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宽容是件奢侈品(人生360度·一分钟经典故事)
》
售價:HK$
44.6
《
甲骨拼合六集
》
售價:HK$
333.8
《
视觉美食家:商业摄影实战与创意解析
》
售價:HK$
132.2
《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机会与选择
》
售價:HK$
99.7
《
DK月季玫瑰百科
》
售價:HK$
210.6
《
为你想要的生活
》
售價:HK$
66.1
《
关键改变:如何实现自我蜕变
》
售價:HK$
77.3
《
超加工人群:为什么有些食物让人一吃就停不下来
》
售價:HK$
99.7
|
編輯推薦: |
《区域生态学》可作为生态学、环境学、地学、经济学、农林科学等相关专业研究生、本科生的参考用书,也可供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参阅。
|
內容簡介: |
介《区域生态学》首次界定了区域生态学的概念、内涵和学科特点,提出了区域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畴,探索建立了区域生态学的基《区域生态学》方法,揭示了区域生态学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以全新的区域视角,论述了流域、风域、资源域的生态结构、过程和功能,分析了生态域内、外生态要素耦合的特征和相互作用的机理。通过系统理论阐述与应用实践分析,初步形成了具有完善理论和方法的区域生态学学科体系。
|
目錄:
|
序一
序二
序三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区域生态学产生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区域生态学基本概念
第三节 区域生态学内涵与学科特点
第二章 区域生态学研究单元和范畴
第一节 区域生态学的研究尺度
第二节 区域生态学研究对象与单元划分
第三节 区域生态学研究范畴
第三章 区域生态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 区域生态学研究基本思路
第二节 供体供给能力与生态承载力评估
第三节 受体生态适宜性评价
第四节 供体与受体协调性评价
第五节 生态服务辐射效应评估
第六节 资源流转评估
第四章 流域生态学
第一节 流域生态单元
第二节 流域生态结构
第三节 流域生态过程
第四节 流域生态功能
第五节 流域生态结构、过程与功能的响应关系
第五章 风域生态学
第一节 风域生态单元
第二节 风域内水分循环过程与生态格局
第三节 风域生态屏障与生态安全格局
第四节 风域过程与城市格局
第五节 风域的生态功能
第六节 风域生态结构、过程与功能响应
第六章 资源域
第一节 资源域及资源空间流转
第二节 化石能源转移及其生态足迹转移
第三节 生态经济产品及其生物承载力流转
第四节 工业产品贸易及其污染足迹转移
第五节 资源转移环境效应与资源诅咒
第六节 城市化进程中资源环境效应
参考文献
彩图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区域生态学产生背景与意义
区域生态学的产生顺应了社会发展需求,体现了现代生态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发展了生态学相关理论,对促进区域资源合理配置、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生态学发展历程
(一)生态学发展简史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最早由德国生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于1869年提出。生态学发展历程可划分为生态学思想萌芽时期、传统生态学研究时期和现代生态学研究时期3个阶段。其中,生态学思想萌芽时期指人类社会产生后至16世纪末,当时,人类文化中出现了许多朴素的生态学思想。例如,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人类认识到环境和气候对生物生长的影响和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因此产生了一系列有关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思想。17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生态学真正成为一个学科,侧重研究生物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按研究对象尺度的不同,可分为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和群落生态学,这一阶段被称为传统生态学或经典生态学研究时期。20世纪60年代以来,生态学研究进入现代生态学阶段。现代生态学以生态系统理论为特征,突破了传统生态学的自然科学界限,人类活动下生态过程的变化是现代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于贵瑞,2007)。
1 生态学思想萌芽时期(人类社会产生后至16世纪末)
早在16世纪末之前的东西方文化中,就已存在很多朴素的生态学思想。例如,《诗经》里对动物之间关系的描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对动物不同类型栖息地的描述等(戈峰,2002)。此外,我国古代思想家根据历史经验提出了一系列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朴素思想,如“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等。在这些思想的引导下,人类在早期城市建设和农业耕作过程中注重根据风水观进行城市选址和空间布局,采取顺应自然过程和自然规律的生产生活方式,注重对自然资源适度、节约和永续利用等,这些被视为生态学思想的萌芽,但是这些思想是在当时生产力极其有限、科学技术落后的情况下产生的,是从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生态经验,是基于对自然界的敬畏而产生的对大自然的尊重和顺应,因此这一时期的生态学思想又被称为朴素生态观(沈洁和张京祥,2006)。
2 传统生态学研究时期(17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
