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古乐之美

書城自編碼: 2722334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藝術音乐
作者: 苏泓月
國際書號(ISBN): 9787103049921
出版社: 人民音乐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01-01

頁數/字數: 446页
書度/開本: 32 釘裝: 精装

售價:HK$ 192.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人,为什么需要存在感:罗洛·梅谈死亡焦虑
《 人,为什么需要存在感:罗洛·梅谈死亡焦虑 》

售價:HK$ 81.6
锁国:日本的悲剧
《 锁国:日本的悲剧 》

售價:HK$ 93.6
AI智能写作: 巧用AI大模型 让新媒体变现插上翅膀
《 AI智能写作: 巧用AI大模型 让新媒体变现插上翅膀 》

售價:HK$ 70.8
家庭养育七步法5:理解是青春期的通关密码
《 家庭养育七步法5:理解是青春期的通关密码 》

售價:HK$ 59.8
三体(全三册)
《 三体(全三册) 》

售價:HK$ 113.5
天象之维:汉画像中的天文与人文
《 天象之维:汉画像中的天文与人文 》

售價:HK$ 105.0
妓女与文人
《 妓女与文人 》

售價:HK$ 38.4
舵手证券图书 短线交易大师:工具和策略 24年新修订版 实战验证的交易技术 经典外版书
《 舵手证券图书 短线交易大师:工具和策略 24年新修订版 实战验证的交易技术 经典外版书 》

售價:HK$ 93.6

 

建議一齊購買:

+

HK$ 63.0
《 陶渊明的遗产(张炜著) 》
+

HK$ 102.0
《 我的奋斗1:父亲的葬礼 》
+

HK$ 88.5
《 1943:中国在十字路口 》
+

HK$ 118.5
《 滑铁卢:四天、三支大军和三场战役的历史 》
+

HK$ 63.0
《 文艺复兴的故事01:文艺复兴是什么 》
編輯推薦:
可读性:冯唐评价本书“手工点赞,强烈推荐”;著名音乐家刘索拉女士读完全书后,认为全书栩栩如生的文字让那些古乐器“穿越数千年的空间,带着古战场或宫廷雅士或街巷平民的气息”扑面而来。
专业性:本书以真实的考古材料、丰富的历史文献为基础,钩沉探幽,这不仅是一本讲述中国古代乐器与音乐的书籍,而且还可从中重温绵延三千多年的华夏文化。
艺术性:中央美术学院教师、艺术家章燕紫带领团队为本书所讲述的60件乐器逐一绘制了中国传统线描画,画风统一,素朴清简,似现代版《三才图会》。不仅从视觉上给予读者认知,而且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形成更为真切的感受与领悟。
內容簡介:
《古乐之美》根据中国古代乐器按照不同制作材料制定的八音分类法:“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将全书分为八卷,甄选六十种古乐器,从乐器形制、历史背景、制造工艺、文学艺术四个角度为读者讲述中国古乐器的源流发展及美学意义,从音乐与文学、艺术与历史中解读涵盖在乐器中的天地人伦、五行节气,以及中国人独有的情感脉络和哲学思考。
昔日,伏羲制琴瑟,女娲造笙簧,上古传说与华夏先民繁殖息息相关;伯牙遇子期,嵇康会阮咸,是文人高士的精神陶养之所在;四面楚歌声、边塞杨柳怨,满怀壮士征人慷慨苍凉的家国悲秋;相如凤求凰,张生与莺莺,则演绎着一出出萦绕不绝的楼台幽情……钟鼓高悬,千秋万象,琴弦一拨,天地阔远,翻阅本书,重温绵延三千多年的华夏文明,领略余韵悠长的中国古乐之美。


