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那本书是(吉竹伸介与又吉直树 天才联动!)
》
售價:HK$
99.7
《
传播的跃迁:人工智能如何革新人类的交流
》
售價:HK$
110.9
《
纯粹·古代中国的历史与制度
》
售價:HK$
62.7
《
生活来来往往 别等来日方长 新版(伍佰:“讲好了这一辈子,再度重相逢。”别等,别遗憾!珍惜当下才是最好的解药)
》
售價:HK$
58.2
《
一个英国军事顾问眼中的二战
》
售價:HK$
277.8
《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徐毓枬译本)(经济学名著译丛)
》
售價:HK$
67.2
《
瘦肝
》
售價:HK$
99.7
《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
售價:HK$
55.8
|
內容簡介: |
本书主要围绕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变化的90年代,造成日本政治经济社会体系集体性功能不全的原因,描写了全方位改革的蓝图。
55政治体制下自民党政权的政策累计失误,国民只关注企业的微观世界,使得民主主义政治陷入了死胡同,国家财政陷入破产。
本书提出了摒弃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战术型改革,从环境、国家关系、高龄少子化人口结构、国民福祉、市场经济规则、学校教育等维度,重塑日本政治、经济、社会体系的战略型改革。
|
關於作者: |
正村公宏,1931年出生,毕业于东京大学,原日本专修大学教授,日本著名经济学家。长期从事日本宏观经济、政治经济体系研究,在日本战后史、社会福祉、日本社会经济体系改革等领域有着重大影响力的学者,著有20余部专著。
孟勇,1966年出生上海,日本专修大学经济学博士,复旦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现任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东方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1992年赴日留学,2007年回国工作,长期从事日本产业(企业)组织、东方管理实证研究,箸学术论文、专箸多部。
|
目錄:
|
第 1 章 改革回顾与剖析 1
1.1 只有战术没有战略的改革 1
1.2 小政府对于国民生活的危害 9
1.3 日本保守与革新政治的破产 15
1.4 基于问题本源下的渐进式改革 19
第 2 章 改革必要性与紧迫感 25
2.1 战后体制的重塑 25
2.2 经济增长条件的转变 31
2.3 面临人的质和量问题的发展 38
2.4 自我统治能力与自我改革能力的培育 43
第3章 改革体制重构 51
3.1 日本社会直面的问题 51
3.2 日本国家选择的体制 55
3.3 社会规则与社会保障的强化 63
3.4 分权、自治和公共空间规划的构筑 70
第 4 章 改革组织重建 78
4.1 企业行为方式的转变 78
4.2 日本人工作方式的变化 85
4.3 公务员工作方式的改变 90
4.4 地域社会形态的改变 96
第 5 章 改革面向未来 104
5.1 民主主义功能的提升 104
5.2 选举制度和政党政治的健全 107
5.3 21 世纪改革派的议题 114
5.4 培育独立判断能力的个人 117
参考文献 129
后记 130
|
內容試閱:
|
译者序
在日本近代史研究中,改革是个极为热门的议题。1868年,明治维新的革命性变革将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藩国建成了一个扩张性资本主义国家。1945年美国占领军实施的战后改革确立了55政治经济体制,将日本从一个国家战争体制转变为现代民主主义的社会经济体制。如果说明治维新的改革是由开明派人士审时度势,第一次在亚洲范围内通过政治、教育、产业等变革形成了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雏形,并通过战争扩张手段改变了亚洲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格局,那么55政治经济体制则是作为因侵略战争牺牲了国内外数千万生命的战败国,由占领军强制进行的社会经济体系改革。日本在这两次改革中都付出了极大的代价。经过50多年积淀的日本战后社会经济体系,在上世纪90年代又面临着如何走向二十一世纪的改革课题。
