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叹为观纸 中国古纸的传说与历史
》
售價:HK$
86.9

《
中国历代男子服饰:图解中国男子传统服饰 解密古代男子穿什么 为什么这样穿
》
售價:HK$
107.8

《
经济学的观念:13位经济学巨匠和他们改变世界的思想(一本书领略群星璀璨的百年经济思想史)
》
售價:HK$
85.8

《
面包+每日三明治(2册)
》
售價:HK$
143.0

《
别乱穿 找准你的专属色:四季十二型人色彩穿搭图解 四季型人色彩搭配
》
售價:HK$
54.8

《
香气正念:用气味调节情绪与身体的嗅觉疗愈革命
》
售價:HK$
65.8

《
遗失的文明:走进神秘的考古世界
》
售價:HK$
217.8

《
缠论精解:轻松读懂缠论(图解版)
》
售價:HK$
54.8
|
編輯推薦: |
艺术不仅是视觉的盛宴,更是灵魂的镜子。
本书用震撼图像与信息图揭秘艺术背后的思想史,小白入门到专业进阶一册通关。
这本百科全书级的艺术指南,让高冷的艺术史变得像朋友圈一样轻松有趣!
《DK艺术百科(典藏版)》是《DK“人类的思想”百科丛书》的一本。本丛书由著名的英国DK出版社授权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是介绍全人类思想的百科丛书。该丛书以人类自古至今各领域的人物和事件为线索,全面解读各学科领域的经典思想,是了解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不二之选。
无论你未涉足某类学科,或有志于踏足某领域并向深度和广度发展,还是已经成为专业人士,这套书都会给你以智慧上的引领和思想上的启发。读这套书就像与人类历史上的伟大灵魂对话,让你无不惊叹与感慨。
该丛书包罗万象的内容、科学严谨的结构、精准细致的解读,以及全彩的印刷、易读的文风、精美的插图、优质的装帧,无不带给你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是一套独具收藏价值的人文社科类经典读物。
“人类的思想”百科丛书适合10岁以上人群阅读。
|
內容簡介: |
是什么造就了一件艺术作品?古希腊人如何用艺术来表达理想美?色彩是否对灵魂有直接影响?本书不仅思考了这些问题,还通过两百多件艺术作品回顾了人类历史上的主要艺术运动、艺术主题和艺术风格。本书用简洁易懂的文字编写而成,深入艺术史和艺术理论,配以世界上杰出艺术作品的珍贵图片,以及丰富有趣的信息图,探索了隐藏在艺术背后的人类思想。这是一本可读性强且值得收藏的世界艺术普及读物。无论你是艺术专业的学生,还是艺术爱好者,翻开本书,透过艺术作品,你都会发现一个全新的人类世界。
|
關於作者: |
英国DK出版社是国际知名的出版社,全球视觉工具书的著名品牌,成立于1974年,其愿景是创作既有视觉冲击力又包含丰富信息的图书,使读者能够理解每一个主题。DK图书被认为是从生到老不断学习的生活指南,其科普、百科、生活等图书畅销全球。
英国DK出版社是国际知名的出版社,全球视觉工具书的著名品牌,成立于1974年,其愿景是创作既有视觉冲击力又包含丰富信息的图书,使读者能够理解每一个主题。DK图书被认为是从生到老不断学习的生活指南,其科普、百科、生活等图书畅销全球。
|
目錄:
|
前言
一、史前艺术和古代艺术
20 这是真实的女性
《威伦道夫的维纳斯》
22 我们是一个依然在转变的族群
阿尔塔米拉洞窟艺术
26 历史是一片埋葬贵族的墓地
拉霍泰普王子和他的妻子诺弗莱特
32 中国的青铜器记录了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核
中国的青铜器
33 温润、厚朴而坚韧,一如君子
中国古代的玉器
34 宇宙灵魂的通道
《亚述猎狮浮雕》
36 自然的理想美仅存于智者心中
