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宋代冠服图志(详尽展示宋代各类冠服 精美插图 考据严谨 细节丰富)
》
售價:HK$
87.4
《
形似神异:什么是中日传统政治文化的结构性差异
》
售價:HK$
55.8
《
养育不好惹的小孩
》
售價:HK$
77.3
《
加加美高浩的手部绘画技法 II
》
售價:HK$
89.4
《
卡特里娜(“同一颗星球”丛书)
》
售價:HK$
87.4
《
伟大民族:从路易十五到拿破仑的法国史(方尖碑)
》
售價:HK$
188.2
《
古今“书画同源”论辨——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的关系问题兼中国画笔墨研究
》
售價:HK$
132.2
《
《日本文学史序说》讲演录
》
售價:HK$
72.8
編輯推薦:
本书借鉴国内外同类教材的长处,并结合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原理教学团队丰富的教学实践和经验编写而成。本书介绍了化工过程中主要的单元操作,各章按照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过程计算,过程强化和过程典型设备的主线编写,重点介绍过程的设计计算。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力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工程观点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及过程强化。
內容簡介:
《化工原理》介绍化工过程中主要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过程计算,过程强化及典型设备,全书共10章,分为上,下两册。本书为下册,详细介绍与物质分离和纯化有关的单元操作,包括蒸馏,气体吸收,液-液萃取,干燥及其他分离过程。本书强调基本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突出工程观点和过程强化方法,可作为高等学校化工,石油,材料,生物,制药,轻工,食品,环境等专业本科生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化工及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關於作者:
潘艳秋,大连理工大学化工与环境生命学部副部长,教授,博导,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负责人。主编或参编出版教材8部,负责或参加多项国家 级,省部级重点项目,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宝钢教育基金奖优 秀教师奖,大连市五一奖章,大连市三育人标兵等。任《化工高等教育》编委,教育部化工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工教育协会第四届常务理事。主要科研方向:化工传递过程,膜分离工程,微通道传递过程模拟。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在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化工学报等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5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等。
目錄 :
第6章蒸馏 1
6.1概述1
6.2双组分溶液的气液相平衡2
6.2.1理想体系气液相平衡2
6.2.2非理想体系的气液相平衡关系*9
6.3蒸馏方式10
6.3.1简单蒸馏10
6.3.2平衡蒸馏12
6.3.3精馏14
6.4简单塔双组分连续精馏计算19
6.4.1精馏过程的物料衡算与热量衡算19
6.4.2精馏过程的操作线方程及其图示26
6.4.3理论板数的计算28
6.4.4实际板数和填料层高度40
6.4.5精馏过程的操作型问题*42
6.5间歇精馏44
6.5.1恒定回流比的操作45
6.5.2恒定馏出液组成的操作48
6.6多组分精馏*49
6.6.1多组分精馏分离序列50
6.6.2多组分系统的气液相平衡51
6.6.3全塔物料衡算53
6.6.4多组分精馏过程的回流比57
6.6.5多组分精馏的理论板数计算59
6.7精馏过程的强化与节能技术61
6.7.1精馏过程的强化62
6.7.2精馏过程的节能技术63
6.8特殊蒸馏*66
6.8.1恒沸精馏66
6.8.2萃取精馏67
6.8.3分子蒸馏68
6.9板式塔69
6.9.1板式塔结构和主要类型69
6.9.2塔板的流体力学状况74
6.9.3筛板塔的工艺设计计算77
6.9.4板式塔的设计示例91
习题96
本章符号说明100
第7章气体吸收 101
7.1概述101
7.1.1吸收过程及其应用101
7.1.2吸收过程的分类102
7.1.3吸收剂的选择103
7.1.4吸收过程的技术经济评价103
7.2吸收过程的气液相平衡关系104
7.2.1溶解度曲线105
7.2.2气液相平衡方程105
7.2.3相平衡方程在吸收过程中的应用108
7.3气相和液相内的质量传递109
7.3.1传质的基本方式110
7.3.2组分运动速度及传质通量110
7.3.3分子扩散112
7.3.4涡流扩散120
7.3.5对流传质理论和传质速率方程120
7.4相际传质理论和总传质速率方程123
7.4.1相际传质的双膜模型124
7.4.2相际传质速率方程124
7.4.3吸收过程中的传质阻力控制步骤127
7.5低浓度气体吸收130
7.5.1低浓度气体吸收的特点131
7.5.2吸收过程的物料衡算及操作线方程132
7.5.3吸收剂用量和最小液气比133
7.5.4吸收塔高度的计算136
7.5.5传质单元数的计算方法139
7.5.6理论级法计算吸收塔高度147
7.6高浓度气体吸收149
7.6.1高浓度气体吸收的特点149
7.6.2高浓度气体吸收的计算150
7.7多组分吸收过程154
7.7.1多组分吸收的相平衡关系155
7.7.2多组分吸收的计算155
7.8化学吸收155
7.8.1化学吸收的特点156
