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跨界:蒂利希思想研究
》
售價:HK$
109.8
《
千万别喝南瓜汤(遵守规则绘本)
》
售價:HK$
45.9
《
大模型启示录
》
售價:HK$
115.0
《
东法西渐:19世纪前西方对中国法的记述与评价
》
售價:HK$
207.0
《
养育男孩:官方升级版
》
售價:HK$
51.8
《
小原流花道技法教程
》
售價:HK$
112.7
《
少女映像室 唯美人像摄影从入门到实战
》
售價:HK$
113.9
《
詹姆斯·伍德系列:不负责任的自我:论笑与小说(“美国图书评论奖”入围作品 当代重要文学批评家詹姆斯·伍德对“文学中的笑与喜剧”的精湛研究)
》
售價:HK$
89.7
編輯推薦:
首先,本书建立了一个关于气候变化和国际贸易的多学科的系统研究框架。其次,本书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方法,构建了一个涵盖41个国家35个行业的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计算了1995年至2011年的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再次,本书的研究中考虑了本国出口产品和进口产品的生产技术差异,对出口和进口产品分别采用本国和进口来源国的碳排放系数,计算其隐含碳总量和CO2排放贸易条件,这是对现有文献的一个重要改进和有益补充。*后,本书引入边际(减排)成本分析工具,结合理论解析从成本视角量化研究国际碳交易定价和规模问题。本书研究对中国政府确定减排承诺,参与国际气候谈判有很重要的意义。
內容簡介:
本书对中国总体对外贸易的隐含碳进行了测度,对中国出口贸易中的CO2排放量进行结构分解,对中国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进行国别分析,*后分析了边际减排成本、国际碳市场定价机制及其对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影响。
關於作者:
杨来科,华东师范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国际经济与贸易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德国学术交流协会(DAAD)Trade,finance and development项目的协调人。 近年来先后在《财贸经济》、《中国工业经济》、Energy Policy等国内外的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出版研究专著2部。
目錄 :
序1
第一章 导言1
一、 研究背景1
二、 学术价值6
三、 研究的主要内容8
四、 研究思路和方法10
五、 研究特色与创新11
第二章 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13
一、 国外研究现状13
二、 国内研究现状19
三、 对国内外研究的总结与评述24
第三章 环境、气候变化与国际贸易:事实与趋势25
一、 气候变化现状、影响及趋势25
二、 气候变化的责任分摊机制及减排责任划分28
三、 气候变化中的中国因素36
四、 气候变化中的贸易因素40
第四章 中国对外贸易的隐含碳测度:基于MRIO模型整体评估45
一、 引言45
二、 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设定46
三、 数据来源和处理方法49
四、 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的总量、结构及平衡55
五、 全球贸易隐含碳的转移与中国的碳排放责任分摊66
六、 与以往研究的比较72
七、 本章 小结75
第五章 中国对外贸易的隐含碳测度评估:单区域国别与地区分析81
一、 引言81
二、 中美贸易的隐含碳测定81
三、 中国欧盟贸易的隐含碳测定88
四、 中日贸易的隐含碳测定96
五、 本章 小结102
第六章 中国对外贸易的隐含碳测度:产业层面的结构分解分析103
一、 引言103
二、 理论模型和数据处理103
三、 测算结果107
四、 本章 小结110
第七章 中国与其他新兴经济体的贸易隐含碳比较:以金砖四国为例112
一、 引言112
二、 模型设定116
三、 数据来源和处理117
四、 计算结果118
五、 本章 小结120
第八章 FDI与中国的环境污染及隐含碳排放123
一、 引言123
二、 FDI与二氧化碳排放的相关性分析124
三、 不同来源的FDI与中国的贸易隐含碳126
四、 外商直接投资的部门投资结构与中国隐含碳排放135
五、 本章 小结150
第九章 边际减排成本、国际碳交易和贸易隐含碳151
一、 引言151
二、 边际减排成本与国际碳排放权交易152
三、 国际碳排放权交易的价格决定及走势165
四、 国际碳交易、贸易隐含碳及对中国的意义171
五、 本章 小结185
第十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187
参考文献195
后记216
內容試閱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非常迅速,已经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但与此同时,中国的二氧化碳CO2排放也从1980年的14.60亿吨增加到2015年的104亿吨。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CO2排放国。据国际能源署IEA的估计,如果不进行有效控制的话,到2030年,中国的CO2排放量将达到120亿吨。中国的国际贸易越来越受到来自气候变化方面的压力。
