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曾仕强详解道德经:德经

書城自編碼: 2855566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哲學
作者: 曾仕强
國際書號(ISBN): 9787513911214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07-01

頁數/字數: 243页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63.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游戏改变未来
《 游戏改变未来 》

售價:HK$ 167.9
能源与动力工程测试技术(穆林)
《 能源与动力工程测试技术(穆林) 》

售價:HK$ 94.8
大学问·明清江南商业的发展
《 大学问·明清江南商业的发展 》

售價:HK$ 106.8
金庸评传
《 金庸评传 》

售價:HK$ 201.6
西方哲学史
《 西方哲学史 》

售價:HK$ 106.8
中国财富管理发展指数(2022)
《 中国财富管理发展指数(2022) 》

售價:HK$ 69.6
希腊神话和仪式中的结构与历史
《 希腊神话和仪式中的结构与历史 》

售價:HK$ 93.6
世界花纹与图案大典
《 世界花纹与图案大典 》

售價:HK$ 357.6

 

建議一齊購買:

+

HK$ 58.5
《 曾仕强详解道德经:道经 》
+

HK$ 87.0
《 老子的人生智慧 》
+

HK$ 102.0
《 管理的奥秘 》
+

HK$ 74.7
《 道德经的人生智慧 》
+

HK$ 399.6
《 曾仕强 易经的智慧(套装全6册) 》
+

HK$ 66.6
《 易经的智慧.6:从龙马负图到永怀希望 》
編輯推薦:
《曾仕强详解道德经:道经》和《曾仕强详解道德经:德经》是迄今为止*易懂的《道德经》注解,堪称人人都能看懂的帝王学。《道德经》是老子对《易经》高难度部分的解读,一直是*智慧的象征,曲高和寡,鲜有人学习和研究。以擅长将高深的智慧通俗化的国学大师曾仕强教授,从老子的身世讲起,以讲故事的形式,全面讲述《道德经》的缘起、主旨、概念和内容。这本书用语浅显幽默,作者把枯燥乏味的《道德经》解读得通俗易懂。本书的出版将为读者打开一道学习《道经》智慧的方便之门。
內容簡介:
老子是中国哲学的鼻祖,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哲学家。他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道德经》要我们遵道而贵德,所以它分为《道经》和《德经》两部分。这本书中,增教授娓娓道来,使读者能轻松地修习《德经》。.
本书共二十二集,全面而生动地讲述了《德经》的主旨、概念和内容。增教授在本书中指出,德是道在人身上的表现,道是本体,德是用体。同时,他还认为中国人的幸福依赖于中国文化传统的恢复,并在每一个人的行动中体现出来。追求物质的满足,获得心灵的安宁,是现代人永恒的追求。本书,正是为处于忧虑和迷惑中的人们指出了幸福之道。
關於作者:
曾仕强
英国莱斯特大学管理哲学博士、人类自救协会创会理事长,新人类文明文教基金会董事长,台湾交通大学教授,台湾师范大学教授,台湾兴国管理学院首任校长。著有《中国管理哲学》、《中国式管理》、《大易管理》、《胡雪岩的启示》、《如何在36岁之前成功》、《论语的生活智慧》、《曾仕强剖析胡雪岩的商道》、《易经的奥秘》、《易经的智慧》等数十种。
目錄
第十六集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为什么老子却认为礼是乱之首?
第十七集
身份高贵的君王,为何要以贱名自称?
第十八集
道生万物究竟该如何解释?
第十九集
人们如何才能真正做到知足呢?
第二十集
是为什么不知足会有大祸,欲得会有大错?
第二十一集
老子为什么要善待不善之人,信任不诚信之人呢?
第二十二集
老子认为什么样的德行,才能称之为玄德呢?
第二十三集
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
第二十四集
为什么骨弱筋柔,情智未开的婴儿在老子眼里却是大智慧的象征呢?
第二十五集
我们认为相互对立的生与死、有与无、黑与白、善与恶等等,在老子看来,其实都是相同的,这是为什么呢?
第二十六集
祸中为什么会有福?福中又为什么隐藏着祸呢?
第二十七集
治理一个大国是件很复杂的事,而烹饪一条小鱼是件很简单的事,为什么老子会把这两件事相提并论呢?
第二十八集
老子所说的报怨以德应该如何理解?
第二十九集
老子真的是提倡愚民政策吗?
第三十集
不敢为天下先到底应该怎么理解呢?
第三十一集
大家都懂得哀兵必胜、骄兵必败的道理,也都知道轻敌的危害,但老子说轻敌几丧吾宝所指的宝是什么呢?
三十二集
为什么老子觉得,自己说的道理很容易懂,也很容易做,而天下人却莫能知,莫能行?
三十三集
然而现代人喜欢说难逃法网,法网和天网有什么不同?究竟什么是天网呢?
三十四集
为什么老子在几千年前,就能够预言到后世所发生的事情呢?
三十五集
人们为什么总是喜欢争强好胜?
三十六集
为什么老子认为,天下人明明知道柔弱胜刚强的道理,但没人能够依此而行?
三十七集
老子在《道德经》最后一句说道: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老子为什么要用这八个字来结束《道德经》呢?
內容試閱
第十六集
为什么只有上仁、上义、上礼,那下仁、下义、下礼跑到哪里去了?老子告诉我们,仁、义、礼这些东西,只有上仁是在上下德之间,还可以谈。如果到了下义、下礼,那根本就不必提了,所以他没有说,这是我们首先要明白的。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仁跟上德有一部分一样,都是无以为。它没有用意,没有认真,也没有一定要达到什么目的。其实老子是非常了解孔子的,孔子为了有教无类,为了让广大的人都能够了解道理,他提出一个仁。因为他感觉有很多人,直接跟他们讲道,他们不一定听得懂,当然这是孔子的好意,所以他直接说,你能够有仁心,就很好了。仁心就是你不能有目的,不能有功利性,我们今天叫目的性。功利性太强,是不可以的。你是人,我也是人,我要用仁心对待你。我不仅对待人要有仁心,对待动物也要有仁心,这就叫作人性。
为之,是主张你要有为,因为很多人听到无为,就认为什么都不做,这又是误解。把上仁跟上德做比较,可以发现,两个都是无以为,但是上德是无为,上仁是为之。儒家主张你要大有为,道家主张你不要违反自然,这样你才可以有为,他加了个前提。其实如果从仁的角度来揭示的话,两家在这方面观念是一样的。

