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和平的毁灭: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遗产
》
售價:HK$
206.8

《
欧洲早期汉学史:中西文化交流与西方汉学的兴起 儒学与欧洲文明研究丛书
》
售價:HK$
206.8

《
烟草:一部资本主义政治史
》
售價:HK$
85.8

《
AI短视频创作攻略
》
售價:HK$
96.8

《
黛莱丝的一生(诺奖得主莫里亚克钟爱之作,当婚姻变成“枷锁”,人生如坠漫长黑夜)
》
售價:HK$
52.8

《
牛津西方音乐史(卷四):20世纪早期音乐
》
售價:HK$
261.8

《
英格兰的扩张
》
售價:HK$
96.8

《
不焦虑的立体几何:学透稳拿分
》
售價:HK$
87.8
|
編輯推薦: |
每一位写作者都要经历自己作为作家的诞生,每一位阅读者都会感知文学的触动和回响。一本“作家之书”,带你跨越2800年的文学长河,走进12位经典作家的世界。
|
內容簡介: |
这是一本从作家的角度看世界、从文学的角度看作家的书。它试图写出现实中的作家、作品中的作家、文学史中的作家,以及人们理想的作家样貌,从而描摹出作家的孕育、诞生以及创作过程。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作家是什么?他们写什么?如何写?又为什么写?带着这四个问题,我们将跨越2800年的文学长河,走进12位经典作家的世界——荷马、但丁、莎士比亚、华兹华斯、弗罗斯特、夏洛蒂·勃朗特、艾米莉·勃朗特、马克·吐温、亨利·詹姆斯、菲茨杰拉德、劳伦斯、毛姆,读他们的人生,品他们的故事,与他们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探寻作家的写作人生,也是在寻找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学之路。
|
關於作者: |
刁克利,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英语语言文学教授协会会员、世界华文创意写作协会副会长、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诗歌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西方文论、创意写作与文学翻译,出版专著《作者》《西方作家理论研究》《诗性的拯救》《诗性的对话》《文学的世界》等,编著《英国文学经典选读》《英美文学欣赏》《翻译学研究方法导论》《西方古典文论教程》等,译著《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哈克贝利·芬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成为作家》《开始写吧!——虚构文学创作》《开始写吧!——非虚构文学创作》等。
|
內容試閱:
|
这是一本从作家的角度看世界、从文学的角度看作家的书。它试图写出现实中的作家、作品中的作家、文学史中的作家,以及人们理想中的作家样貌,从而描摹出作家的孕育、诞生以及创作过程。
在写作中,有四个问题与写作者相伴相随:作家是什么?作家写什么?作家如何写?为什么写作?
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经典作家的经验令人信服,因为他们曾成功地应对过这些问题。在这本书中,我们将走进12位经典作家的世界,探寻他们的写作人生,领悟他们的写作意识,寻找一条自己的成为作家之路。
作家是什么?
这个问题对应作家的角色,即作家是什么样的人。对荷马而言,他是神启者、孤独的漂泊者、诗歌的辩护者,也是时间的剪裁者、能够产生持续影响的不朽者。诗人但丁是现实中的流放者、神学和哲学的探寻者,又是在作品中跨越地狱、炼狱和天堂三界的游历者。莎士比亚则集演员、编剧、股东、乡绅等角色于一身:他身居伦敦,是演员中的编剧、编剧中的股东;回到家乡,他又是乡绅中的作家。他抽离于多重角色之外,又在多重角色之间保持平衡。这些作家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孤独者。孤独是他们的生活常态。他们傲然独立,是自己文学世界的创造者。
同时,作家又是社会中人,他们敏于感知世道人心。文学世界与现实生活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又存在着天然的联系。这种联系不拘泥于一时一事,不限于一人一物,而在于古今一体、内外融通。文学沟通世界,联结人心。海德格尔言说 “诗意的栖居”,我更愿意表述为:作家寄寓人间。这更贴合作家的写作状态:寄寓人间而创造,借用暂住人间的机会捕捉瞬息万变的现实人生,塑造纷繁世事中的持久形象。这是作家的本真角色。
作家在日常生活和文学写作中的状态如何?他们的文学观和思想姿态怎样?他们如何抵御孤独、保持自足的精神面貌?这是本书想要展开论述的内容。
作家写什么?
这个问题对应写作内容,即作家如何发掘素材、提炼主题。荷马唱诵口口相传的战争史诗。但丁抒写自己的遭遇、冤屈与愤怒,
表达自己的挚爱、向往和理想。莎士比亚擅长把已有的故事改编与当时流行的话题相联系。华兹华斯借助想象力,赋予平时所见以新奇感。弗罗斯特劳作于农场田园,传达现代人的情感。夏洛蒂?勃朗特在 《简?爱》中抒写女性的情感历程。艾米莉?勃朗特从家乡荒原中汲取灵感与激情。马克?吐温回望自己的童年和故乡,怀想大河的奔涌流淌。亨利?詹姆斯对移居欧洲的美国人感同身受。菲茨杰拉德褒扬自己羡慕的人物。劳伦斯想调和父母的冲突和恋人之间的争执。毛姆表达成长的矛盾和痛苦……
作家写自己熟悉的事才有底气、有特点,他们能够由身边事扩展为普遍经验。作家善于对普通事件省察体味,外视而内观,从个体抵达世界。他们会从小事情写出大精神,也能将大事件落笔于细微毫尖。
作家如何写?
这个问题对应写作的艺术,即作家采用什么技巧和手法来写作。
文学发展至今,经历上千年的积累和沉淀,各样技法层出不穷、推陈出新,丰富而繁杂。人类的长处是能够继承已有的文化遗产,使其代代相传。一方面,文学无新事。所谓新人新事不过是过往生命模式的反复演练。另一方面,写作有新艺。日出日落,沧海桑田,一切都在变动不居中,总会有新的手法表达人们对世界的新认识和新理解。
写作既有恒定之道,亦有常变之法。所有生活皆可写,各类技艺都值得尝试。无论多么怪异新奇的作品,只要体现了作家的真诚和努力,就有机会为人所识。人类的包容心足够博大,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足够惊人。所以,只管探索,只管尝试。文学发展至今,写作艺术已经精妙绝伦,叙事手法纷繁到无以复加,又简单到只要讲好故事就能够得到一致的认可和好评。
为什么写作?
每一位写作者都能轻而易举地回答这个问题,但没有一位写作者觉得自己能够给出确定无疑的答案。我们对文学有多少期盼,就有多少不同的答案。这是一个需要写作者不断去思考的问题,也许要用一生的写作来检验。
写作的要义也许在于启迪情感的共鸣,激发思想的潜能;也许为烛照幽微之人生,替无声者发声;也许想传达语言的力量,用写作干预现实;也许要开阔视域,发掘未见之世界。作家不只是为了表现自己,也为了捡拾遗忘,传达新知,引领读者思之更深、行之更远。真正的作家培育读者,滋养阅读的品位,校正批评的准则,
指示文学的方向。有鉴赏力的读者反过来也孕育作家,培植作家,形成提升创作水平的土壤。
从公元前8世纪的荷马,到20世纪的毛姆,在本书中,我们将穿越漫长的文学长河,探究经典作家的创作历程,述说他们如何挑战时间、拓展空间,如何锤炼语言、挖掘人性、刻画人物,表达其与自然、故乡、地域、民族及时代的关系;揭示作家个人生活与文学创作的相互影响,说明他们对成为经典作家还是畅销作家的不同选择和态度。
《作家的诞生》是一个美妙的书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