7.8.2化学吸收的计算156
7.9解吸操作157
7.9.1解吸方法157
7.9.2气提解吸过程的分析计算158
7.10填料塔161
7.10.1填料塔的结构161
7.10.2主要塔内件简介161
7.10.3填料塔的流体力学性能171
7.10.4填料塔工艺设计简介176
7.10.5填料塔和板式塔的比较178
7.11强化吸收过程的措施179
7.11.1提高吸收过程的推动力179
7.11.2降低吸收过程的传质阻力180
7.11.3其他新型吸收强化技术180
习题181
本章符号说明186
第8章液-液萃取 188
8.1概述188
8.1.1萃取过程及其应用188
8.1.2萃取过程基本原理189
8.1.3萃取剂的选择190
8.1.4萃取过程的基本流程191
8.2液-液相平衡关系193
8.2.1三角形坐标193
8.2.2物料衡算和杠杆定律193
8.2.3三角形相图195
8.3萃取过程计算199
8.3.1单级萃取199
8.3.2多级错流萃取204
8.3.3多级逆流萃取208
8.3.4微分接触式逆流萃取214
8.4液-液萃取设备215
8.4.1混合-澄清槽215
8.4.2塔式萃取设备216
8.4.3离心萃取器218
8.4.4液-液萃取设备的选择218
8.5超临界流体萃取219
8.5.1超临界流体及其性质219
8.5.2超临界流体萃取过程与工艺221
8.5.3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应用221
8.6萃取过程的强化222
8.6.1萃取设备的强化223
8.6.2耦合技术实现萃取强化 224
习题224
本章符号说明227
第9章干燥 229
9.1概述229
9.1.1固体物料去湿方法和干燥过程分类229
9.1.2对流干燥过程流程230
9.1.3对流干燥中的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230
9.1.4干燥过程操作评价231
9.2干燥介质232
9.2.1湿空气的状态参数232
9.2.2湿空气的湿球温度234
9.2.3湿空气的温-湿图及其应用235
9.3水分在气-固两相间的相平衡238
9.4恒定干燥条件下的干燥速率及过程计算240
9.4.1恒定干燥条件下的干燥速率240
9.4.2恒定条件下干燥时间的计算242
9.5连续干燥过程及过程计算244
9.5.1连续干燥过程244
9.5.2连续干燥过程计算方法244
9.5.3连续干燥过程操作条件和设计参数的确定249
9.6干燥器250
9.6.1干燥器的分类及其基本要求250
9.6.2常用对流式干燥器251
9.6.3干燥过程节能和技术发展255
习题256
本章符号说明257
第10章其他分离过程 259
10.1概述259
10.2膜分离技术259
10.2.1膜的定义260
10.2.2膜的分类和形态结构260
10.2.3膜分离过程的分类262
10.2.4膜分离技术在过程强化中的应用263
10.2.5超滤与微滤过程264
10.2.6反渗透与纳滤265
10.2.7渗析和电渗析269
10.2.8气体膜分离过程271
10.2.9渗透蒸发过程273
10.2.10其他膜分离过程*275
10.3吸附分离*276
10.3.1吸附分离原理276
10.3.2吸附剂277
10.3.3吸附分离的应用278
10.4离子交换分离*278
10.4.1离子交换剂279
10.4.2离子交换平衡280
10.4.3离子交换设备281
10.4.4离子交换分离技术的应用282
10.5色谱分离技术*283
10.5.1色谱分离的基本原理284
10.5.2色谱分离技术的应用285
10.6结晶285
10.6.1晶体的特性和几何结构286
10.6.2结晶分离的基本原理287
10.6.3溶液结晶290
10.6.4熔融结晶*292
10.6.5其他结晶过程*294
习题296
本章符号说明296
习题参考答案 298
参考文献 301
內容試閱 :
化工原理课程内容包括化工过程典型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典型过程及设备的设计与操作分析,是化学工程与工艺及相近,相关专业的重要专业技术基础课,具有基础理论和工程实践并重的特点。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在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本书借鉴了国内外同类教材的长处,并结合编者们多年的化工原理教学实践经验编写而成。教材介绍了化工过程中主要的单元操作,各章按照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过程计算,过程强化和过程典型设备的主线编写,重点介绍过程的设计计算。在编写过程中,力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工程观点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及过程强化的方法。书中标*部分为拓展学习内容。本教材包括10章,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主要介绍与流体流动和传热有关的单元操作,包括绪论,流体流动与输送设备,机械分离与流态化,传热过程与换热器,蒸发。上册主编为大连理工大学王瑶,贺高红,参加编写的有贺高红,焉晓明(第1章),潘艳秋,俞路(第2章),姜晓滨,阮雪华(第3章),吴雪梅,张宁,郑文姬(第4章),董宏光(第5章)。下册介绍与质量传递有关的单元操作,包括蒸馏,气体吸收,液-液萃取,干燥和其他分离过程。下册主编为大连理工大学潘艳秋,吴雪梅,参加编写的有王瑶(第6章),贺高红,肖武,张文君(第7章),肖武,张秀娟(第8章),韩志忠(第9章),李祥村,姜晓滨(第10章)。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的全体同事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给予了无私的帮助和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限于编者水平,书中难免有不妥和疏漏之处,敬请读者指正。编者2016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