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全球化4.0:中国如何重回世界之巅

書城自編碼: 2890412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經濟經濟學理論
作者: 邵宇,秦培景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49585588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07-01


書度/開本: 16开

售價:HK$ 102.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格调与文明:维多利亚时代极情尽致的浮世生活
《 格调与文明:维多利亚时代极情尽致的浮世生活 》

售價:HK$ 118.6
性别麻烦
《 性别麻烦 》

售價:HK$ 71.4
南宋:倔强的抵抗
《 南宋:倔强的抵抗 》

售價:HK$ 154.9
汉语要素教学(第2版)( 国际中文教师专业能力丛书)
《 汉语要素教学(第2版)( 国际中文教师专业能力丛书) 》

售價:HK$ 106.5
寻秦迹:透过秦俑看秦朝
《 寻秦迹:透过秦俑看秦朝 》

售價:HK$ 127.4
秋原四部曲(全5册):地虎噬天王+清代旅蒙商述略+乱世靡音+茶馆之殇
《 秋原四部曲(全5册):地虎噬天王+清代旅蒙商述略+乱世靡音+茶馆之殇 》

售價:HK$ 298.0
西南联大通识课(全7册)
《 西南联大通识课(全7册) 》

售價:HK$ 479.1
汉字革命:中国语文现代性的起源(1916-1958)
《 汉字革命:中国语文现代性的起源(1916-1958) 》

售價:HK$ 81.4

 

編輯推薦:
1.探讨中国如何书写全球化4.0的新剧本。
2.第一本全面分析英国脱欧对中国影响的书。
3.重新解读全球化1.0、2.0、3.0时代特征,包括主导国家、标志事件、政治经济制度、交易方式、货币体系等,分析各自优势和缺陷,以及现在3.0体系崩溃后需要解决的问题。
內容簡介:
此书立足中国,聚焦全球化,既是一部惊心动魄的经济史,又是一部了解现在国际经济格局和发展趋势的前沿著作。先从当下金融危机第三波谈起,接着切入一带一路战略,并沿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区域和国家,分析其中蕴含的收益和风险,同时探讨美国主导的TTP、TTIP。接着纵向审视全球化1.0、2.0、3.0时代的特征,包括主导国家、标志事件、政治经济制度、交易方式、货币体系等,分析各自的优势和缺陷;并分析全球化4.0时代下的新剧本新特征,预见中国将重新回到世界之巅。最后,提出全球化4.0下的全球新议题,包括核武器扩散、恐怖主义、网络安全等高政治领域和气候、排放等低政治领域议题;以及中国在这些议题上的担当和行动。预测中国将走在全球治理的最前沿,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名人推荐:
对中国而言,全球化红利体现在对内以开放促改革和结构调整,对外以升级占领产业竞争和规则制定至高点,期待新一轮全球化的来临和中国的出色表现。
夏斌 国务院参事、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主席
在引领全球经济活动长达两个世纪之后,西方国家开始在生产制造、贸易、投资等方面被世界其他地区超越。在这样趋势性转变中,探讨全球新均衡的重构路径,以及中国在新的机遇下,参与全球产业转型、结构调整乃至治理机制变革的机遇,显得至关重要。本书提供了一些有益的理论探索。
李扬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
全球化是经久不衰的话题,也是当下最富挑战的宏观研究主题,本书作者一向思维大胆、预测大胆。若想知道全球化不同题目如何可以串起来,本书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魏尚进 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这本书写出来了一个新视角,用这个视角,才能看清楚中国相对衰落的世界以及它将迎来的中国重回中心的时代。这个时代被作者定义为“全球化4.0”。
张军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老式全球化确实已经停滞,新的全球化动力在哪里?会在哪里以什么形式展开?本书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充分的证据,值得一读。
姚余栋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
津津有味的阅读了本书,它提供了一致的分析框架、丰富的技术细节和颇为大胆的前瞻性预测。未来正在发生,小心求证!
沈明高 财新智库莫尼塔研究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媒体推荐:
对中国而言,全球化红利体现在对内以开放促改革和结构调整,对外以升级占领产业竞争和规则制定至高点,期待新一轮全球化的来临和中国的出色表现。
夏斌 国务院参事、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主席
在引领全球经济活动长达两个世纪之后,西方国家开始在生产制造、贸易、投资等方面被世界其他地区超越。在这样趋势性转变中,探讨全球新均衡的重构路径,以及中国在新的机遇下,参与全球产业转型、结构调整乃至治理机制变革的机遇,显得至关重要。本书提供了一些有益的理论探索。
李扬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
全球化是经久不衰的话题,也是当下最富挑战的宏观研究主题,本书作者一向思维大胆、预测大胆。若想知道全球化不同题目如何可以串起来,本书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魏尚进 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这本书写出来了一个新视角,用这个视角,才能看清楚中国相对衰落的世界以及它将迎来的中国重回中心的时代。这个时代被作者定义为“全球化4.0”。
张军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老式全球化确实已经停滞,新的全球化动力在哪里?会在哪里以什么形式展开?本书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充分的证据,值得一读。
姚余栋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
津津有味的阅读了本书,它提供了一致的分析框架、丰富的技术细节和颇为大胆的前瞻性预测。未来正在发生,小心求证!
沈明高 财新智库莫尼塔研究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關於作者:
邵宇,金融学博士,中国社科院博士后。牛津大学John Swire学者,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兼职教授。陆家嘴沙龙理事会秘书长,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成员。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专家成员。美国华尔街日报、英国金融时报、中国财新网专栏作者。曾任职上海宝山区发改委副主任,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副系主任、CFA项目主任,西南证券研发中心总经理,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2011年加盟东方证券,目前任总裁助理、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领域覆盖全球宏观、中国宏观、权益债券投资策略和金融工程。代表作品包括《全球化4.0》、《新政机遇》、《穿越镀金时代》、《危机三部曲》、《微观金融学及其数学基础》等。2014年度中国青年经济学人,上海十大青年经济人物。
秦培景,复旦大学金融学博士,中信证券研究部A股策略师。研究方向宏观经济政策和金融市场,在权威与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主编复旦大学《证券投资分析》教材,著有《危机三部曲:全球宏观、金融、地缘政治大图景》等。证券卖方研究从业经验7年,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宏观经济、政策与股票市场投资策略、上市公司盈利、大类资产配置,目前专注于A股投资策略研究。荣获新财富与水晶球最佳分析师评比多项荣誉(团队成员)。
目錄
引言:新全球化的使命召唤 / 1
0.1 新平庸:再平衡低增长 / 1
0.2 全球化:从 1.0 到 3.5 / 4
0.3 全球化 4.0:中国如何重回世界之巅 / 6
0.4 关于本书 / 9

