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公正从何而来

書城自編碼: 2878671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經濟經濟學理論
作者: 熊秉元
國際書號(ISBN): 9787506091442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08-01
版次: 1
頁數/字數: /40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20.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美索不达米亚神话
《 美索不达米亚神话 》

售價:HK$ 83.8
生活中的民法典实用全书:应知应懂的法律常识
《 生活中的民法典实用全书:应知应懂的法律常识 》

售價:HK$ 106.8
饲渊
《 饲渊 》

售價:HK$ 47.8
经纬度丛书·巴勒斯坦人的故事:流亡者的悲情、绝望与抗争
《 经纬度丛书·巴勒斯坦人的故事:流亡者的悲情、绝望与抗争 》

售價:HK$ 105.6
改变世界的哲学家们
《 改变世界的哲学家们 》

售價:HK$ 105.6
将军
《 将军 》

售價:HK$ 57.6
墓志的生成及其在唐代的衍变研究
《 墓志的生成及其在唐代的衍变研究 》

售價:HK$ 117.6
理解中国经济:在大变局中读懂新机遇
《 理解中国经济:在大变局中读懂新机遇 》

售價:HK$ 54.0

 

建議一齊購買:

+

HK$ 57.0
《 效益的源泉 》
+

HK$ 63.0
《 正义的效益 》
+

HK$ 107.3
《 21世纪政治经济学 》
+

HK$ 109.2
《 优雅的理性(任志强可以野心优雅,但经济学应追求一种优雅的理性,与张五常齐名的熊秉元,带您在生活中学习经济学) 》
編輯推薦:
《正义的效益》正义是法学揭橥的*价值,效益是经济学的重要概念。公平正义众人琅琅上口,财富成本概念则令人觉得贬抑。然而,利用经济学的概念,对真实世界的案例往往可以有更宽广深刻的解读。经济分析为法学的工具箱添增了新工具,也正逐渐改变法学的根本性质。
两岸知名经济学者熊秉元致力于架构经济学与法学的桥梁,以深入浅出的文字,建构一套经济分析的方式,用于讨论正义、权利义务、罪刑法定等法律问题。通过法学与经济学的对话,将经济分析带入法律实务,使正义的概念更具操作性!
《效益的源泉》本书可谓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的一本刚需书。在现代社会中,经济活动已经成为主导力量。人的衣食住行乃至于工作和家庭,都和经济活动息息相关。一个现代公民,必须具备基本的经济学知识。消极的,可以在经济起伏里自保;积极的,可以通过参与经济活动,追求自己的福祉。作者以深入浅出的文字,捕捉生活中的经济学身影。书中虽然没有利用图形表格的模式,却不乏细致准确。书中作者通过你我身边的大小事,讲述生活中的经济学原理,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內容簡介:
《正义的效益:一场法学与经济学的思辨之旅》对中国而言,在国际化的过程中,法律经济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作者汲取多位知名经济学者的精辟观点,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寇斯、英国政府首席经济学者凯克斯爵士、香港经济学家张五常等,藉此剖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种种法律问题,用深入浅出的方式具体呈现了法律经济学的多元面向。作者在书中以诘问的方式,言简意赅地揭露经济学者的思辨历程,不仅可为深层思索判断的参考坐标,同时指引了一条进入法律经济学的最佳途径。
《效益的源泉:捕捉生活中的经济学身影》在社会科学里, 政治、法律、社会、经济是公认的主要学科; 而且, 每个学科都有自己悠久辉煌的历史, 也都累积出非常可观的智慧结晶。在人类摸索前进的过程里, 也都曾经在某些转折点上, 发挥关键性的影响。不过, 自 1960 年起, 经济学的发展, 已经使这些学科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 而渐渐有一枝独秀的趋势。主要的原因, 是经济学者带着他们的分析工具, 大举进入其他的社会科学领域, 而且已经有非常璀灿的成果。
關於作者:
熊秉元,台湾地区家喻户晓的经济学家,曾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推翻著名的科斯定理。在华人经济学界,与张五常、黄有光、林行止并称为四侠,现为浙江大学千人计划特聘教授(法学专业),并担任多所国内外高校兼职教授。
著名法律经济学家。台湾大学经济系毕业,美国布朗大学取得硕博士学位后,返回母校,在台湾大学经济系暨研究所任教二十余年,主要研究领域为法律经济学和经济学方法论。目前为浙江大学法律与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近年来在两岸推展法律经济学,渐有成果。两岸四地主要大学的法学院里,担任讲座教授的经济学者,他是第一位,也是目前唯一的一位。
熊秉元还是一位颇具影响力的散文家。1993年,推出第一本经济学散文集《寻找心中那把尺》,即获选为金鼎奖推荐著作。目前,熊秉元已有两篇文章被选为台湾高职国文课本的课文,是华人经济学家中唯一获此殊荣的人。最新著作《优雅的理性:用经济学的眼光看世界》《解释的工具:生活中的经济学原理》《正义的成本:当法律遇上经济学》备受好评,并入选多种年度最佳著作榜单。
目錄
《正义的效益》
推荐序王泽鉴
推荐序史晋川
序言
第一章 波斯纳的便士、利齿和锯子
第二章 蜜蜂的故事――现代版
第三章 最小防范成本的曲折
第四章 法学的实证基础
第五章 法经济学能断案吗?――初探
第六章 法经济能断案吗?――再探
第七章 法经济能断案吗?――三探
第八章 论桑德尔论市场
第九章 法律与道德,前世与今生
第十章 权利义务是连体婴吗?
第十一章
 社科法学和教义法学之争
第十二章
 为何民法要分物权和债权?
第十三章
 显微镜下的罪刑法定主义
第十四章
 放大镜下的无罪推定原则
结语
附录