名人推荐
这本书很容易读,是所有专业音乐人士或爱音乐的人都值得留在手边的一本书。书中描述的那些古代乐器如魔影般出现在我脑海里,它们的命运栩栩如生,穿越数千年的空间,带着古战场或宫廷雅士或街巷平民的气息奏出声音。——刘索拉(音乐家)
我音乐一窍不通,五音缺仨,古乐于我更像天外的一条银河。我热爱古器物和古美术,高古玉、老窑瓷,日用月拥,无故不去身,古人的精妙世界恍然间就在身边。苏泓月《古乐之美》的美文、美图丰富我对古人世界的认知,让我五音从缺仨到缺俩。手工点赞,强烈推荐。——冯唐(作家)
音乐是天上的云,中国古代音乐更是黑夜中的云,下一场好雨,我们才能感知它。这本书就是文字之雨,大珠小珠落玉盘,通过文物和文史的回响,远古的音律近在咫尺,眼见为实。泓月以丰富而有趣的图像和史料还原中国音乐史,《古乐之美》是考古、文采与质感兼有的一本好书。——徐累(艺术家)
多数中国古代音乐史著作(包括古代乐器学著作)经常被诟病为“不食人间烟火”,因其脱离大众,缺少读者。苏泓月的《古乐之美》这部书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这种缺点。作者充分发挥了自己文史方面的特长, 在不牺牲学术性的前提下,突出了文字的文学性和趣味性,内容也比一般的专业音乐史著作丰富。相信这部书会成为广大古乐和古乐器爱好者所喜爱的读物。——刘勇(音乐学者)
这是一段深远又何其孤独的旅行,只有深入其中的稀有知音了解这项工作的价值和意义。一器如一人,乐音则是人的气息。泓月在残缺的历史和文学中,寻找被时光减弱的古老乐音,为依然存在却不复旧观的乐器一一立传,为已然消失不复重来的乐器书写生死轮回。——朱哲琴(音乐人)
關於作者:
江苏南京人,现居北京。
学者、作家、影像艺术家。先后就读于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服装设计专业、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美学方向。作为时装文化的研究者,曾经多年立身于时尚传媒。
学术方面,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中国古代艺术与汉传佛教。
其他已出版作品:
长篇小说 《盗国》 2013年4月
长篇传记小说 《问君此去几时还—李叔同传》2014年5月
目錄
代序 给苏泓月的一封信 刘索拉
引子: 骨龠 摇响器 巫祭
卷一 金音汤汤
和铃央央
钟鸣鼎食
晓战随金鼓
妙音飞花雨
玲珑环佩互宫商
云间锣鼓
禅钟出林幽
梵宫清磬
卷二 灵石仪磬
爰有异石
卷三 旷土远音
大地悲怀
鼓缶而歌
卷四 革鼓雷灵
殷殷鸣鼍
悬若日月
革鼓雷灵
仙乐风飘何处
南唐已老
卷五 丝弦清波
悲歌击筑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既见君子, 并坐鼓瑟
宝柱秦筝弹向晚
箜篌引
停杯且听琵琶语
来听纱窗摘阮声
胡琴旧事
三弦五味
卷六 万木云深
合止柷敔
画堂檀板秋拍碎
山风向木鱼
吹叶嚼蕊
卷七 匏声凤音
今夜何人,吹笙北岭
卷八 竹雅清风
管中乾坤
参差凤鸣
紫箫声转香风回
虚无吹断
穿云裂石
凉月悲笳
觱篥无声河汉转
跋 未了缘
参考书目
內容試閱
序言
代序:给苏泓月的一封信
苏泓月女士:
你好,谢谢你的书稿!
通过你清晰的文字描述,那些古代乐器如魔影般出现在我脑海里,它们的命运栩栩如生,穿越数千年的空间,带着古战场或宫廷雅士或街巷平民的气息奏出声音。
这本书很容易读,是所有专业音乐人士或爱音乐的人都值得留在手边的一本书。书里的资料丰富,把中国打击乐、弹拨乐以及吹奏乐的来龙去脉一笔画尽。你的解译和跨越时空的调侃,使读者一下进入到这个宏大复杂的声音历史,当然要弄明白这些文字记载中的声音和真实声音的联系,就得花上一辈子的功夫了。 因为很多古代乐器现在已经消失了,或者同样的乐器也早就不演奏同样的声音了,那些古代的声音是什么?看你的书,更加让我感叹:中国音乐史真像一个运星不佳的巨人,且不说秦始皇焚书坑儒销毁了上古丰富的乐史经书;单说古代那些亡国君臣只要一面临亡国或亡了国,就怪罪音乐使人萎靡不振。于是音乐加上种种禁忌的枷锁,以“使人抛却妄念”。到了如今,我们只能对这个不会为自己辩白的巨人曾发出的声音进行“猜测”。
你的漂亮文字和插图,把中国乐器的漂泊史为读者清晰展现,它们在人类社会中的出现和消失,反映了种族和社会结构发展的走向。如果说声音的振动频率如同巨神对人类意识的影响;那么乐器就像传达神旨但却被命运捉弄的草民,在世界各角落漂移。它们也像人类一样,适者生存,时而由于命运出现在皇室成为权利之音的象征,浑身刻满繁华;但世时一转,它就可能沦为民众的娱乐工具或干脆由于不适时宜而被彻底抛弃。
作为职业音乐者,我们常常面对西方巨大的音乐系统和散若荒沙的中国古代音乐经典而感叹。因为我们现在能听到的古代音乐,大部分是“教化之音”的结果,教化来教化去,我们就剩下了五个音来回演奏。尤其是这五个音据说都是针对人体要命的五脈,所以潦草不得,因此古代教化主有最强大的理由来简化人们的音乐思维:要养生要活命者,禁声。
真幸好今天我们是生活在一个微观世界中,今天我们能够让所有的声音浮动出来,今天我们能草木皆音得猜,从村民的嚎歌猜回到古战场至宫廷;从一个滑音猜回到第一口人类的呼吸,启动我们生命中的全方位感受。
那些在上古被指亡国罪名的“靡靡之音”,它们曾经是什么声音?是不是中国古代的十二音律结构的声音?是不是那些上古六全音和各种即兴的移宫上下浮动的如同海市蜃楼般难以捕捉的音调?
谢谢你!
刘索拉
2015年11月10日凌晨