第 1 章 危机第三季:新兴市场与货币体系 / 11
1.1 加息资本惊、锚动天下乱 / 12
1.1.1 人民币贬值:技术还是趋势 / 13
1.1.2 第一次接触:离岸人民币与港币 / 18
1.1.3 英国“脱欧”:全球化逆转 / 22
1.2 危机第三波:新兴市场和货币体系 / 27
1.2.1 三种周期的叠加 / 27
1.2.2 蝴蝶效应:脆弱国度 / 33
1.2.3 中国顶住:最优储备 / 41
1.3 三大地缘断裂带 / 48
1.3.1 第一断裂带:欧俄边界 / 49
1.3.2 第二断裂带:大中东 / 51
1.3.3 第三断裂带:西太平洋 / 52

第 2 章 大变局序幕:复兴“丝绸之路” / 55
2.1 前全球化时代:“丝绸之路”与大航海时代 / 56
2.1.1 古代“丝绸之路”:从甘英到郑和 / 57
2.1.2“丝绸之路”启示录 / 59
2.1.3 全球化 1.0:大航海时代 / 63
2.2 “一带一路”引领全球化新阶段 / 67
2.2.1 国家战略:重回“丝绸之路” / 68
2.2.2 合纵连横与区域抱团:应对 TPP 与 TTIP / 71
2.2.3 产能换空间:基建联通周边 / 72
2.2.4 能源安全:重点油气 / 73
2.3 聚焦泛欧亚大陆互联互通 / 77
2.3.1 周边国家基建水平落后 / 78
2.3.2 沿线国家可投资性展望 / 83
2.3.3 内外兼修:对接“三纵两横” / 85
2.4 风险预警 / 85
2.4.1 地缘风险:大国博弈 / 87
2.4.2 产业安全:低端替代者 / 88

第 3 章 亚洲升腾:巡礼“一带一路”核心区域 / 91
3.1 东亚:新雁行模式 / 91
3.1.1 东亚模式:美国布局与中国入局 / 92
3.1.2 亚洲金融危机与秩序重铸 / 96
3.1.3 资产负债表修复:东亚再造 / 99
3.1.4 全球危机下的东亚再定位 / 101
3.1.5 中国的东亚攻略:一体化领导者 / 104
3.2 中亚:“陆丝”核心 / 108
3.2.1 国家构建:重构压力 / 109
3.2.2 如何与中亚各国打交道 / 110
3.2.3 外部利益:被动全球化 / 112
3.2.4 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构建 / 114
3.3 南亚:龙象之舞 / 117
3.3.1 环喜马拉雅经济带 / 117
3.3.2 经济、人口与政治复杂性高 / 119
3.3.3 印度:龙象之舞 / 121
3.3.4 巴基斯坦:全天候走廊 / 127
3.4 中东:血核油 / 130
3.4.1 塑造现代中东的基本力量 / 131
3.4.2 三个核心经济体 / 136
3.4.3 中国中东新动向 / 140