《效益的源泉》
第一章 华人性格中的菊花与刀
第二章
 经济学和人性之辩
第三章 敬鬼神
第四章
 香港大埔的许愿树
第五章
 大象国有化之我见
第六章
 卖桔者言
第七章
 翠玉白菜值多少钱?
第八章 真正的新中间路线
第九章 识者克鲁格曼,智者张五常
第十章
 执真理之手
第十一章
 象牙塔里的象牙世界
第十二章
 用水蛇通水管
第十三章
 经济学始于佛法式微处
第十四章
 道德情操论
第十五章
 美女与野兽
第十六章
 特别来的不速之客
內容試閱
《正义的效益》 推荐序:以较少的成本、更大的财富实践法律正义台湾大学法律学院名誉教授 王泽鉴

熊秉元教授几年前撰写的《正义的成本:当法律遇上经济学》一书,阐释经济学与法学的关系,对于更新法律教育,开展法律经济学的教学研究,做了奠基性的工作。本书《正义的效益:一场法学与经济学的思辨之旅》在既有的基础上,累积新见,文字依然优雅,方法上再上层楼,内容益为丰富,法律案例的分析甚为透彻,更进一步深化了法律经济学的理论。
本书的重点在于论述经济学上交易成本、财富最大化、外部性等基本概念对法学研究、实践公平正义的功用,并就买卖不破租赁(台湾《民法》第四二五条)、果实自落于邻地应否属于邻地所有人(台湾《民法》第七九八条)做了精辟的解说,尤其是以时间差距说明为何要区分物权和债权,最具启发性。值得再深入探究的是法律经济学在法律适用上的实践(包括法律解释及法之续造)。
熊秉元教授再三提出了经济学能否断案的关键问题,并就若干民事案件及刑事案件详为论证。在实务上,以经济效益作为裁判理由,亦属有之,例如在认定侵害他人名誉权阻却违法性的合理查证义务时,法院亦将查证时间、费用成本列入考量因素,但多未做深入的分析。法律适用系采三段论的逻辑形式,而以评价为核心,长期以来建立了法律解释方法(文义、历史、体系、规范目的),如何将经济上的成本效益融入根深蒂固的思维方法,特别是运用规范目的的解释,有赖于法学者与经济学者共同努力,相互沟通,建立方法论的共识。熊氏法律经济学提供了一个具有发展性的平台。
值得特别提出的是,熊秉元教授以经济分析的方法,评论大陆学者关于社科法学与教义法学的争议,肯定法教义学(法释义学)与社科法学具有相对关系。前者使日常操作的成本较低,后者有助于对法学有更完整而深入的掌握。面对日新月异的环境,可以从容因应,论述有据。此项卓见,可作进一步的延伸说明。
法学,简单言之,就是法教义学。法教义学具有四个重要功能:一是体系化功能系统地整理分析现行法的概念及价值体系,并在整体上把握具体规范间的关联,便于讲授、学习及传播。二是稳定功能为司法实践及特定裁判提出适用的法律见解,期待能够长时间影响同一类型判决,形成普遍实践原则,以强化法院裁判的可预见性及法律安定性。三是减轻论证负担功能为特定法律问题,提供可供检验、具说服力的解决方案,得以减轻法学研究及法院裁判论证上的负担,不必凡事都要重新讨论。