后记
跋 未了缘

起头时,芳草绿生才雨好,
收尾时,杏花红坠已春消。
良可叹,实堪嘲,
流水光阴暮复朝;
别绪闲情收拾去,
我且待,词登十七润新毫。
——清?陈端生

陈端生当年写《再生缘》的时候,在第十六回搁笔,作此词,表示她心里指望着还有第十七回。实在如我当下心情,虽然在写作过程中,几欲停住,又慢吞吞拾回来,一个字一个词考证,一句一句往下写。不过现在却暗暗想,或许往后,在不明的未来里,还会接着续上这段缘份,如果有心气儿,如果有时间,如果有机会。
这些文字,不算什么文学创作,只是我对中国古代音乐知识探寻中的一些笔记,出于爱好,零乱支离,不成体统。它们常常在各个方面,让我这个好奇心强烈的人,生出诸多疑惑,无论是渊源,还是演变,或是与它们相关联的人情是非,有若古今传奇,有若艳粉轶事,真真假假,虚虚实实。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我们常说格物致知,音乐的骨架是乐器,乐曲是它的血肉,人赋予其灵魂。无论弹、拉、吹、敲,表达的是人的心境,意念,悲喜,种种……今天的人,不可能复制出古乐的滋味。古人也一样,宋朝的人,弹不出唐朝的韵,唐朝的人,吹不出汉魏的音,再往前,是神秘遥远,无可触及的先秦。人们有的,仅仅是臆想,从前已逝,无人听过真声,无论哪朝哪代,人们弹奏的,是他们自己,是当下的音,与技巧的熟练程度,曲谱的新旧无关。
我出生在一个爱听戏,又出伶人的家庭。我的外公,他是一位建筑师,京戏票友,爱学马连良,也爱听程砚秋、周信芳,随着他,我在那些没完没了的《空城计》、《甘露寺》、《四郎探母》、《坐楼杀惜》中无奈地长大。我的三姨奶奶,她曾经貌美如花,习惯了吊嗓子,说话也永远吊着,细声细气,温婉可人,她是一位京昆旦行演员,曾经《玉簪记》里的陈妙常,六十五岁封刀,最后演的是《金玉奴》。她在绣椅上的定妆照,是我幼年时,贫乏视觉上的最好安慰。
我并不懂戏,所以这里凡是写到关于戏曲伴奏时,便止笔了。我仍爱听戏,听着便觉得,人还在过去的家里,热热闹闹,厨房里煮着莲子银耳红枣粥,香味飘过来,这里,阎婆惜正听到乌龙院外传来三更鼓,宋江辗转思量,杀心渐起。
至于古乐器,数千年流转,一件件,余温不同,气韵有别,似一个个不一样的人。在我们不知长短的一生中,不知会结识多少朋友,有的近,有的远,但你总会记得他们的别样气息。因此,诸多种类,我只选了仿佛是我的朋友的那一些,君子之交,其淡如水,临岸观水,微波静美。
天涯至友,记得便是情义。写这些乐器,仿佛为它们一一立传,毕竟没有那么熟络。蒋介石曾有联:“穷理于事物始生之处,研几于心意初动之时。”便可借来比做这漫长的散记过程。穷理是份苦差,书斋枯寂时,听听旧曲,曾经几番心动,得以支撑下来。
失去的,就让它失去,可以追怀,不必留恋。接受今天,喜欢不喜欢,那也是没有办法。每个人对于当下,选择继续生活下去的方式不同,我选择拎着一只不大的水桶,往历史的泉井里去打捞,一次一次,攀着井沿,小心提起,猴子捞月一般,愿意朝夕如此。
事物一旦产生,便有自己的轨道和线索,面对历史,我们无能为力,可以能做的,不过遵循事实,摸索来龙去脉。或许你看到这里,会心生失望,觉得并没有那么美,也不似一帧帧古画小词动人,是的,这大抵是由于少了些假想与呻吟,连而少了些婉丽词藻。
古乐之美,今非昔比。失传的,盖棺定论,仍在的,妥善评议,无论考据还是行文方面,一定错漏甚多,且分析片面,请内行的你,悉心指正。