第 4 章 全球化 2.0:英国殖民体系 / 145
4.1 英国崛起 / 146
4.1.1 海洋霸权 / 146
4.1.2 工业革命 / 148
4.1.3 制度优势:财政金融化与自由市场 / 150
4.2 第一次失衡:殖民 VS 朝贡体系 / 155
4.2.1 白银时代 / 156
4.2.2 中英失衡与鸦片战争 / 157
4.3 大分化下的矛盾积累 / 159
4.3.1 东西大分流 / 160
4.3.2 从局部热战到世界大战 / 163
4.4 全球化 2.0 的变异和瓦解 / 164
4.4.1 崛起的德国:体系破坏者 / 164
4.4.2 追赶的美国:第二次失衡 / 166
4.4.3 例外的日本:东亚模式雏形 / 173

第 5 章 全球化 3.0:美式全球化 / 177
5.1 美式全球化的基础与三元循环 / 177
5.1.1 美苏争霸:从双极到单极 / 177
5.1.2 三个世界:国际经济的三元格局 / 180
5.1.2 美元本位:中心加外围的货币体系 / 183
5.2 全球化 3.0 的精髓 / 184
5.2.1 和平与稳定的环境 / 186
5.2.2 快速的技术进步 / 186
5.2.3 外溢性与包容性较高的自由市场体系 / 188
5.2.4 信用货币体系 / 190
5.3 美元本位缺陷与危机 / 192
5.3.1 总量问题:过度供给与危机常态 / 193
5.3.2 结构问题:自我强化的双重循环 / 196
5.3.3 金融催化剂:流动性幽灵 / 203

第 6 章 中国的全球化剧本 / 209
6.1 全球化升级与中国战略转变 / 210
6.1.1 旧秩序和中国模式:全球化下的大推进 / 211
6.1.2 新秩序与二次入世:利益交换新模式 / 218
6.2 贸易:新挑战、新协议、新红利 / 220
6.2.1 新挑战:从失衡冲突到价值链竞争 / 221
6.2.2 新自贸协定:碎片化趋势 / 226
6.2.3 G2 博弈:太平洋贸易棋局 / 230
6.2.4 TPP 的挑战与中国的应对 / 234
6.3 投资:对外资产负债表重构 / 236
6.3.1 现状:储备占比过大,收益率不匹配 / 236
6.3.2 直接投资:从净流入到净流出 / 240
6.3.3 证券投资:
金融周期分化与资本账户开放的影响 / 245
6.4 货币:人民币的国际化使命 / 252
6.4.1 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与动因 / 253
6.4.2 国际货币体系的现状与分级 / 255
6.4.3 人民币国际化的特色路径 / 260
6.4.4 离岸人民币:香港为中心,多点开花 / 265
6.5 自贸区:全面开放桥头堡 / 270
6.5.1 对外开放试验田 / 271
6.5.2 上海自贸区的使命 / 273
6.5.3 当自贸区遇见金融城 / 277

第 7 章 全球治理改进:中国烙印 / 283
7.1 全球化 3.0 中的治理 / 284
7.1.1 全球治理掀起的背景 / 284
7.1.2 旧秩序的挑战 / 286
7.1.3 变革:全球化 4.0 下的治理 / 288
7.2 新全球治理:高政治领域 / 289
7.2.1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 290
7.2.2 恐怖主义 / 292
7.2.3 网络安全 / 294
7.3 新全球治理:低政治领域 / 297
7.3.1 气候与排放 / 297
7.3.2 环境治理 / 301
7.3.3 难民与移民 / 303
7.3.4 跨国犯罪 / 307
7.3.5 公共卫生 / 308
7.4 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未来战略 / 309
7.4.1 全面参与战略 / 310
7.4.2 贡献治理理念 / 314
7.4.3 2016 杭州:中国议程 / 316

