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中国通史(民国老课本○中学版)(易中天极力推荐的流传最广最经典的民国老课本,最客观、最严谨。反复重印,畅销数十载,一书在手,中国五千年历史全知道)

書城自編碼: 2583949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中國史
作者: 吕思勉
國際書號(ISBN): 9787567534223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08-01
版次: 1
頁數/字數: 736/68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44.3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中国财富管理发展指数(2022)
《 中国财富管理发展指数(2022) 》

售價:HK$ 69.6
希腊神话和仪式中的结构与历史
《 希腊神话和仪式中的结构与历史 》

售價:HK$ 93.6
世界花纹与图案大典
《 世界花纹与图案大典 》

售價:HK$ 357.6
周制与秦制
《 周制与秦制 》

售價:HK$ 153.6
花路
《 花路 》

售價:HK$ 105.6
万亿指数
《 万亿指数 》

售價:HK$ 105.6
中世纪英国的财政、军事与外交(中外文明传承与交流研究书系)
《 中世纪英国的财政、军事与外交(中外文明传承与交流研究书系) 》

售價:HK$ 93.6
缺席者的历史:以色列十个遗失的部落
《 缺席者的历史:以色列十个遗失的部落 》

售價:HK$ 93.6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23.3
《 中国通史 》
+

HK$ 83.3
《 中国通史(民国老课本○大学版)(易中天极力推荐的流传最广最经典的民国老课本,最客观、最严谨。反复重印,畅销数十载,一书在手,中国五千年历史全知道) 》
+

