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没有人能让我不快乐

書城自編碼: 4132841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心理學心理学理论与研究
作者: 福尔克尔·基茨,曼努埃尔·图施
國際書號(ISBN): 9787521777383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7-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46.2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吸引力旋涡:遇见生命中的每个奇迹(个人修养励志人生规划个人提升 事业突破情感修复 财富累积身心健康)
《 吸引力旋涡:遇见生命中的每个奇迹(个人修养励志人生规划个人提升 事业突破情感修复 财富累积身心健康) 》

售價:HK$ 61.6
7068
《 7068 》

售價:HK$ 50.6
油画棒涂色系列 大师风景
《 油画棒涂色系列 大师风景 》

售價:HK$ 52.8
索恩丛书·间谍教廷:教宗对抗希特勒的秘密战争
《 索恩丛书·间谍教廷:教宗对抗希特勒的秘密战争 》

售價:HK$ 97.9
壹卷YeBook——宫闱内外:宋代内臣研究 论世衡史丛书
《 壹卷YeBook——宫闱内外:宋代内臣研究 论世衡史丛书 》

售價:HK$ 97.9
重来3:做得更少,但赚得更多(拒演“拼命工作”的苦情戏,好的公司拒绝忙碌,崇尚高效!)
《 重来3:做得更少,但赚得更多(拒演“拼命工作”的苦情戏,好的公司拒绝忙碌,崇尚高效!) 》

售價:HK$ 75.9
中国企业 ESG 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及经济后果研究
《 中国企业 ESG 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及经济后果研究 》