终章 全球化不是黑暗森林 / 319
內容試閱
引 言 新全球化的使命召唤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清 ] 陈澹然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工业化、市场化和全球化 : 工业化带动人口转移和城市化,城市化使得要素集聚,在新产业中进行更具规模效应与效率的生产;市场化的价格机制使得要素配置效率提升;而更重要的是,全球化拓展了中国经济的供需边界,在打通技术、资源与资本的获取途径的同时,也对接了外部的巨大市场,使得中国得以全面参与并受益于全球分工的价值链。0.1 新平庸:再平衡低增长以 2008 全球危机为标志,我们已经送别了那个超凡增长的黄金时代。眼下全球化体系正处于裂变的关键期,对中国这一代表性的新兴大国而言,无疑是重要的机遇窗口。虽然笔者上一本专著《危机三部曲:全球经济、金融、地缘政治大图景》出版至今经过了三年多,但全球化趋势的演变却已足够精彩。一方面,我们对老框架的展望与预测效果还算满意;另一方面,值得研究的领域和热点问题也层出不穷。例如在经济方面,美国的制造业回流与能源独立使得其需求逐渐内卷化(图 0-1、图 0-2);全球贸易失衡虽有缓解但增长却长期萎靡,进入所谓新平庸状态(图 0-4);世界贸易组织(WTO)多哈回合事实上已经死亡,但形形色色的区域合作,如 TT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的简称)、TT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 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 的简称)、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 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Partnership 的简称)等,却在分割式地蓬勃发展。在金融方面,美日欧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量化宽松(图 0-3),但在 2016 年可能会分化严重;而中国在争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更多话语权的同时,也开始打造平行的小三驾马车(金砖银行等)。在地缘政治方面,中东局势越发混乱,伊斯兰国恐怖崛起,俄罗斯也日益激进;而中国开始积极推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并渐次进入地缘热点区域。如何以更广阔的视角,更扎实的框架分析当下宏观经济形势并制定可行的投资策略,成了我们工作中绕不开的任务。如何系统地理解这些问题,把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和研究成果,以更好的方式呈现给读者,也一直困扰着我们。显然框架和逻辑的重要性更胜于观点本身。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我们曾以三次贸易失衡、不同本位国际货币体系演进为主线,以全球化资源国、消费国、生产国三元分工为框架,将主要国别与区域的研究拼图整合在一起,进而从开放宏观经济分析框架的顶层设计高度,我们识别出存在着三个最重要的宏观金融经济周期:全球化周期(又包含国际收支周期和国际投资及货币周期)、国家资产负债表周期和总需求周期。三者间既有不同的时间跨度和不同的分析对象,又密切联系,它们的叠加往往会形成最为强大的驱动力和影响因子。所谓全球化周期是指各经济体之间的商品流和资金流,它基本是流量分析,跨多个经济体,并可能是全球金融市场(大类资产)最重要的定价基准;国家资产负债表周期是分析经济体及不同经济部门之间的资产配置与杠杆率变化及其可持续性的存量框架,它与债务资产的相对估值和利率长期趋势关系密切;总需求周期可能是最短的周期,它是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最为密切相关的宏观变量,毫无疑问几个排行前列的超大型经济体(美欧中日)的国家资产负债表周期和总需求周期存在着巨大的外溢效应,这种外溢效应正是通过全球化周期来进行连锁反应和相互激荡的。例如全球化周期国际收支中的经常项目盈余,对应着国家资产负债表的外部净收入的周期性改善和超额储蓄的上升。如果总需求短周期处于上升的阶段,这可能是源于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而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盈余又开始下降,那么需求形成的资金来源必然主要是通过负债或者杠杆的上升,而杠杆上升会导致国家资产负债表的不可持续性和全球化周期中资金流向的多变性,一旦逼近临界点,金融危机可能就在眼前但这些都只不过是全球化这个最宏大的图景中的一个断章。准确地说,是美国主导的全球化 3.0 的高度发展及其主要矛盾爆发的一段历史记录。这几年来,我们发现在前期的研究中,略显欠缺的可能是对全球化大趋势的系统性理解。正所谓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因此本书选取全球化 4.0为标题,尝试跳出国别与区域研究,以更广阔的视角,更具系统性和历史感的框架进行深入探讨。