《里亚切青铜雕像》
42 与其他雕像相比,这件作品首屈一指
《拉奥孔》
44 风格化的形式和精神之美被视为佛教艺术的典型特征
犍陀罗的立佛
48 君主权威最不朽、最令人敬畏的视觉表达
马可?奥勒留
50 特奥蒂瓦坎的面庞
特奥蒂瓦坎面具
51 一种新的人像表现方式
朱利乌斯?巴库斯石棺
52 盛装打扮以立于神的永恒队列中
查士丁尼皇帝和狄奥多拉皇后的镶嵌画
56 其他代表作
二、中世纪的艺术世界
62 它不是一个不洁的偶像,而是一件虔诚的纪念物
提奥德里克的圣物匣
64 鬼斧神工的产物,而非人力所为
《凯尔斯书》
66 基督的人性和死于十字架上的真实象征
杰罗的十字架
68 你的神殿揭示了信仰之奥义
科尔多瓦大清真寺
74 这是一个被刻意表现的故事
贝叶挂毯
76 韵律是宇宙的心跳声
《舞王湿婆像》
78 雕凿完毕的石像走向了它们的终点
复活节岛石像
79 生与死,开始与结束
天王像,运庆
80 “要有光”
彩绘玻璃窗,夏特尔大教堂
84 一种强烈的古典精神支配着造型
比萨洗礼堂讲道坛,尼古拉?皮萨诺
86 每幅画作都是驶向神圣港湾的旅程
《放弃财产》,巴尔迪礼拜堂,乔托
90 哦,神圣的上帝之母,请赐和平予锡耶纳,赐生命予描绘您形象的杜乔
《圣母子》,杜乔?迪?博尼塞纳
96 “逸笔草草,不求形似”
《江渚风林图》,倪瓒
98 优雅而神秘的杰作
《威尔顿双联画》
100 其他代表作
三、文艺复兴与样式主义
106 胜利的棕榈枝向我伸来
《以撒的献祭》,洛伦佐?吉贝尔蒂
107 图绘圣像,言说真理
《圣三位一体》,安德烈?鲁布廖夫
108 透视法是绘画的缰绳和总舵
《圣三位一体》,马萨乔
112 将色彩与油的简单组合升华为油画的人
《阿尔诺芬尼夫妇像》,扬?凡?艾克
118 简单与纯净使人远离尘俗
《下十字架》,罗杰?凡?德尔?韦登
120 对人物美德优雅而又简明的描绘
塞西莉亚?贡查加纪念章,皮萨内洛
122 最高贵的幸福是理解的快乐
《帕拉斯与半人马》,桑德罗?波提切利
124 眼睛比意识更为准确
《圣母子与圣安娜》的习作,莱昂纳多?达?芬奇
128 世界末日的可怖景象
《启示录之四骑士》,阿尔伯特?丢勒
132 投射到女性形象上的噩梦
夸特里库埃女神像
134 描绘妖魔鬼怪的大师,无意识领域的拓荒者
《人间乐园》,希罗尼穆斯?博斯
140 一个画家必须弥补艺术与生俱来的缺陷
《捕鱼的奇迹》草图,拉斐尔
144 我通过削减制作雕塑
《年轻的奴隶》,米开朗琪罗
146 一位沉浸在脉脉温情中的情妇
《乌尔比诺的维纳斯》,提香
152 尊贵的陛下甚至看不够它
盐瓶,本韦努托?切利尼
153 本韦努托?切利尼都无法将它们铸造得更好
贝宁青铜器
154 很少有风景画能够成为独立的主题
《雪中的猎人》,老彼得?勃鲁盖尔
160 模仿人的面孔就是完美
《玫瑰丛中的年轻男子》,尼古拉斯?西里阿尔
161 巴萨万作画自然得如一缕微风吹过
《1561年,阿克巴驯服野象哈瓦伊》,巴萨万
162 其他代表作
四、从巴洛克到新古典主义
170 黑暗给予了他光明
《以马忤斯的晚餐》,米开朗琪罗?梅里西?达?卡拉瓦乔
172 绘画或其他视觉艺术能够教化人民
《仁慈的基督》,胡安?马丁内斯?蒙塔内斯
176 我从不缺乏绘制任何作品的勇气,无论它们的尺寸有多么巨大
《猎狮》,彼得?保罗?鲁本斯
178 战败者的勇猛衬托出胜利者的荣光
《布列达的投降》,迭戈?委拉斯贵兹
182 如果这就是神圣之爱,那么我已知晓
《圣德烈萨的狂喜》,吉安?洛伦佐?贝尼尼
184 我的天性驱使我去追寻并热爱有秩序的事物
《台阶上的圣家族》,尼古拉斯?普桑
186 随着年龄增长,岁月在我们的面庞上镌刻下印记,展示我们的狂暴、放纵或仁慈
《有两个圆的自画像》,伦勃朗
192 内心平静的阳光
《阿斯卡尼乌斯射中西尔维亚的牡鹿的风景》,克劳德?洛兰
196 王者风范
《路易十四》,亚森特?里戈
198 我们多么愉快地接受了这愉悦感官的礼物!
