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新经济史革命:计量学派与新制度学派
》
售價:HK$
89.7
《
盗墓笔记之秦岭神树4
》
售價:HK$
57.3
《
战胜人格障碍
》
售價:HK$
66.7
《
逃不开的科技创新战争
》
售價:HK$
103.3
《
漫画三国一百年
》
售價:HK$
55.2
《
希腊文明3000年(古希腊的科学精神,成就了现代科学之源)
》
售價:HK$
82.8
《
粤行丛录(岭南史料笔记丛刊)
》
售價:HK$
80.2
《
岁月待人归:徐悲鸿自述人生艺术
》
售價:HK$
61.4
|
編輯推薦: |
《基于游客体验质量的民族村寨旅游产品优化研究》适合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本科生及旅游行业从业人员阅读,并可为旅游学界相关研究提供文献参考。
|
內容簡介: |
《基于游客体验质量的民族村寨旅游产品优化研究》提出游客体验质量的概念并将其作为研究目标,拟解决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旅游经历能够长期影响旅游者自身的价值观和内在的感知度?也就是说,一个人一生的多次旅游经历,为什么许多被很快遗忘,而有些会刻骨铭心?具体而言,基于我国民族村寨景区旅游产品形式单一、缺乏个性特色、难以满足游客高质量体验需求等现象,《基于游客体验质量的民族村寨旅游产品优化研究》尝试性开展了对游客体验质量因素结构模型、游客体验质量测评指标体系以及民族村寨旅游产品优化路径这三个核心问题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旨在科学评价民族村寨游客体验质量的基础上,提供民族村寨旅游产品优化路径。
|
目錄:
|
第1章引言1
1.1研究背景1
1.1.1现实背景1
1.1.2理论背景2
1.2问题提出3
1.3研究目的4
1.4研究意义5
1. 4.1现实意义5
1.4.2理论意义6
1.5研究内容7
1.6研究方法8
1.7研究路线9
第2章文献述评11
2.1旅游体验1l
2.1.1体验经济研究概述11
2.1.2旅游体验概念研究12
2.1.3旅游体验内容研究13
2.2旅游体验质量测度方法16
2.2.1基于管理学的测度方法16
2.2.2基于心理学的测度方法18
2.2.3游客体验质量测度模型2l
2.3旅游体验质量评价指标23
2.4民族村寨旅游产品27
2.4.1民族村寨27
2.4.2民族村寨旅游28
2.4.3民族村寨旅游产品3l
2.5本章小结33
2.5.1相关概念界定33
2.5.2游客体验与民族村寨旅游产品34
第3章理论研究36
3.1研究问题提义I36
3.2旅游体验与游憩体验37
3.3游客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38
3.3.1关于游客满意度38
3.3.2游客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40
3.4游客体验质量理论构建42
3.4.1概念界定及研究假设的提出42
3.4.2游客体验质量与游客满意度44
3.5游客体验质量测评指标体系构建45
3.5.1游客体验质量因素结构模型45
3.5.2游客体验质量测评指标体系49
3.6本章小结50
第4章实证研究52
4.1研究背景52
4.1.1概念的界定52
4.1.2案例点选择53
4.1.3案例点概况55
4.2量表开发57
4.3量表预试62
4. 3.1小样本的描述性统计64
4.3.2初试量表变量筛选方法66
4.3.3初试量表信度效度检验与量表净化68
4.4正式量表的结构7l
4.5正式测试73
4.6正式量表的检验76
4. 6.1样本的描述性统计-76
4.6.2正式样本探测性因子分析与假设验证79
4.6.3正式样本的项目总体相关系数分析85
4.6.4正式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检验86
4.7本章小结87
第5章民族村寨旅游产品优化89
5.1民族村寨旅游产品开发存在的问题89
5.1.1旅游产品形式单89
5.1.2民族文化特色缺乏90
5.1.3外来文化快速趋同91
5.1.4开发与保护的冲突92
5.1.5游客体验质量不高93
5.2基于游客体验质量的产品优化模型93
5.2.1民族村寨游客体验质量总体分析95
5.2.2民族村寨游客体验质量影响因素分析95
5.2.3基于游客体验质量的产品优化模型99
5.3民族村寨旅游产品谱系优化路径100
5.3.1民族特色文化产品102
5.3.2民族文化教育产品107
5.3.3民族村寨景观产品110
5.3.4社区参与型旅游产品114
5.3.5民族休闲运动产品116
5.4民族村寨旅游产品体验设计118
5.4.1主题化设计119
5.4.2个性化设计120
5.4.3参与性设计12l
5.4.4体验氛围设计123
5.5本章小结124
第6章研究结论与展望126
6.1结论与讨论126