0.2 全球化:从 1.0 到 3.5自从 1492 年美洲地理大发现后,全球主要经济活动区域就被逐渐联系在一起并不断加强,由此全球化便开始了。就像我们日常使用的电脑,全球化的平稳运行依赖于硬件与软件两个维度的协调。全球化的表象是贸易、投资、货币、信息、技术、人员等要素的跨境流动,以及由此带来的各经济体对外依存度与受外制约度的不断提升。从经济的角度理解,全球化的实质是生产要素的全球优化配置与市场开放的不断发展这是硬件。而我们划分的全球化 1.0 至 4.0 依据的是全球化发展过程中的制度与规则(包括官方的与非官方的,权威的与约定俗成的)等这是软件,解决的是全球化过程中如何做大蛋糕以及怎么切蛋糕的问题。优秀的软件可以更好地发掘硬件的潜力,而硬件的升级意味着软件也必须调整:这听起来很像是老生常谈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故事的全球化版本,但实际内容却更复杂,也更精彩。从大航海时代的全球化 1.0,到英国主导的全球化 2.0,再到美国主导的全球化 3.0,全球化规则的主导者可以获得更多的全球化红利,但维持这些规则也需要相应的实力。全球化规则本身就是世界各国相对综合实力的镜像,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经济实力,其次是军事实力。因此全球化体系的更迭可以看作强国相对实力变化导致的历时较长的制度周期变迁的结果。全球化 1.0 之前,操作系统很多,威斯特伐利亚、伊斯兰哈里发、天下朝贡、印度和印第安等都是自成一家。但到了英国主导的全球化 2.0 时,就一股独大了,威斯特伐利亚民族国家和条约体系一统天下。其他系统要么被彻底删除(美洲),要么被殖民被格式化,也即西方式现代化。其他文明系统被迫都在寻找现代性,其越不成功者(按西方标准)可能就越动荡不安。但其实就算是风靡世界的威斯特伐利亚老系统也都满身 bugs,全球危机和世界战争的不断到来就是证明;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以后的欧盟似乎提供了一种新的升级思路,通过让渡部分国家主权以进行经济、货币和外交一体化试验,但现在却是貌合神离、困难重重。当老软件不能适应硬件发展的总量或结构性需求变化时,主导者首先会对软件进行打补丁,并全力维护旧规则,但由于各类过渡版本的软件内核并无变化,经历或长或短的时间后,这些软件必然会经历全面的升级。升级的过程往往是痛苦的,但趋势无法逆转。例如全球化 1.5 版本中虽然同时存在东方朝贡体系与西方殖民体系(还有伊斯兰哈里发、印度和印加等体系),但工业革命的爆发最终使得历史的天平倒向后者,随后全球化进入 2.0 体系,即英国主导的海洋帝国殖民时代。再如一战以后的全球化 2.5 体系中,虽然 2.0 体系中的基础金本位被复辟了,但其导致的货币战争和贸易保护却对全球经济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冲击,并最终导致世界市场体系崩溃,民族主义国家再度抱团厮杀,二战过后全球化 3.0 徐徐展开。再如 2008 年全球危机,虽然这只是全球化体系演变在金融和经济两个切片领域的特殊样本,但却有重要的意义:美国和美元主导的全球化 3.0 模式具有内在缺陷,单极货币和需求驱动容易诱发全球贸易和投资不平衡,具有先天的危机基因。未来全球化 3.0 向 4.0升级的过程虽然复杂,但趋势却难以逆转,这也就是目前全球陷于垃圾时间和胶着的 3.5 状态的原因(图 0-5、图 0-6)。真实的历史远比任何小说精彩。经济实力,特别是各主体相对经济实力的变化虽然是全球化规则变迁的主要因素,但实际催化却千差万别。对全球经济这个大蛋糕而言,增长是加法,危机是减法,技术进步是乘法,而战争冲突则是除法,每段时期的主导因素各不相同。通过工业革命获取的先发优势是英国得以主导全球化 2.0 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两次世界大战对欧洲的打击,加上冷战的铁幕,则使美式全球化得以火力全开。有意思的是,我们之前定义的三次失衡即中英失衡、欧美失衡、亚美失衡,都正是全球化各阶段突变或转折的重要事件:中英失衡与鸦片战争代表着东西方主导权的交接,欧美失衡的背后是全球化从 2.0 向 3.0 升级的洪流,而第三次失衡中美国导致的全球危机则标志着传统的美式全球化的终结,这正是我们亲身见证的历史时刻。当前上一轮全球化红利大体已经分配完毕,而新一轮全球化动力机制与制度框架尚未确立。虽然各方在官样文章的表述中都宣示了对完善 WTO规则和推进新一轮多边谈判的坚持,但私下都已经通过各种双边和多边协议另谋出路,并由此形成新一轮争夺定规立制主导权的或明或暗的角力与竞合,其结果的不确定则助推了相关各方在此转型阶段中特殊的焦虑和世界经济复苏形式的晦暗不明。这个世界正经历冷战结束以来最重大的调整变革:多极化趋势全面深入推进,大国关系重构空前复杂,国际矛盾斗争暗流涌动,国际秩序重构时不我待。但全球化版图与规则重构的过程十分复杂,新旧势力的此消彼长经常带来冲突,任何一个在位者都会不遗余力地延长其统治的时间,所以我们将目睹美国在各个领域所上演的惊心动魄的反击战TPP、加息、军力投射接踵而来。而旧秩序的破坏与停滞往往导致系统运行碎片化,区域主义、民粹主义、极端主义抬头,甚至出现反全球化的倾向,两次世界大战就是最好的负面样本之一。让人羞于启齿的是,战争实际上也是全球化的一种形式,而且是最为激烈的一种不同国家、种族、肤色的几千万人在海洋、陆地和荒漠中用各种武器和技术捉对厮杀。而现在全球化的三个断裂带中东、欧俄边界和西太平洋正充满了地缘风险和不确定性。