《舟发西苔岛》,让-安托万?华托
200 我们观看其他绘画,但是我们阅读荷加斯的作品
《浪子生涯:晨起聚会》,威廉?荷加斯
204 我尽我所能将这些废墟表现得优雅
《斗兽场》,乔凡尼?巴蒂斯塔?皮拉内西
206 他的作品就像一个在我们头上展开的剧场
《阿波罗与四大洲》,詹巴蒂斯塔?提埃波罗
210 工业革命的精神
《炼铁工厂》,约瑟夫?怀特
211 他希望扫除侵入他头脑之中的情绪
《脾气暴躁的男子》,弗朗兹?萨韦尔?梅塞施密特
212 大革命风暴中的一缕光芒
《马拉之死》,雅克-路易?大卫
214 一处异常迷人的废墟,自然已经宣示了主权
《丁登寺》,J. M. W. 特纳
216 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
奥地利的玛利亚?克里斯蒂娜墓,安东尼奥?卡诺瓦
222 其他代表作
五、从浪漫主义到象征主义
230 理性沉睡,催生恶魔
《战争的灾难》,弗兰西斯科?德?戈雅
236 西方人幻想中的东方文化
《大宫女》,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
238 我必须孤身一人,以沉思并感受自然
《云端的漫步者》,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
240 我不喜欢任何理性的艺术作品
《萨尔丹那帕鲁斯之死》,欧仁?德拉克洛瓦
246 始自今日,绘画已死
《巴黎寺院街》,路易-雅克-曼德?达盖尔
248 观察自然,你还需要别的老师吗?
《狮子斗蛇》,安东尼-路易?巴耶
249 每件艺术作品都应具备道德维度
《希腊奴隶》,海勒姆?帕沃斯
250 几乎没有一个新手不谋求在这次展览中获得荣誉
《堕落的罗马人》,托马斯?库图尔
252 我不会画天使,因为我从来没有见过他们
《奥尔南的葬礼》,古斯塔夫?库尔贝
254 雷声近乎可闻
《大桥骤雨》,歌川广重
256 我想像鸟儿歌唱那样作画
《花园中的女子》,克劳德?莫奈
264 作品主题与色彩的和谐无关
《黑与金的小夜曲:坠落的焰火》,詹姆斯?阿博特?麦克尼尔?惠斯勒
266 没有情绪激发的作品不属于艺术
《大碗岛星期日的下午》,乔治?修拉
274 赋予观念可感知的形式
《生命之舞》,爱德华?蒙克
278 其他代表作
六、现代艺术
286 一座为崇拜贝多芬而建的神庙
《贝多芬浮雕饰带》,古斯塔夫?克里姆特
288 一罐颜料被迎面泼到人们的脸上
《戴帽子的女子》,亨利?马蒂斯
290 一种日日夜夜令人痛苦的不安感驱使我逃向大街
《德累斯顿的街道》,恩斯特?路德维希?基希纳
294 感官扭曲,意识诞生
《弹手风琴的人》,巴勃罗?毕加索
298 在绘画中,宇宙的骚动必须被表现为多变的情绪
《内心状态:告别》,翁伯托?波丘尼
300 色彩对灵魂有直接影响
《构图第六号》,瓦西里?康定斯基
308 把伦勃朗当作一块熨衣板!