HK$ 55.5
《 中国通史(简明插图版) 》
+

HK$ 107.3
《 中国通史(彩图珍藏版)精 》
+

HK$ 98.8
《 中国通史 》
編輯推薦:
流传最广最经典的民国老课本,最客观、最严谨
易中天极为推崇的著名史学家吕思勉的经典名著
吕思勉与陈寅恪、钱穆、陈垣并称“史学四大家”
反复重印,畅销数十载,一书在手,中国五千年历史全知道
內容簡介:
本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中国通史教材,也是吕思勉先生的第一部通史著作。1923年9月出版,此后一再重印,成为20世纪发行量最大、最受欢迎的一部中国通史名著。本书原名《白话本国史》,此次出版,改名为《中国通史》(中学版)。
  本书以历史事件为经,以经济、文化、社会制度、风俗为纬,详细地记叙了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发展、制度变迁、社会风俗更易、疆域的变化和文化的演变等,内容极为丰富,是了解中国历史的好书。
關於作者:
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生于江苏常州,12岁以后在父母师友的指导下读史书,16岁自学古史典籍。1905年起,先后在苏州东吴大学、江苏省立第一师范等校任教。1926年起,任上海光华大学国文系、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抗战期间,归乡闭户著书。抗战胜利后,重返光华大学。1949年后,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吕思勉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史学家,知识渊博,学术造诣高。在中国通史、断代史和各种专史领域都做出了独到的贡献,为后人的学习研究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与陈垣、陈寅恪、钱穆并称为史学四大家。著作宏富,有《中国通史》、《中国近代史》等。
目錄
绪论
第一章 历史的定义
第二章 中国的历史
第三章 现在研究史学的方法
第四章 本书的分期
第一篇 上古史
第一章 汉族的由来
第二章 古史的年代和系统
第三章 三皇五帝
第一节 三皇五帝时代社会进化的状况
第二节 黄帝和蚩尤的战争
第三节 第三节尧舜的禅让
第四节 禹的治水
第四章 三王时代
第一节 羿的代夏和少康中兴
第二节 夏殷的兴亡
第三节 商朝的事实
第四节 商周的兴亡
第五节 西周的事迹
第五章 春秋战国
第一节 春秋
第二节 战国
第六章 汉族以外的诸族
第一节 獯粥
第二节 东胡
第三节 貉
第四节 氐羌
第五节 粤
第六节 濮
第七章 中国古代的疆域
第八章 古代社会的政治组织
第一节 古代社会的阶级制度
第二节 封建
第三节 官制
第四节 教育和选举
第五节 兵制
第六节 第六节法律
第九章 古代社会的经济组织
第一节 农业
第二节 工商业和货币
第三节 春秋战国时代社会经济的变迁
第十章 古代的宗教和文化
第一节 古代的哲学和宗教
第二节 文字的起源和变迁
第三节 东周以后的学派
第二篇 中古史(上)
第一章 秦始皇帝的政策
第二章 封建政体的反动
第一节 豪杰亡秦
第二节 项羽的分封和楚汉的兴亡
第三节 汉初功臣外戚宗室三系的斗争
第三章 汉初的休养生息
第四章 汉朝的武功
第一节匈奴
第三节 西域
第四节 朝鲜
第五节 闽粤南越和西南夷
第五章 前汉的衰亡
第一节 汉武帝的内政
第二节 霍光废立和前汉的外戚
第六章 社会革命
第七章 后汉的兴亡 
第一节 光武的中兴
第二节 后汉的武功
第三节 后汉的外戚和宦官
第八章 秦汉时代的政治和文化
第一节 官制
第二节 教育和选举
第三节 赋税 
第四节 兵制
第五节 法律
第六节 学术
第三篇 中古史(中)
第一章 后汉的灭亡和三国
第一节 后汉的乱源 
第二节 汉末的割据和三国的兴亡
第二章 两晋和五胡 
第一节 晋初异族的形势
第二节 八王之乱
第三节 西晋的灭亡
第四节 胡羯的兴亡
第五节 鲜卑的侵入
第六节 东晋内外的相持
第七节 苻秦的盛强
第八节 淝水之战和北方分裂
第九节 拓跋氏的兴起 