0.3 全球化 4.0:中国如何重回世界之巅近来一个网上流传的段子颇为励志。说的是遥想一百多年前,皖籍的李鸿章中堂访英,是去欧洲购买船只、大炮和向列强借款。一百年后,同样安徽籍的李克强总理访英,则是去欧洲推销中国的高铁、核电,推进人民币跨境结算和离岸中心建设。而据传 2015 年 10 月中国国家领导人访英的成果汇报由卡梅伦中堂完成:启禀老佛爷(英国女王),洋人要给我们修铁路这两个多甲子可谓沧桑巨变,攻守易势。这 170 年(1840 - 2010),从全球化 1.0 大航海时代中国的退却,到英国主导的全球化 2.0,再杀到美国主导的全球化 3.0,再到现在进军全球化 4.0 阶段,中国正在一步一步回到世界之巅。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们却认为:不知世界,焉知中国?就如一面镜子,通过它一面你看到的是全球化,另一面你看到的就是中国增长和发展模式,互为镜像,相互影响。早在前全球化时代,中国就建立了以自己为中心的等级分明的区域秩序,并认为这就是普世价值无论边界,无论国家,无论信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从中国的天子和首都发源,这种影响一直辐射到最为边远的蛮夷。中国的天子认为通过灿烂的文化和繁荣的经济可以使得其他社会归化,从而实现天下大同。这种想法一直持续到近代,然后路径和规则都发生了巨变。从全球化 1.0 时代中国王师舰队的黯然退场和闭关锁国,到全球化 2.0时代的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大分流和被边缘化,再到全球化 3.0 时代中国全力加入世界工厂,以极大的投入和代价进行和平的原始积累。中国于 1978 年通过改革开放开始了重归世界之旅,所取得的非凡成就很多人归功于改革,其实笔者倒是觉得开放可能更加重要一些。当然两者在精神上是共通的,改革是市场化导向,而开放则是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的市场化,那就是全球化,最高层次的市场化。某种意义上改革就是对外开放和对内放开,而这无疑是中国获取成功的必要条件。当下中国如此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心,特色大国外交密集深入,对外关系构建纵横捭阖,全球战略思想正在推陈出新。2015 年 3 月,中国正式推出一带一路规划,一方面标志着中国对外战略基本态度由韬光养晦向奋发有为的积极转变;另一方面,这也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力图引领区域治理的重要尝试。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反复强调的是一带一路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实际上不难发现它同联合国迄今为止最具雄心壮志的《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有着相似的愿景和基本原则。特别是一带一路规划确定五个优先领域,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几乎完全对应的支撑了 2030 议程的 17 个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与 169 个具体目标。因此某种程度上,一带一路甚至可以直接视为《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一个有效子集和鼓舞人心的具体行动方案。这正是在吸取旧秩序的经验和教训全球化4.0 不是要塑造一个平行的霸权结构,正好相反,它只是想改进全球化 3.0中因为个别国家一股独大,有钱任性,有权任性导致的全球治理结构难以优化和进化的缺陷。这也是先边缘再中心,先增量再存量的中国自身改革经验的发挥和灵感的闪现。中国需要在全球化 4.0 时代再次校正国家战略,重新定义其对外利益交换的格局、可行的策略、适当的贡献和提供具有感召力的理念。在升级了的全球化 4.0 版本中,中国必然会有全新的对外利益交换格局和攻略以贸易加深跨国经济联系,以投资输出产能和资本,并在这两个过程嫁接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最终中国经济的影响力会伴随着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而提升。中国可以在维持原来的大循环,即传统的三个世界资源国、消费国、生产国的格局一段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全力布局小循环,即形成核心国(中国)周边国资源国外包国科技国(美国)品牌国(欧洲)的新价值链和新动力格局,进而突破原来的三个世界和 G2 的僵化格局,打破以中国制造、美国消费为主的循环圈,从输出廉价的中国制造,升级到输出工程、服务、产能、投资和资本,以至最终人民币国际化,参与全球货币竞争。中国作为新兴大国如何与守成大国博弈,无疑是十分有吸引力的研究挑战。当下的世界仍然局限在多元文化冲突的权力角逐和对各种异质文明差异性和优劣争辩之中,我们的研究则致力于一个更为整体的世界观和历史进化论,尽管只存在一个统一的框架或者思路可能会显得浅薄并情绪化,但这会让群情激奋而又支离破碎的世界产生新的希望。