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亚洲戏剧史·南亚卷
》
售價:HK$
143.4
《
中国历代竹器图谱与数字活化
》
售價:HK$
557.8
《
EDA技术与设计(第2版)
》
售價:HK$
85.0
《
揉碎浪漫(全两册)
》
售價:HK$
70.3
《
古籍善本
》
售價:HK$
537.6
《
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24:可持续全球供应链体系与国际货币金融变革
》
售價:HK$
87.4
《
道德经新注 81幅作者亲绘哲理中国画,图文解读道德经
》
售價:HK$
143.4
《
清俗纪闻
》
售價:HK$
98.6
|
編輯推薦: |
《非人灵长类动物营养手册原著第2版》是美国科学院的系列丛书之一,也是当前灵长类营养需求的最新专著。该书以非人灵长类动物的栖息环境、生活习性、采食习惯、胃肠道结构和生理特点为开端;以各种营养物质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纤维、矿物质、维生素、水等的需求、缺乏症、营养成分的毒性为重点;同时还涉及饲料原料营养成分、饲料配方、人工饲养过程中的特殊营养需求以及饲养管理等内容。本书内容新颖、翔实,素材丰富,既是灵长类动物饲养管理的指导用书,也可为从事灵长类实验动物研究以及以灵长类动物为研究材料的科技人员提供有益参考。
|
內容簡介: |
本书由美国权威机构组织编写,实用性强。系统总结了非人灵长类动物的野外研究成果,分别叙述了六大类营养物质的代谢、吸收、利用、作用,以及在不同原料中的含量和不同生长阶段动物对营养成分的需求,附录收入了非人灵长类动物的营养标准,是一本关于非人灵长类动物的饲养手册。
本书可供从事实验动物研究、饲养的高校师生、企业技术人员参考阅读。
|
關於作者: |
序言:
非人灵长类(nonhuman
primates)动物是生物医学研究中最重要的实验动物资源。从疫苗生产中使用最广泛的Vero细胞,到节育药物、脊髓灰质炎疫苗评价的唯一标准动物,无不彰显非人灵长类动物的巨大应用价值。近年来,随着长期困扰人类生存的重大疾病如艾滋病(HIV)、SARS、亨廷顿舞蹈病(Huntington’s
disease,HD)等猕猴疾病动物模型的成功复制,以及非人灵长类动物在神经生物学、比较基因组学、再生医学等研究中取得突出贡献,非人灵长类动物在发达国家被列为科研战略性资源。目前,全世界每年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的非人灵长类动物以20%的速度递增,数量已接近10万只。
但是,猕猴、非洲绿猴、黑猩猩等大部分非人灵长类动物又因为环境恶化和无节制开发利用而成为濒危物种,已不能满足生命科学研究需要。此外,作为实验动物,还涉及标准化种群建立、科学化饲料配方、规范化饲养管理等诸多环节,方能保证动物机体健康,质量稳定。可见,开展非人灵长类动物的科学化人工饲养研究,既是保护环境生态、维持生物多样性的需要,也是为生命科学研究提供标准化实验动物资源的必由之路。
我国地处古北界和东洋界两个动物区系的交叉地区,灵长类动物资源丰富,每年出口的实验灵长类动物近3万只,国内使用量1万只以上。然而,目前国内对灵长类动物的栖息环境、采食习性、生理特性、营养需求、饲料配方、饲养管理还缺乏系统研究,既影响了动物的生产繁殖效率,又难以保证灵长类作为实验动物的质量标准。
由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曾林等专家翻译的《非人灵长类动物营养手册》,是美国科学院的系列丛书之一,也是当前灵长类营养需求的最新专著。该书以非人灵长类动物的栖息环境、生活习性、采食习惯、胃肠道结构和生理特点为开端;以各种营养物质(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纤维、矿物质、维生素、水等)的需求、缺乏症、营养成分的毒性为重点;同时还涉及饲料原料营养成分、饲料配方、人工饲养过程中的特殊营养需求以及饲养管理等内容。本书内容新颖、翔实,素材丰富,既是灵长类动物饲养管理的指导用书,也可为从事灵长类实验动物研究以及以灵长类动物为研究材料的科技人员提供有益参考。
衷心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对我国濒危灵长类动物资源保存以及实验灵长类动物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迪。
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理事长2011年9月
译 者 的 话
非人灵长类动物在进化上与人类高度同源,在组织结构和生理特征上与人类极为相似,这一突出特点奠定了非人灵长类动物在药物生产和评价、功能和进化比较基因组学研究、人类重大疾病模型复制和应用、再生医学等研究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优势地位,发达国家将其列为战略性科研资源。