6.2研究创新点128
6.3研究局限性129
6.4未来研究展望130
参考文献132
索引143
|
內容試閱:
|
第1章引言
1.1研究背景
1.1.1现实背景
1.体验经济时代的宣告来临
20世纪70年代,著名的未来学家Tomer在《未来的冲击》一书中描述了“体验经济”,并进一步强调未来企业生产商将依靠提供体验服务而取胜[1]。1998年,PineⅡ与Gilmroe发表于美国《哈佛商业评论》[2]的一篇论文正式宣告了体验经济时代的来临。伴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来临,研究者指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不再仅满足于购买产品,而是更加注重享受产品购买过程中所产生的满足感;企业生产商在提高产品功能性使用价值的同时,应更积极地开展各种沟通交流活动以增强消费者的购买体验,使其获得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双重满足[3]。而作为旅游产品的消费者,旅游者更加愿意走出日常生活空间,到郊外、异地甚至异国去寻求多姿多彩的自然人文风情、民俗历史文化,旅游的目的开始指向体验不同于日常生活的另一番情趣和经历。一方面,旅游者的旅游需求发生了显著变化,他们已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观光游,而是趋向于深层参与性的体验式旅游;另一方面,各种旅游产品的体验式开发已是大势所趋[4]。为顺应体验经济时代要求,国内外旅游界不断探索体验式旅游产品的发展方向,这也就对本书提出了新的研究要求。
2.民族村寨旅游的广泛兴起
民族村寨旅游是以少数民族村寨为旅游目的地,以民族村寨景观和民族风情为吸引物,集乡村旅游与民族旅游于一体的综合型旅游。20世纪末,我国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乡村旅游逐渐成为重要的旅游产品,并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在这一背景下,本着向旅游者提供一种或多种经历和体验的民族村寨体验式旅游也迅速发展成为一种潮流。民族村寨旅游成为乡村旅游的组成部分,成为地方旅游业,特别是老、少、边、远地区旅游发展的新热点,并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从全国范围来看,具有丰富独特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其民族村寨旅游开发具有强大的优势。例如,云南的西双版纳傣族园、大理新华白族民族村、香格里拉霞给藏族民族村等;四川丹巴县甲居藏寨、理县桃坪羌寨、攀枝花市迤沙拉俚濮彝族村寨等;贵州西江千户苗寨、布依族镇山村、黔南州巴拉河流域民族村寨群包括南花、郎德、季刀、怀恩堡、猫猫河、南猛等等。由此,本书重点探讨基于游客体验质量的民族村寨产品开发问题,以期为我国蓬勃兴起的民族村寨旅游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3.民族村寨产品开发的问题
近20年来,旅游在推动我国民族村寨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给当地社会文化带来负面影响,导致其旅游产品开发中出现一些问题。研究发现,目前民族村寨旅游产品要么形式单一,缺乏特色与个性,要么产品开发投入大,却得不到旅游者青睐[5],严重降低了游客的体验质量,制约着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尤其是针对我国民族村寨产品开发问题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相对滞后。因此,本书试图通过实证研究方法,探寻民族村寨体验式旅游产品优化路径,以补充现有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不足;在进一步深化游客体验质量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内涵丰富、形式多元、结构合理的民族村寨产品体系,最终为民族村寨景区旅游规划、旅游开发及旅游经营管理提供实际指导。
1.1.2理论背景
1.旅游体验质量理论研究的迫切需求