偶然中存在必然,混沌中变得清晰,全球化的高潮和低谷也是人类文明的起起落落。而市场原教旨主义者能够提供的坐标系,基本上到 2008 年金融危机时就结束了,直接拿来搞不好会陷入欲练神功,必先自宫,即便自宫,未必成功的尴尬境地。其实他们习惯的美元或者说美国次序感,是最近历史过程中从金本位破产以来,最具生产率也是最具迷惑性的一种世界经济次序安排,它恐怕并不完全适合一个最古老的、大型的、竞争性的、转型的经济体。更有趣的可能是中国应当如何与世界沟通的问题。例如面对中国缺席TPP,国内不少人表达了从失落到愤懑的各种负面情绪和解读。但此前美国朝野关于一带一路和亚投行的猜忌又何尝不折射出美国的焦虑呢?基辛格有一个颇为有趣的观点是,东方主阴习惯长远谋划,西方主阳则常常直来直去,所以东方把西方的阳当作阴,即当成某种形式的阴谋论,如TPP,如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而西方把东方的阴当作阳,即挑衅和进攻,如811人民币汇改,如南海填海修岛。真是如此脸谱化吗?韬光养晦并非光荣孤立而是全球化 3.0 下面闷声发大财的原始积累,一带一路也不是门罗主义而是全球化 4.0 下面的包容性一体化互联互通,最终世界秩序始终是新一代全球化的理念和感召力的大比拼。东西方是否可以找到合适的理解和分析框架,以免阻碍沟通而形成战略误判,最终导致全球化停滞甚至反转呢?0.4 关于本书我们这样安排全书的结构:首先是迫在眉睫的金融危机第三波,从美债危机到欧债危机,一路走来世界仍然处于全球化断裂以后的不可知地带,最后来到新兴市场,特别是资源型经济体;而中国历来都是新兴市场的中坚力量,人民币汇率成为牵动全球金融经济神经的关键变量,这就有赖于全球主要经济体之间的重大政策协调和核心利益交换,2016 年 9 月在中国杭州召开的由中国担任轮值主席国的 G20 峰会就是一个关键的时刻(第 1章、第 7 章)。2008 年危机以来,中国推出了声势宏大的一带一路战略,但世界对此充满疑问:是马歇尔计划?是区域一体化的新尝试?是某种形式的结盟运动?本书都有详尽的分析和预测(第 2 章)。然后我们将进一步进入一带一路的核心区域和国家,揭示其中蕴含着的收益和风险(第 3 章)。正是在新全球化趋势下焕发生机的古典全球贸易路径和网络,给予了作者审视全球化的全新视角。书中渐次描述了大航海及地理大发现的全球化 1.0 时代(第 2 章)、英国及英镑带领的全球化 2.0 时代(第 4 章)和美国及美元带领的全球化 3.0 时代(第 5 章),并预见中国将重新回到世界之巅的全球化 4.0 时代(第 6 章)。世界必须留出足够的空间容纳中国的回归,也许不仅仅是回归。在经历了全球化 2.0 的大分流和全球化 3.0的与世界接轨之后,中国一定会做出新的贡献,并走到全球治理的最前沿。这个过程中,经济和金融是两条重要的主线。除此之外,投资、地缘、军事则是我们希望强化的主线,而在信息安全、气候、卫生、反恐等新兴领域,本书也力图有所涉及。最后收尾会落到全球治理的变革与中国的最佳实践上(第 7 章)。之所以将全球治理作为中国策略的落脚点,客观上在于核均衡与和平发展的主基调下,战争显然不是上位可选项;主观上中国实力提升后也在积极地适应从全球化规则接轨者到制定和参与者,甚至是主导者的转变。显然,全球化演进的头绪千丝万缕,我们深知不可能在篇幅有限的一本书中全面论述这一宏大课题。尽管本书以全球化体系演进为主线,但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始终是中国,所以本书是立足中国,聚焦全球化。受笔者研究背景和工作习惯的影响,本书希望以类似商业报告的范式搭建一个颇具理论特色的框架,并在此基础上系统地展望中国在未来全球化体系升级演变进程中的角色与可能的上位路径。大量的数据与图表以及历史资料的挖掘与分析可能是本书与同类读物形式上最大的不同。同时我们也借助了相关领域专业研究人士的贡献,他们是孙超(中亚)、姜禄彬(中东、南亚)、郭小琴(南海)、张旻(军事)、王凯和李明月(全球治理)。同时我们也感谢裘翔、吴亮、蔡嵩婷、任飞、杨小海、尹应凯的贡献和支持。最后,作者特别感谢来自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东方证券、上海时代经济发展研究院的出版支持。本书既可看作是《危机三部曲:全球经济、金融、地缘大图景》的续集,也可以视作其姊妹篇。未来适当的时机,我们会考虑把两者结合在一起,写出一本国际经济学或者世界经济史方面的最新教程。
终 章 全球化不是黑暗森林前全球化时代,人类的交往,主要发生在欧亚大陆这个世界岛上,类似局域网。丝绸之路时断时续,海上丝绸之路作为补充沿大陆海岸延伸。人们交换着高附加值的奢侈品和《一千零一夜》般的异域奇闻。全球化 1.0 大航海时代,世界连为一体。枪炮、钢铁、细菌所到之地充斥火的记忆和被割开的血管,重商主义和殖民主义推动旧大陆的原始积累和新大陆的种族灭绝。全球化 2.0 英国的日不落殖民地系统,见证了自由贸易和国际联盟的巨大能量。英国的成功似乎预示着现代化的唯一道路:对内市场经济、民主法治、公民意识;对外自由贸易、条约体系、均势平衡。但总体而言,全球化 2.0 体系是一个东西方零和博弈和大分流的时代,所有其他文明,包括中国文明、埃及文明、伊斯兰文明和印度文明全部臣服在西方文明脚下,匍匐求生存。这个体系下,有两个国家实现了崛起日本和美国。日本成为唯一成功的东方现代化国家,并开始谋求区域霸权。美国全部由移民组成,从光荣孤立的美洲人的美洲,到未来全球化 3.0天命的领导候选人。还有就是后来居上的生存空间掠夺者德国,以及危险的两极化的战争同盟,等待着全球化 2.0 的末日大战的到来。