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西藏脸书:一个时代的藏人肖像·2

書城自編碼: 2811354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化地域文化
作者: 黄静薇
國際書號(ISBN): 9787544353793
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
出版日期:
版次: 0 印次: 1
頁數/字數: /700000
書度/開本: 大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48.6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碰撞安全
《 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碰撞安全 》

售價:HK$ 189.6
中国近代史(中国史学大家蒋廷黻典作品)
《 中国近代史(中国史学大家蒋廷黻典作品) 》

售價:HK$ 47.8
先跳了再说: 仓本聪的工作与生活哲学
《 先跳了再说: 仓本聪的工作与生活哲学 》

售價:HK$ 67.2
抗焦虑饮食(赠实践手册)
《 抗焦虑饮食(赠实践手册) 》

售價:HK$ 106.8
生活不是掷骰子:理性决策的贝叶斯思维
《 生活不是掷骰子:理性决策的贝叶斯思维 》

售價:HK$ 82.8
万有引力书系·基辅罗斯:东斯拉夫文明的起源
《 万有引力书系·基辅罗斯:东斯拉夫文明的起源 》

售價:HK$ 141.6
康熙的红票:全球化中的清朝
《 康熙的红票:全球化中的清朝 》

售價:HK$ 93.6
PyTorch语音识别实战
《 PyTorch语音识别实战 》

售價:HK$ 82.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67.5
《 我在宝岛长大 》
+

HK$ 48.6
《 西藏脸书:一个时代的藏人肖像·1 》
+

HK$ 55.1
《 长江流域的音乐舞蹈 》
+

HK$ 55.1
《 儿时游戏(老北京风情系列) 》
+

HK$ 310.8
《 徽州文化史?明清卷 》
編輯推薦:
时间:4年。里程:100000公里。
无关风景与风俗、转山或转经,只有人。300个藏人。
一个内地女子奇妙的藏地转人之旅。
內容簡介:
这是一本关于当代藏人的肖像拍摄手记,不仅真实记录了三百多个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领域、不同地区、不同职业的藏人的面孔,还带出了拍摄过程中精彩有趣的见闻,以及隐藏在这些面孔后的种种故事。
从2008年开始,作者──一个普通的重庆女子,奔波往返于中国各大藏区寻访藏人,西藏、四川、甘肃、云南、青海行程总计近十万公里。
这三百多名藏族文化名人,是藏族各个文化领域中的精英人物,他们有专业学者,诗人作家,民间艺人;有藏医传承人,天文历算家,手工艺者可以说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是当下最具代表性的藏人文化。通过对这些藏族文化名人相的记录,以群像的方式勾勒出了现代藏族文化在当代中国社会中的一个剪影,它带给我们的,不只是震慑人心的一张张面孔,也是整个藏族的时代精神和文化风貌。
作者在书中记录了整个拍摄过程的点滴,从拉萨到重庆,从康定到成都,从兰州到西宁以日记这种轻松活泼的形式来展现其独特的经历。其中有发生在旅途过程中的趣事,有隐藏在拍摄者背后的故事,有藏地独特的风俗风貌的记录,有作者与被拍摄者之间的对话与交流,有自己对藏地藏人的深入思考,有三年拍摄经历的成长与感悟另外,本书还配有大量拍摄花絮图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藏地藏人展现在读者面前。
这个独特的视角将带给读者一个全新的了解、感悟藏人的方式,读懂一个与平常观念中全然不同的另一个西藏。
關於作者:
黄静薇,女,一九六零年代生于重庆。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现为自由摄影师、文化商人、旅行者。
目錄
2009 年
康定-
玛曲- 合作- 夏河- 兰州- 西宁- 玉树- 果洛- 热贡
2010 年
重庆-
拉萨- 日喀则- 拉孜- 萨嘎- 冈仁波齐峰- 普兰- 札达
古格-
拉萨 - 洛扎- 当雄- 那曲- 唐古拉山- 沱沱河- 格尔木
青海湖- 西宁- 玛曲- 若尔盖- 九寨沟- 成都- 重庆- 洛杉矶
2011 年
重庆
- 成都- 康定道孚- 炉霍- 色达- 石渠- 若尔盖
成都-
重庆- 北京- 重庆
后记
內容試閱
2009年9月29日。夏河。
夏河有传说中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的拉卜楞寺。拉卜楞寺在历史上号称有108属寺,是甘南地区的政教中心,同时保留有全国最好的藏传佛教教学体系。下设六大学院,其中一个显密学院,五个密宗学院,分别为闻思学院、时轮学院、医学院、喜金刚学院、续部上院和续部下院。1709年创建至今300余年,鼎盛时期僧人达到4000余人,堪称安多地区第一大名寺。
顺利到达夏河,见到了心中的拉卜楞寺,占地面积比想象中大很多,整个建筑气势雄伟,鳞次栉比,错落有致。从外观上看,有点像土木和石木的混搭,经过常年风化的寺庙,有些局部失去了原有的轮廓,剩下的是沧桑。不用想象就可以直接穿越到达历史的过去,在风中,在每一粒沙尘,一块石头,一片砖瓦中。
我不敢去触碰,因为自己的凡俗和对宗教的敬畏。门前膜拜,没敢进去寺庙主殿。
夏河只拍两个人,老藏医丹考和弹唱大师华尔贡。
只听人说丹考大师在拉卜楞寺藏医学院讲课,其他任何消息一概没有,更别说住址及电话,一切得靠自己去打听。还算顺利,几问下来就找到了大师的住处,但家中无人。等了半小时,大师带着一群小喇嘛回来了。可因为语言不通,不管我怎么努力讲解,他还是没法听懂我的来意。他不停地摇手表示拒绝拍照,看我背个相机定把我当作游客了。人生中的有些机会我们只能拥有一次,既然千里迢迢找到这里,想尽一切办法也绝不能放弃。我开始像打哑语一样比划,汗水是干了又湿,湿了又干,僵持了近一个小时没有任何进展。一个坚强的信念支撑着我:必须拍成功,不达目的绝不离开!
一群照顾大师的小喇嘛围住我看,对于他们来说我是一个新鲜的外物,他们间说的话应该是安多藏语。从来没有这样倍感无助的着急过,渺小的我像来自另一个世界的人。眼泪从胸腔直接涌向眼球,热乎乎的感到阵阵肿胀,所有执着的付出、坚强和理想都在瞬间被瓦解。不能哭,不能那么没用。
正当时时,一个小喇嘛突然冒出一句普通话。真是悲喜交加!我不顾与僧人间的禁忌,使出重庆妹子的泼辣劲,噼里啪啦朝他的胳膊打去,他明明会说汉语,为什么却故意不给我翻译?小喇嘛见我真的很生气,才一句一句地把我的来意翻译给大师听。我轻轻地叹了一口气。小喇嘛为我们搭起沟通的桥梁,大师接受不接受拍摄是一回事,至少不能让我莫名其妙的吃个闭门羹。
大师谦虚的竖起小拇指,一边笑着向我摇手。我依然不退步,实在不行就来个霸王硬上弓,我用同样的手势竖起大姆指回敬他:您是藏族医学史上不可缺少的重要人物,这本书里不能没有您!
成功总是属于那些执着和倔强的人。我说服了他。
大师问我多少岁,我回答40岁,他使劲摇手说我骗他,并说我怎看都只有20多岁。这样的赞美算是一点暖暖的欣慰吧!当我起身要告别的时候,他却拉住我的手叫我再坐下,并叫侍者拿出水果和糖果热情招待。没想到的是,当我再次坐下还没有2分钟的时间,刚把水果接在手上,大师居然靠着墙上睡着了。多么可爱和值得尊敬的老人,把我折磨一番后,一边聊着一边又像一个疲惫困倦的小孩子匆匆入睡了。
我轻轻起身,悄然离去!
祝福老人健康长寿!吉祥如意!