传统生态学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产生期和成熟期两个阶段。
1)17世纪初至19世纪末是生态学的产生期。生态学的产生是从植物、动物两个方面并行发展的。早在1670年,化学家R Boyle发表低气压对动物效应的试验,该试验成为动物生理生态学研究的开端。进入17世纪之后,陆续有动物学家、植物学家开展了外界环境对动植物个体的影响。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问世,其中提出的自然选择学说强调生物进化是生物与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从而引起了人们对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重视,促进了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研究。1869年德国生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提出Ecology一词,并首次给出了生态学的定义。他认为生物学的研究领域不仅包括有机体自身,还应包括其与非生物环境的相互关系,生态学是关于自然规律约束的生命-空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即关于自然住所的科学。
区域生态学第一章绪论这一时期的生态学重视生物个体与环境关系的研究,如个体生态学研究环境对动植物个体的影响。到19世纪末,植物生态学大体成熟,从个体研究发展到对种群和群落与环境关系的研究,种群和群落生态学成为植物生态学研究的主流。1895年,丹麦植物学家E Warming发表了著名的《以植物生态地理为基础的植物分布学》,1909年该著作被译为英文而出版,改名《植物生态学》;1898年波恩大学A F W Schimper教授出版了《以生理为基础的植物地理学》,上述著作全面总结了19世纪末之前植物生态学的研究成果,标志着植物生态学作为一门生态学科而诞生。
2)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是生态学的成熟期。这一时期,生态学基本理论的研究不断深入,植物生态学与动物生态学独立并行发展,传统生态学日益成熟,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20世纪初,英国生态学会(1913年)和美国生态学会(1916年)相继成立,Journal of Ecology(1913年)、Ecology(1920年)、Ecology Monographs(1931年)、Journal of Animal Ecology(1932年)等著名刊物相继创刊。
植物生态学在这一时期得到重要发展,出版了许多经典著作,其中包括1916年美国F E Clements的《植物的演替》、1921年瑞典DuRietz的《近代植物社会学方法论基础》、1923年英国A G Tansley的《实用植物生态学》、1928年法国Braun-Blanquet的《植物社会学》、1929年美国F E Clements与J E Weaver合著的《植物生态学》、1945年苏联B H CykayeB的《生物地理群落学与植物群落学》。由于各地自然条件、植被区系、植被性质及开发利用程度的差异,植物生态学研究出现了几个著名的生态学派,如注重群落分析的北欧学派、以植被群落分类和植被等级分类系统为特征的法瑞学派、以研究群落演替动态和创建**学说而著名的英美学派,以及重视植被生态、植被地理、植被制图工作的苏联“地植物学派”等。
该时期内,动物生态学方面逐渐开始重视种群研究,大量相关著作相继出版。例如,1927年英国动物学家C Elton的《动物生态学》、1931年美国生态学家R N Chapman出版的以昆虫为重点的《动物生态学》、1937年中国费鸿年出版的《动物生态学纲要》、1945年苏联Kaшкapoв出版的《动物生态学基础》等。动物生态学的成熟期稍晚于植物生态学,1949年W C Allee等的《动物生态学原理》出版被视为动物生态学进入成熟期的重要标志。
3 现代生态学研究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今)
现代生态学以生态系统理论为特征,其框架在20世纪60年代基本形成并在70年代逐渐成熟。现代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可以说是当代自然灾难的警醒、公众的呼声、政策的需要、科研经费的投向等推动了现代生态学的研究。
首先,现代生态学诞生于全球生态环境危机的背景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各国忙于战后重建和经济恢复,在科技的突飞猛进中,人类寻求经济的高速增长。然而,在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人口密集、资源短缺、物种灭绝、土地沙化、生态恶化、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特别是在20世纪60年代后,这些问题日益突出,引起广大公众以及政治领导人的关注,整个西方社会对生态环境危机的关注达到了第一个高潮。例如,1962年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和20世纪70年代罗马俱乐部《增长的极限》的出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重视,推动了美国现代环境运动。20世纪中期以后,全球问题又把生态学推到一个前所未有的位置。总之,现代生态学的发展与时代面临的实际问题相关,如全球变化生态学、保护生物学、恢复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入侵生物学等现代生态学的分支学科,全都与全球变化、自然生态系统退化、人类生存危机等问题密切相关。
其次,生态系统理论的出现成为现代生态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为人类认识环境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在1965年的丹麦哥本哈根会议上生态系统的概念被进一步明确。生态系统的概念把生物及非生物环境看成是相互影响、彼此依存的统一体,为人们认识人口增长、资源利用和环境问题的生态学本质提供了理论基础。此后不久,人类及其活动被纳入生态系统的范畴之中,生态系统的内涵进一步扩展,成为生态学发展上的一个重大飞跃。