我国是非人灵长类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实验灵长类动物的饲养、生产、使用和出口大国。据统计,我国饲养的非人灵长类动物超过20种,数量达50万只,每年用于科学研究和出口的动物近4万只。但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标准化矛盾十分突出:一是多数非人灵长类动物属于濒危物种,数量不足;二是非人灵长类动物需要通过种群建立、科学饲养和规范化管理等诸多环节,才能维持种群正常繁衍,保证机体健康,个体均质,满足生命科学研究需要。
《非人灵长类动物营养手册》由美国学院出版社出版,是当前灵长类营养需求和饲养研究的经典著作。通读此书,我们认为该书具有内容丰富、理论完整、结论可靠、指导性强等特点。本书首先以自然栖息环境中非人灵长类动物的采食习惯、生活习性、生理和消化特点为开端,以影响营养需求的生理特点为主线,提出了非人灵长类动物人工饲养的总体原则;其次,本书归纳总结了人工饲养环境下非人灵长类动物营养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详细介绍了实验设计、研究方法、各种营养物质的作用和需求量、缺乏症等核心内容,明确提出了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和饲养方法,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实用性;再次,本书还就特殊情况下(如对于死去母猴或被母猴抛弃的幼猴)动物的饲养管理和营养需求、饲料原料营养成分和影响因素、饲料加工和储藏、新型营养成分的功能和利用等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总之,对于目前国内非人灵长类动物人工饲养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如种群培育、动物繁殖能力低下、幼猴存活率不高、机体健康状况不佳(如脱毛、体型肥胖或瘦弱、母猴少乳缺乳、脏器指数偏离、生理生化指标不正常)、饲料利用率低等,我们都可在书中找到答案和切实可行的解决途径。
我们在本书的翻译过程得以先睹为快,是译者的一件幸事,我们愿意与广大读者分享这份喜悦。我们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为您的案头上增加一本中文版非人灵长类动物营养需求的权威性专著,以驱散长期困扰灵长类动物研究科技工作者和灵长类动物生产管理人员心头的疑惑。
限于译者的知识范围和学术水平,书中可能存在疏漏和谬误之处,诚请同行专家和广大读者不吝指出,以免贻误读者,译者将不胜感激。
曾林
2011年9月
|
目錄:
|
概述
参考文献
第1章 摄食生态学、消化方式对非人灵长类人工饲养的启示
1.1 摄食生态学
1.1.1 摄食生态学研究方法——摄食行为的实地观察
1.1.2 摄食生态学其他研究方法
1.1.3 摄食行为记录报告
1.1.4 摄食生态学资料列表
1.2 消化方式
1.2.1 肉食性
1.2.2 果食性
1.2.3 叶食性
1.3 摄食模式对人工饲养的启示
参考文献
第2章 能量
2.1 计量单位
2.2 分类
2.2.1 总能
2.2.2 消化能
2.2.3 代谢能
2.2.4 生理燃料值
2.3 能量需求
2.3.1 基础能量消耗或基础代谢率
2.3.2 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需求
2.3.3 生长期的能量需求
2.3.4 怀孕期和哺乳期的能量需求
参考文献
第3章 碳水化合物和纤维
3.1 碳水化合物的分类、特征、消化和新陈代谢
3.1.1 单糖
3.1.2 双糖
3.1.3 寡糖
3.1.4 多糖
3.2 碳水化合物和纤维的分析
3.2.1 粗纤维
3.2.2 总膳食纤维
3.2.3 中性洗涤纤维和相关组分
3.3 野生食用植物中的碳水化合物
3.4 纤维的重要性
3.5 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纤维摄入量的推荐值
3.5.1 其他品种动物纤维摄入量的推荐值
3.5.2 野生食用植物中的纤维含量对舍养灵长类动物纤维需求量的参考作用
3.5.3 非人类灵长类动物消化纤维的能力对舍养动物食物中纤维含量的指导作用
3.5.4 舍养非人类灵长类动物饲料中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推荐值
参考文献
第4章 蛋白质
4.1 蛋白质来源
4.2 蛋白质需求的评估
4.2.1 方法
4.2.2 可消化性
4.2.3 需求量
4.3 蛋白质品质
4.3.1 含硫氨基酸对蛋白质的限制作用