战后日本社会经济体系从战后的废墟中发展成世界第三经济体(一度成为世界第一和第二经济体)。这个体系经历了战后复兴,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时代。宏观层面,日本的全民医疗保险、社会福祉制度、低失业率、低犯罪率、劳资双方的合作一度成为先进国家的学习榜样,同时日本也克服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两次石油危机以及日元快速升值等各种困境。微观层面,以丰田汽车的精益生产方式、全员质量管理(TQC)为代表的日本制造、无数的科技发明创造、高科技企业的研发能力、工匠精神,以及战后近20位文学和自然科学诺贝尔奖获得者更是赢得了举世尊重。
但就是这样一个曾经在宏观和微观层面均赢得世界性声誉的国家,自上世纪90年代起,由于经济的持续衰退、政局的极度不稳定以及老龄化和少子化带来的社会结构急剧变化而面临着改革的紧急课题。如同明治维新和战后改革两个特别时期,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又来到了一个社会经济体系历史性变革的时期。只是这场改革与前两次追赶目标型(catchup)改革不同,这是一场没有追赶目标的由日本国民自身发起并决定21世纪国民生活的日本社会经济走向的改革。
《破局日本》就是基于这样的历史背景,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出版的一部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展示日本社会经济体系的书籍。此书以超长期的视角,不仅向世界描绘了日本政府、市场、企业之间的经济构造的未来,更向世界展示了日本社会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和精神构造的未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是一部时间跨度和空间维度宏大的日本社会经济体系的改革示意图。
日本是世界上拥有长寿企业最多的国家。长寿企业的主要秘诀便是坚定不移的传承和持续不断的创新改革。两个看似矛盾的问题对企业而言,都是市场竞争中必不可少的日常主题。现实中,任何国家社会经济体系处在风平浪静之时,很少会有人主动提及改革体系的想法,而更多的是提出修正体系内某些制度的意见。其实国家的社会经济体系与企业一样,一旦要置死地而后生进行改革之时,也意味着国家已经在为之前疏于改革而付出代价。回顾明治维新后的日本社会经济体系,由于缺乏对产业文明以及民主主义的全面理解,对于体系问题却采取了短视及和稀泥方式,导致了军国主义的产生,并以牺牲数千万生命为代价,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国的身份进入战后改革。这也是本书提及的即使在正常时期,对于制度体系改革的懈怠都将付出极大的代价。
与一般围绕具体议题改革的书籍不同,《破局日本》系统地回答了为什么要改革、改革的理念、改革的方向、目标以及方法等问题,同时书中也详细解释了作为改革主体的市民、政府、企业组织所应承担责任和义务等实际问题。因此,本书所提出的改革不仅向人们提供了各种树木的改革方法,更向世人展示了社会经济体系整个森林的改革方向。
本书作者正村公宏教授是日本著名经济学者,他从上世纪70年代起便从事社会经济体系研究。这本书的出版受到时任日本经济企划厅长官,学者官员竹中平藏先生(原为庆应大学经济学教授)的高度评价,称之为正村流的改革论。
正村教授就克服产业文明的束缚,强化人类持续和谐发展的改革视角提出了从高度产业文明的成长社会转向成熟社会的必要性。成熟社会的选择脱离了原来一切以效率、竞争、成长为基础的企业体系要求,转而提出了如何提高全体国民生活质量的系列制度体系。书中强调通过克服日本在产业文明中的体系缺陷,将国民生活、政府行为、企业活动有效地融入日本社会经济体系之中。
现代社会经济体系是一个混合体系,社会经济混合体系是由各种制度组合而成。上世纪90年代日本混合社会经济体系的问题不是政府、市场、企业或者是社会中的某一个别制度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经济体系运转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制度运行发生了重大障碍的问题,核心问题是无法实现为国民提供安定生活保障的体系目标。这也是日本为什么需要改革的根源。