第十节 宋篡东晋和魏并北方 
第三章 南北朝
第一节 宋齐的治乱
第二节 北魏的盛衰 
第三节 东西魏的纷争和侯景乱梁
第四节 周齐的兴亡和隋的统一
第四章 军阀和异族
第二篇 中古史(下)
第一章 隋朝的内政外交
第一节 隋文帝的内治
第二节 回族的起源和分布
第三节 高车和柔然 
第四节 突厥的起源 
第五节 突厥的盛强和隋朝与突厥的交涉 
第六节 朝鲜半岛三国和中国的关系 
第七节 隋唐的兴亡
第二章 唐朝的初盛
第一节 唐太宗灭突厥
第二节 藏族的兴起
第三节 印度阿利安人入藏 
第四节 唐朝和朝鲜、日本的关系
第五节 从魏晋到唐中国和南洋的关系 
第六节 武韦之乱和开元之治
第三章 从魏晋到唐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情形
第一节 官制
第二节 教育和选举
第三节 兵制
第四节 刑制
第五节 赋税制度和民生
第六节 学术和宗教
第七节 门阀的兴废 
第四篇 近古史(上)
第一章 近古史和中古史的异点
第二章 唐朝的分裂和灭亡
第一节 安史之乱
第二节 唐中叶后的外患
第三节 肃代到穆宗时候的藩镇
第四节 宦官的专横
第五节 黄巢之乱和唐朝的灭亡 
第三章 五代的兴亡和契丹的侵入
第一节 梁唐晋的争夺 
第二节 契丹的兴起和侵入中国
第三节 周世宗的强盛和宋朝的统一
第四章 北宋的积弱 
第一节 宋初和辽夏的交涉
第二节 宋初的政策和后来腐败的情形 
第三节 王荆公的变法
第四节 神宗的武功
第五节 元祐绍圣的纷更和徽宗的衰侈 
第五章 北宋辽金的兴亡
第一节 女真和金室的起源
第二节 辽朝的灭亡 
第三节 北宋的灭亡
第三篇 近古史(下)
第一章 南宋和金朝的和战
第一节 南宋初期的战事 
第二节 和议的成就和军阀的翦除 
第三节 海陵的南侵和韩侂胄的北伐
第二章 南宋金元的兴亡 
第一节 蒙古的由来
第二节 蒙古征服漠南北
第三节 金朝的灭亡
第四节 南宋的灭亡
第三章 蒙古的武功 
第一节 大食盛强以后西域的形势 
第二节 蒙古的西征
第三节 蒙古和朝鲜日本
第四节 蒙古和南方诸国 
第四章 元朝的衰亡
第一节 汗位继承的纷争 
第二节 元朝的政治
第三节 元朝的灭亡
第五章 宋辽金元四朝的政治和社会
第一节 官制
第二节 学校选举
第三节 兵制
第四节 刑制
第五节 租税制度(上)
第六节 租税制度(下) 
第七节 钞法
第八节 学术风俗 
第五篇 近世史(上)
第一章 明朝的对外
第一节 明朝的武功
第二节 瓦剌的强盛
第三节 蒙古的再兴
第四节 倭寇和丰臣秀吉
第二章 明朝的内治
第一节 宦官的专权
第二节 权臣和党祸
第三章 清朝的兴起
第一节 清朝的先世
第二节 建州女直的盛衰
第三节 海西女直的南迁
第四节 清太祖的兴起 
第五节 辽东西的战争
第四章 明朝的灭亡
第一节 流寇和北都陷落
第二节 福唐桂三王的灭亡
第三节 郑氏和三藩
第五章 清朝的盛世
第一节 满洲内部特殊势力的消灭
第二节 清朝对待汉人的政策
第三节 顺康雍乾四朝的政治
第六章 近代的蒙回藏 
第一节 种族和宗教的变化
第二节 黄教的盛行和天山南路的回教
第三节 卫拉特的盛强和清朝征服蒙古
第四节 清朝平定西藏
第五节 清朝平定卫拉特
第六节 清朝平定回部 
第七节 清朝征服廓尔喀 
第七章 近代的西南诸族
第一节 湘黔的苗族
第二节 滇黔的濮族和金川
第三节 两广的粤族
第八章 近代的后印度半岛
第一节 平缅麓川的灭亡和缅甸建国
第二节 第二节清朝和缅甸的交涉
第三节 黎莫新旧阮的纷争和清朝讨伐新阮
第四节 暹罗的建国
第九章 清朝的中衰 
第一节 乾隆时的衰机
第二节 嘉庆时的内乱
第四篇 近世史(下)
第一章 中西交涉的初期
第一节 西人的东来
第二节 基督教初入中国的情形
第三节 中俄初期的交涉
第四节 西南最初对待外人的情形
第五节 五口通商
第六节 英法兵攻破京城和东北的割地
第二章 咸同时的大内乱
第一节 太平军
第二节 捻军
第三节 回事
第三章 藩属的丧失 
第一节 英俄的亚洲侵略和伊犁交涉
第二节 安南和缅甸、暹罗的丧失
第三节 中日甲午之战和朝鲜的丧失
第四节 教士保护权的变迁和德据胶州
第四章 清朝覆亡和民国的兴起
第一节 革新的原动力
第二节 咸同光三朝的朝局
第三节 戊戌政变和庚子之乱
第四节 满蒙藏的危机(上)
第五节 满蒙藏的危机(下)