(图片023)


2009年9月30日。夏河。
夏河县城位于甘肃省南部,周边多深谷高山,因有着藏传佛教悠久的文化,风情浓郁而有小西藏之称。夏河有种特殊的气质,或许是因为交通不便,没被外来人破坏,或许是因为悠远的宗教历史,让它成为甘南地区的重镇之首。我像一个无知青年闯进神秘的殿堂,这里对我来说是陌生的,包括风土,人情,宗教及一切。神灵将我带来至此,是前世的因还是今生的果?不得所知。带着越来越多的迷茫和问号,不由自主的走在前定的路上。不用回头,我相信答案就在前方。
夏河县城很小,通往拉卜楞寺只有一条主街道,不到两公里长,街道两边是各种小杂货店,人来人往中很少看见游客,手持转经筒的当地人和喇嘛居多。内心感到欣慰,感谢火车没有通到这里,为藏族人民留下一片宁静的朝圣之地。
弹唱大师华尔贡老师的家就住在拉卜楞寺东边几百米的一栋普通居民楼里。他每天上午要在家教学生,我们约定中午12点见面。他的家里摆设朴实干净,空气中弥漫着宁静祥和的味道,沙发上放着两个一大一小的龙头琴。
一阵客套的寒暄后,华尔贡老师兴奋地给我聊起弹唱的起源,他说:西藏的弹唱艺术最早起源于阿里地区,大家把弹唱伴奏的龙头琴也称之为阿里琴。后来,拉卜楞寺的二世嘉木样活佛在西藏学习的时候,把阿里琴带到回了拉卜楞寺,成为藏传佛教的主要伴奏乐器。从此,龙头琴就一直作为拉卜楞寺的佛教音乐被保存了下来。
相传第四世嘉木样活佛非常喜欢龙头琴弹唱,他创造了大量的词曲,并将弹唱艺术从寺院传到了民间,这项艺术才得以在安多藏区逐渐传播。到今天,已传至第六世贡唐仓活佛,一位才华横溢的学者,对藏歌弹唱艺术颇有研究。而华尔贡老师就是他的弟子。难以想象,眼前这位普通得像一位工人的,竟然是藏族弹唱艺术的重要传承人。
华尔贡老师拿起琴准备演唱一曲,但又顿一顿,平和地告诉我:其实我是一名藏医,年轻时候的理想是为家乡老百姓解除病痛之忧。看不出来吧,我以前是玛曲县医院的外科医生,只是喜欢唱点歌而已。在一次被派到兰州大学医学院第二医院去进修的时候,认识了六世贡唐仓活佛,在他的指点下,我才坚定了一边学医一边学弹唱的信念。原来华尔贡老师的父亲是一名会吹笛子的民间艺人,凡逢节日或谁家有喜事,他父亲都会前去为大家演奏助兴。小小的他跟在身边耳濡目染,童年的音乐启蒙就这样开始了。慢慢地,他学会了笛子、二胡、板胡和手鼓,而真正研究弹唱艺术是从70年代开始的。
他背上琴开始即兴弹唱。
琴声悠扬婉转,生动欢快,嗓音则含蓄自由,质地浑厚。带着画面感直接切入,若有马蹄声声而来,天与地神韵相融,听着就像草原已在脚下,骏马奔驰,锅庄起舞,让欢乐的时光披在身上,醉死草原。
华尔贡老师打开电脑,给我听他整理多年还没有出版发行的音乐,一边玩笑说:你听,年轻时候的声音好听多了,现在都唱不出来了。其实,我更喜欢他现在的声音,故事和声音都是需要沉淀的。
藏族的音乐来自民间,其音乐之纯洁表达了他们最悠远的文化,最圣洁的情感,最自然的生活。
我被这来自心灵深处的音乐所震撼。
这才是回归自然、回归本性的真正的音乐 。
2009年10月3日。兰州。
中秋团圆之际来不及想家,行色匆匆赶赴西宁。
路上收到二妹短信,问这几天有没有遇到什么值得兴奋的事。撞上枪口了,正想找人分享遇见的奇人奇事。
今天拜见了宗喀漾正冈布,兰大民族学博士生导师,一个造型连同性格都怪异的人。之前听说他在美国待了很长时间,并在国际藏学研究领域都有一定影响力,想象中应该是个老者吧。敲响房门,首先闯入视线的是一个留着西瓜太郎发型的中年男子,搭配一张娃娃脸和中等微胖的身材。穿着随意,整体上气宇轩昂,潇洒不凡。
顺着正午的阳光踏进房间,我的视线瞬间被地上一大堆混乱纠结的电线所吸引。无数的电器线板、插头交织在一起,仿若一张庞大的蜘蛛网。我像一个猎奇的小朋友,闯进了冒险乐园,好奇地四处张望。发现除了客厅正中的那张书桌没有灰尘以外,家里其它任何一个地方都布满厚厚的灰尘,像三年没人居住的房子。这个家一定没有女主人。
西瓜发型的男子此时正坐在我的对面,开口就是一连串的问题:
你的来意?
为什么拍这本肖像集?意义何在?
你选择人物的标准是什么?
你怎样选择出版社?
你认为什么样的出版社是优秀的出版社?标准是什么?
你怎样让你的书不成为垃圾书?信心源于何处?
你是专业摄影吗?有哪些作品?
你拍摄名单里的个别人物很差劲,他们不应该出现在这本书里面。
一剑直接指向我的胸口,不会饶弯子。毫无疑问,面前是一个充满自信、强势而敏锐的学者,我必须要回答上他的一系列问题,才能顺利进行接下来的拍摄工作。
此时脑筋飞速转动,谈学术,谈文化,谈民族问题,面前是位专家,拿自己的弱项拼他的强项,岂不是自寻死路?学会扬长避短。切记不懂装懂,只需要还原本色,虚心聆听。
坚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既然不是学术研讨,太严肃认真容易把人的距离拉远,索性发挥幽默的强项彻底破冰。一番轻松诚恳直白的对话后又拿出作品说话,这就是最好的说服力,勉强过关。
从我的故事,聊到他的故事,诚实就是沟通最好的桥梁。
宗喀是青海省湟中县人,从事过汉语言文学、藏医学及人类学研究,精通藏、汉、英语三种语言,自编自导过11集电视纪录片《发现卓尼》。他说:这几年我主要在做一些西藏及其他少数民族文化的维护和搜集工作,像服饰、舞蹈、绘画、传统工艺、家具等,如果这些不及时抢救,很多年逾古稀的老人就不见了,也许真相就将永远成为尘封的秘密。
说到此时,他低下头,看似平和又沉重。
《发现卓尼》记录的就是80年前,美籍奥地利裔探险家约瑟夫洛克在藏区的发现,以纪实的形式采集西藏安多地区的自然生态、民族文化和历史。
我俩相同的是所有拍片都是自费,不由想握住他的手说:理解,或许这就是舍我其谁的使命。
他主动在拍摄名单上为我补充了他认为值得尊敬的人物。最后逗我:你这圈走下来就成藏学家了。这话说得忒大,不过心里听了相当受用,争取做个三流的藏学家吧。
听完我兴奋的描述,二妹在电话那头高声嚷嚷:你是个怪人,所以才会喜欢怪人。
这年头怪人越多越好。