苏泓月
乙未年腊月初一于京师

文摘
引子:骨龠 摇响器 巫祭
那时候,他总是独自在田地里坐着。
用一枚尖又长的石刀,慢慢地将一根手指大小肢骨磨刻出细孔,关于细孔的定位,他心中自有测算方式,后世却没有人知道了。他边磨刻,边将它竖起来,嘴唇对着骨管一端,手指按住音孔,试着吹一吹,尖利清扬的声音,从那根管状肢骨里发出。
可能因为声音高低转折的变化有些弱,他不是很满意,于是在第六与第七个细孔间又加了一个更细的孔,便于控制和过渡,而有的孔被他磨大了些,为的是声音更加响亮。
这根肢骨来自一只被猎杀的鹤。在黄河中游一带的人们,靠耕田、捕鱼和捕猎为生,天上的飞鸟,地上的走兽,常常会被空中忽如其来的声音诱骗,那声音来自大地,响彻云霄,鸟儿听了以为同伴的呼唤,狮虎听了以为离群的野鹿,甚至密云不雨,久涝成灾,虫扰庄稼,瘟病蔓延,也可以试着通过这声音,在苍茫天地间,向未知的神灵说一说。
天有神,地有主。雨落下来,稻禾茁壮,是天神感应;当女人用陶纺轮织好苎麻,以骨针缝成衣服,用陶器煮好一家人的饭食,或者丰收时,人们堆起柴火,熏烤牲畜,围着他歌唱时,他便是地之主。
他是谁呢?是捕猎人,部落首领,巫师……所有身份都可以是他,他是那个独坐在田地里的男人。
他是独坐在中原大地上,生活在远古时期的先民,新石器时代的觉者。他也是一位数学家,区区几个小孔,排列起来端正威仪,它们的距离测算,定音精准,是个永久的谜,每一单调孔洞吹出的音,其韵无穷。
一孔洞开乾坤,一音包容天地,吹响之时,他自己便是天地,万物之主宰。
他一生,做过不止一根这样的骨龠,人们也称它为骨笛,不过它只是吹管乐器的初始形态,龠更加贴切,它的读音,与音乐的乐相同。像这样精细的骨龠,有一根曾经摔断过,他在断处左右两边各钻了两个小孔,以线维系,再一圈圈缠绕固定,便又可以吹出他想要的乐声。
他吹的是什么呢?依和着迎面吹来的风,依和着面前或急或缓的河水,依和着天上散散聚聚的云朵,依和着自己安宁抑或不安宁的心。
他的气息,与大自然之气息共同起伏。
天风,云波,水浪,松涛,在他唇边,动静相合,汇总成抑扬音调,他的觉知,时而舒展,时而顿止,他对于世界的描绘,全情投入地通过他的气息,以这清远的骨龠声,随机变幻的音调,飘荡在人世间。
人们契刻记事,他的名字不知遗落在哪里,他并没有活在远古的传说中,手中的那支骨龠,伴随着一场隆重的葬礼,得以永留于世。
历史的残片,后人想象起来总是贫乏苍白。黄土之下,只存枯骨,却胜过世上万千鲜活生命。他下葬时,陪伴在身边的,有那支被修补过的断龠,线绳缠绕过的痕迹还在。物敬,先民敬天惜物,敬生死,敬万年不化的情意,从这支葬器可见。
他生活的时代,距今差不多八、九千年。与他同遗址的墓葬,约十五座,位置在河南舞阳贾湖,被发现于1986-1987年间。出土的骨龠共有25件,多为鹤的尺骨制成。1件是半成品,存在窖藏中,两件残骨龠则被弃置在地层中,另外22件完好的骨龠与他们的主人随葬,多数被放置在主人身旁,这些主人皆男性,是巫师或者首领,是骨龠的制作者与使用者。
那支断龠和其它几支骨龠一样,管开七孔,且另有一调音小孔,在第六与第七孔之间,孔洞大小为大孔的三分之一,分七声音阶,而另一些则管开四孔、五孔、六孔,它们代表骨龠早、中、晚三个分期,时间跨度大约从公元前5800年至公元前7000年。
宫、商、角、徵、羽,另有变徵、变宫二声,西周以来的七声音阶在中国绵延了两千六百年,故可知,舞阳骨龠的七声音阶,已充分显现华夏先民的驭物智慧。有两支骨龠,形状相似,吹出来的音有高低粗细之分,可能是一对雌雄龠。
舞阳贾湖的先民,就这样以似鸟似鹿的骨龠,招飞禽引走兽,生之哀乐,命运跌宕,都留在音孔中,在音孔与音孔之间,依稀还能看见当时修修改改的等分痕迹。