第十七集
高高在上的人,你要注意下面才是你的群众基础。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所以历朝历代那么了不起的君王,都用最低贱的名称称呼自己,叫作孤、叫作寡、叫作不谷。
历史上的帝王,常常自称孤家或寡人,很多人错以为,这种称呼代表着帝王是独一无二的。而其实,孤寡是最低贱的称呼,地位至高的帝王为何要自称低贱?而不谷又是什么意思呢?
不谷就是没有办法去生养万物。生养万物叫作谷,谁都养不起,就叫不谷。以前的帝王都自称孤、寡、不谷,这些名词是最低贱的,但是他的身份,却是最高贵的,这就证明了老子说的:此非以贱为本邪?意思是这不就是拿贱当作根本吗?
非乎?故至誉无誉。至誉无誉就是世界上最好的称誉。因为无论你给他什么称誉,都是有限的,而真正好的东西,是无法形容的。这只是一种比较表面的解释。深层的解释是说你没有得到好的称誉,还比较好过日子,一旦出了名,就很伤脑筋了。比如现在的公众人物,到处受检验,到处受批评,就是因为既然有称誉,那就有人要诽谤,这是必然的。当有人说你好的时候,一定有人要说你坏,誉接着就是谤。谤就是诽谤,随便给你造谣生事,说你这么坏那么坏,但它不一定是真的。现在网上到处可以看到,只要有人办了一件事情,马上就有人唱反调
第十八集
我们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就是靠着士字。士,就是以前所讲的读书人,现在叫作知识分子。其实,这两个是有区别的。以前我们说读书人,一定是说他懂得道理。不懂道理,是没有资格叫读书人的。现在的知识分子,只懂得技术,懂得专业,反而不懂得道理,所以说这是非常大的遗憾。士这个阶层的衰弱,是我们中华民族最令人担心的事情。
老子当年把士分成三等,叫作上士、中士、下士。这跟孔子把人分成三等,是一模一样的,叫作中人以上、中人、中人以下,也是三。因为《易经》告诉我们,数成以三,无三不成礼。分成上、中、下是由于道很深,不是一般人通通都能够了解的。当然你最后可能了解,但是刚开始时,却不能完全了解。因为如果人一生出来,就能把道弄清楚,那他很难生存。因为所有人都看他很奇怪,甚至认为他是异类,不正常。一个小孩生出来时不会说话,慢慢才会说话;很多事情都不懂,慢慢才会懂,这是非常好的安排。
上士闻道,他的反应是勤而行之,他不会去批评道。我们原来很喜欢讲论道,如果读了《道德经》,你就会觉得,原来这个已经不是上士了。上等智慧的人,听到道,是跟他的内心相通的,他会非常勤劳,不断地用实践来增强对道的感悟。他不但不会怀疑、不会评论,更不会到处讲给人家听。
第十九集
道贵柔弱,不贵刚强。道所重视的是柔弱,但是我们一般人,都很喜欢刚强。所以本来人可以活一百二十岁的,但是大部分人都活不到,就是因为你要刚强,自己跟自己过不去。老子再三告诉我们,柔弱胜刚强。大部分人读书归读书,但还是时时刻刻都要刚强,那就只有靠自己,别人是没有办法的。老子只是在尽他的责任,一而再再而三地把各种现象分析给我们做参考。
所以第四十三章,老子又告诉我们: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天下最柔的东西,可以驾驭最刚强的事物。水跟气是最柔弱的,但没有人打得过它们,没有人能够战胜它们。水碰到钢板,能够水滴石穿;只要有个小缝,气就能慢慢吹过去,让缝慢慢变大,最后整片都裂开。从实际状况,我们应该很快可以了
解,积柔可以胜刚。当然一滴水是不可能穿透钢铁的,但是它积累长期的柔,最后就会把钢化掉。积弱可以胜强,强无法胜强,只有弱才能胜强。钢跟钢硬碰硬,最后只会两败俱伤。所以我们有一句话,叫作以虚控实,车轮跑得很快的时候我们要刹住车,就是用很柔软的刹车片来刹住最硬的轮子,道理是一致的。
第二十集
《道德经》第四十六章,老子用天下有道跟天下无道给我们做了一个比喻。