(图片026,027)



2009年10月4日。西宁。
一直认为自己是幸运的,受神眷顾。开始这项工作至今,再难见到的人都见到了,相信冥冥中定有神灵相助,也更加坚信这项工作是我必须完成的使命。
阿尼堪卓玛是一位青海湖边的女活佛。据我所知,目前在世的藏族女活佛一共有三位,除了阿尼,一位在拉萨,一位在拉卜楞寺。作为一位声名广受传诵并被众生敬仰的女活佛,七十多岁的阿尼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她深知贫困山区的妇女和尼姑们因为生活和卫生条件差,很容易得妇科疾病,而生病后一是没有钱去看病,二是不好意思去看病,便造成病情恶化而带来严重的后果,乃大发慈悲之心,潜心学医几十年,专门从事妇女疾病方面的研究。多年来,她医治了许多千里迢迢慕名而来找她看病的妇女,并且坚决不收一分钱。时至今日,阿尼在自己的寺院里已经治愈了成千上万的贫困妇女,她也因为自己的功德而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活度母。阿尼堪卓玛的名字因此而名扬四海。
可是她现在老了,不能经常去她的寺院,居所也不固定,一些时候在内地,一些时候在干女儿家,谁也说不准她什么时候在寺院,好多慕名前去拜见她的人都失望而归。
听得阿尼这样的事迹,我打定主意,再困难也要找寻到这位女活佛。幸运之光总是照拂着我,在危困时刻伸出援助之手。
达到西宁第二天,就出乎意料地见到了阿尼。她恰好在西宁干女儿家,正准备下午离开,而就在她离开西宁前几个小时,我们有了2个小时的谈话时间。
阿尼打坐在藏式床上,满头银发垂至腰部,脸颊消瘦,个子瘦小,眼睛明亮有神,我们勉强可以进行汉语交流。我蹲在她的床前,听她讲一些关于寺院的事情,她现在唯一的愿望想在寺院里建一个医院,但目前困难重重,一是资金短缺;二是医生难找,她自己老了不能再去坐诊,而请来的医生得付工资;三是医院缺乏管理人才;四是药品的来源也是个大问题。显然,这一切最后归结的根源还是经费的问题。
回到房间,我深深埋怨自己,为什么不是一个有钱的富婆?面对阿尼爱莫能助,无奈和焦急如铁丝网捆绑着我,不能喘息。正当我默默发誓以后要努力挣钱时,一个朋友打来电话,讲到我们都认识的一个有钱女孩,要给她所爱的男人买房、买车,并且爱屋及乌,一并还要给那男人的大哥买一辆车。
极端激愤油然而生:麻烦你一定转告她,钱多了花不完是吧?拿去捐医院,建学校,多做善事积德,拿出大爱的眼界,别整个世界里就只有男人!真是目光短浅的蠢女人。
这世界怎么了?有的人钱多得花不完,而那些真正需要钱帮助的人们却在疾病和贫困中苦苦挣扎。
放下电话情绪久久不能平复,又是一个无眠夜。

(图片028,029)




2009年10月5日。西宁。
青海省黄南州同仁县是有着700多年历史的艺术之乡,同仁在藏语中又称热贡,意为梦想成真的金色谷地。
同仁县的隆务河两岸,坐落着五屯、年都乎、尕寨日、郭玛日、脱加等五个秀丽的村庄。村庄家家户户都是各种各样的民间手工艺者,据说现有民间艺人达2000余人,从事唐卡、雕塑、木刻、堆绣和建筑彩绘等,有着藏族画家之乡的美誉。
热贡艺术是雪域文化和中原佛教艺术完美结合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是中国藏传佛教艺术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其技法既继承了藏族佛教传统创作手法,又融汇了汉族绘画和其他地方的民间艺术,让它成为世界文化领域中独树一帜的艺术奇葩。
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以代代相传的方式延续着祖传的手艺,往往好几代人不出村庄,潜心从艺,创作出来的艺术精品精妙绝伦到让人叹为观止,堪称绝世。那些永不褪色的绚丽色彩,重彩工笔的精细绝美,人物的惟妙惟肖,不是几代人的手艺,而是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即使是美术学校毕业的学生,到这里也只能深感惭愧,自叹弗如。
用金绘画是热贡艺术独具的特长,更是一门艺术绝技。经不住美的诱惑,我打着工作的幌子去占了点小便宜,收购了一副出自名师之手的巨幅文姝菩萨堆金唐卡。
遗憾时间仓促,只能走马观花,不花上好几天的时间,是了解不完这里丰富精彩的手工艺场景的。今日来访发现几位八十多岁的民间老艺人,等待联系人做好联络工作后,一定将这些活着的文化瑰宝一一收入我的镜头中。
明早6点启程赶往玉树,全程800多公里的路,估计一星期后重返西宁。

(图片030,031)


