新译,也包括重泽和修订。我们希望通过各种努力,为梅洛-庞蒂哲学以及法国哲学的深入研究提供相对可靠的文献。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梅洛-庞蒂著作在风格上的含混性,由于一些作品是在他死后经他人整理而成的,翻译难度是非常大的,我们欢迎相关专家和广大读者提出建设性和批评性的意见和建议。此外,由于这些译作是由10多位学者完成的,虽然课题组进行了一些沟通和协调,风格和术语选择上仍然不可能实现一致,这是需要学界和读者们谅解的。
德国学术界在胡塞尔著作、海德格尔著作的整理和出版方面有序推进,成果显著。法国学术界对梅洛-庞蒂著作的整理和出版也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但还没有形成统一规划,至少没有出版全集之类计划。因此,我们在推出《梅洛-庞蒂文集》中文版时不可能参照统一的法文版。《文集》中文版将陆续出版梅洛-庞蒂生前已经出版或死后经整理出版的著述18种,它们基本上反映了这位著名哲学家的思想全貌。梅洛-庞蒂于1961年突然英年早逝,留下了多达4000多页的手稿,它们大多是为他自己的研究和教学工作而作的准备,不是为读者写的,所以整理出版的难度非常大,从而进展缓慢。正因为如此,《文集》始终保持开放,在前述计划之外,未来将视情况翻译出版一些新整理出版的作品。

“没有任何东西能阻止我们的知识是局部的和褊狭的。我们的知识永远(如果这个词还有意义的话)不会与历史的自在相混在一起。所以我们永远不能使我们返回到已完成的总体,返回到普遍的历史,就好像我们并不处在它里面,就好像它是完全在我们面前展开似的。
当主体在历史中认识到自己,又在自身中认识到历史时,他并没有像黑格尔式的哲学家那样主宰一切,但至少他已经参与到一个总体化的任务中去了。他知道,任何历史事实,除非已经与我们所能认识的一切东西联系起来,已经作为一个环节被重新带回到连结这些东西的某个单一的事业中,已经在某一垂直的历史中,在一个登记簿中记录了某些有意义的尝试,这些尝试的内蕴,它们的可以设想的后续发展,对我们而言,才会具有其全部的意义。”人在历史中找到了自己的痕迹,从而他认识到历史真正是来源于他自己的,只要满足一个前提条件:他能够真正的参与到那个历史的总体化任务中去,他就是创造历史的本身,历史也因此获得了意义。
“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不是个人的行动或决定的总和,它们是通过各种事物——通过各种无名的角色,各种共同的处境,各种制度——而发生的,他们在它们那里这样投射自己,从而使他们的命运自此以后脱离他们而自行运演。
事物借以变成人,人借以变成事物的这种变换,奠定了历史和哲学的统一性。它使所有问题都是历史的,而整个历史又是哲学的,因为这些力量是已经制度化了的人类投射。在一段著名的文字中,马克思这样说:资本不是一种物,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历史唯物主义不是把历史还原到它的某个区域:它是对个人与外界、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同源关系的陈述,这种关系确立了主体在客体中的异化,而且,如果我们把运动倒转过来,它也将确立把世界重新整合到人之中。”这一段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阐述非常的精彩,非常的深刻,非常的重要!历史唯物主义指明了一种现实,一种个人与外界,主体与客体的真正关系:人由于处在社会之中,他就必定要面对各种事物,收到这些东西的影响。在与人的交际中,在各种制度的影响下,在不得不面对的处境中,我们个人的利益被迫成为了阶级利益,我们的个人行为被物化,我们逐渐投射出自己,我们的命运最终也将脱离我们而独立存在。于是最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了物与物之间的关系,这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最核心——主体在客体中被异化了。但这只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半,它的另一半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把这种过程逆转过来,那么整个世界就会重新的属于人本身! 历史唯物主义就是这样,它解释了这个本质,同时给了我们武器,告诉我们真真正正的做出行动!
“马克思主义因此便把历史的合理性与一切必然性的观念分离开来了:它既非在物理因果性的意义上是必然的(在这一意义上,前面发生的事情决定着后面发生的事情),甚至也非在系统的必然性的意义上是必然的(在这一意义上,整体先于被它所产生的东西的存在并呼唤这种存在)。”在马克思主义认识中,历史在物理因果上不是必然的,在系统上也不是必然的。换句话说就是历史是可以借助于我们开始创造的。
“假如人类社会没有意识到它的历史的意义及其矛盾,人们所能够说的一切就是:这些矛盾由于一种“辩证法的机制”,总是愈益剧烈地一再发生。换句话说,事物的辩证法只会使问题更加紧迫,只有主体在其中起作用的总体辩证法,才能为这些问题找到一种解决。
马克思主义不能把世界精神隐藏在物质中:它必须另外证明历史的意义,并且,只有当它考虑到一种历史的选择时,它才能做到这一点;这种历史的选择消除了历史进程的各种二律背反的实在,但是,不借助于人的首创性,它自身也不具有产生一个融贯同质的体系的能力。”把辩证法降低到物质层面,单纯去认为物质具有矛盾,历史单纯在这种矛盾中发生,事实上是把辩证法庸俗化了,成为了一种呆板的辩证法。历史需要作为主体的人在其中产生意义,这种引入主体性的总体辩证法才是马克思主义真正找到了的东西,就是主体本身的创造性。
“这样理解的马克思主义,正因为它拒绝成为一种教条主义的历史哲学,就必然是一种革命哲学。在它那里,两个环节:一是对历史的解读,它使历史呈现出哲学意义,二是回到现在,它使哲学作为历史而显现——不断地彼此交替,但每一次都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构成了历史的螺旋运动。”经过上面的解释,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就真正意义上的明朗了:它使物质呈现为精神;使精神呈现为物质。回看历史时,总结使得历史本身具有指导,回归当下时,让历史呼吁人的创造。于是马克思主义就是一种斗争,一种由人这个主体创造历史意义的斗争。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