《自行车轮》,马歇尔?杜尚
309 如果那就是艺术,从今以后我只是一个砖瓦匠
《空中的鸟》,康斯坦丁?布朗库西
310 手绘的梦境照片
《记忆的永恒》,萨尔瓦多?达利
316 每种材料都有其独特属性
《斜倚的人》,亨利?摩尔
318 每一位优秀的画家都在表现自我
《秋天的旋律》,杰克逊?波洛克
324 真实的艺术潜藏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
《嗅觉敏锐的牛》,让?杜比菲
326 我信手拈来一段陈词滥调,试图让它变得崇高
《砰!》,罗伊?利希滕斯坦
328 真实的艺术作品只不过是历史奇珍
《一把椅子和三把椅子》,约瑟夫?库苏斯
329 一个人的意志就像泥土一般不断遭受侵蚀
《螺旋防波堤》,罗伯特?史密斯
330 艺术是自由的科学
《我爱美国,美国爱我》,约瑟夫?博伊斯
332 我们被教导要害怕女性的力量
《晚宴》,朱迪?芝加哥
334 我永远不会对描绘她感到厌倦
《母亲》,路易丝?布尔乔亚
336 改变是最具创新性的动力
《钟表》,克里斯蒂安?马克雷
338 其他代表作
342 术语表
344 原文索引
350 引文出处
352 致谢
|
內容試閱:
|
前言
艺术是文明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没有任何文化或社会能够在脱离艺术的情况下繁荣发展。纵观历史,艺术作品的形式多种多样,它们有着不同的目的,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演变。这些变化细微而又缓慢;但在其他阶段,尤其是在20世纪早期,艺术的多样性与创新性迎来了一个集中爆发期。这本书力图透过这些变化的表面,解析那些深层次的观念、社会、政治和技术的力量。这些力量深刻地影响了艺术的发展,并催生了当下千变万化的艺术表达。
艺术、信仰和仪式
艺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万多年以前,但“艺术”这一现代词语可能无法涵盖它最早的形态,研究史前绘画与雕塑用途的现代理论也与这些作品被创造出来时的原始状态有着很大的差距。最早期的艺术形式很可能与生殖力崇拜、太阳崇拜、对死者的敬畏或辅助狩猎的交感巫术这类信仰有着紧密的关联,但无论它们扮演着何种角色,艺术作品都是功能性的仪式工具,为维持个体的生存这一头等大事而被创造出来。
对神灵和死后世界的信仰,推动了早期艺术的发展,并提供了最主要的艺术母题。以古埃及人为例,他们创造出了装饰华丽的坟墓与纸草长卷,上面描绘了大量的神灵形象,这些神灵能够在死者通向死后世界的道路上保护死者免受邪恶力量的侵袭。在这一方面,中国古人也表现出高度的相似性:1974年,人们在陕西西安发现了秦始皇兵马俑,它们制作于公元前3世纪晚期,并被埋葬在地下,以在死后世界保护秦始皇。为汉朝皇帝设计的玉衣继承了这种观念,并成功地将其发扬光大。正如人们所相信的那样,玉能够使死者灵魂不朽,因而皇帝的身体被包裹在由用红色丝线或金线串联起来的千万块玉片构成的特殊“衣物”中。
不同文化对宗教的表现方式是千差万别的,这一点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有所不同。以东方世界为例,早期的艺术家避免遵照人的外表刻画佛陀的样貌,而是选择一些象征符号来暗示他的存在,如佛陀的足迹、佛塔和法轮。到了1世纪,受到向东方传播的古希腊文化的影响,古印度北部地区开始出现人形的佛陀雕塑。
西方传统
在将完美比例奉为圭臬的观念的影响下,古典时期的古希腊艺术将神灵和英雄的形象再现为理想化的人体。同样,古罗马艺术也借此来纪念军事胜利或皇帝的凯旋,但更偏好一种直白的现实主义风格。因而,基督教受到了这一古典艺术传统的深刻影响。在基督教被罗马帝国认可为合法宗教后,教会的财富与权力日益增加。教会雇用的艺术家完成的很多作品塑造了欧洲和拜占庭艺术的总体面貌。其中,拜占庭艺术延续了罗马帝国的多项艺术传统。