2009年10月6日。玉树。
西宁到玉树,足足行驶13个小时,晚上7点到达。
玉树古为羌地,魏晋南北朝是属苏毗王国,隨称女国,唐称东女国,唐宋时为吐蕃地,明属朵甘思宣慰司,明末清初受襄谦王族统辖,隶和硕特蒙古政权,后隶钦差总理青海蒙古番子事物大臣衙门,通称玉树25族。民国六年(1917年)设玉树理事,民国十八年(1929年)改为玉树县,辖今自治州全境。
玉树州是长江、黄河、浪沧江的发源地,素有江河之源,名山之宗,牦牛之地,歌舞之乡的美誉。因地处中原通往西藏的唐蕃古道上,藏传佛教为中心的寺院颇多,藏族全民信教,宗教氛围特别浓厚,而居住这里的藏族就是传说中的康巴人。
越是接近玉树,沿途风光更加壮丽秀美,此起彼伏的雪山前是一望无际的草原,微微泛黄,却依然壮阔无比。头顶云彩很低很低,车仿佛在空中行走,随手就能摘下一朵云儿。牛马成群、炊烟缭绕、溪流潺潺,一副人间仙境的图画。
情不自禁的联想到玉树二字,美的名字,美的地方。
车里传来李宗盛大哥的《生命中的精灵》,听了一遍又一遍,不管在任何情况下李大哥的歌声总是能给我力量,音乐的魅力就在于此,好音乐加上好风景,只能是绝好的心情。
接应我们的人叫尼玛江才,一位研究民俗学的年轻学者。他已早早在路边等候,我们就住在他家开的藏式家庭旅店里,是土木建筑的老院子,有点像个四合院,前面是客人休闲区可以喝茶上网,两侧和后面是客房,院里的角落种满了红色小花。如此舒适的小院,慵懒的生活,真想时间都凝固在这一点。
提前约见一位采访对象,只有一字来形容他:帅。虽然缺乏想象力,但的确找不出什么词来形容一这个男人的好看。瞬间颠覆了以往对男人的判断:深深的眼眸,浓浓的眉毛,挺拔的鼻子,无处不散发出原生态男人身上不可抵挡的爆发力。
一位极具男子汉气概的康巴男人,豪放粗狂,热情奔放,坚毅勇敢,忠诚信义。难怪连一向崇尚日尔曼民族雄性气质的阿道夫西特勒也对藏族另眼相看。
女人的心毫无招架地坐上了他的骏马,飞驰在星星相伴的辽阔草原上,不要回头,不管去哪。
风中漂过的花香,闻闻则罢。
当画家桑杰才让先生在他的画册上写下:赠黄静薇先生时,我明白了在他们眼中,在今后的故事里,该怎样做好自己。

(图片033)

2009年10月7日。玉树。
喜欢上一个地方,是因为这里的人,朋友,是让你爱上一个地方最大的理由。
玉树,第一次来却对它一点不感觉陌生,与昨天才认识的尼玛江才和扎西多杰也一点没有距离感,跟老朋友似的。玉树这块土地似曾相识,熟悉自在,让我如鱼得水。
作曲家扎西多杰老师陪同我一起去拍摄两位老音乐家,有他的帮助,工作进行的相当顺利。一路上我们聊到关于野路子的话题,他说他没有读过专业院校,有时间就下乡去采集民间音乐,然后自己看书,结合理论开始作曲。我表示赞同,并支持他将野路子进行到底。学院派往往会受到传统束缚,太拘泥形式,千篇一律。所谓野路子其实是最贴近老百姓的音乐,野路子的歌更有震撼力,是来自老百姓内心的声音。
和住在尼玛江才家庭旅店里的美国、法国、瑞士、俄罗斯的旅客都成了朋友。晚餐我做东,叫上所有老外,感谢帮助过我的朋友们。饭桌上藏语、汉语、英语、法语各种语言大杂烩,搅得我脑子一团糨糊,不过倒是充分体现世界和平、天下大同。
饭局上分成两派展开激烈讨论,藏族是一派,老外是一派,争论的话题竟然是狗。老外一派认为:藏族家家户户把狗拴在柱子上喂养,这属于虐待,既然藏族是一个热爱狗的民族,就应该给狗自由,给它爱,跟它一起玩,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和孩子,言词间表示出非常难受的心情。藏族一派认为:老外坐着说话不腰疼,藏族由游牧民族开始,狗就起着重大作用,放牧、狩猎、看家,他们不会不爱狗,藏族家里过年第一口饭和肉就是要先喂狗。把狗拴住是因为怕狗攻击伤害人,同时起到看家的作用,这是特定生存环境和文化传统造成的,虐待说法不成立。我作为中间人,听了双方辩论,认为都讲得很有道理,是所处生存环境、文化背景、社会文明差异导致狗的命运也不一样。
总体来讲,西方的犬只是宠物性质的,与人友善,可以放养;而藏族的犬只还具有功能性,比较凶猛,放养存在安全隐患。当然最后谁也没能说服谁,挺民主的辩论。
也不尽然都是欢乐的。晚上接到重庆的电话,一个老友出了严重车祸,伤势严重。这是一个曾经对我而言非常重要的人,尽管人生总有很多转折。现在他意外受伤,多少让我心里有一丝牵动,不能为他做什么,只能从心底祝福他早日康复。

(图片032,)