第六节 清朝的末运
第五章 明清两代的政治和社会
第一节 官制 
第二节 学校选举
第三节 兵制
第四节 法律
第五节 赋税制度(上)
第六节 赋税制度(下)
第七节 币制的变迁
第八节 学术思想的变迁
第五篇现代史
第一章 从武昌起义到正式政府成立
第一节 武昌起义和各省光复
第二节 临时政府的成立和北迁 
第三节 大借款、宋案和赣宁之役
第四节 正式总统的举出和国会解散 
第二章 俄蒙英藏的交涉
第一节 俄蒙交涉
第二节 英藏交涉
第三章 五月九日的国耻
第一节 五口通商以来外交上形势的回顾
第二节 日占青岛和二十一条的要求
第四章 帝制复辟和护法
第一节 帝制运动
第二节 对德宣战和复辟
第三节 护法战争和南北议和
第五章 南北分裂后的变故
第一节 皖直战争
第二节 军政府的绝续和北方下统一令
第三节 赣豫陕的战事和川湘鄂之争
第四节 直奉战争
第五节 北方黎徐的更迭和南方广州之变
第六节 各省的纷扰
第七节 裁兵废督和自治的潮流
第六章 最近的蒙藏
第一节 蒙古的取消独立和再陷
第二节 六年后的英藏交涉 
第七章 最近的交涉
第一节 巴黎和会的失败
第二节 华府会议的参与
第三节 鲁案的解决
第四节 共同出兵和中东路
第五节 松黑航权和尼港事件
第六节 中俄的新交涉
第七节 中国和德奥的新交涉
第八节 日本在东北的形势
第八章 最近的财政 
第一节 民国时代的财政情形
第二节 中国的内外债
第三节 新银行团的复活
第四节  最近的关税问题
內容試閱
第六章 最近的蒙藏
第一节  蒙古的取消独立和再陷
内地的情形,大略说过;现在又要说到蒙古的事情了。原来蒙古从独立以来,虽名为承认中国的宗主权,而实权实在俄人手里,这是无可讳言的。1917年三月,俄国革命,一时顾不到蒙古,而蒙古反大受俄国兵匪的侵掠。从1912年到1916年,蒙古人借了许多俄债。这时候,俄国已无债可借,蒙人财政,颇难支持。又蒙人有所谓黄人和黑人,黑人系札萨克所辖的人民;黄人则直属于活佛或葛根(次于活佛的喇嘛)的人民,谓之沙毕。活佛对黑人,课税颇重;而沙毕则概不负担。又蒙古王公,本有其兄弟相及之法;而活佛则往往任意指派不当承袭的人。所以各旗王公和人民,主张内向的,渐居多数。
中国所派的驻库大员,第一人系陈箓,不两月而去职。继其后的为陈毅。1919年六月十三日,又派徐树铮为西北筹边使。十一月十七日,外蒙王公、喇嘛等,合词请愿:“……情愿取消自治……前订《中俄蒙三方条约》及《俄蒙商务专条》并《中俄声明文件》……当然概无效力。其俄人在蒙营商事宜,将来俄新政府成立后,应由中央政府负责,另行议订……”由陈毅电呈。二十二日,下令封活佛为外蒙古翊善辅化博克多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汗。二十四日,外交部即照会驻京俄使,声明取消《中俄蒙三方条约》、《俄蒙商务专条》及《中俄声明文件》。并将蒙古取消自治,照会各国公使。十二月初一日,令徐树铮以西北筹边使督办外蒙善后一切事宜。取消原设办事大员和佐理员。初二日,又以徐为册封专使——1920年二月十五日,徐又兼张恰铁路督办。
外蒙自治取消后,呼伦贝尔各旗总管,亦于十二月二十一日,请副都统贵福,呈请东三省巡阅使张作霖、黑龙江督军孙烈臣,转呈中央,取消特别区域(1915年中俄会订《呼伦贝尔条件》当然无效)。1920年一月二十八日,下令允许,并由外交部通知俄使和各国公使。直皖战后,筹边使和张恰铁路督办都裁撤,派陈毅为镇抚使。因拟订镇抚司官制……迁延数月,迄未到库。而俄旧党却于其间,运动库伦,背叛中国。
原来这时候,正是俄旧党在西伯利亚失败的时候(参看第七章第四节)。其党分为数部,而恩琴占据后贝加尔一带;谢米诺夫匿居大连,替他筹划军械。
边防军未解散时,全数有三师四混成旅;而驻扎蒙古的,只有褚其祥一旅,高在田一团。1920年十一月,俄旧党攻库伦。褚、高把他击退。因为怕活佛和俄旧党勾通,就把他迎入镇抚司署。旋陈毅到库,把活佛放还。1921年二月初一日,俄旧党再攻库伦,先把活佛劫去。高在田先分防后地。褚其祥兵力既单,军粮又罄;初二日,同陈毅突围走叨林,初四日,恩琴陷库伦。
先是政府以张景惠为援库总司令,邹芬为援库副司令。然援兵开到库伦的,只有十六师的袁天顺骑兵一团,步兵一营。鏖战不胜,亦即却回。于是恩琴分兵四出。三月十一日,陷叨林。十三日,陷乌得。十九日,陷恰克图。二十五日,陷科布多。七月中,俄旧党又西出,陷阿尔泰,道尹周务学死之。五月三十日,政府以张作霖为蒙疆经略使;所有一切剿抚计划,付以全权,便宜行事。其热河、绥远、察哈尔……各都统……一并归该经略使指挥节制……