* * * * * *

史前文化是巫觋文化。女巫为巫,男巫为觋。
他们是原始部族的精神领袖,能巧饰、掌规矩,善卜医,知天文地理,是创造刻符记事时代的圣人智者。
巫咸、巫贤、巫彭,史籍中有据可考的殷商王室著名巫师,同时又是名臣与名医,这样的巫,传说有十位,《山海经?大荒西经》中讲到边远辽阔之地,有座名曰丰沮玉门的灵山,为日月所入,以巫咸为首的十位巫师在这里上达天,下返地,灵山就是巫人活动的巫山,“灵”的繁体字——靈,它的下方正是一个巫字。
山是神的居所,巫觋们在这里接天引地。也有帝王陟山,祭诸神,而王自己,往往也是巫。陈梦家曾总结说:“由巫而史,而为王者的行政官吏,王者自己虽为政治领袖,同时仍为群巫之长。”
群巫之长,帝王身,比如“依鬼神以制义”的颛顼,黄帝之孙,五帝之一。颛顼的时代,对应新石器晚期的龙山文化时代,约距今六七千年前。颛顼有二位嫡孙,名字分别叫做重和黎,《书?吕刑》:“乃命重黎,绝地天通,罔有降格。”颛顼给重布置上承天,管理通天的事务,给黎布置的则是下接地,管理地上群巫的事务,这样,他将接通天地的巫觋之职,正式归帝室所独占。
如此,天地各有其所,建立纲纪秩序,为政治稳固所用。在此之前,人人可祭神,家家有巫史。
人之始,自觉渺小,希望感通天地,引召万灵,遥想远古之音,旷远若日月山川,从而使精神上脱离生活的苦难,现实中远离灾厄祸乱,得到尽可能丰盛的物质。
巫觋与神灵之间有条笔直道路,两边是熊熊烈火,一路载歌载舞,敲敲打打,陟神山,敬神树,引神鸟,祓禳牲血,饮酒服药,借手边易得之物,弄出各样声响,到达迷幻颠狂时,巫觋的本领显露出来了:他们的灵魂向上飞升,看见神在殷勤召唤下,自上界以山以树为梯,降至人间。
当他们的灵魂缓缓向上,去接引神灵时,手中或身上的摇响器在发生作用,可能是一只装着果籽的葫芦;可能是一枚陶泥做的空心圆球,里面填上陶弹丸、沙砾;也可能是一只龟甲,甲腹里是细碎石子,随着巫舞开始,身体跳荡,它们在碰击中发出哗哗、沙沙的声响。
声响并不高,不像骨龠或者骨哨,不像击石鸣球,人们唱起狂歌,歌声游灵似回荡在山谷间,它们集体摇出节奏,和着骨龠、铃哨的声音,还有竹木棒的击节声、跺脚击掌声,史前人类的通灵音乐会,王国维称之为中国戏剧的来源,它们有主题:丰收,凯旋,求雨,嫁娶,殡丧……有情节,有专门的仪式,步骤,道具,服饰,歌辞。
1987年,与20支舞阳骨龠同时出土的,还有六或八枚一组的龟甲摇响器,除此之外,别无其它乐器,虽然人类在旧石器甚至更早的时代开始了音乐活动,但实物与文字已然无存。
龟甲摇响器,随主人下葬时,被放置在主人身上,或者双手所及之处,也有的放置在主人头顶,背甲与腹甲扣合,上下甲的结合部位钻有若干个缀合孔,内装黑白及彩色小石子,它们和骨龠一起,构成了华夏大地上最古老的乐器组合方式——吹奏与击奏的组合。
