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漫画三国一百年
》
售價:HK$
55.2
《
希腊文明3000年(古希腊的科学精神,成就了现代科学之源)
》
售價:HK$
82.8
《
粤行丛录(岭南史料笔记丛刊)
》
售價:HK$
80.2
《
岁月待人归:徐悲鸿自述人生艺术
》
售價:HK$
61.4
《
女人的中国医疗史:汉唐之间的健康照顾与性别
》
售價:HK$
103.8
《
资治通鉴熊逸版:第四辑
》
售價:HK$
470.8
《
中国近现代名家精品——项维仁:工笔侍女作品精选
》
售價:HK$
66.1
《
宋瑞驻村日记(2012-2022)
》
售價:HK$
115.6
|
編輯推薦: |
本书围绕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动态评估、驱动机制及模式选择这一新论题展开了探索性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在理论研究层面,清晰界定了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内涵、特征,探析了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理论基础,探究了区域经济协同发展驱动机制的理论机理,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模式选择,每种模式下的主导运行机制构建,以及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支撑体系,从而尝试着建构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理论分析框架。在实证研究层面,采用扩展的DEA模型、Morans
I指数、空间聚类图等方法对我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度进行动态评估及空间分异研究,以揭示我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度的动态演化特征与空间分异特征;采用哈肯模型对驱动我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序参量进行识别,以揭示影响我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序参量的变化特征;根据我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度的动态评估、空间分异以及我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驱动机制的实证研究所揭示出来的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动态演化特征与凸显问题,创造性提出推进我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政策支撑,为促进政府实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与决策参考。
|
內容簡介: |
本书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视角契入,以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动态评估驱动机制模式选择为主线,探析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水平的动态评估和驱动机制,重点关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模式选择,以及每一种模式下的主导运行机制构建。本书创造性地构建了较完善的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理论分析框架,同时,定量评估了我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水平的动态演化特征,揭示了驱动我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序参量及其变化特征。
|
關於作者: |
李琳,湖南省涟源市人,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大学区域经济学学科带头人;湖南省政协委员,民建湖南省委参政议政委员会主任;湖南省统一战线首批智库专家,湖南省农村工作委员会特聘专家,长沙市、娄底市等多个地方政府智库专家。长期从事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领域的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级、省部级课题20余项。
|
目錄:
|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相关研究综述与不足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第二章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基础理论分析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与辨析
第二节 耗散结构理论
第三节 协同学理论
第四节 其他相关理论解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度的动态评价及比较
第一节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评价指标的构建
第二节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度的评价模型
第三节 我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度的比较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度的空间分异
第一节 基于GeoDa的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度空间分异测度
第二节 我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度空间自相关测度
第三节 我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度空间分异结论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驱动机制分析
第一节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驱动机制的机理分析
第二节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驱动机制的哈肯模型构建
第三节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驱动机制的分阶段序参量识别
第四节 我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系统状态评价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模式选择
第一节 中心-腹地模式
第二节 飞地模式
第三节 省际毗邻边缘区模式
第四节 省内城市间模式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运行机制构建
第一节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一般运行机制构建
第二节 中心-腹地模式主导运行机制
第三节 飞地模式主导运行机制
第四节 省际毗邻边缘区模式主导运行机制
第五节 省内城市间模式主导运行机制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推进中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支撑体系研究
第一节 我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主要障碍
第二节 推进我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制度创新
第三节 推进我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政策支撑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 记
|
內容試閱:
|
前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沿海地区优先倾斜发展战略引导下,东部地区迅速崛起成为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轴线,推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达数十年。然而,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给东部沿海地区出口导向型经济带来了强烈冲击,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东部地区作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单极格局的绝对优势地位,使得2008年成为我国区域经济格局发展转变的重要战略节点。2008年至今,在中部崛起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产业转移战略等多重因素的综合推动下,东部地区的绝对增长极地位逐渐弱化,内陆经济地位显著提升,涌现了长江中游地区、中原地区、成渝地区、关中-天水、呼包鄂等具有经济活力的城市群地区。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潜能正逐步显现,并逐步成为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又一引擎。由此,我国区域经济格局正由以沿海地区迅速崛起支撑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单极格局向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多个增长极共生的多极格局转变,这意味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阶段的到来。新的区域经济协同发展阶段的到来为学术界提出了崭新的研究课题,科学评估、准确把握我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状况及凸显问题,探究我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驱动机制,探析适宜的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模式、运行机制以及支撑体系,进而为政府实施新的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战略提供理论支撑显得尤为重要。
本书围绕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动态评估、驱动机制及模式选择这一新论题展开了探索性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在理论研究层面,清晰界定了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内涵、特征,探析了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理论基础,探究了区域经济协同发展驱动机制的理论机理、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模式选择、每种模式下的主导运行机制构建,以及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支撑体系,从而尝试建构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理论分析框架。在实证研究层面,采用扩展的DEA模型、Morans I指数、空间聚类图等方法对我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度进行动态评估及空间分异研究,以揭示我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度的动态演化特征与空间分异特征;采用哈肯模型对驱动我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序参量进行识别,以揭示影响我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序参量的变化特征;根据我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度的动态评估、空间分异以及我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驱动机制的实证研究所揭示的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动态演化特征与凸显问题,创造性提出推进我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政策支撑,为促进政府实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与决策参考。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作为一个新的研究论题,国内研究尚不成熟。尽管本书竭力围绕该论题在理论机制和实证分析层面进行了探索性研究,试图建构较完善的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理论分析框架,以及突破相关实证研究方法创新不足的缺陷,但囿于本人学术能力和精力,书中尚有许多不成熟之处有待今后进一步深入探究,恳求各位专家学者批评指正,更企盼本书的出版能为推动国内学术界对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论题的深入探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李 琳
2016年6月于麓山脚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