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英国商业500年(见证大国崛起与企业兴衰,启迪未来商业智慧。)
》
售價:HK$
80.6
《
万千心理·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心智化:临床实践指导
》
售價:HK$
87.4
《
自我囚禁的人:完美主义的心理成因与自我松绑(破除你对完美主义的迷思,尝试打破自我评价过低与焦虑的恶性循环)
》
售價:HK$
66.1
《
周易
》
售價:HK$
44.6
《
东南亚的传统与发展
》
售價:HK$
67.2
《
乾隆制造
》
售價:HK$
87.4
《
资治通鉴臣光曰辑存 资治通鉴目录(司马光全集)(全二册)
》
售價:HK$
304.4
《
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研究
》
售價:HK$
316.2
|
編輯推薦: |
★ 至今无人解决的烧脑的哲学难题,能够看明白的都算是哲学家。
★ 本书将信息科学与哲学完美结合,从信息科学的视角为解决休谟问题给出了新尝试。
★ 深刻性比肩《电车难题》《洞穴奇案》,更加别开生面,更加离奇。
|
內容簡介: |
休谟问题的贝叶斯解决办法和香农信息论都建立在概率分析的基础上,两者都认同概率的主观主义解释。基于此,本书由康德的先验论出发,用信息科学的观点和贝叶斯公式,阐释经验事实与理论之间的关系,通过对确证的本质、进路、力度、客观性等方面的分析,尝试解决旧证据问题、迪昂-蒯因问题和辅助假设的特设性等问题,以理论的竞争力为尺度,构建起一个衡量理论可接受性的框架来处理休谟问题,达到为归纳结论辩护的目的。
|
關於作者: |
赵明达,男,1963年出生于江苏省南通市,1985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信息工程专业,曾发表《终极通信》等文章多篇。
|
目錄:
|
引论 理论及其演绎推论的信息特性 第一章 理论的证实
第一节 理论生长阶段的释证环节
第二节 释证与理论概率的提升 第二章 理论概率的主、客观性
第一节 证据和证据事件 e、f 的客观性
第二节 证实力度 1P(ef)的客观性
第三节 先验概率P(H)和后验概率 P(T)的客观性 第三章 理论间的竞争与主导理论的更替
第一节 理论在三个信息层面上的比较
第二节 理论的内容与置信度的关系
第三节 主导理论的更替与理论的修正 第四章 迪昂 - 蒯因问题与辅助假设的特设性
第一节 迪昂 - 蒯因问题的处理及理论的修改策略
第二节 辅助假设的特设性辨析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前言
第一次接触休谟问题或称归纳问题,是三十年前读陈克现先生的书《上帝怎样掷骰子》。凭着在学校学过的一点香农信息论,我觉着认知过程包含着主、客体之间信息的传送、处理和积累,信息科学可以给休谟问题的解决提供些帮助。之后,读了几本这方面的著作,深为那些哲学家们清澈的理性、深邃的思想和缜密的逻辑折服。几年前,知道了休谟问题的贝叶斯解决办法,自己也有了一些和书上说的不一样的思路,并觉得这些想法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动笔以后,才知休谟问题的艰深非吾辈能够尝试,遂一再降低预期,回归一个工科生的本性,在实用主义的大旗下,把贝叶斯公式当作信息科学与休谟问题之间的桥梁,在认识论信息的层面上梳理出一个自洽的、衡量理论竞争力的框架,以此来处理休谟问题,为理论的可接受性进行辩护。
主体的实践活动任何时候都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归纳的目的是获得一个能够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主导实践活动的理论。如康德所认为的,针对同一组经验事实可能存在多个理论,指导实践的理论是我们由多个未被证伪的理论中筛选出来的。关于理论,主体所掌握的只能是理论的信息,所以,归纳过程就是主体积累各理论的信息,并据此选择出一个理论作为归纳结论的过程。这个选择过程也可以看成是各理论在信息面上的竞争,而归纳结论就是那个最具竞争力的理论。
本书的引论部分介绍理论及其演绎推论在认识论信息的语义、语法、语用三个层面上的特性,定性地阐述理论的本体论信息和认识论信息在认知过程,包括在演绎过程中的变化。
第一章通过贝叶斯公式,分析理论的预见被确证和现象被理论成功解释这两条归纳过程的进路,对理论的证实作用,量化理论由此获得的概率提升,特别指明在经验事实未完成对理论的证实前,预见和现象的出现对理论概率的影响。
第二章是本书的核心,它通过假设主体拥有无限的观察能力和演绎能力,分析理论的先验概率、证据、后验概率的客观性,在成功剥离出客观的证实力度值的基础上,统一了证实理论的两条进路,指出不存在格莱莫尔提出的旧证据问题。借助波普尔三个世界的理论,书中阐明了确证的客观本质是世界2中经验事实与世界3中理论推论的吻合,证实力度是由两者存在于各自世界的联合概率决定的,这在语法信息层面上体现了理论和经验事实的对等,了却了两者在认知过程中的主、辅或先、后之争,同时指明了理论产生于主体的需求而不是主体的经验,并由此补充了波普尔科学理论分界的第二条标准。这一章的最后分析了理论的概率与其本体论信息、确证证据集合、潜在证据集合之间的关系,并论证了以此概率作为理论逼真度的合理性。
第三章讨论了理论在其认识论信息三个层面上的比较方法,以及什么情况下主导实践的理论被取代和用什么理论来取代的问题。通过分析理论的语义、语法信息的关系和变化,可以看到:①理论的内容和概率之间并不存在波普尔说的内容越多、概率越低的不相容性;②主导理论不都是因为被证伪,而是因为竞争的失败才被取代的,否证和确证都能导致竞争力更强的理论对旧主导理论的取代;③理论间的竞争是科学发展的常态,理论不会因为没有被证伪或者已经处于主导理论地位而停止修正。
第四章论述贝叶斯方法在解决迪昂-蒯因问题上的作用和局限性,阐明了理论修正的策略:只要修改后理论的竞争力高于其它理论,理论可以也应该进行任何方式的修改,包括特设性修改,进行特设性修改可能是主导理论维持其主导地位的方法。我们不需要单独去辨析辅助假设的特设性,也没有独立的辅助假设可接受性标准,辅助假设的可接受性决定于所在理论的竞争力。
本书的主要篇幅是论述确证对提升理论概率的作用,涉及哲学、认知心理学、信息科学等内容。相关的背景资料容易找到,故书中没有对休谟问题、信息论、贝叶斯公式等基本知识再行赘述,也不论及理论创建过程的非理性、观察的可靠性等更为艰深的问题。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笔者不奢望能为休谟问题的解决添砖,倘若书中的观点能得到读者的认同或斧正,并且能够为休谟问题在我等普通民众里科普一下,幸矣。
最后,感谢给予我极大帮助的编辑同志和参与出版本书的其他人员,是他们的努力才使得这本书得以面世。
赵明达
2018年10月写于厦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