售價:HK$ 82.5
2024中国艺术发展报告
《 2024中国艺术发展报告 》

售價:HK$ 118.8

編輯推薦:
· 德国经典心理学入门书,德文原版热销13年,《躲在蚊子后面的大象》同时代作品。
· 基于10余年真实咨询案例,提炼49个常见生活难题。本书探讨的无非就是以下问题:我们是如何运作的?周围的人是如何运作的?
· 49个心理学规律,帮你读懂人性、摆脱失控感。每一种心理学知识都能运用于日常生活,掌控自己与驾驭他人,你就能更顺利地完成人生目标。
· 告别内耗和不快乐的自救指南。用心理学思维拯救不开心:通过了解一些心理学技巧,我们可以把寻常日子过得更愉悦。
內容簡介:
·在工作、爱情和人际关系中总是受委屈?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遇到问题和冲突时不知所措,心情沮丧?
·无法理解和影响他人,让你很郁闷?
一切源于失控。不快乐的人有一个共性:他们失去了对自己生活一个或多个领域的控制。失控感不仅令人抓狂,面且极易引发心肌梗死和抑郁症。
本书作者基于10余年来积累的数万个咨询案例,总结了令人极其困扰的49个问题,以及相关的心理自数技巧。他们认为,若能知道自己与其他人是如何运作的,至少能重拾一部分主动权。学点儿心理学,我们可以将寻常日子变得更令人愉悦。
书中讲述了很多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学定律,比如:
·年假多分几次休,你会更快乐——习惯化;
·遇到危险时,选定一个人求助——旁观者效应;
·不规律的惩罚等同于间歇性的强化——制约;
·阴谋论源自大脑的彷徨无助——控制的错觉。
这些心理学定律不只是理论,它们更像是为人处世的“隐藏规则”和“说明书”,能让你读懂人性,摆脱失控感,轻松应对职场、婚姻和人际关系中的大事小情,有时甚至能救你一命。
關於作者:
曾在科隆和纽约学习心理学和法律,毕业后从事过不同的工作,如研究员、电视台记者、编剧等。以前,他总认为会胡思乱想的都是别人;后来,他发现自己有时候也有这个毛病。身兼律师和心理教练的他已走遍德国,目前在慕尼黑居住。 在科隆和阿姆斯特丹攻读心理学和成人教育,在科隆开设了一家心理诊所,是应用心理学研究所(IfAP)的主理人,并在多所大学兼任讲师。他的研究重点为辅导、冥想、监督、以人为中心的治疗。
目錄
前言 通过心理学技巧,把寻常的日子过得更好 IX
1.重构
做每件事都不顺时,如何调整情绪
2.习惯化
年假多分几次休,你会更快乐
3.基本归因错误
别把罪过都推到别人身上
4.图式与启动
如何与讨厌的同事改善关系
5.社会比较理论
向上比较只会让人不开心
6.真实感受与虚假感受
压抑感受会导致我们生病
7.面部反馈假设
改变表情让你拥有快乐的一天
8.自证预言
思想可以控制即将发生的事吗
9.知觉类别化
越是幸福的夫妻越要懂得分类
10.积极倾听
为什么大多数婚姻关系以失败收场
11.认知失调
为什么明知是错误的选择却仍顽固到底
12.意象训练
可以救你一命的想象实验
13.自我中心主义的陷阱
如果想挽救婚姻,时不时换位思考一下
14.优越错觉
为什么我们总是错误地判断自己
15.同情与同理
看到坑里有人,你会跳下去吗
16.投射与倾听
提建议可能会伤害对方
17.锚定效应
薪资谈判的秘诀
18.可得性偏差
常与肺癌患者打交道的医生,吸烟的概率更低
19.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如何给面试官留下最深的印象
20.光环效应
如何打造自我魅力
21.适应压力源
面对压力的最佳解决方法
22.自我效能感
你现在不快乐的理由
23.自我暗示
如何重拾对生活的控制感
24.控制的错觉
阴谋论源自大脑的彷徨无助
25.人为稀缺性
单身的人一定要知道的事
26.简单暴露效应
如何让人从心底里喜欢你
27.相似性原则
毁掉婚姻的不是“浴室里没拧紧的牙膏盖”
28.平衡理论
为什么家庭聚会从一开始就不是轻松愉快的
29.互惠好感
如果遇到相看两厌的同事
30.睁大眼睛
为什么我们喜欢小北极熊甚于小蜘蛛
31.共通性与双赢
冲突也可以成为动力
32.共情—利他假说和消极状态解除假说
如何轻松得到他人的帮助
33.条件反射
不规律的惩罚等同于间歇性的强化
34.心灵净化
压抑情绪会造成无意识的痛苦与病症
35.从众行为
为什么我不能说不喜欢
36.旁观者效应
遇到危险时,选定一个人求助
37.心理逆反
如何让别人心甘情愿地帮忙
38.禀赋效应
为什么你不爱扔家里那些没用的东西
39.思维定式
当你突然想不起一个熟人的名字
40.过度理由效应
外在奖励能否增加动力
41.变化盲视
为什么你对变化视而不见
41.变化盲视
为什么你对变化视而不见
42.闪光灯记忆
大脑如何伪造事实
43.偏见
为什么认定女人不会停车,男人不会倾听
44.沟通的四维模型
为什么男人和女人无法沟通
45.同步环境感知
为什么坐电梯时我们不会直勾勾地盯着别人
46.聚光灯效应
真的有你想象中那么尴尬吗
47.冲动控制
不要立刻满足孩子的愿望
48.一心多用
多任务处理与天赋和性别无关
49.潜意识
好酒沉瓮底:你永远有理的诀窍
內容試閱
旁观者效应
遇到危险时,选定一个人求助
假设有个人突发心肌梗死,你觉得他身处以下哪种情况的存活率最高?