体验经济时代的来临对游客体验质量的理论研究提出了迫切需求。20世纪90年代末期,PineⅡ与Gilmroe[2]指出,体验是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围绕消费者创造出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并将体验分为娱乐、教育、遁世和美学4种。实际上,旅游从本质上来说也是一种体验,是旅游者离开惯常的环境而到新的地方去寻找某种刺激,领略某种文化,体验某种不一样的感觉。体验经济时代背景下,人们的旅游活动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观光、休闲和购物,而是追求更高质量的旅游体验;旅游经营的中心任务不再只是提供旅游产品与服务,而是为游客塑造难以忘怀的旅游经历,满足游客求知审美、社会参与、自我实现等更高层次的体验需求。因此,如何突出旅游产品的参与性与个性化、提高游客体验质量,成为旅游开发商和我国旅游学术界所共同关注的问题。基于这一背景,只有正确认识并客观评价游客体验质量,才能更加有助于旅游产品的合理开发,这也就对旅游体验质量的理论研究提出了更为迫切的需求。
2.游客满意度相关理论研究的局限性
体验经济时代,以往的游客满意度理论研究成果在实践应用中逐步显现出局限性。目前有关游客满意度的评价指标适合对传统大众观光旅游的研究,这是因为:游客满意度的研究是以传统的大众旅游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游客对旅游目的地旅游过程的总体评价。游客满意度的研究指标反映的是旅游者对旅游过程的全部要素的总体评价。其中,一些辅助的旅游要素对满意度的影响相当明显;而旅游的本质要素可能成为影响满意度的次要因素,从而忽略了旅游的本质要素对游客自身的影响[6]。可见,随着体验经济、体验旅游的兴起,单纯研究游客满意度已不能说明旅游活动旅游产品对旅游者自身价值和内在感知的影响程度,难以为旅游管理者提供更为科学、精准和有效的信息。为适应旅游产品体验式开发的新要求,本书有必要对游客体验质量理论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
1.2问题提出
游客满意度的研究源于20世纪70年代,国内外学者对有关游客满意度的研究一直很重视,并发表了很多相关研究成果。游客满意是一种心理活动,是游客的需要得到满足后的愉悦感。游客是否满意取决于游客期望与实际感知效果之间的关系[7]。旅游者满意度是指旅游者对旅游地的旅游景观、基础设施、旅游环境和社会服务等方面满足其旅游活动需求程度的全面评价[8]。
一方面,旅游者满意度的研究是以传统的大众旅游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旅游过程的总体评价,研究结论对景区建设、市场营销有积极的指导作用。然而随着体验经济、体验旅游的兴起,单纯研究游客满意度难以说明旅游活动对旅游者自身价值和内在感知的影响程度。例如,舒适的交通、豪华的酒店、精美的饮食,以及适当的费用很容易提升旅游者的满意度,而忽略主体旅游活动的内在价值,但这样的旅游经历会很快让人遗忘。另一方面,研究游客满意度的指标是反映旅游者对旅游过程的全部要素的总体评价,一些辅助的旅游要素,如交通、住宿、饮食、购物、卫生、服务、费用等因素对满意度的影响相当明显,而旅游的本质要素,如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活动的安排、景观营造、文化项目等旅游产品核心要素可能成为影响满意度的次要因素。
相对于游客满意度而言,游客体验实际上就是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对旅游相关要素的心理感受。体验经济的最大特征是生产与消费的个性化、参与性、互动性与同步性,旅游者得到的是游历过程中的印象、感受和体验,而不是具体的资源和设备。有关游客满意度的评价指标适合对传统大众观光旅游的研究,而体验经济时代下伴随着体验旅游的兴起和发展,迫切需要一种适应体验式旅游下游客体验质量的评价方法及指标,以解决“当游客满意度提升后,游客体验质量却不一定高”等问题。
因此,本书拟解决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当游客满意度提升后,游客体验质量却不一定高?什么样的旅游经历能够长期影响游客自身的价值观、内在的感知度?也就是说,一个人一生的多次旅游经历,为什么许多被很快遗忘,而有些会刻骨铭心?并根据民族村寨游客对旅游产品的体验质量评价结果,指导民族村寨景区旅游产品优化。
1.3研究目的
通过上述对理论背景与现实背景的分析介绍,可清楚地看出,研究游客体验质量已逐步引起当今学术界的关注。体验经济时代背景下,游客体验质量问题研究既是理论界亟待探索的一个重要学术问题,也是我国民族村寨景区在旅游管理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本书将在系统吸收相关理论研究及实践成果的基础上,以我国民族村寨景区旅游者为调查研究对象,探索民族村寨游客体验质量的因素,最终寻求基于游客体验质量的民族村寨产品优化路径。具体来说,本书的主要研究目的有以下三点。
(1)基于国内外研究文献述评,界定游客体验质量概念内涵,构建民族村寨游客体验质量的因素结构模型。本书拟在相关文献述评基础上,进行游客体验质量概念界定。体验经济时代,针对现有游客满意度评价指标的局限性,本书拟构建民族村寨游客体验质量的因素结构模型,该模型旨在测量民族村寨景区旅游产品对旅游者自身生理及心理内在价值的影响感受程度,突出个性化的体验性质的旅游产品给旅游者个体的内心满足感,并通过实证研究加以验证。