2009年10月8日。玉树。
今天下了一天的雨,到中午时分依然没有停,估摸着会一直下吧。 工作从早上起来就不太顺利,要拍摄的两个格萨尔说唱艺人达娃扎巴和布特尕一直联系不上,他们两位都是经人推荐,并没有具体联系方式。朋友们从昨天到今天都在忙着想办法打听,而我只能无所事事地在一旁等待。终于在下午4点,打听到达娃扎巴的家庭电话。可联系人说我这样直接前去会显得太唐突,最好找认识的人引见才比较有礼貌。于是我们开始等待一个中间人,可是到6点这人还没来。我焦急似火,觉得被动的等待不如主动出击,便拿起相机立即出发直接登门拜访。
达娃扎巴顺利的找到。
经他的陪同我们找到布特尕的家。老人已经八十多岁,身体不好,一直卧床不起。他家儿子把我们挡在门外,劈头就问:你是哪个单位的?这种情况习以为常,早就准备好了一套标准的说辞。不能说是自由摄影师,有些人只相信单位,有单位会给人安全感。我说是西藏人民出版社的(至少之前跟该社接洽过出版事宜,好歹也不算完全不沾边),并且列举了一大堆已经拍摄过的老艺人的名字,这样才被请了进去。
坐了小会儿,布特尕的儿子搀扶着父亲走了出来。他没有怎么说话,身体虚弱地靠在沙发上端端坐着。儿子自我介绍叫秋君扎西,也是格萨尔的抄本艺人,他说他们家三代都是做《格萨尔》史诗的收集、翻译、整理、记录和抄写工作的。
布特尕1932年出生在青海玉树单达乡一个贫困的牧民家里,他的外祖父专门以抄写《格萨尔》史诗为生,从小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布特尕,自15岁开始便在外祖父的教导下,学校藏文,抄写《格萨尔》史诗。18岁的时候,他抄写的水准就与外祖父不相上下了。文化大革命期间,他把自家珍藏的《祝古兵器图》、《汉岭之部》、《格萨尔与三十员大将煨桑篇》等珍贵的手抄本,以及一幅外祖父画的格萨尔出征图,一起埋藏在山上的一个岩洞里才幸免劫难,为史诗的保护立下了汗马功劳。自己却因此受到牵连,被打成反革命下放到劳改农场进行改造。
秋君扎西说:爸爸在劳改期间,也没有间断过史诗的抄写工作,他四处向人借到格萨尔的木刻本,白天劳动,晚上通宵达旦地抄写,然后将日记本悄悄收藏在山洞里。直到1979年落实政策,摘掉了反革命的帽子,他才将山洞中的抄本取回来,因为受潮,很多部分字迹已经相当模糊,他又一字一句的将这些部本全部抄写下来。
伟大的格萨尔王让这一家三代倾其一生歌颂和传承他的英雄事迹,让我理解的话,他们绝非凡人,是大王附体通灵的载体。
听说玉树一带有很多格萨尔说唱艺人,有些看着水说,有些看着白纸说,有些看着镜子说。他们都没有读过书,不会认字,但能一字不漏地说唱长篇古诗词。
这不是神话般的传奇,这是藏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图片034)


2009年10月9日。玉树。
走到玉树街上发现一件奇怪的事情:无数的秃鹫目中无人,大摇大摆的过马路。这种现象跑遍藏区几乎没有看见过。秃鹫一般生活在山顶上,以吃腐食为生。看过两次天葬,但都没有近距离的接触过秃鹫。天葬中的秃鹫是充满杀气和威严的,它们像轰炸机一般铺天盖地的袭来,一阵猛扑抢食之后又匆匆飞走。而此地的秃鹫大腹便便地排列成队在大街上散步,真没想到玉树还有这番景象,深感意外和惊喜。
叫扎西把车停靠路边,拿着相机朝它们跑过去。扎西,这里怎么会有那么多秃鹫?他们在这里干什么呀?可是扎西除了开车,几乎一问三不知。这些秃鹫不怕人,我已经走到它们跟前,也没有惊吓走它们。我像一个间谍悄悄地跟随在它们身后想看个究竟,脑子里一边闪过一个画面:它们会不会突然转头,群扑向我,就地把我天葬了呀?不会的,秃鹫只吃腐食,只能这样安慰自己。
跟踪它们走到河边,那里已经有几只先到了,它们在抢食一条死去的藏獒。十几只秃鹫几分钟内就把这只藏獒彻底消化掉,速度非常快,看得我毛骨悚然,屏住呼吸不敢惊动它们。
后来询问尼玛江才等人,才知道原来玉树的天葬台被拆掉,用于修建新机场,秃鹫们没有了去处和食物便开始四处乱窜觅食,吃些路边死掉的狗呀、羊呀什么的。如果这些自然死掉的动物喂不饱那么多的秃鹫怎么办?尼玛江才无奈地说:那可能以后慢慢的就没有秃鹫了吧。
秃鹫没吃的并不可怕,没了天葬台,断了延续几千年的天葬习俗,生活在这里的老人们归属将在哪里?藏传佛教讲生死轮回,那是他们通往新生命的唯一通道。我似乎看见一张张老人们恐慌的脸,无助的眼神,那么的可怜和无奈。

(图片069)


2009年10月10日。玉树。
早上7点钟告别玉树。
扎西把车开到街道边装行李,天黑着,刺骨的冷,风像锋利的刀片一下一下割在脸上,街上黑洞洞的空无一人,稀疏的路灯在冷飕飕的风雨中透出些许凄凉。下了一夜的雨依然没有停的迹象,万物在黑色中沉寂,只有密集的雨声和汽车排气筒的声音。
这种意境下的离别有些忧伤
还好,凄冷的寒风中,尼玛送来一丝温暖,按照藏族的习惯临行前为我们的车煨桑。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也不知道最近为什么特别脆弱。
玉树,短短三天时间,但已爱上这里,我会回来的。
青藏高原的天气变化无常。刚刚驶出玉树天空就下起小雪,接着黑云压城,小小雪花骤变成纷飞大雪,越来越大,越来越密。我们进入冰雪路段,眼前好一个银装素裹,天地无际。可怜我这个重庆人,生平第一次见识真正的鹅毛大雪。分不清天空和雪山,白得纯粹、白得刺眼、白色吞没了宇宙万物。成群的黑色牦牛成了白色画布唯一的点缀,牦牛憨厚缓慢,背上结满了冰粒一动不动站立风雪中,这画面特悲壮。我从来没有经历过这般冰天雪地,心里恐慌,就不停地嘱咐扎西开慢点。虽然知道他是老藏民,一定有经验,可还是不放心。
路途中不断看见翻车,至少碰到了8到10起车祸,所有事故全是因为车子打滑失控。我们的车也没有例外,只不过幸运的是原地转了两圈后又回正了,继续向前行驶。我表面上故作镇静,实际上脚底的汗水都打湿了袜子。
还去果洛吗?果洛海拔更高,路途中要翻一座5000多米的雪山,照眼前情形应该过不去,难道就这样与果洛擦肩而过?到了花石峡分道口,一边往西宁,一边往果洛,我们拦下一辆从果洛方向开来的车,上前打探前面的情况,司机说山上的雪非常大,有几辆车已经困在那里,很危险。看了看我们的车又说:不过你们车好,要强行过可能也行。可不敢去冒这个险,野妹子也有理性的时候,果断决定:直接回西宁,放弃果洛。
回来路上又是下雪又是起雾,折腾到晚上9点半才算安全到达西宁。除了时间上的消耗,还有一种精神上的折磨。经过这番折腾我要好好犒劳慰问自己,今晚决定吃顿海鲜大餐:一条清蒸鱼,文蛤冬瓜汤,香辣海瓜子,蟹一只,菜心蘑菇。
美味的回报。明天睡到自然醒,放假一天。


(图片035,036)