中世纪的基督教艺术并不着意于刻画现实,相反,它通过象征性的视觉语言来传达“宗教真 理”,以教化目不识丁的普通民众。从6世纪开始,早期颇为程式化且超脱世俗的拜占庭艺术开始影响全欧洲的艺术家。在中世纪后期,以佛罗伦萨画家乔托和他的追随者的作品为代表,《圣经》故事中开始融入真情实感,艺术日趋自然化。随着透视法在15世纪早期得到确立,其他西方艺术家开始创作风格更为现实化的宗教作品。无论以建筑为背景还是以自然为背景, 他们笔下的人体都趋于坚实且拥有正确的结构比例,显得更加真实 可信。
伊斯兰世界的艺术则遵循着一条不同的发展道路。它完全排斥描绘人像,而青睐于传达圣言的书法艺术,并采用几何和植物母题作为装饰图案。
艺术家地位的上升
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预示着一个探索、科学发现和艺术创作受到理性与美等古典价值启发的时代的到来。在此之前,艺术家被视为工匠而非学者。他们的社会地位相对较低,姓名也很少流传后世,他们的独创性与个人的创造力并不被人期待或看重。相反,艺术委托合同上记录了赞助人对最终效果精细入微的要求,有时甚至会指定作品所包含人物的数量。
在中世纪,赞助人大多会在绘画或雕塑作品的委托合同中写明各种昂贵材料的准确用量。群青色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种光彩夺目的蓝色来自青金石——一种产自阿富汗的矿石。正如“群青色”的词意“在海的那一边”所表达的那样,它的稀有程度使之千金难求, 因此它一般被用于作品中最重要的部分,如圣母玛利亚的外袍。
尼德兰画家扬· 凡· 艾克的例子能够反映当时艺术家扮演的角色。尽管他于1425年开始为勃艮第公爵菲利普三世的宫廷效力,但他仍被要求履行一系列微贱的职责,如为塑像镀金或创作婚宴的装 饰品。
米开朗琪罗可能是艺术家中第一位被公认富有创造力的天才, 他于1508—1512年在梵蒂冈的西斯廷礼拜堂绘制的一系列天顶画是其代表作。米开朗琪罗与莱昂纳多· 达·芬奇一起将艺术家的地位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然而,即便如此,当时的许多艺术作品传达的仍然是赞助人的意志,而非艺术家自己的想法。这一点在波提切利和他的追随者绘制的一系列复杂的神秘寓言画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创作这批作品的目的主要是展现意大利大公们对古典文献和流行一时的新柏拉图主义思想的精通。
不久之后,相似的推动力再次发挥了作用:以19世纪早期为例,拿破仑大力推广一种新的艺术风格,即帝国风格,以颂扬他个人可媲美罗马帝国皇帝的军事胜利。
个人化的表达
艺术风格的变化往往能够折射出社会变化。17世纪以前,西方艺术最具影响力的赞助人或来自教会,或来自皇家及贵族阶层。然而,随着荷兰的海上贸易帝国逐渐走向繁荣,富有的商人阶层开始兴起。这些来自中产阶级的人热爱艺术,但对于诸如战争和古典传说这样的宏大题材不感兴趣。他们简朴的城市住宅里,也没有足够的空间来容纳为宫殿或贵族宅邸设计的大型油画。相反,他们渴望一种能够反映个人经历的艺术形式,比如,描绘日常生活的风俗画、静物画、风景画,以及深受他们喜爱的花卉题材。艺术家纷纷响应他们的要求,催生出了荷兰绘画的黄金
时代。
18世纪末期,某些艺术家受工业革命理想的驱动,开始在艺术作品中描绘私人的经历和工作,从而进一步削弱了艺术赞助人的影响力。受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作品及他对无意识领域论述的影响,后来的一些艺术家开始在自我领域寻找灵感,并在艺术作品中探索梦境、象征符号和个人化的图像。
理念与艺术运动受时间、时尚、态度转变和新技术与新材料出现的影响,关于美和艺术价值的规则一直在不断变化。艺术风格背后的理念总是脱胎于一个计划或宣言,有时它们也会被一场艺术运动的参与者们刻意地“培育”出来。不过,它们通常会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和特定的地域围绕着一群艺术家展开,并被后来的艺术批评家定名和分析。