(2)构建并验证民族村寨游客体验质量测评指标体系,设计并修正《民族村寨游客体验质量测量量表》。基于民族村寨游客体验质量的因素结构模型假设、游憩体验偏好量表recreationexperiencepreferencescale,REP[9]及民族村寨游客行为活动内容,本书拟构建民族村寨游客体验质量测评指标体系。通过深度访谈与文献研究,设计、检验并修正《民族村寨游客体验质量测量量表》,旨在适应体验式旅游下游客体验质量的实证测评要求。
(3)基于民族村寨游客体验质量评价结论,提供民族村寨产品优化路径模型。本书拟有目的地选择我国西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园、四川甲居藏寨为典型案例研究点,进行民族村寨游客体验质量实证研究,并针对实证研究评价结论,构建基于游客体验质量的产品优化模型,提供切实可行的民族村寨产品优化路径,旨在为我国民族村寨旅游产品开发与优化提供一个可供借鉴的典范,促进民族村寨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1.4研究意义
1.4.1现实意义
我国传统民族村寨多集中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地理位置偏远、社会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的西部欠发达少数民族地区。而依托于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资源发展旅游业被认为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民族村寨社区脱贫和资源保护的有效手段[10]。只要能够找到民族村寨旅游产品体验式开发与优化的路径,就能够为民族地区旅游产品开发提供指导,促进我国民族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当前,本书以“基于游客体验质量的民族村寨旅游产品优化研究”为题,研究民族村寨旅游产品开发与优化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1)顺应了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历史潮流。实际上,民族村寨旅游属于乡村旅游和民族旅游的交叉型旅游方式。近十多年来,民族村寨旅游开发对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经济贡献显著,甚至成为一些地方的支柱产业。由于我国民族村寨绝大部分地处西部老、少、边、远的少数民族乡村地区,研究民族村寨产品的科学合理开发有助于促进地方乡村经济发展,这与当地新农村建设目标协调一致、互为补充,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2)有助于民族村寨旅游产品的体验式开发。体验经济时代,从游客体验质量的研究角度关注民族村寨游客体验质量的因素与评价指标,有利于寻求民族村寨产品合理开发的可行性路径;其研究结论对指导民族村寨的个性化体验旅游产品开发、民族文化生态资源保护,以及实现民族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3)有利于促进我国民族村寨旅游产品体系优化。随着旅游业进一步发展,我国许多民族村寨所开发的旅游产品多处于静态展示层次、缺乏创新,开始出现旅游产品形式单一、参与互动性差、体验主题不明确等问题,难以满足游客高质量旅游体验需求。因此,研究如何从提升游客体验质量的角度优化民族村寨产品,对民族地区旅游经营管理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1.4.2理论意义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旅游体验研究逐渐成为国外旅游学界的重点课题。其中,国外有关旅游体验的研究进展迅速,成果较为丰富。国外相关研究涉及现象学、心理学、人类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各个学科;其研究内容也十分广泛,包含旅游体验本质研究、旅游体验类型研究、旅游体验动机研究、旅游体验质量研究和体验式旅游研究等多个方面;研究方法在传统的定性研究基础上,逐步采用了定量研究,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定量实证研究成果。其中通过广泛市场抽样调查所进行的统计分析的定量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使得研究结果更具有科学性和精确性,为旅游经营管理者提供了有效信息。20世纪90年代末,旅游体验开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