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国有企业条款研究
》
售價:HK$
101.2
《
银行业架构网络BIAN(全球数字化时代金融服务业框架)(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管理丛书)
》
售價:HK$
101.2
《
金托邦:江湖中的沉重正义
》
售價:HK$
62.1
《
易经今解:释疑·解惑·见微
》
售價:HK$
90.9
《
东欧史(全二册)-“中间地带”的困境
》
售價:HK$
227.7
《
虚拟资本:金融怎样挪用我们的未来
》
售價:HK$
79.4
《
刻意练习不生气
》
售價:HK$
40.3
《
大宋理财:青苗法与王安石的金融帝国(全彩插图本)
》
售價:HK$
112.7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按照高等学校机械学科本科专业规范、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国家级特色专业、卓越系列教育培养计划、山东省名校建设工程,以及编者所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国家级特色专业规划教材。本书系统地介绍了金属切削机床设计的一般理论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绪论、机床的运动分析、车床、齿轮加工机床、其他机床(铣床、磨床、镗床、钻床、直线运动机床)、金属切削机床的总体设计、机床的传动设计、机床主要部件设计、组合机床设计等。每章后面附有复习与思考题。
本书十分重视学生获取知识、分析问题及解决工程技术问题能力的培养,特别注重学生工程素质与创新能力的提高,为此在编写内容上注意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并适当反映机床设计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力求适应机械工程专业的教学需要。
|
關於作者: |
杨建军,副教授,博士,校级青年骨干教师,多年从事本科院校机械制造方面的教学工作,主持一门校级精品课程。科研方面,主要从事系统工程优化方面的研究,获省高校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
|
目錄:
|
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金属切削机床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1
1.2机床发展概况1
1.3金属切削机床的分类和型号编制3
1.3.1机床的分类3
1.3.2机床型号的编制方法3
习题与思考题9
第2章 机床的运动分析10
2.1零件表面形状及形成方法10
2.2机床的运动12
2.2.1表面成形运动12
2.2.2辅助运动13
2.2.3主运动和进给运动14
2.3机床的传动联系和传动原理图14
2.3.1机床传动的组成14
2.3.2机床的传动联系和传动链15
2.3.3传动原理图15
习题与思考题17
第3章 车床18
3.1车床概述18
3.1.1车床的用途和运动18
3.1.2车床的组成18
3.2CA6140型车床的传动系统19
3.2.1主运动传动链21
3.2.2进给运动传动链22
3.3CA6140型车床的主要机构27
3.3.1主轴箱27
3.3.2溜板箱31
3.4其他常见车床简介35
3.4.1立式车床35
3.4.2转塔、回轮车床36
3.4.3落地车床38
习题与思考题39
第4章 齿轮加工机床40
4.1齿轮加工机床的工作原理及分类40
4.1.1齿轮的加工方法40
4.1.2齿轮加工机床的分类40
4.2滚齿机的运动分析41
4.2.1滚齿原理41
4.2.2滚切直齿圆柱齿轮41
4.2.3滚切斜齿圆柱齿轮42
4.3YC3180型滚齿机43
4.3.1用途和布局43
4.3.2传动系统分析43
4.4其他齿轮加工机床的运动分析47
4.4.1插齿机47
4.4.2磨齿机48
习题与思考题51
第5章 其他机床52
5.1铣床52
5.1.1铣床的功用和类型52
5.1.2X6132型万能升降台铣床54
5.2磨床57
5.2.1磨床的功用和类型57
5.2.2M1432A型万能外圆磨床57
5.2.3平面磨床61
5.2.4内圆磨床62
5.3镗床63
5.3.1卧式铣镗床64
5.3.2坐标镗床65
5.3.3精镗床67
5.4钻床68
5.4.1立式钻床69
5.4.2摇臂钻床69
5.4.3其他钻床70
5.5直线运动机床71
5.5.1刨床71
5.5.2拉床73
习题与思考题76
第6章 金属切削机床的总体设计77
6.1机床设计的基本要求及评价指标77
6.1.1工艺范围77
6.1.2机床精度和精度保持性77
6.1.3机床生产率78
6.1.4自动化程度79
6.1.5机床性能79
6.1.6可靠性81
6.1.7机床成本82
6.1.8机床宜人性82
6.1.9系列化、通用化、标准化程度83
6.2机床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步骤84
6.2.1机床的设计方法84
6.2.2机床的设计步骤86
6.3机床总体方案设计88
6.3.1工艺方案88
6.3.2机床总体布局88
6.3.3主要技术参数的确定92
习题与思考题100
第7章 机床的传动设计101
7.1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102
7.1.1转速图102
7.1.2主传动链转速图的设计原则107
7.1.3设计转速图110
7.1.4齿轮齿数的确定111
7.2主变速传动系统的特殊设计117
7.2.1具有多速电动机的主变速传动系统117
7.2.2具有交换齿轮的变速传动系统118
7.3扩大变速范围的传动系统设计119
7.3.1增加变速组的传动系统119
7.3.2采用背轮机构的传动系统120
7.3.3采用分支传动的传动系统120
7.3.4采用对称双公比的传动系统121
7.4计算转速123
7.4.1机床的功率转矩特性123
7.4.2机床主要传动件计算转速的确定124
7.5无级变速系统的设计125
7.5.1无级变速装置的分类125
7.5.2调速电动机无级变速系统的设计125