·晚上,他在办公室里加班,其他人都已经走了,只剩下隔壁办公室的一位女同事还在。她还有孕在身,几乎跑不动,更别说实施急救了。
·在地铁上,车厢里坐着 30 位乘客,几乎人手一部手机,每个人看起来都身强体健。
直觉上,假如哪天遇到危难,大部分人都希望身边有很多人,没有人想碰到这类情况时只能依赖某一个人。我们多半认为,周围人越多,越有可能遇到有能力且愿意帮忙的人。
事实上,遇到紧急情况时,身边的人越少越好(至少有 1 位就好),这会大幅增加我们存活的机会。我们经常在报上读到一些悲剧性的新闻,比如有人在公共场所遇袭,周围站着数十人,但是过了宝贵的几分钟后,才有人终于伸手搭救。大多数时候,甚至是无人问津。每次有这种事情发生时,社会总是一片哗然。每个人都在问:怎么会这样呢?难道我们的社会充满了懦弱的自私鬼吗?难道我们都是无能为力的偷窥狂吗?
科学上对此的解释稍微艰深了些。关于许多人宁可袖手旁观也不愿帮助别人的现象,心理学对此已经有大量相关研究,并称之为“旁观者效应”,有些人也将它称为“吉诺维斯综合征”。20世纪 60 年代,一位名叫姬蒂·吉诺维斯的美国女性在纽约市遭人袭击,凶手极其凶残,这桩袭击案历时半小时之久,她不幸丧生。之后的调查显示:至少有 38 人目睹或听到这起犯罪事件,但没有人出手相救。
在这类情况下,会出现什么样的群体动态?
我们已经知道,有两种现象会在此一起发挥作用(详见前一章),即从众行为。
每当我们不确定该如何评估一个情况时,会寻求周围其他人的意见,并从他们那里“借用”信息。尤其是身处紧急状况之际,我们通常会缺乏安全感,因为这种事不会每天发生,我们缺乏练习。我们会问自己:这里发生什么事了?危险吗,或者只是看起来危险?应该怎么办?此外,情况紧急时,时间多半紧迫,让人无暇他顾,只好以周围人的意愿为主。
举例来说,进行烟雾研究时,研究人员让受试者在一个房间内等待,突然有白色烟雾从一个入口冒进来。如果单独留在房间内等候的话,大部分受试者会迅速离开房间。若是安排几个诱饵进入房间,安安静静地待着,那么受试者也会平静地待在房间里,而且是坐着,即使他们因为烟雾几乎什么也看不见。如果在一架飞机里突然闻到烟味,我们会四下张望,并观察其他人有何反应。
若别人都神情自若,我们心里就会想:应该没什么大不了的。
光是这么想就可能很要命,因为大部分时候其他人知道的也不比我们多。他们该怎么办呢?于是大家都茫然地东张西望,每个人都将别人茫然、等待的模样解读成:既然这个人看起来冷静又沉着,那应该就没什么事。我们称这种效应为“多数无知”:一旦没有人心慌意乱,我们也不会慌张。如果接着有人又以“专家”之名站出来,全身上下散发出无所不知的光芒,我们就会觉得自己安全无虞,特别信赖他们,但是在突发的危急情况下,专家知道的通常和我们一样少,他们只是表现得比别人多一分自信罢了(因为,这时优越幻觉在发挥作用,详见“14 为什么每对夫妻都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那一对”)。
我们时不时就会听到在度假胜地发生的悲惨意外,比如一艘早就应该报废的船在公海沉没,或者明显喝醉酒的司机驾驶一辆满载游客的大客车撞向路旁的大树。电视记者事发后往往会问:
怎么会有人搭上这艘船、那辆客车呢?答案是,因为其他人也上船、上车了。而且他们看起来很镇定,于是每位乘客都自行评估:情况不危险。
2001 年 9 月 11 日,当第一架飞机撞向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的一座塔楼时,大楼内迅速传出要大家“保持冷静,待在自己办公室等待救援”的指示。这确实是那栋大楼遇到紧急状况时的一般指示,“专家”在决定性的时刻再次重申这些指示。他们也一一照办了。有些公司的职员听从自己的直觉从楼梯跑下去—到了下面又被送回他们在楼上的办公室。结果,留在办公室的人无一生还。
幸存的都是那些根据自己当下感知与判断采取行动的人。回到旁观者效应和以下问题:意外发生时,为什么旁观者鲜少伸出援手?假使有人在地铁上被殴打,一开始大家也许没搞清楚情况,也许只是朋友之间“闹着玩”,也可能是受害者足够强大能自卫。的确,可是当到了一定程度,总有信息清楚地表明:有人陷入了危险,需要帮助,甚至受害者会大声呼救,但群众依旧不为所动,仿佛什么事都没发生。
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责任分散”,即使对形势的评估是正确的,但现场的人越多,我们就越不认为自己有责任出手帮忙。在许多模拟紧急状况的实验中,无论实验者是单独受测还是在团体受测,都证实了这个现象。
我们从中学到了什么?
第一,遇到危险时,我们的直觉可以救命,假如你不太确定,请自问:如果这里一个人也没有,我应该怎么办呢?请记住,其他人知道的大概不会比你多。这种揣测在紧急状况发生之前也适
用,特别是用来评估情况会变得更危险的时候。
第二,如果你是需要帮助的意外受害者,请跳过“多数无知”,明确地说出:“我需要帮忙。”这样,你避开了“责任分散”,选定一个人,具体描述:“那位打灰色领带的先生,拜托你打电话报警。”
第三,记住你是“旁观者效应”的旁观者,以此来挽救另一人的性命。一项研究得出的有趣结果是这样的:先前听过旁观者效应,因而意识到问题的人,更有可能提供协助。所以,请你尽
可能将这方面的知识传授给别人。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