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风俗论(上册)(汉译名著本)
》
售價:HK$
105.6

《
ACT一学就会:接纳承诺疗法入门指南
》
售價:HK$
152.9

《
壹卷YeBook 地域文化与国家认同:晚清以来“广东文化”观的形成 广东历史文化研究
》
售價:HK$
86.9

《
漫步上海老房子(修订版)
》
售價:HK$
63.8

《
江淮方言精汇
》
售價:HK$
107.8

《
历史动力学:帝国的兴衰密码
》
售價:HK$
107.8

《
广岛 普利策奖得主首次揭示原子弹爆炸真相 20世纪美国百佳新闻作品TOP1
》
售價:HK$
63.8

《
全生命周期动作发展 第7版
》
售價:HK$
272.8
|
編輯推薦: |
从祀孔庙,对于儒者究竟意味着什么?何以在国家危亡之时,围绕孔庙从祀这一“不急之务”会有这么多的争论?同样的历史人物,如何被不同的政治势力当作“资源”,赋予不同的,乃至截然相反的意义?顾、黄、王是在晚清士人中日渐成长的新兴偶像,官方的意识形态控制系统如何应对这些新神?
|
內容簡介: |
孔庙是传统中国社会中重要的教育与祭拜孔子等儒家先圣先贤的场所,是儒家文化的重要象征。近代以来,“传统”遭受了严重的冲击,尤其是孔子及其祭祀、教育、文化空间孔庙,更遭到多重的批判与挤压。探索孔庙的变迁,即是透视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有效视角之一。本书从清末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这清初三大儒从祀孔庙事件入手,描绘近代变革大潮冲击下的孔庙从祀及其应对举措,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代思潮”与“传统思想”之间的冲突与张力,展现传统文化如何自我更新,从而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在今天进一步焕发生机提供借鉴意义。
|
關於作者: |
段志强,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政治思想史、明清文化史、中国文化地理等。出版专著《顾祠:顾炎武与晚清士人政治人格的重塑》,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参与网络音频节目《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博物馆里的中国通史》《水生万象:水与中华文明的历史细节》《白银时代旅行史》等,广受好评。
|
目錄:
|
旧庙
孔庙的公与私 / 3
一、 孔庙是一种行业庙 / 3
二、 从祀与公论 / 6
三、 清代孔庙从祀的扩容 / 12
晚清从祀诸贤儒 / 16
旧庙的逻辑 / 80
新神
顾、黄、王身后事 / 85
一、 顾、黄、王从祀是个政治事件 / 85
二、 儒家祠祀系统 / 88
三、 曾国藩与三儒从祀 / 94
四、 陆心源拟顾炎武从祀 / 96
郭嵩焘请祀王夫之 / 99
一、 请祀王夫之缘起 / 99
二、 河间献王刘德从祀孔庙 / 101
三、 从祀请求被驳 / 108
四、 湖南士人与船山从祀 / 115
五、 辅广从祀孔庙 / 118
陈宝琛请祀黄宗羲、顾炎武 / 121
一、 陈宝琛呈请黄、顾从祀 / 121
二、 礼部、内阁反对从祀 / 124
三、 一场错乱的争论 / 135
四、 游酢从祀孔庙 / 137
孔祥霖请祀王夫之 / 140
一、 “于圣学之体用固有如是之兼赅者” / 140
二、 “未足当阐明圣学、传授道统之目” / 146
赵启霖请祀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 / 149
一、 孔庙历史上最后一次升格 / 149
二、 三儒从祀最终定论 / 151
三、 重塑学术偶像 / 160
四、 士人公论与政治权力的博弈 / 163
五、 “胜朝遗献”还是“国朝儒宗”? / 167
六、 超越地域之争 / 171
七、 “道统”隐退,“国粹”凸显 / 173
孔庙与宪政 / 182
一、 从祀与立宪 / 182
二、 腹背受敌的三儒从祀议案 / 185
三、 宪政与儒家政治理想 / 190
四、 最后的交锋 / 193
五、 从祀孔庙有用吗? / 200
尾声 / 203
一、 旧庙新神 / 203
二、 各自表述的“国粹” / 205
三、 《三儒从祀录》 / 209
四、 “诏墨犹未干,呜呼旧社屋” / 214
五、 孔庙从祀史上的“异数” / 216
六、 孔庙的近代命运 / 221
引文出处 / 226
后记 / 232
|
內容試閱:
|
后记
这本书的主体内容源自我的硕士论文,原题《旧庙新神: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从祀孔庙研究》,完成于2009年。
感谢葛兆光老师将我收入门墙。我本科不是历史专业,指导初学者写出一篇能毕业的学位论文并不轻松。这篇论文的部分内容后来得以发表在《近代史研究》和《史学月刊》上,对我同样是非常珍贵的鼓励。
十几年后重读这些文字,我不再像当时那样努力想要看出史料背后的“微言大义”和“历史意涵”,相反,而是更关注文书往来中的字斟句酌、行政流程中的规矩惯例、庙堂争论中的意气与固执。当然,三儒从祀过程中不乏严肃的论争,背后有着或学术或政治的理由,不过也充满琐碎重复、不讲道理、权力运作、“低水平政治正确”(这个词是这次修订时才加进去的),或者随大流、揣摩上意或众意、无可无不可,其中一些甚至左右了历史事件的走向。
感谢张钰翰兄的邀约,让这篇习作有机会出版。感谢责编高笑红老师,我可能是她遇到的拖稿最严重的作者之一。拖延的主要原因,是觉得原稿行文幼稚,修改的话等于重写,不改又过于粗糙芜乱。拖延的结果,就是有扩充而少修改,新写的主要是书中“旧庙”的部分,代表今日之我的看法,“新神”则多仍其旧,从正面而言,也算保留了一些成长的痕迹。
段志强2025年2月12日于崇明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