四是修正与更新功能法教义学所提出的关于法律解释及法律续造的原则,具有调节各个制度发展的作用,但不应拘泥于向来见解。为适应社会变迁,应为深刻的批评创造条件,发现矛盾,解决冲突,探寻符合体系的新的合理解决方法途径,而能有所革新进步。法教义学为法学研究及法律实践,储存多样可供选择的法律见解(信息),开展新的思考方向,体现法学的任务。在台湾地区,对社科法学与教义法学的协力关系,具有一定程度的共识。在中国内地,社科法学有助于了解变动中的中国社会与法治建设,至属重要。法教义学建构一个可供实务操作的理论体系,更为迫切。
本书引用理查德艾伦波斯纳(Richard Allen Posner)的名言,强调正义的实践须要成本。台湾地区《民法》第二一八条规定:损害非因故意或重大过失所致者,如其赔偿致赔偿义务人之生计有重大影响时,法院得减轻其赔偿金额。学理上有认为本条规定体现保护赔偿义务人生计的社会正义。在实务上,鲜少有适用本条的案例,其理由之一应系法院在个案依职权审究本条的适用时,须要使用有限的司法资源,当事人声请法院减轻赔偿金额时,须负举证责任,成本甚高。法律上许多制度及规定的适用,有待从事实证研究,法律经济学应可提供理论架构及应用方法,而扩大其研究领域。
美国著名的联邦最高法院法官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Oliver Wendell Holmes)在二十世纪之初曾特别指出,二十世纪的法律人不是研究白纸黑字的人,必须通晓统计学及经济人,否则将有害于社会。我早年曾应美国纽约人口局之请,撰写《法律制度与家庭计划》,希望藉助成本效益,影响生育行为。后来因为此项研究计划,我应聘担任行政院研究考核委员会委员,委员中有多位著名的经济学者,对任何问题皆能从效率与成本的观点表达意见,令人钦佩。某位担任政府要职的经济学者曾对我说:学习法律的人,擅于解析条文,但对于理解社会问题及公共政策,显有不足。其后有机会随同当时的财政部长李国鼎先生参加1970年在哥本哈根举行的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会,李先生对我表示:您担任台湾大学法律系主任,应特别重视法律与经济学的教学研究,培养懂得财经的法律人才,这是台湾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后台湾大学法律系陆续开设了财经课程(包括《劳工法》《税法》《国际贸易法》《法律会计》等),增设财经法学组,并由熊秉元教授讲授法律经济学的课程,培养兼具法律思维与经济分析能力的法律人,对台湾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近年来,熊秉元教授在两岸四地推广法律经济学,举办各种营队,向下扎根,遍地播种,逐渐开花结果。共同努力,以较低成本强化两岸交流,以最大化的财富来实践法律正义,促进法治的繁荣进步。