龟腹内,小石子的数量与色彩、形状不一,可见它们并不单纯只是发声工具,还可用来记数、记事、占卜,奇偶数与黑白阴阳占断吉凶,问天气,问命运,天神旨意如种子一般撒落在黄土地上,这些只是猜测。
灼龟甲,观其裂纹问卜,由牛、鹿、羊、猪的肩胛骨为始,新石器时代华北地区龙山文化常见,直到殷代之前的黑陶时期,都没有出现过龟。殷人与南方交通繁盛,在公元前3200-2500年的花厅村文化时期,先民弃兽骨用龟板,最早的文字是由图画演变而成的象形文字,刻在甲骨上的卜辞,这是题外话。
西汉贾谊曾说:“吾闻古之圣人,不居朝廷,必在卜医之中。”占卜行医不分家。
黄河上游,大汶口墓葬中,龟甲被置于主人的腰际,龟腹内有数十颗小如豆、大如樱桃的砂砾,扣合的背甲与腹甲上钻有圆孔,有的施以朱彩。它们的时间比河南舞阳裴李岗文化要晚两千多年。
其它花厅村文化时期的龟甲摇响器,龟腹内不仅有小石子,还有骨针和骨椎,龟甲上有三角形或环形绳索磨痕,曾经穿过绳索或系缀装饰流苏,是巫医随身所携之物。
龟甲之外,各地新石器时期遗址都有出土陶响器。仰韶文化的陕西姜寨,有细泥红陶制成的摇响器,出现得比龟甲摇响器晚约两千年,它们的样子是扁圆形,似两只小碗相扣,腹鼓中空,没有绳孔,内有颗粒,摇之沙响。巫山大溪遗址出土的陶响器,也是红泥红陶制,有圆形及纺槌形,表面饰以组刺篦点纹,即以篦状工具在陶泥未干时戳刺出的点状纹饰,组成米字、或经纬相交之角形,环布球周,图像来源兴许是人们遥望星辰,依放射星芒,以及星体运行轨迹展开的想象。
初民的天真,发乎天然,搓出了绳子,用它按在半干的陶泥上,是绳纹,一些尖椎,比如骨针、骨椎,连成排,就成了篦,用它刺在半干的陶泥上,便有了一排一排凹下去的小点,没有什么玄秘。方格纹、菱纹、圆形……这些是生活中所见物体的形状描摹。
再比如常见的带有迷幻色彩的圆圈纹、螺旋纹、点纹、水涡纹……湖北易山石家河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响器上可以见到,它们的来源,或许与巫师饮酒服药致幻有关,早在大汶口文化遗址,人们已经发现了为祭祀所用的酒器,巫师服之,可通神明,见鬼狂走,产生无限延展的图像,诞生变幻莫测的流动波纹,到殷商时代,酒药之风更盛。
陶响器,既用作巫舞,又用来逗哄儿童,甘肃临洮寺洼和兰州土谷台有婴孩墓,小小的瓮棺内,放着随葬的陶响球,古老信仰与大地的恩慈,长伴大地的孩子。
祭礼有季节性,在田园中举行,是对宇宙万物的感谢祭,周王朝的始祖后稷,被尊为农神,开创了郊天之祀,将原始农业祭祀与祖先崇拜合而为一,从而有祖先祭。