2009年10月11日。西宁。
终于睡个懒觉,放松一天 。
悠闲的逛逛街,放松心情。
西宁是一个移民城市,主要聚居的民族有汉族、藏族、回族、壮族等。佛教、伊斯兰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五大宗教并存。这里曾是古丝绸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自古就是西北交通要道和军事重镇,素有海藏咽喉之称。因此,它是包容和谐的民族大团结的代表城市。同时,也失去了城市本身的个性和可爱。
商场一点不比沿海城市落后,该有的品牌都有,洗浴中心,卡拉OK,高级餐厅一样不落下。
午后带上扎西散步闲逛,给妈妈买了两双北京老布鞋,绣花精致漂亮,妈妈腿不好,穿上这种软底布鞋,走路一定很舒服。给扎西买了一件双层保暖的冲锋衣,他经常在高原跑长途,这种衣服很适用,应该备一件。但他说太贵,从来没有穿过这么贵的衣服,使劲说不要。我拿出姐姐的威严,没有商量余地,必须收下。
晚饭文章请客为我接风,他是作词的,虽然我们没有见过面,但他写的歌却是家喻户晓。文章和他女同学、龙仁青、东珠才让、周拉加、我和扎西,7人用餐,除了周拉加其他都是第一次见面。
文章不像藏族人,更不像康巴汉子,个子小小的,嘟嘟的嘴,戴副眼镜,待人热情说话幽默,长得跟他的歌一样欢快,因此我给他取名叫重庆藏族。藏族人接待朋友的最佳方式就是喝酒,让酒来表达热情和真诚。我哪怕知道会醉掉,还是欣然接受。青海地区的风俗是,敬酒的人要唱一首歌,然后自己就可以不喝酒,而其他人都得喝一杯。歌声最能给喝酒助兴,一片欢声笑语下来,立即与他们就跟老朋友似的,没有刚认识的拘谨,任意乱开玩笑,当然,酒肯定也是大口大口的喝。在座的不是作词的,就是作曲的,唱歌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最简单的事情,唱自己写的歌也唱不完。
轮到我敬酒一首歌词也记不住,灵机一动,把唱歌变成对每个人敬一句话,如果话不中听,对方可以拒绝喝酒,直到中听为止。说话比唱歌更难,不能相同,不能平淡,要有创意。
第一个从文章的女同学开始,起身端起酒杯对她说:姐姐,非常高兴认识你,这句话是肯定要对每个人说的,所以,在此就不用多说了。我想对你说的一句话就是,今晚少喝点,会难受的。(说这话是有原因的,因为她刚告诉我昨天大醉,太明白这醉酒后的第二天,看见水都会恶心)她说:妹子啊,实在实在,太了解我了,理解万岁。
第二个是文章。你超级可爱!(试着把可爱二字用在男人身上,应该管用。)
第三个是龙仁青,你很帅!他毫不客气的说:相对论,相对论。(作家,目前是这桌最帅的一个,白净水灵。)
第四个是周拉加,你的人跟你的声音一样厚重。(著名电台男播音,声音浑厚有磁性,人也沉默寡言,属内向稳重型。)顿时掌声一片,都说我说得太好了。
第五个是东珠才让,对他说:你的肚子可不可以小一点?又是一片笑声。(诗人,这是他给我的第一感觉,只能这样说。)
我问文章:怎么跟所有的藏族朋友见面就像老朋友啊?完全没有生疏感。他回答了一句非常精辟的话:只要你打开心灵的窗户,没有国际,没有民族之分,都是朋友。
不是吗?

(图片057)



2009年10月12日。西宁。
早上10点,又在慈善教育家吉美坚赞的办公室里见到了他。
他依然跟昨天会议上演讲时一样,身穿袈裟,面带笑容。见我对办公室的墙上挂着好几副奶酪的照片有点茫然,吉美坚赞笑着介绍说,这是他们校办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眼前的他立刻转变为一个精明的企业家,迫使我得不断从新的角度去审视眼前这位僧人。慈善教育家?企业家?而他本人却在这多重身份中切换的游刃有余。
吉美坚赞出生在果洛州玛沁乡的一个普通牧民家庭,从小就比其他孩子聪明伶俐,以非常优异的成绩考入青海民族学院。不幸的是没过多久,家中母亲生病无人照顾,经济陷入极度拮据,他不得不缀学回家,离开了他热爱的学校。无奈之下,他选择了出家。在藏区,寺院是很多困难家庭孩子的避难所,可以学习宗教知识,还能解决吃宿。他来到了佛教圣地塔尔寺受戒为僧,取法名为吉美坚赞,意思是无所畏惧并取得胜利。先后考入青海省佛学院和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使自己在佛学理论和藏族传统文化的知识方面奠定了很深的基础。
毕业后,他拒绝了佛学院的留请,毅然回到自己家乡的扎加寺,一心想着要把所学的知识带回养育他的那片土地,因为他知道一个民族的振兴必须要从教育先抓起,他要为家乡做一些实实在在看得见的事情。他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自己办一所学校,实践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不难想象,在毫无经济基础作保障的牧区要建一所私立学校是何等的困难。他通过借钱、贷款和社会募捐等多种渠道,筹得启动资金13万元。
学校取名智慧宝洲。录取学生一律不收学费和住宿费,凡是孤儿、残疾儿童、特困家庭的孩子还可以得到适当的补助。目前又增设一家女子学校,让那些被家务劳动所牵累、家庭困难的女孩也能正常学习知识。为了解决经费困难,他想到开发当地丰富的牦牛奶资源,既帮助牧民创收,同时也能使学校有一个固定的资金来源,满足不断增多的求学者免费就读的问题。
关于他的故事早有耳闻,没想到今天能这样面对面的交流,倍感荣幸。为了表示对我所做工作的支持,他希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一再强调尽量多挖掘隐匿在民间,真正有所作为的人物,而不仅仅是那些媒体整天报道,有着光鲜形象,却没有做什么实事的人。分手时再三叮嘱这本书一定要真正体现出它珍贵的价值。
结束对吉美坚赞的拜访,又迅速赶赴下一个约会。
青海省作协主席梅卓。一个女人能当上作协主席,想必是既有才华又有魄力。
每个地方的文联办公楼都是同样的冷清,似乎只是一种装置,房门都紧闭着。
我走进她的办公室,她随即关上门,从包里拿出香烟,一边点烟一边问我要不要抽。自语道:在家不敢抽,只能上班时间抽,我妈要管我。她不遮掩,不做作,相反,看上去性格爽快,也很热情。两个女人一直聊家常,聊共同认识的人,从头至尾没有切入正题。
梅卓很热心,把我拍摄名单里那些没有联系方式的人从她的手机里把电话号码翻出来,并一一帮我填上。在我看来庞杂繁复的联络工作对于她来说,却都在这个小小的手机里,轻而易举就能解决。她的一个电话胜过我跑腿无数。
梅卓又将我带到楼上角巴东珠的办公室,他是中国著名的研究藏族长篇英雄史诗《格萨尔》的一位老专家。推门进去第一眼就看到他脸上的真诚笑容,慈祥随和。立即得出判断,与他交流不会有障碍。我轻松地入座在他桌子的正对方,我知道什么时候该拘谨,什么时候该随意,这种能力与生俱来。
我们很快就聊了起来。他兴奋地说起被邀前去观看60周年国庆大阅兵的情景,与关牧村、姜昆等人坐在一起,看得出来他依然沉浸在当时的震撼中。从这张淳朴的脸上我看到一位学者简单的幸福和满足,对他来说这是一生的荣誉,我只能与他一起从照片中分享那幸福的余温。
不知不觉聊到他们下班,角巴东珠送我到电梯口,握手告别:就凭你默默的为我们藏族做事这一点,我就该敬重你!
这句话很温暖。