我们中国从轩辕黄帝开始就是道政合一的。政治很清明的时候,老百姓生活很安定,过得很快乐,我们就把它叫作天下有道。相反的,兵荒马乱、民不聊生,我们通通称之为天下无道。我们用有道跟无道来形容天下太平或者动乱不安两种不同的情况。老子说: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却是停止的意思,我
们说请却步,就是说你停下来不要再走了。却走马就是马不再去跑了。马为什么要跑?因为要战争。战争马要跑,逃难马也要跑,做生意很忙马还要跑。
马不乱跑的时候干什么呢?古代老百姓与当兵是不分的,平常你是耕农的,打仗你就是士兵。现在不打仗了,这些人都回来,就有充分的人力可以耕田,所以农田很快就扩大。农田扩大牛不够用了,于是马也不能闲着,也跟着来耕田。这句话告诉我们,天下有道的时候大家过太平日子不用打仗,老百姓就回家
种田,这时候马也当作牛来用,马的粪也用来施肥,这种境况大家很容易想象。老百姓很快乐,他们不会担心这次出去回不回得来。可是相反,天下无道的时候,烽火四起,到处乱糟糟的,人心惶惶,你跑到哪里都不行。这个时候老子用一句话来形容,叫作戎马生于郊。此时马不可能留在农田上,所有马通通出动还不够,所以母马怀了孕也不能休息,照样出去打仗。
第二十一集
现代人都非常喜欢追求知识,这就叫作为学。但是我们越来越不知道道在哪里,怎么去明道,怎么去行道,怎么去正道,那就叫作为道。为学跟为道都是对人有益的,可是不能偏。
我们现在来读《道德经》第四十八章,开篇两句话流传非常广,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这两句话其实有很多解释,单独就这两句话来解释,可以这样讲,一个人如果知识越多的时候,就离道越远。
这样我们才知道为什么第二十章,老子开门见山就告诉我们绝学无忧,不要去学,这样就没有烦恼。你没有什么知识,还烦恼什么?没有知识,你就不会伤害自己,也不会去伤害别人。那难道学问都是坏的?知识都是不需要的?好像也不对。
可是事实就是这样的,那些有知识的人很懂法律漏洞,他有办法表面上符合国家很多标准,让人检验不出来,结果害死很多人。特别是在食品安全,医药保健用品方面,我们看得非常之多,而且也忧心忡忡。为学日益,做学问有好处,但是你要小心,它会让你走邪道,害人害己,这样的话你就离道越来越远了。
老子是不是完全反对我们为学呢?不是,他把这两句话合在一起: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他是在提醒我们,当你求知识的时候,当然是越多越好,增加你的见闻,使你懂得更多的东西。可是这个时候你就要提醒自己:我除了为学以外还要为道。


第二十二集
《道德经》第五十章,老子把人分成三种: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十有三就是百分之三十的意思。生之徒,百分之三十;死之徒,百分之三十;动之死地,百分之三十。加起来只有百分之九十,还有百分之十,老子把它叫作善摄生者,即很会养生,很会保健的人。
我们用现在的话来说,同样是自然生,自然死,没有特别去养生,也没有自己去找死,这种人占了百分之六十,因为里面有一部分是生之徒,有一部分是死之徒。换句话说,同样自然生,自然死,有生来就长寿的,百分之三十;也有生来就短命的,百分之三十;还有百分之三十,不动则已,一动就自找死路。另外百分之十,善摄生者,他们很会养生,很会保健,但为数不多。
我们好好地斟酌老子的原文。出生入死,为什么叫出生?为什么叫入死?我们中国人,从无到有就叫出,即生出来。小孩只有生出来的,没有人说生出去的,这是从无到有的。就算在妈妈肚子里,也还是有的,只不过我们看不见。生出来活生生的一个婴儿,当然是有,所以出生的意思,就是从无到有。入死
就是从有到无,因为老子讲,一切事情都是生于无,然后复归于无。万物生于无,最后复归于无,就叫出生入死。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