然而,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中国所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并非因为国内消费所导致,而是因为国外消费而导致的。国际贸易可以将生产者和消费者分离开来,也可以将一国的二氧化碳排放转移到其他国家。发达国家可以通过大量进口能源密集型的产品达到减少本国的排放,同时把碳排放责任转嫁到发展中国家去。由于我国的出口结构和出口产品的技术特点,我国出口贸易的隐含碳为生产中国出口产品所排放的CO2比进口贸易的隐含碳要高很多。从而,中国在享有货物贸易顺差的同时在贸易隐含碳排放方面也形成了巨大的顺差。中国在对外出口迅速增长的同时,也为其他国家的消费者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但是,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划分温室效应气体排放责任是按谁生产谁负责的原则。这导致我国面临国际社会巨大的减排压力。如何消除这种碳排放方面的不平衡,是中国政府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在国际贸易及多边气候谈判中一直坚持三个论点:不仅看排放总量,还要看人均排放量;不仅看当前的排放量,还要看历史的排放量;不仅看排放的数量,还要看国家发展的阶段。近年来,国家发改委提出了第四个观点,即不仅要看本土的排放量,还要看转移排放量。但是,这一观点还需要更多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因此,深入研究对外贸易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研究中国对外贸易中的隐含碳trade embodied CO2 emission,尤其是从产业层次测算中国的贸易隐含碳,对于我国未来产业结构及贸易结构的调整,对于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中中国责任的确定和贸易摩擦的解决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全球碳排放责任分配制度的改革和温室效应的控制也有借鉴价值。
本书是杨来科教授及其团队多年来研究的成果结晶。杨来科教授自2005年就开始关注国际贸易与气候变化问题的相关研究,多年来已经具有非常深厚的研究积累,形成了相当丰富的国内领先的研究成果。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政策层面,都有很好的贡献。
本书从对外贸易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入手,运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方法等,对中国对外贸易中的隐含碳从总量、地区及产业等不同维度进行了测度。同时,对中国对外贸易中隐含碳的平衡、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特征及其对贸易隐含碳的影响、FDI与进出口贸易隐含碳的排放、中国参与国际碳交易市场的利弊等,也进行了非常深入的分析。研究成果对于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中我国责任的确定、贸易摩擦的解决等都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全球碳排放责任分配制度的改革和温室效应的控制也有很好借鉴价值。
归纳起来,本书的主要特色与创新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本书把相对分割的几个研究模块串接在一起,使贸易与环境的研究有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贸易和环境的研究交叉性很强,很多研究分别分布于环境、能源、交通、经济、统计、国际法学、金融、财税、国际关系等多个领域,但这种交叉性又导致各个研究模块相互分割,而分割又导致同一问题可能被多个学科研究但却结论不同。本书试图通过建立一个关于气候变化和国际贸易的多学科的系统研究框架,使这一领域的研究能够最终形成更为令人信服和一致接受的研究结论和政策体系。
其次,在研究方法方面做了一定的改进和优化,主要体现在多区域投入产出法MRIO和世界投入产出数据WIOD的应用。本书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方法,构建了一个涵盖41个国家地区35个行业的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计算了1995年至2011年的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
再次,本书的研究中考虑了本国出口产品和进口产品的生产技术差异,对出口和进口产品分别采用本国和进口来源国的碳排放系数,在此基础上计算其隐含碳总量和CO2排放贸易条件,这是对现有文献的一个重要改进和有益补充。在以往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中,大多假设进口产品和出口产品具有相同的技术水平。相对于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而言,中国的生产技术相对落后,这种替代技术大大高估了进口隐含碳,这势必使得中国净出口隐含碳和CO2排放贸易条件被低估。
最后,本书引入边际减排成本分析工具,结合理论解析从成本视角量化研究国际碳交易定价和规模问题。利用边际减排成本曲线MACCs分析和论证了国际碳交易的逻辑可行性、国际碳交易价格决定原理、国际碳交易模拟预测以及国际碳交易利益分配规律,并以MACCs作为重要因素来计算中国排放权最优出口规模。这方面的研究对中国政府确定减排承诺、参与国际气候谈判有很重要的意义,但以往的研究还很不够。本书的研究是这方面的一个有益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