《效益的源泉》 自序
 为经济学的普及请命

我曾应邀到台湾的一所小学去演讲,对象是中高年级资优班的一群小朋友。他们的老师很用心,自己设计了一套经济学的教材,而因为看了我的书,所以请我去和小朋友谈一谈。
小朋友们聪明可爱,问了许多有趣的问题。他们把问题写在小纸条上,我在档案柜里还存了其中的几张。演讲完后,几位老师表示,过去他们把经济学界定在对于商品劳务的探讨上,经过我的阐释,他们发现经济学不只是探讨价格的问题,而且也处理更一般性的价值问题。
他们还送我一套录像带,是美国小学里经济学的教材。后来在看经济学的文献时,发现美国一般高中里也有经济学的选修课。美国经济学学会还曾经组成项目委员会,评估高中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效果,而且公布评估的结果。显然,在美国从小就有经济学的教育,循序渐进,而且这是对一般学校的学生,而不是只针对商业学校。
我想,美国教育体系对经济学的重视,主要是体会到经济学和资本主义社会密不可分。在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里,经济活动已经成为主导的力量,人的衣食住行乃至于工作家庭,都和经济活动息息相关。因此,一个现代公民,必须具备基本的经济学知识。有了基本的了解之后,消极的,可以在经济起伏里自保;积极的,可以通过参与经济活动,追求自己的福祉。
对于一个以资本主义(精神)为主的社会而言,经济学显然很重要。相形之下,对于一个以伦常道德教化为主的东方社会,经济活动似乎不是关键所在。可是,这事实上是一种错觉,而且是很令人惋惜遗憾的错觉
在社会科学里,政治、法律、社会、经济是公认的主要学科,而且每个学科都有自己悠久辉煌的历史,也都累积出非常可观的智慧结晶。在人类摸索前进的过程里,也都曾经在某些转折点上,发挥关键性的影响。不过,自1960年起,经济学的发展,已经使这些学科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而渐渐有一枝独秀的趋势。主要的原因,是经济学者带着他们的分析工具,大举进入其他的社会科学领域,而且已经有非常璀灿的成果。
在社会学方面,盖瑞史丹利贝克(Gary Stanley Becker)是众所周知的人物。利用经济学的分析工具,他深入地探讨了家庭里父母子女的互动、人力资本、教育等,传统上属于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当他在1992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时,他同时是芝加哥大学经济学系和社会学系的教授。
在政治学方面,詹姆斯麦吉尔布坎南(James McGill Buchanan)和戈登塔洛克(Gordon
 Tullock)联手,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公共选择(public choice)。利用经济学来分析政治现象,从根本上改变了政治学者和经济学者对政治过程的看法。现在,公共选择已经是经济学里不可或缺、并且是最有活力的研究领域之一,不但在经济学原理的教科书里有专章讨论,公共选择的专有名词也往往成为政治学教科书中的用语。布坎南在1986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可以说是实至名归。
在法学方面,罗纳德哈里科斯(Ronald Harry Coase)的故事更是脍炙人口。他在1960年发表的论文《社会成本的问题》不但是经济学里被引用次数最多的论文,也是所有法学期刊里被引用次数最多的论文!这篇论文引发了法律经济学这个新的领域,对传统法学造成革命性的冲击。当科斯在1991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时,不但经济学界额手称庆,法学界也多认为是迟来的正义!
经济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的互动,基本上是单方向的。当经济学的版图逐渐扩充时,其他的社会科学并没有反方向的举动。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和学科的性质有关。经过对人类活动长时间的观察和淬炼,经济学已经发展出一套基础扎实的行为理论人不只是在市场里会趋吉避凶,在其他的活动上显然也是如此。相形之下,社会学的理论往往是一家之说(韦伯、杜尔凯姆等),而不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一套理论架构。在政治学和法学里,情况也很类似。因此,理论上的优势,使经济学者可以带着自己的分析工具(好像是一把万能钥匙),去探索其他领域的奥妙。相反的,其他社会科学的研究者,却没有能够相抗衡的理论。
