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炙野(全2册)
》
售價:HK$
78.2
《
女人的胜利
》
售價:HK$
55.9
《
数据有道:数据分析+图论与网络+微课+Python编程(鸢尾花数学大系:从加减乘除到机器学习)
》
售價:HK$
266.6
《
500万次倾听:陪伤心的人聊聊
》
售價:HK$
53.8
《
英国商业500年(见证大国崛起与企业兴衰,启迪未来商业智慧。)
》
售價:HK$
80.6
《
万千心理·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心智化:临床实践指导
》
售價:HK$
87.4
《
自我囚禁的人:完美主义的心理成因与自我松绑(破除你对完美主义的迷思,尝试打破自我评价过低与焦虑的恶性循环)
》
售價:HK$
66.1
《
周易
》
售價:HK$
44.6
|
編輯推薦: |
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国家电工电子教学基地教材!精品课程教材!入选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划教材!配套教学与习题解答!
教学资源 :
? 配套教材《电路原理(下册)(第3版)》和《电路原理学习指导与习题题解(第3版)》。
? 配套教学课件(PPT),下载地址为清华大学出版社网站本书页面
|
內容簡介: |
本书在第2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系统地介绍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全书分上、下两册,共19章。上册内容包括: 电路的基本定律和电路元件,电路分析方法等效变换法、电路方程法、运用电路定理法,含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动态元件,正弦稳态电路分析,谐振电路与互感耦合电路,三相电路。下册内容包括: 非正弦周期性稳态电路分析,网络图论基础与电路的矩阵方程,暂态分析方法经典分析法、复频域分析法、状态变量分析法,双口网络,均匀传输线的稳态分析和暂态分析,非线性电路分析概论,电路仿真简介。 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电路问题的能力出发,本书通过对电路理论课程中重点、难点及解题方法的详细论述,将基本内容的叙述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有机地结合,例题丰富,十分便于读者自学。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电气、电子信息类专业电路理论课程的教材,也可供有关科技人员参考。
|
關於作者: |
汪建: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现担任中国南方十省电工理论学会理事长、武汉电工理论学会理事长、湖北省电机工程学会电工理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担任湖北省精品课程电路理论课程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为电路与系统、网络理论、电气信息检测技术、智能仪器等。近年来,作为主持人完成了科研课题20余项;先后在各类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编写出版图书7部。所编著的《电路原理》(上册)、《电路原理》(下册)、《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等教材被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电路原理》(上册)及《电路原理》(下册)获华中科技大学优秀教材一等奖。
|
目錄:
|
第1章电路的基本定律和电路元件
1.1电路的基本概念
1.2电流、电压及其参考方向
1.3功率和能量
1.4电路的基本定律基尔霍夫定律
1.5电路元件的分类
1.6电阻元件
1.7独立电源
1.8受控电源
1.9例题分析
习题
第2章电路分析方法之一等效变换法
2.1等效电路和等效变换的概念
2.2电阻元件的串联和并联
2.3电阻元件的混联
2.4线性电阻的形连接和△形连接的等效变换
2.5电源的等效变换
2.6无伴电源的转移
2.7受控电源的等效变换
2.8求入端等效电阻的几种特殊方法
2.9例题分析
习题
第3章电路分析方法之二电路方程法
3.1概述
3.2典型支路及其支路特性
3.32b变量分析法
3.4支路电流分析法
3.5节点分析法
3.6回路分析法
习题
第4章电路分析方法之三运用电路定理法
4.1叠加定理
4.2替代定理
4.3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4.4特勒根定理
4.5互易定理
4.6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4.7中分定理
4.8对偶原理和对偶电路
4.9例题分析
习题
第5章含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
5.1运算放大器及其特性
5.2含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分析
5.3例题分析
习题
第6章动态元件
6.1奇异函数
6.2波形的奇异函数表示法
6.3电容元件