最为文明和发达的各大欧洲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下的民族国家最终厮杀在一起。两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全球化 3.0 时代,美国和美元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和货币体系独霸天下。这个体系貌似更加包容,更符合正义原则,只要加入全球食物链结构和使用美元结算,最贫穷的国家或地区也可以从中分享收益。但天文量级的过剩流动性潮流不断制造危机循环和洗劫外围国家,金融经济货币危机连连,三个断裂带纷争不断。同时气候环境、网络空间、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埃博拉病毒等全球性挑战此起彼伏。值得注意的是,这类产生共识的所谓全球性议题,大都涉及广义的安全,包括传统的和非传统的安全。尤其是非传统安全,即人类共同活动引发的全球级后果,甚至是技术创新引发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这既是全球化、信息化在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带来的副产品,也是各国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矛盾交织激化,文明冲突日益扩大的结果,更是国际合作规则体制机制的缺失而导致的各有算计、不能形成合力、无法有效应对局面的困境。这些全球化挑战的凸显,促使世人从人类发展方式转变、国家治理模式改革、全球治理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寻找解决方案。最重要是中美两国必须共同应对这些全球性挑战。两国必须认识到:国际秩序中霍布斯意义上的单极利维坦也许会造就一股独大的稳态,但它的副作用也同样明显。后发大国也希望和平参与权利与责任分享,从而达成洛克式的建设性的国际关系契约以避免修昔底德陷阱。中国的一吨碳排放与美国一吨碳排放给每个人带来的影响其实是一样的,全球如此紧密连接着,不可能是黑暗森林。中美必须确保相互繁荣而不是相互毁灭,唯有携手才能看到全球化的未来。现实主义态度很正常,但只要有建设性。例如双方应当努力构建基于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其实就是美方承认中国的地位):美方欢迎中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中方则尊重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传统影响和现实利益。两国确认 G20 为加强国际经济合作和协调的首要平台。美国支持中国担任 2016 年 G20 主席国,致力于与 G20 其他成员国密切沟通以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合作,通过推动鼓励增长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应对全球总需求不足和缓慢且不平衡的全球经济复苏;通过结构性改革和创新提升潜在增长率,并支持一份强有力的 G20 贸易投资议程,推动国际贸易和投资再度成为全球增长的引擎。最大的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中美之间表率式的转圜将意味着与历史的和解,给未来以承诺以及人类自身的最终救赎。这才是在全球经济金融乌云翻滚中的一线金边。最近上演的好莱坞大片《火星救援》就洋溢着人定胜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G2 联手后的世界还是很有希望的。我们花了太多的篇幅讨论需求,包括投资、货币、蛋糕分配等,但供给侧也许更为重要和长期,那就是技术和人口。从技术进步角度看,人类进化的漫长历史只不过在最后几分钟取得了重大突破,而最近的阿尔法围棋和人工智能的崛起,似乎预示着奇点的到来近在咫尺。但遗憾的是人性和社会性似乎没有太大的变化,当然法律和制度确实有一些进化,但并未取得普世的共识,分歧和争斗还会不断持续下去。在这个过程中,现有的成功者最终都会像日本一样老去,而新的文明又会在其他地方兴起。1977 年 9 月 5 日旅行者 1 号发射。在经历漫长的 36 年零 7 天之后,它飞行了 190 亿公里,进入到恒星际空间,离开了太阳系。旅行者1 号上携带了一张铜质磁盘唱片,内容包括用 55 种人类语言录制的问候语和各类音乐,旨在向外星人表达人类的问候。 55 种人类语言中包括了古代美索不达米亚阿卡得语等非常冷僻的语言,以及四种中国语言(粤语、普通话、闽南语、吴语)。问候语为:行星地球的孩子(向你们)问好。唱片还包括了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和时任美国总统的问候、一个 90分钟的声乐集锦以及 115 幅影像、太阳系各行星的图片、人类生殖器官图像及说明等。这是截至彼时全球文明的最终成果的一个小结和浓缩。我们不知道黑暗夜空中有什么在等待着人类,一如大航海时代的先驱那样祝全球好运, The Lonely Planet!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