7.6进给传动系统的设计128
7.6.1进给传动的类型与组成128
7.6.2进给传动系统应满足的基本要求129
7.6.3机械进给传动系统的设计特点130
7.6.4直线伺服电动机进给传动系统131
7.6.5机床传动链的传动精度132
7.6.6滚珠丝杠螺母副机构134
7.7结构设计139
7.7.1主传动的布局139
7.7.2变速箱内各传动轴的空间布置与轴向固定139
7.7.3齿轮的布置142
习题与思考题146
第8章 机床主要部件设计148
8.1主轴组件设计148
8.1.1主轴组件的基本要求148
8.1.2主轴组件的传动方式150
8.1.3主轴滚动轴承150
8.1.4主轴组件结构设计159
8.1.5主轴160
8.1.6主轴主要结构参数的确定162
8.2支承件设计165
8.2.1支承件的功能及应满足的基本要求165
8.2.2支承件的结构设计166
8.2.3支承件的材料和时效处理170
8.2.4提高支承件动刚度的措施172
8.3导轨设计174
8.3.1导轨的功用、分类及应满足的要求174
8.3.2滑动导轨175
8.3.3其他滑动导轨简介182
8.3.4直线滚动导轨186
8.3.5低速运动平稳性189
习题与思考题192
第9章 组合机床设计193
9.1组合机床概述193
9.1.1组合机床的组成194
9.1.2组合机床的型号编制方法194
9.1.3组合机床的类型195
9.1.4组合机床的通用部件198
9.2组合机床总体设计204
9.2.1制订工艺方案204
9.2.2确定组合机床的配置形式和结构方案205
9.2.3“三图一卡”的编制206
9.3通用多轴箱设计218
9.3.1组合机床多轴箱概述218
9.3.2多轴箱设计220
9.3.3攻螺纹多轴箱的设计224
习题与思考题226
参考文献227
|
內容試閱:
|
前言
“金属切削机床设计”是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近机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核心专业课程,是联系专业基础课和实践教学环节之间的纽带。该课程是学生进入工程领域必备的专业课程,内容包括绪论、机床的运动分析、车床、齿轮加工机床、铣床、磨床、镗床、钻床、直线运动机床、金属切削机床的总体设计、机床的传动设计、机床主要部件设计、组合机床设计等金属切削机床结构和机床设计的一般理论和方法,是机械类专业建立机床设计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基础平台。本书根据全国高等学校“金属切削机床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要求,按照近几年来全国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有关精神,结合编者多年教学实践,并参照国内外有关资料和书籍编写而成。
全书突出体现了以下特点:(1)将原课程体系中“金属切削机床概论”和“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进行整合,避免了原课程体系中机床设计理论和方法与机床结构内容脱节的缺陷。另外,将“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原课程体系中的数控机床内容整合到“数控技术与数控机床”课程中进行讲授,将“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原课程体系中的机床夹具设计内容整合到“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中进行讲授,将“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原课程体系中的专用刀具设计内容整合到“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课程中进行讲授。(2)整合后的“金属切削机床设计”课程体系统筹考虑,重组课程结构、整合优化课程内容,合理进行教学设计,使每门课程在局部优化的基础上实现最佳前后衔接,最终达到全局优化的目的。(3)整合后的“金属切削机床设计”课程体系找到直接关联的前导课与后续课,着重深入研讨与前导课、后续课的关联,理顺了与前导课、后续课程之间相互支撑的关系,整合了关联课程中内容重叠的部分,落实了知识盲点的讲解。(4)紧密结合教学大纲,在内容上注重加强基础、突出能力的培养,做到系统性强、内容少而精。(5)全书采用最新国家标准及法定计量单位。(6)为方便学生自学和进一步理解课程的主要内容,在各章后均编入了一定数量的习题,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本书由青岛理工大学杨建军、李长河任主编,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孙晋美、青岛理工大学杨发展、青岛理工大学临沂校区赵小军任副主编。第1、2、7章由杨建军编写,第3、4、5章由李长河编写,第6章由赵小军编写,第8章由孙晋美编写,第9章由杨发展、杨建军编写。全书由杨建军、李长河统稿和定稿。本书承蒙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赵万华教授主审。主审在初稿审定的过程中严格把关,提出了大量的修改意见,对本书的编写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保证作用,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还得到了许多专家、同仁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参考了许多教授、专家的有关文献,在此也一并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本书得到了电子工业出版社和青岛理工大学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尽管我们为编写本书付出了十分的心血和努力,但书中难免存在疏漏和不当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