2009年10月13日。青海热贡乡。
热贡艺术乡有一位用藏文写作的女诗人叫白玛措,是小学的藏文老师,据说她的诗歌有好几首被英国某学校选用在学生教材里。我们是在前几天的一次聚会上相识的。她非常的淳朴,比我小几岁,可是看上去却比我老很多。她几乎把自己完全关在学校里,她的世界很小很单纯,她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西宁。
她认为我在做一件伟大的事情,也希望为此出点力。所以她今天特意与同事换了课,陪同我做采访,同时兼任藏语翻译。
我们去到当地最有名的一个堆秀艺人家,据说藏区许多寺庙有80%的堆秀都出自于他们家。堆绣是藏族艺术品的一种,它是用各种色彩的绸缎剪成所需要的图形,如佛像、人物、花卉、鸟兽等,再绣在布幔上。由于中间凸起,有明显的立体感,所以,称为堆绣。
一直想收藏一副好的堆秀唐卡,今天这样的良机岂能错过?
艺人听说我是来为这里的名人拍照做宣传的,出价非常的实在,一幅80公分高度的绿度母才500块钱人民币,这也太便宜了吧!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民间手艺,富涵深厚的艺术底蕴,有重大的审美价值,值得收藏。
贪婪之心蠢蠢欲动,一口气买了三副大唐卡和八张方形的吉祥八宝图。
热贡的每一个村庄都很漂亮,果树成荫、花木繁茂、小溪蜿蜒,房子一栋栋掩隐在树林之间,奶牛悠闲地在路边吃着草。在去大师斗尕家的路上,要穿过很多弯弯曲曲的小道,残缺的泥巴墙形成一道自然沧桑的风景,古老的房门让人想一窥过往所有痕迹,都在低调的张扬着历史。
斗尕大师,高高的鼻子,深凹的眼睛,如果嘴里叼根雪茄,牛仔武装,骑匹骏马,整个就是美国西部的牛仔老人。头戴礼帽,身着白衬衣,外套洋服,穿着考究,气质潇洒,虽已年过花甲却依然气派十足。代尕大师7岁入寺院,先后拜才让端智、洛藏完代、英角和夏吾才让四位大师为师。他的很多作品都被甘肃、四川、青海等地的大寺院珍藏,被寺僧誉为热贡艺术的神匠。
参观完他们父子的作品,我们坐在院里的玻璃房子里聊天。大师的儿子打扮非常时髦,一头卷发,戴着多个耳环,宽松的牛仔裤,有点嘻哈的感觉。跟城里青年一样,耳朵上一直带着耳机,能隐约听到传来周杰伦的歌。他告诉我,他们家祖祖辈辈画唐卡,小孩从8岁开始学习基本功,也不上学念书。村里家家都是这样,孩子们打小就学习祖辈传下的手艺。
人家世代不读书,生活在世外桃源,可以闻名世界,可以富足快乐。
正所谓家财万贯,不如一技在身。

(图片037,038,039)



2009年10月14日。西宁。
角巴东主安排格萨尔研究所的一位小伙子带我前去才让旺堆的家。他是著名的格萨尔说唱艺人,也是一位家喻户晓的藏医。住在西宁的一栋普通的住宅小院里。眼前的老人,满嘴没有牙齿,脸颊消瘦,露出深深的皱纹。他表情丰富,特别爱笑,性格开朗,言谈间有着乐观和洒脱的气魄。据我推断他应该有70多岁,但据他自己说,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岁,没有户口,没有身份证,也没有出生记载之类的东西。这种状况在藏族是经常可以遇见的。藏族是一个修来世的民族,他们认为去世的日子比出生的日子更重要。
家里有位30岁左右的女性带着一个3岁左右的小女孩,小孩不停在客厅中窜来窜去,也不时在才让旺堆身上去凑合;还有几个藏族男青年,可能是他们家的客人。
离开他家刚走到楼下,同去的小伙子告诉我那个小女孩是老艺人的女儿,年轻妇女是他媳妇,我差点两个踉跄栽倒在地。正如过世的唐卡大师安多强巴在82岁那年还生下一个女儿,这种传奇般的故事只有在藏族可以见到。强悍。


2009年10月15日。西宁。
听说今天是青海民族学院成立60周年大庆,众多省级领导、院校教授、知名学者等人物都会出现在会场。想必只要能进去,一定能拍下很多要找寻的人。可是到了校门口才发现,需要持请柬才能入内。正在想办法怎样混进去的时候,新华社的刘鹏大哥打来电话问我在哪
,我告诉他在民院门口,想进去看看,但没有请柬进不去。他说:那怎么不早告诉我,赶快来我这里拿请柬吧,开会去不了,你代我去。
这就是踩到狗屎的运气,挂上冒牌胸牌,作为新华社记者我大摇大摆的进去了,还在签到处还领了一大包礼品。每一个人桌前都放有名字的牌子,对号入座很容易就知道谁是谁。会议有序地进行着,我的闯入令全场嘉宾投来注意的眼光。作家协会副主席角巴东主在主席台上悄悄冲我招手,我理直气壮冲上主席台蹲在他旁边(因为此时我是新华社记者),他小声告诉我哪几个是很重要的大学者,把名字写在一张纸条上,叫我一一去对应。整个会场里就我一个人走来晃去,这时候才发现做记者的牛逼。光明正大地走到那些人面前,长焦瞄准咔嚓咔嚓,几下就收录到镜头里面,高效率的一网打尽。
晚上一大帮朋友相邀饭局,只要有文章必然是躲不过的大酒。期间认识了指挥家兼作曲家扎西达杰,高大魁梧,长发齐肩,风度潇洒,典型的音乐家气质。这样的聚会离不开唱歌跳舞,他们每个人都能唱,一边敬酒一边唱。轻松快乐的氛围下酒自然而然就喝高了。扎西达杰用藏语唱了很多首优美的情歌,手举酒杯边唱边跳,音乐对于音乐家来说就像身体里流动的血液,早已合二为一。康巴人的踢踏舞更是充满激情。他的歌舞掀起整个高潮,而此时的我显得特别愚笨,不会唱歌不会跳舞,傻傻的坐着,心潮澎湃却面若冰霜。瞧这充满歌舞的民族,开怀爽朗,无拘无束。
我终于找到为什么总是喜欢跟他们在一起的原因,因为能获得简单真实的快乐。扎西达杰悄悄对我耳语:你不需要会唱歌,你坐在这里就是一首歌,我唱给你听。
潇洒的指挥家挺会煽情,这句话中听,只要是女人定会被康巴男人的魅力所折服。
曾经一位藏族朋友对我说:希望我们民族的每个人都喜欢你。深深的感到身上的担子好重。

