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狂飙年代:18世纪俄国的新文化和旧文化(第二卷)
》
售價:HK$
177.0
《
万有引力书系 纳粹亿万富翁 德国财富家族的黑暗历史
》
售價:HK$
112.7
《
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青海册
》
售價:HK$
78.2
《
三星堆对话古遗址(从三星堆出发,横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对话11处古遗址,探源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
售價:HK$
89.7
《
迷人的化学(迷人的科学丛书)
》
售價:HK$
147.2
《
宋代冠服图志(详尽展示宋代各类冠服 精美插图 考据严谨 细节丰富)
》
售價:HK$
87.4
《
形似神异:什么是中日传统政治文化的结构性差异
》
售價:HK$
55.8
《
养育不好惹的小孩
》
售價:HK$
79.4
|
編輯推薦: |
伴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转型的成功,理论界对所谓中国模式的研究也愈发关注。中国的金融发展是否存在中国模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因素在货币制度中的定位与作用。中国虽然在转型过程中逐步建立起与西方国家形似的货币制度,但是无论是在政府作用的深度还是广度方面,中国的货币制度还是与西方国家的货币制度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全面深入揭示中国货币制度变迁中的政府因素,对于深刻认识中国货币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评价货币制度绩效,以及判断未来货币制度的演进趋势都有重大的理论意义。此外,中国市场化转型以来的物价稳定和经济快速增长,与涉及货币计量、货币控制以及相关组织架构的货币制度的功用也是密不可分的。中国货币制度中的政府因素不容抹煞,其作用既有积极一面也有消极一面。面对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如何更好定位政府角色,修正政府作用,提升货币制度的绩效,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试图构建一个将国家理论、寻租理论以及制度变迁理论融合一体的分析框架,从货币经济和实体经济两个层面衡量货币制度的绩效以及政府的收益,并借助演化博弈模型来分析货币制度变迁的趋势,通过归纳和演绎,*终得出政府因素的适当定位与合理作用。
|
內容簡介: |
中国货币制度中的政府因素不容抹煞,其作用既有积极一面也有消极一面。面对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如何更好定位政府角色,修正政府作用,提升货币制度的绩效,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书将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试图构建一个将国家理论、寻租理论以及制度变迁理论融合一体的分析框架,从货币经济和实体经济两个层面衡量货币制度的绩效以及政府的收益,并借助演化博弈模型来分析货币制度变迁的趋势,通过归纳和演绎,最终得出政府因素的适当定位与合理作用。
|
關於作者: |
赵柏功,经济学博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现供职于中国工商银行总行,从事银行理财业务。曾在《改革与理论》《经济经纬》《理论界》《中国城市金融》等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国家科技部、教育部、湖北省等多项课题研究,相关成果荣获湖北省大学生科研成果三等奖、银行业协会首届财富管理征文比赛优秀奖等奖项。
|
目錄:
|
目录
1导论1
11选题背景和意义1
12研究范围与概念界定2
13研究方法与假设前提4
14分析框架与技术路线5
15创新与不足6
2政府与货币制度:理论综述8
21制度为何重要8
22政府:行为与职能10
221外生视角下的政府10
222经济人假设、政府内生化和政府职能11
223政府行为的进一步解释:诺思国家模型与寻租理论13
23政府与货币制度选择18
231货币、金融与经济增长18
232西方现代货币制度:基于传统货币经济理论20
233货币制度选择范围的扩展:基于金融发展理论25
234后危机时代货币制度的共识:基于宏观审慎政策框架28
24本章小结32
3中国货币制度演进:过程与逻辑34
31信用货币制度构建的历程34
311外部强行植入时期(18451896年)34
312政府主导建立时期(18971911年)36
313市场内生发展时期(19121934年)37
314政府主导控制时期(19351952年)38
315政府完全控制时期(19531983年)42
32中国货币制度的构建特性与强政府传统45
33本章小结47
〖1〗目录〖1〗中国货币制度中的政府因素:基于转型经济背景的考察4转型时期货币制度中的政府因素:一般性描述48
41货币制度结构中的政府作用48
411货币制度中的参与主体从货币供给模型说起48
412政府与企业50
413政府与中央银行54
414政府与商业银行57
415政府与居民61
416政府、国有企业与国有银行:三位一体体制的延续63
42货币制度变迁的模式:政府控制下的渐进转型65
43本章小结66
5内在货币的外在化与政府控制:一个例证68
51货币外生性与内生性的辨析68
511货币外生性与内生性的三重释义之一:因果观69
512货币外生性与内生性的三重释义之二:控制观71
513货币外生性与内生性的三重释义之三:内涵观74
514货币外生性与内生性的三重释义之间的关系75
52外在人民币创造:债务追索与坏账核销78
53人民币外生性的实证分析83
531理论模型与数据83
532时间序列数据平稳性检验92
533VAR模型分析与结果93
534实证结论101
54本章小结102
6转型时期政府控制货币的经济分析104
61政府对货币的控制:基于铸币税的分析104
611铸币税的性质及中国计量104
612铸币税最大值与抑制通货膨胀的重要性106
613抑制通胀的手段:价格控制与利率指数化108
614信贷规模控制达到稳定物价的效果了吗110
62政府对货币的控制:基于金融剩余的分析113
621金融剩余与体制内增长113
622金融剩余的体制内侵蚀:国有银行坏账118
623金融剩余的体制外侵蚀:国有银行租金120
63政府控制货币的社会福利分析123
64政府控制货币的收益计算126
65关于民间金融132
66本章小结135
7政府因素何以进退:一个演化博弈视角137
71不同模式的货币制度变迁绩效的简单比较137
711制度绩效与政府收益137
712基于新古典信贷均衡模型的四类货币制度绩效比较140
72基于演化博弈模型的货币制度变迁趋势分析149
721演化博弈模型的相关假设150
722演化博弈模型分析153
723分析结果的经济解释154
73货币制度演进趋势对比兼谈政府的进与退159
731中俄对比:基于转型经济的分析159
732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的西方货币制度演进162
733中国货币制度中政府因素的进退167
74本章小结168
8结论和政策建议170
81全书结论170
82政策建议171
附录175
附录1外生性与内生性:计量经济学的规定175
附录2铸币税最大值的代数推导177
附录3政府控制货币的收益计算:数据选取、处理及结果178
参考文献187
索引207
后记2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