想要成功预言某些艺术家和艺术风格能否在历史中觅得一席之地是不太可能的。在19世纪的巴黎,托马斯·库图尔以他的历史画创作闻名遐迩,但现在,他几乎被人们彻底地遗忘了。相反,17世纪的荷兰画家约翰内斯·维米尔去世时默默无闻,但人们在19世纪60年代重新发现了他的作品。价值判断通常源于观者自身的文化环境。20世纪的苏联艺术批评家完全否定西方的先锋派艺术,将之视为利益驱动下的精英艺术。他们更偏好苏联国内的现实风格,因为它更贴近人民群众,并赞颂普通民众的成就。
新技法
技术创新能够推动或改变艺术理念,而对艺术发展历史影响最大的发明是印刷术。7世纪前后,中国人发明了雕版印刷术。11世纪左右,中国北宋时期的发明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15世纪,德国人古腾堡引入的铅活字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理念的传播。文字和图像的印刷技术也为艺术家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灵感。在此之前,为观摩其他人的艺术作品,艺术家必须经长途旅行去参观私人收藏,当时也不存在画廊或博物馆的概念。印刷术的传播无疑极大地加速了新风格与新技术的传播。例如,拉斐尔在16世纪初完成的画作通过马肯托尼欧·莱蒙迪制作的版画传遍了欧洲,因而拉斐尔被人们视为文艺复兴的艺术巨匠之一。他的作品被新兴的美术学院和艺术学校定为教学范本,因而间接地对艺术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版画同时也允许艺术家以自己的作品为原型,大量创作可低价售卖的复制品,从而开拓了艺术市场的新格局,并给予了艺术家更强的独立性。
最初显得无关紧要的新发现和新发展完全可以深刻地影响艺术实践。以从19世纪40年代逐渐被采用的便携式颜料管为例,最初它只是部分地改良了旧有的颜料容器,但后来它帮助印象派画家逐步发展出一种最具代表性的绘制方式:户外写生。类似地,1856年,本想探索奎宁合成技术的威廉·铂金,意外地发现了苯胺紫,这仿佛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意外发现,却促使化学家制造出了大批量的人工颜料。这对艺术家而言是一个天大的喜讯,因为它提供了价格低廉、种类繁多的颜料。
19世纪,对艺术领域冲击最大的是摄影技术的发明。它引发了部分艺术家的恐慌情绪,这些艺术家认为摄影技术会导致绘画的终结。然而,事实上,情况恰恰相反。最初的震惊感褪去之后,印象派和拉斐尔前派等艺术团体的艺术家迅速接纳了这一新技术,并借助它寻求一种表达身边世界的新方式。
20世纪,艺术实验的潮流不断加速,而自我表现已经成为新的关键词。艺术家有意地拒绝历史上的艺术风格,尤其是对事物的写实描绘,并开始以抽象的手法处理形状与色彩。他们采用全新的材料与技术来探索艺术创作的新方向,开拓前所未有的新视角。正如保罗·克利所言:“艺术并不复制我们日常所见,相反,它让我们去看见。”
史前艺术和古代艺术
创作一件艺术作品并将其视为纯粹的美学欣赏对象,这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个比较新的发展。在更古老的历史时期,艺术创作往往伴随着明确的目的,如宗教、礼仪或辟邪。而在某些孤立的古代文明中,这些目的至今都没有被正确认识。即便后来的人们难以理解这类艺术被创作时的原始语境,它们依旧蕴含了深厚的情感寄托。比如,尽管《威伦道夫的维纳斯》(“母神雕像”)尺寸较小、身体比例失调,但它依然对女性的身体进行了夸张化的表现;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中描绘野牛、马、鹿等动物的岩画则带有一种极度的逼真感,以至于很少有其他绘画作品能够与之媲美。