(图片041,042)




2009年10月16日。西宁。

昨晚喝得太多,超常发挥,我的酒量都献给雪域大地了。

青稞酒纯粮酿造,喝了不上头,一觉醒来,头不晕也不痛。中午收到扎西达杰短信:认识你非常荣幸,进而认识辣妹子难能可贵,今日有录音不能送你,一路平安。昨晚酒席间他问我,什么是重庆辣妹子?

我就是典型的辣妹子,你慢慢了解吧。我是一朵朝天椒。

昨天喝酒的气势,我是让在场所有人都佩服了。

睡到下午4点收拾行李,晚上7点飞往北京,处理一些琐事,后再返回西宁。




2009年10月18日。北京。

抽空去通州看了春芽。只要有时间,每次到北京定会想着去看看他。

春芽问:老姐,你现在用什么相机拍照啊?

莱卡M6和M8。

他一听有点小惊讶,将相机拿过手小心捧着玩耍,很认真的看着我说:老姐,你现在用的是世界顶级摄影家用的相机,但这个皮套应该扔掉。然后找出一本摄影画册翻给我看:你看,这本书里都是国际摄影大师,没有一个还把相机带着套子的,这太土了吧,操大师范儿就要操得象样嘛。

立马扔掉,我哪里听得土字。

他指着画册接着说:老姐,你看人家大师,有你这样工作时穿得像个花姑娘的吗?大师们工作时一般都穿黑色风衣,拿黑色相机,这样抓拍对象时比较隐蔽,不易被发现。而我整个一七星瓢虫,往哪一站,注意力全过来了,这不是偷拍是明抢啊!

春芽为了让我能对得住这么昂贵的相机,给我做示范,该怎么拿相机,什么姿势手持相机的稳定性最好,相机的震动会最小,不能让人家笑话他老姐呀。

我握住春芽的手:弟,你是潜伏在老姐身边的高人啊!每次跟春芽聊天总是会有收获。

春芽姓柴,全名柴春芽,我们2004年国庆节在拉萨认识,当时他在《南方周末》做摄影记者。我们同住马头行者旅店,一到晚上拉萨的朋友们总是聚在一起喝酒聊天,所以那些日子里我们几乎天天在一起。闲聊中得知春芽出生在甘肃附近一个偏远的山村里,他的一份工资要养活农村的奶奶、爷爷、爸爸、妈妈及两个在广州念大学的妹妹。他像一个大男人顶起了家庭的所有重担,总是习惯处处关心和照顾身边的亲人。就在那年中秋节夜晚的聚会上,春芽对我说:我没有姐,你做我姐吧!这句朴实的话让我们结下了姐弟的情分。

春芽从农村考上了大学,学习汉语言文学,毕业后考上《南方周末》做编辑,后因激进的文字被强制转行做摄影记者。他是天才,拿着相机就能拍出好作品,我相信不管改行做什么,他都是最棒的。春芽是一个有着大爱的人,他永远不被身边的世俗名利、繁华世界所打动,那怕自己一贫如洗,也始终坚定不移的发出自己的声音。

春芽的眼神总是充满着对现世的疏离感,有些惆怅和无奈,同时也有着坚定和执着。他的个性有些孤僻,不太喜欢接触人,把自己宅在自己构建的精神世界里,享受着那些属于他的成就和艰辛。他常年关着手机,偶尔开一下看看有谁找过他。他不需要跟外界有过多的联系,他用自己的方式隔绝着外来的侵犯。多年前收到他的EMAIL:老姐,我想辞去《南方周末》的工作,报名去做志愿者,去偏远的山村当老师,尽自己所能帮助那些需要学习的孩子们。我不加思索的回信:支持你,为自己的选择勇敢的走出去吧!当今社会又有多少人能够像他那样,说放弃就放弃?

他去的地方是在四川德格县附近的戈麦乡,那里地势险峻,不通公路,唯一的交通工具是马。从德格骑马到戈麦要七八个小时,戈麦村没有电,没有通讯和网络,仿佛远古时代。除了教村里的30多个孩子,他就这样封闭着拍照、写作、阅读和思考,在我看来这就是一种修行,也是难得的一次人生经历。我们约定在他离开戈麦前一周我去看他,然后待上几天一起出来,也算去接他吧。可是当我做好所有准备出发的时候,突然重感冒,高烧不止,卧床不起。这次突如其来的生病给我留下一生的遗憾,这种遗憾没有人能够理解,就像没有人理解他的行为一样。

春芽是狮子座的男人,外表冷酷凶猛,内心却细腻体贴。记得一次在北京看他,我们同住在《南方周末》给他租的宿舍里,春芽端上一盆热呼呼的水送到我跟前:老姐,烫烫脚再睡吧,北京冷。这个动作让我感动至今,做他的妻子一定是幸福的。前些年他常年孤身一人漂泊在外,有时难免生起孤寂之心,经常对我说:姐,为什么没有女人喜欢我呢?姐,我能找到好女人吗?让世俗女人都自以为是的傻去吧,会有一个拥有水晶心的女人在某个角落悄悄的等待你。

现在他找到了他的燕子,有了一个两岁的孩子。他们住在燕子单位不到10平方的宿舍里,房子简陋,可充满着平淡的幸福。燕子是那个真正懂他、欣赏他并给他支持的好妻子。他们的书柜里装满了春芽没发表的小说和摄影,这些都是他们家最珍贵的财富。我相信那些充满着力量的作品总有一天会像一枚枚重磅炸弹爆发出来。也不禁嘲笑中国图书市场的悲哀,书店里陈放着90%的垃圾书,而真正的好书却都沉默在作者的书柜里。

春芽的前两本小书在台湾发行后很受年轻人的喜欢。第三本小说《寂静的玛尼歌》终于在大陆顺利上市了,如他书名一样,寂静地等待着那些幸福的有缘人去翻开它。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