华夏先民的礼,由丧礼和祭礼开始。去者必有返,珍重异途魂魄,泉壤之下,金棺纳寒衣。人生于尘土,归于尘土,活着,悉心相待;死了,妥善安葬,以期再来,以期永生。荀子曰:“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正因为古人对丧礼的重视,后人才得以数不尽的出土实物,发现曾经灿烂的文明,探究文明形成之因。
最早的宗教崇拜是不可抗的自然,未知的神力,也是死去的亡灵。祭坛之上,敬奉日月星辰、云风雨雷,以及三种神:超自然神、天地神灵、先祖鬼神。
商王武丁,以一千六百余件青铜、玉器、骨器、象牙、陶器,七千余枚海贝,十六个殉人、六条殉狗,盛葬生前战功赫赫的妻子妇好。其中有五件一组青铜编铙,既是军事金奏,又是祭祀礼器,大小次第有序,饰回字弦纹,为当时王室重器。即使这样,武丁仍不放心,他为妇好举行了冥婚,将她嫁给自己的三位祖先,以期获得他们在天之灵的庇佑。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巫觋与祭师,辅佐帝王,祭政合一,产生中国礼乐,以文字确立制度肇始于周。《周礼?春官》中的“大宗伯”是史载最早的“礼部尚书”,专司建邦立国之时对天神、人鬼、地神的祭祀之礼,以辅佐帝王建立和安定天下邦国。
祭天地祭先祖,祭日月星辰,祭江山社稷,之后一切可祭,祭祀是至高无上的礼。礼的种类,分吉、凶、宾、军、嘉五种,战事寇乱、邦国往来、田猎劳役、百姓成年嫁娶,诸事皆可成礼。祭礼之中,处处离不开乐。《礼记?乐记》:“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乐由天作,礼以地制。”
先民取法自然,后世制礼治律。礼乐治国,乐的至高追求是和,大乐与天地同和,人与自然共生,高尚的音乐使人内心平和,家国安定;礼的作用是维持天地间的秩序,使区分有别,上下尊卑,各循其位。
西周开始,礼乐纲纪以八音为基础: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宣告一个鼎盛的黄金时代来临,此后朝代更叠,无数番见证,盛极必衰。
时空轮转到今天,万物历经劫毁,新生更替,多少绝响,不复重来。
作此书,以追怀。

苏泓月
甲午立秋于京师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