相对的价值
今天,西方艺术评论家区分了建筑、绘画和雕塑这三种“主要的”视觉艺术和其他“次要的”装饰艺术或实用艺术,但这种做法并不适用于所有文明。以中国艺术为例,瓷器通常比雕塑起着更重要的作用,而中国雕塑作品的最高水平一般表现在青铜礼器上,而不是西方世界最流行的人像雕塑上。类似地,中国古人赋予了碧色玉石极高的精神价值,它通常被用来制作质量上乘的奢侈品(它也被古代美洲的阿兹特克人和玛雅人珍视),但欧洲艺术基本不会采用这种原料。此外,还有其他更为本质性的区别值得人们思考。中国艺术通常所表达的是艺术家本人的哲学思想和对自然“精神”的捕捉,而西方艺术有时则更看重再现和装饰。
古埃及源流
西方艺术有一条可以被明确追溯到古埃及时期的发展线索:古埃及人影响了古希腊人,古希腊人影响了古罗马人,而古罗马艺术深刻地影响了西方世界后来的艺术成就,尤其是文艺复兴之后的艺术成就。从本质上说,古埃及艺术的核心是服务于神圣的统治者,并努力保障他们的灵魂在肉体死亡后能够不朽,因而它与当今世俗世界之间存在很大的距离。尽管信仰方面有着巨大差异,但拉霍泰普王子与他的妻子诺弗莱特的陵墓雕像是如此生动,以至于这两位生活在4000多年以前的人仿佛重获新生。
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确立了很多对西方艺术的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观念和主题。借助公元前4世纪的亚历山大大帝东征,这些观念和主题的影响远达古印度的犍陀罗地区。在那里,古希腊艺术和佛教艺术传统融合在一起,并在古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及今天土耳其境内的帕加马、安条克等地涌现出了新的古希腊文化混合中心。
在描绘人体时,古典艺术表现出一种欣赏人体及理想美的自然主义风格,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如,《里亚切青铜雕像》注重描绘细节,并且对人物的刻画表现出了一种超越现实的英雄式的庄严感。类似地,马可·奥勒留的骑马像刻画了一位骑着一匹栩栩如生的高头大马的高贵的中年男性,颂扬了这位统治者的无上功绩。
基督教艺术
在基督教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古罗马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罗马帝国的统治者一直压制基督教,直到313年君士坦丁大帝颁布《米兰敕令》并推广宗教宽容政策,这一情况才发生了改变。基督教不仅获得了合法地位,还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教。朱利乌斯·巴库斯石棺制作于360年前后的古罗马,是这一历史时期的代表作品,反映了基督教力量不断壮大的趋势。
330年,君士坦丁大帝在拜占庭建立了新的都城,为纪念这位君王,这座城市改名为君士坦丁堡。337年君士坦丁大帝去世后,罗马帝国分裂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分别定都于罗马和君士坦丁堡。402年,西罗马帝国迁都拉文纳,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这座城市成为意大利境内拜占庭政治中心的所在地。拜占庭艺术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象征主义和超越现实的艺术风格,经常将宗教与政治题材融为一体。在拉文纳,这一特点表现得十分明显,尤其是制作于这一时期的马赛克镶嵌画,在光彩夺目的壮丽感方面取得了全新的艺术成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