废除对个别产业任意的裁量规制、助成、保护的政府产业政策,目的就是通过强化基于社会规则下的监督、监察制度的改革,由此改变企业行为以及市场机制的运作方式。通过改变现存产业政策下资源配置以及利益分配下的市场原理构造,那也意味着改变了政府、市场、企业的运作模式。因此围绕政府与市场的作用之时,本书强调了小政府在市场规制缓和中的必要性,以及在涉及国民生活安全层面的危害性。混合经济体系中政府的作用主要是明确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维护国民生活安全中必须承担的医疗、社会福祉、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制度设计和基本服务保障工作。
造成上世纪90年代日本社会经济体系内部的各种制度功能衰退既有 外部国际秩序变化的原因,也有国内内部秩序(每个人心中的秩序观,意识形态,世界观,生活观等)崩溃的因素,因此日本进入了史无前例的外部秩序和内部秩序体系重建的摸索阶段。
宏观经济层面,日本经济开始走向衰退。长年来近1%的经济成长率让日本经济陷入了困境。形成这一困境一方面是由于日本经济潜在成长率的下降,以及政府累计债务使得通过扩大赤字财政增加投资的方式已不再可能;另一方面由于泡沫经济的破灭、银行坏账的累计以及日本政府强化对银行处理坏账的要求,迫使银行越发惜贷所导致。
同时支撑日本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出口贸易,因日本长期累积的贸易和资本性收支的大量盈余,促发了美日贸易摩擦并推升了日元快速升值,反过来又增加了企业的出口压力。而部分成长型企业又因日本国内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增加而放缓了投资。伴随着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导致许多大企业转向中国、东亚等国的投资,这也加速了国内产业的空洞化,间接地促使许多大企业下属的中小企业大量倒闭,由此民间消费减少引发了国内前所未有的通货紧缩。
支撑日本经济从50年代到80年代快速发展的战后经济体系已经无法挽回日本经济的萎缩,一切经济和社会问题都是以经济成长为前提的思维模式急需新的经济增长点,昙花一现的网络泡沫、创业创新并不能使日本走出衰退,这也是日后被称为日本经济失去的十年、二十年之发端。
引起最广泛注意的日本社会结构在发生激烈变化。高龄化人口的快速增加、少子化引发的劳动力人口减少的社会结构正在形成,特别是到了2010年之后预计人口的负增长,将会加速社会福祉制度的破产,这将使得日本社会福祉体系陷入极端的困境。执掌政权长达40多年的自民党因腐败和内部争斗导致了55年政治体制的终结,这也意味着日本政治的新走向新的不确定性。基于此日本国内从政治家、企业家、官僚、社会精英到一般白领、农民、家庭主妇对于日本社会未来的不确定性表示了极大的担忧,改革也成为这一时期的社会共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政治、经济、社会制度处在极为动荡的时代,改革的方法会变得越发重要。书中提到改革的方式不能采用革命式的方式,而应采用渐进式。为什么要从根源上思考并通过渐进式的改革来改变整个社会经济体系,主要是根据以下两个思考。第一,客观的情况有可能发生巨大的变化,即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第二,新的目标体系成为全体国民主观选择的课题时存在群体认知的局限性。而改革需要调整各方利益,在言论自由、国民参与政治得到保障的民主主义制度下,改革者除了向人们表达基于冷静计算后的利益诉求之外没有其他方法。这也是免于社会发生急剧动荡,基于理性思考改革者应该具有的素养。
与一般以新古典派经济学为基础的经济学家不同,毕业于东京大学的正村公宏教授是在日本为数不多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从马克思经济学转向新古典派经济学的学者之一。他所关心的经济问题往往带有社会经济学或者政治经济学的特征。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让更多的中国读者听到日本多元学术流派里的一个声音。
《破局日本》的中文版翻译是在6年前获得正村公宏教授的认可授权,并在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开始的工作。留学期间自己有幸成为正村教授的弟子,因此翻译此书的主要目的有两个:第一希望通过此书让更多的读者系统地了解日本社会、政治、经济的现实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历史背景,第二希望向德高望重的恩师表示敬意,因为正村教授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受中国政府智囊邀请访问中国的第一批日本学者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