4.3.2 赖氨酸对蛋白质的限制作用
4.4 氨基酸需求
4.4.1 赖氨酸和蛋氨酸
4.4.2 苯丙氨酸
4.4.3 色氨酸
4.4.4 牛磺酸
4.5 蛋白质的利用率
4.6 蛋白质缺乏
4.7 怀孕和泌乳期的蛋白质需求
4.8 青年灵长类动物的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综合征
4.9 蛋白质过量
4.10 蛋白质物质的非氨基酸效应
参考文献
第5章 脂肪和脂肪酸
5.1 脂肪吸收
5.2 乳脂
5.3 n-3必需脂肪酸
5.4 n-6必需脂肪酸
5.5 有害脂肪酸
5.6 胆固醇
5.7 灵长类动物是良好的心血管疾病模型
参考文献
第6章 矿物质
6.1 大宗矿物质元素
6.1.1 钙和磷
6.1.2 镁
6.1.3 钾
6.1.4 钠
6.1.5 氯
6.1.6 硫
6.2 微量矿物质
6.2.1 铁
6.2.2 铜
6.2.3 锰
6.2.4 锌
6.2.5 碘
6.2.6 硒
6.2.7 钴
6.2.8 铬
6.2.9 氟
参考文献
第7章 维生素
7.1 脂溶性维生素
7.1.1 维生素A和类胡萝卜素
7.1.2 维生素D
7.1.3 维生素E
7.1.4 维生素K
7.2 水溶性维生素
7.2.1 维生素B1
7.2.2 维生素B2
7.2.3 遍多酸
7.2.4 烟酸
7.2.5 维生素B6
7.2.6 维生素H
7.2.7 叶酸
7.2.8 维生素B12
7.2.9 维生素C
7.2.10 胆碱
7.2.11 卡尼汀
7.2.12 肌醇
参考文献
第8章 水
8.1 机体的含水量
8.1.1 活动受限对机体水分的影响
8.1.2 寒冷对机体水分的影响
8.1.3 高温和脱水对机体水分的影响
8.2 水源
8.2.1 液态水摄入
8.2.2 预存水摄入
8.2.3 代谢水
8.3 失水
8.4 水质
8.5 水分需求
参考文献
第9章 动物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病理-生理特征
9.1 体重
9.2 从出生到断奶阶段的营养需求
9.2.1 生长
9.2.2 乳量及成分
9.2.3 乳替代品的营养吸收
9.2.4 人工喂养非人灵长类动物幼崽的营养配方
9.2.5 不同喂养模式对幼崽发育的远期效应
9.2.6 断奶食品及对策
9.3 营养和衰老
9.3.1 饮食限制
9.3.2 骨骼
9.3.3 免疫机能
9.3.4 创伤愈合
9.3.5 动脉粥样硬化
9.4 机体组成的变化
9.5 肥胖
9.5.1 葡萄糖代谢调节
9.5.2 糖尿病
参考文献
第10章 食物配方、加工效果以及摄食和饲养管理的影响因素
10.1 日粮配方
10.1.1 自然采食习惯
10.1.2 消化系统的结构和生理特点
10.1.3 营养需求
10.1.4 食物原料
10.1.5 食物配方
10.2 加工过程对食物的影响
10.3 摄食的影响因素
10.3.1 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对食物接受程度的影响
10.3.2 摄食量的调节
10.4 饲养管理
10.4.1 基础食物来源
10.4.2 添加物
10.4.3 枝叶性饲料
参考文献
第11章 营养需求
参考文献
第12章 食物和饲料原料的营养成分
参考文献
第13章 食物是环境丰富的组成部分
13.1 环境丰富的目标
13.2 食物和觅食的作用
13.2.1 野生环境与舍养环境比较
13.2.2 种属差别
13.2.3 觅食机会的管理
13.2.4 活的猎物
13.2.5 分泌物和树胶
13.2.6 水
13.2.7 高纤维性食物
13.3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中文索引
|
內容試閱:
|
序言:
非人灵长类(nonhuman
primates)动物是生物医学研究中最重要的实验动物资源。从疫苗生产中使用最广泛的Vero细胞,到节育药物、脊髓灰质炎疫苗评价的唯一标准动物,无不彰显非人灵长类动物的巨大应用价值。近年来,随着长期困扰人类生存的重大疾病如艾滋病(HIV)、SARS、亨廷顿舞蹈病(Huntington’s
disease,HD)等猕猴疾病动物模型的成功复制,以及非人灵长类动物在神经生物学、比较基因组学、再生医学等研究中取得突出贡献,非人灵长类动物在发达国家被列为科研战略性资源。目前,全世界每年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的非人灵长类动物以20%的速度递增,数量已接近10万只。
但是,猕猴、非洲绿猴、黑猩猩等大部分非人灵长类动物又因为环境恶化和无节制开发利用而成为濒危物种,已不能满足生命科学研究需要。此外,作为实验动物,还涉及标准化种群建立、科学化饲料配方、规范化饲养管理等诸多环节,方能保证动物机体健康,质量稳定。可见,开展非人灵长类动物的科学化人工饲养研究,既是保护环境生态、维持生物多样性的需要,也是为生命科学研究提供标准化实验动物资源的必由之路。