不过,理论上的优越性只是故事的一半,另外半个故事和这些社会科学所研究的问题有关。在经济学里,大致分成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探讨的主题,主要是个人、家庭、厂商、市场结构;宏观经济学所探讨的主题,主要是整个经济的物价水平、就业情况、经济增长等。可是,在微观和宏观之间,事实上还有一些中层问题(middle
 range issues)。当个别消费者的偏好相加,会成为一群消费者。这些消费者群的偏好不再是个人的偏好,但也不算是整个社会的偏好,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现象。同样的,产业和产业之间的消长,也不是微观和宏观层次上的问题,而是处在两个层次之间。就目前经济学的发展而言,最强的是微观经济学的部分,因为研究主题明确、焦点集中。在宏观经济学部分,虽然有各式各样的模型,也有强调微观基础的宏观架构,但是因为处理的层次过高、涵盖面过广,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众议佥同的理论。对于中层问题而言,以现有经济学的分析工具,事实上还不太能有效地处理。
由研究主题上的划分,就比较能体会经济学和其他社会科学互动的差异。以社会学而言,虽然个人和家庭也是研究重点,可是整个学科的关键,与小区、社会化、宗教等中层问题有关。同样的,政治学所探讨的,主要是政党、选举、政治文化这些中层问题。对于中层问题的分析,经济学并没有好的分析架构,社会学和政治学也没有,所以,虽然经济学和社会学以及政治学的互动已经有相当的成果,可是大部分是集中在微观经济学的领域里。
相形之下,法学分析的重点,就是几千年来原告被告之间的纷争,而这正是微观经济学的专长(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对峙)。因此,在经济学往外扩充势力的发展上,法律经济学的成果最为丰硕。法律经济学的专业期刊已经有不下十种,而且还在持续地增加,这都不是经济社会学和经济政治学(公共选择)所能望其项背的。因此,经济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结合之后的果实,主要和两个学科所处理问题的性质有关。
不过,即使在不同的社会科学里,经济学者努力的成果有程度之分,经济学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已经显露无疑。学习经济学,不只是了解资本主义社会里的经济活动,更重要的是掌握一套分析社会现象(而不只是经济现象)的工具。对于一个强调伦常道德和风俗习惯的传统社会而言,更值得以经济学的分析工具了解和掌握伦常道德和风俗习惯的意义,并且与时俱进、日新月异。譬如,在农业社会里,因为要一起耕田除草收割储藏,天灾人祸时还要互通有无,所以兄弟之间必须要有浓厚的手足之情。在工商业社会里,兄弟之间不需要在生产消费保险上彼此支持,手足之情的内涵自然有所不同。
关于经济学教育这个问题, 我觉得在高中、初中的课程里,值得加入经济学的科目。对于人的思维和行为,经济学的世界观会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当然,我也知道,如果要把经济学当作像数学、物理、化学一样的基本课程,一定会引起社会学者、政治学者、法律学者的异议。相信他们也能为自己的学科讲出一番道理,也都会希望自己的学科是基本课程的一部分。对于这个问题,我似乎也想不出什么好主意。不过,在大处着眼之外,可以采取小处着手的方式:希望借着一般性的文章,借着每一个人日常生活里都会遇到的事物,阐明经济学对这些社会现象的解释。因为, 看经济学的专业论文的人少,而看一般性的文章的人多,影响力也大。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乔治约瑟夫施蒂格勒(George Joseph Stigler)曾经说,经济学者总是带着一种传教士的情怀the
 economist as preacher,念兹在兹地希望能宣扬经济学的教义。对于他高瞻远瞩的视野,我心有戚戚焉,也希望对经济学教育的期望能早日实现!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