最后,一系列国际性的生态研究计划促进了现代生态学的快速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上开展了一系列的生态学研究计划。例如,国际生物学研究计划(IBP)的核心研究内容是全球主要生态系统(包括陆地、淡水、海洋等)的结构、功能和生物生产力,20世纪70年代的人与生物圈计划(MAB)重点研究人类活动与生物圈的关系,20世纪80年代的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的目的是了解控制地球系统物理、化学和生物学作用的过程,以及人类活动对上述基本过程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全球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紧密联系起来,使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的相互作用关系成为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的重点,并逐渐成为全球变化科学和全球生态学的理论基础(于贵瑞,2007)。上述研究计划都是在生态系统及以上尺度上进行的,都是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它们重点关注生态系统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极大地促进了现代生态学的发展。
现代生态学的贡献不仅体现在理论和方法上,而且它还具有极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解决当前社会问题的过程中,生态学的作用不单纯是一个学科,它还为自然和社会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生态学超越了其起源的生物学范畴,不再仅仅是研究自然界中“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而是进入了“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研究,成为研究生物、环境、资源及人类相互作用的基础和应用科学。
(二)现代生态学研究趋势
传统生态学是重点研究生物个体以上水平(个体、种群、群落)的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传统生态学研究是伴随着生物学(尤其是植物学和动物学)的发展而发展的,生态学的许多理论和方法的突破都依赖于植物学或动物学的研究成果。因此,在一段时间内,生态学被认为是生物学的基础学科(形态、生理、遗传等)之一。现代生态学的出现使生态学的研究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与传统生态学相比,现代生态学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并呈现出以下研究趋势。
1 研究对象的组织层次向宏观和微观两个方向发展
传统生态学主要以生物物种(个体)、种群、群落为研究对象,而现代生态学扩展到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区域生态学与全球生态学;在微观方向上出现了分子生态学。
2 研究内容上出现了明显的综合性
综合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态环境问题具有综合性特征。全球一体化导致生态环境问题一体化,使现代生态学研究必须从全球的整体观、系统管理和时空的多尺度特征出发,系统研究生态系统的整体行为、演化规律及系统间的相互作用,揭示生态系统变化与其驱动力及生态系统变化的人为调控。二是自然生态与经济社会领域的综合。现代生态学研究把人类经济社会纳入生态系统的范畴,扩展了生态系统的内涵,现代生态学需要从自然、经济和社会综合角度来认识资源和环境问题。
3 研究目标由机理研究转向服务于可持续发展
现代生态学研究是伴随着人类社会面临的资源、环境与生态问题而进行的,充分体现了生态学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重大环境问题相结合的特点。20世纪60年代以后,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的不协调发展造成的全球性问题日益激化。生态学所固有的非线性思维模式、系统观点及其多学科研究的传统和近代发展起来的监测与模拟方法等,为探索解决危机的途径提供了科学基础与框架(李文华,2011)。进入21世纪以来,现代生态学更加关注对实际问题的应用研究和对生态系统的综合管理,越来越面向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利益目标。如今的生态学已成为认识自然规律的重要学科,同时也成为指导人类社会行为准则的一个知识体系,被公认为是支撑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学科之一(葛建平和邬建国,2007)。
4 研究尺度趋向于大区域甚至全球
由于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呈现出区域化和全球化的特征,所以现代生态学的研究超越了小地域、国界的局限,正在走向区域和全球化研究。像当前比较关注的生态安全问题,如气候变化、洪涝灾害、沙尘暴等大多涉及区域甚至全球尺度。生态学在解决区域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上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区域生态学产生背景
1 当代生态问题的区域化和综合化亟须开展区域生态学研究
人类聚居方式的变化和城市化过程的加剧,导致生态问题呈现出区域化和全球化的趋势。城市化促进了人口、产业向城市集中,在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成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张和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排放的废弃物成倍增长、资源耗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成为城市发展的副产品。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局地扩展到区域甚至全球,资源和环境问题由城市地区向乡村地区蔓延,由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