六月二十七日,苏维埃外交委员长翟趣林,以旧党根据库伦,反对俄新政府,要求中国派兵会剿。七月六日,由中国谢绝。而远东共和国,业已派兵攻击恩琴。一面令其驻京代表阿格勒夫,向我国申明,不能不出兵。目的达到,即行撤退。于七月初五日,入库伦。恩琴逃到呼伦贝尔。八月二十五日,为远东军捕获,后来把他枪毙。库伦、恰克图,尽为远东军所占。先是政府于三月三十一日,褫夺陈毅官职,以李垣代理。这时候,遵照远东驻京代表的声明,就令李垣去接收库、恰。当时俄人颇想占据,所以未得要领(参看第七章第六节)。其阿尔泰,新督杨增新,于九月中旬,与俄红军会兵克复。当出兵之前,订有《临时条约》,声明为一时的共同动作;目的达到,俄军即须撤退。后来俄人总算照约履行。1922年,俄代表越飞来后,中国和他交涉库伦的事,也并无头绪。而外蒙却派代表来京,历述倾向中央之意,并请派大兵收复库伦。政府于九月初七日,派那彦图为外蒙宣慰使。
第二节 六年后的英藏交涉
民国初年的中英藏交涉,绵亘四年,毕竟成为悬案,已见第二章第二节。而1917年秋间,因四川内部有战事,藏人复趁机内犯。其时川边镇守使是陈遐龄,兵力单薄,又没有后援。遂至类乌齐、恩达、昌都、贡觉、同普、德格、白玉、登可、石渠、瞻化等,相继失陷。不得已,听从英副领事窦锡麦调停。于1921年十月间,由军统刘赞廷,与藏人在昌都订立停战之约。暂时划界:由盐井南方大索、德化、里塘、甘孜、瞻对、章谷、康定、丹巴、炉定、稻城等地属汉,类乌齐、恩达、昌都、同普、柯邓、石渠等地属藏。停战期限,系属一年。
1919年五月,英使说停战期限将满,到外交部催开会议。五月三十日,和八月十三日,由外交部与英使会议两次。我国方面,仍根据1915年的条件,主张打箭炉、巴塘、里塘属川。察木多、八宿、类乌齐三十九族属外藏。瞻对、德格及昆仑山以南、当拉岭以北之地归内藏。英使提出两种办法:
一、取消内外藏名称。将打箭炉、巴塘、里塘、瞻对、冈拖地方,划归中国内地。德格以西,划归西藏。
二、仍用内外藏名称。将打箭炉、巴塘、瞻对、冈拖,作为内地。昆仑山以南,当拉岭以北,作为内藏(中国不设官,不驻兵)。德格归外藏。
外部于九月五日,通电有关系各省,征求意见。旋经各省复电反对。其理由:一、1918年停战所定驻兵之界,不能认为根据。二、康、藏不得并为一谈。三、新疆、青海的边境,尤其不能牵混。而阁议亦先已于八月十六日,决定此问题的停议。英使于十二月初三日,又要求开议,中国亦未应允。1920年一月二十日,英公使照会外部,谓五月三十日,贵部请开的拉萨中英藏会议,英藏都无异议,但更须加入印度委员云云。二月初六日,外交部声明中国政府并没有要开拉萨会议的意思,贵使的话,系属误会。到1921年一月十五日,英使又到外交部,说:中国把西藏交涉延宕,而暗中命甘肃督军遣使招徕达赖,殊属不合。当经外交部以英使对于此事无权过问,拒绝。二月中旬,我国提出一哲孟雄会议,不经我国承认的条件,不能作为标准;二仍以我国1915年提出的各条件为标准;三会议形式,依照中俄蒙会议之例等条件。英国政府,又不认可。中国政府,乃主张暂缓会议,先定一种暂行办法。由中国将藏边乱事平定,并改革川边各土司的内政,然后解决藏案。英国又要限制我平乱的区域;并反对改革土司内政,以致此问题仍无着落。
而1920年岁底,因川、滇军之争,陈遐龄与刘赞廷,亦相冲突,藏番又趁机入犯。到1921年三月间,刘赞廷被陈遐龄的兵击败,退入云南,后为顾品珍擒获(参看第五章第六节)。藏番于三月间犯昌都,被守兵击退。五月间,又犯巴塘、里塘。陈遐龄正出军讨伐,而因防地洪雅,为第八师陈洪范所占,退军雅州(参看第八章第六节)。
后来华府会议开会,我国代表,和英国代表接洽,请于华会终了后,会议藏事,英国不甚愿意。1922年正月间,驻英公使电外部,说英外部大臣对藏事,允酌量让步。然其条件,仍有西藏内政外交,完全自主;英国得修理西藏铁路等。外部当电驻使驳覆。从此以后,亦没有正式交涉。达赖喇嘛于一月间派使来京,表示愿服从中央之意,九月间又遣使重来。然而川边尚且空虚,靠着区区达赖的信使,能否维持此一发千钧的西藏,正又是一个问题了。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