我国地处古北界和东洋界两个动物区系的交叉地区,灵长类动物资源丰富,每年出口的实验灵长类动物近3万只,国内使用量1万只以上。然而,目前国内对灵长类动物的栖息环境、采食习性、生理特性、营养需求、饲料配方、饲养管理还缺乏系统研究,既影响了动物的生产繁殖效率,又难以保证灵长类作为实验动物的质量标准。
由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曾林等专家翻译的《非人灵长类动物营养手册》,是美国科学院的系列丛书之一,也是当前灵长类营养需求的最新专著。该书以非人灵长类动物的栖息环境、生活习性、采食习惯、胃肠道结构和生理特点为开端;以各种营养物质(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纤维、矿物质、维生素、水等)的需求、缺乏症、营养成分的毒性为重点;同时还涉及饲料原料营养成分、饲料配方、人工饲养过程中的特殊营养需求以及饲养管理等内容。本书内容新颖、翔实,素材丰富,既是灵长类动物饲养管理的指导用书,也可为从事灵长类实验动物研究以及以灵长类动物为研究材料的科技人员提供有益参考。
衷心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对我国濒危灵长类动物资源保存以及实验灵长类动物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迪。
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理事长2011年9月
译 者 的 话
非人灵长类动物在进化上与人类高度同源,在组织结构和生理特征上与人类极为相似,这一突出特点奠定了非人灵长类动物在药物生产和评价、功能和进化比较基因组学研究、人类重大疾病模型复制和应用、再生医学等研究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优势地位,发达国家将其列为战略性科研资源。
我国是非人灵长类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实验灵长类动物的饲养、生产、使用和出口大国。据统计,我国饲养的非人灵长类动物超过20种,数量达50万只,每年用于科学研究和出口的动物近4万只。但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标准化矛盾十分突出:一是多数非人灵长类动物属于濒危物种,数量不足;二是非人灵长类动物需要通过种群建立、科学饲养和规范化管理等诸多环节,才能维持种群正常繁衍,保证机体健康,个体均质,满足生命科学研究需要。
《非人灵长类动物营养手册》由美国学院出版社出版,是当前灵长类营养需求和饲养研究的经典著作。通读此书,我们认为该书具有内容丰富、理论完整、结论可靠、指导性强等特点。本书首先以自然栖息环境中非人灵长类动物的采食习惯、生活习性、生理和消化特点为开端,以影响营养需求的生理特点为主线,提出了非人灵长类动物人工饲养的总体原则;其次,本书归纳总结了人工饲养环境下非人灵长类动物营养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详细介绍了实验设计、研究方法、各种营养物质的作用和需求量、缺乏症等核心内容,明确提出了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和饲养方法,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实用性;再次,本书还就特殊情况下(如对于死去母猴或被母猴抛弃的幼猴)动物的饲养管理和营养需求、饲料原料营养成分和影响因素、饲料加工和储藏、新型营养成分的功能和利用等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总之,对于目前国内非人灵长类动物人工饲养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如种群培育、动物繁殖能力低下、幼猴存活率不高、机体健康状况不佳(如脱毛、体型肥胖或瘦弱、母猴少乳缺乳、脏器指数偏离、生理生化指标不正常)、饲料利用率低等,我们都可在书中找到答案和切实可行的解决途径。
我们在本书的翻译过程得以先睹为快,是译者的一件幸事,我们愿意与广大读者分享这份喜悦。我们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为您的案头上增加一本中文版非人灵长类动物营养需求的权威性专著,以驱散长期困扰灵长类动物研究科技工作者和灵长类动物生产管理人员心头的疑惑。
限于译者的知识范围和学术水平,书中可能存在疏漏和谬误之处,诚请同行专家和广大读者不吝指出,以免贻误读者,译者将不胜感激。
曾林
2011年9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