6.4电感元件
6.5动态元件的串联和并联
6.6例题分析
习题
第7章正弦稳态电路分析
7.1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
7.2正弦量的相量表示
7.3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7.4RLC元件伏安关系式的相量形式
7.5复阻抗和复导纳
7.6用相量法求解电路的正弦稳态响应
7.7相量图与位形图
7.8正弦稳态电路中的功率
7.9功率因数的提高
7.10例题分析
习题
第8章谐振电路与互感耦合电路
8.1串联谐振电路
8.2并联谐振电路
8.3一般谐振电路及其计算
8.4耦合电感与电感矩阵
8.5互感耦合电路的分析
8.6耦合电感元件的去耦等效电路
8.7空心变压器电路
8.8全耦合变压器与理想变压器
8.9理想变压器电路的计算
8.10例题分析
习题
第9章三相电路
9.1三相电路的基本概念
9.2三相电路的两种基本连接方式
9.3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
9.4不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
9.5三相电路的功率及测量
9.6例题分析
习题
习题参考答案
|
內容試閱:
|
第3版前言
本书是在2016年出版的《电路原理(上册)》(第2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本书根据第2版教材的使用情况和效果,并通过征求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建议进行修订,修订的内容主要有: ①为突出重点,强调对基本分析方法的理解和掌握,重新编写了第3章,主要介绍建立电路方程的观察法; ②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将网络图论基础及列写电路方程的系统法单独编为一章,且将该章内容在教材中的顺序后移; ③将双口网络的内容移至暂态分析方法的介绍之后,并增加针对双口网络暂态分析的内容,以使学生扩展视野,从新的角度去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体系; ④对各章的习题进行了修订,适当调整了综合题,增加或删减了部分习题,使习题在难度上更富有层次感,更好地起到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作用。全书共19章,分上、下两册。本书为上册,包括9章。本书的修订、编写工作由汪建和刘大伟共同完成。其中刘大伟负责修订第2、5、6章,其余各章的编写、修订工作由汪建完成。全书由汪建统稿。
为便于读者学习,本书配套提供了教学课件与教学大纲等资源,可以扫描二维码下载:因作者水平有限,书中疏漏和不妥之处在所难免,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再版时改进。汪建2020年2月于华中科技大学
第2版前言
本书第1版于2007年底出版,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也被评为华中科技大学优秀教材一等奖。本书出版后,被国内多所大学选作电路课程教材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该教材能够适应理工科院校对基础电路课程的教学需求。
我们认为,随着现代电工技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进步,电路原理这一技术基础课的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应不断深化。在课程核心内容保持稳定的前提下,通过教学内容的适当调整和充实,使教材与时俱进,适应形势的发展,不断得到完善和提高。基于上述考虑,根据教材多年的教学实践情况及广泛听取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及建议,本次对教材在第1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编写。修订的主要内容有: 将动态元件及特性、奇异函数及波形的表示法的内容后移,两者合并单独编为一章,以使其与正弦稳态分析及暂态分析等内容更好地衔接,便于教学; 将含运算放大器电路的分析单独设为一章重新编写,内容上做了较大的调整和充实; 新增加了电路的计算机仿真分析的内容; 另外,从加强基本概念的掌握、分析方法的应用以及更好地适应教学内容顺序调整的角度考虑,对各章习题进行了修订,适当增加或删减了部分习题。空军预警学院的黄道敏老师也参与了本书的修订工作,编写了下册的有关章节。
全书共18章,分上、下两册。上册包括8章。
上册的修订、编写工作由汪建和王欢共同完成。其中王欢负责编写、修订第2、5、6章,其余各章的编写、修订由汪建完成。全书由汪建统稿。
限于编者的水平,书中的错误和疏漏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2016年1月于华中科技大学
第1版前言
电路理论是电类各专业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习者懂得电路的基础理论,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今后从事电类各学科领域的研究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毋庸置疑,在电类专业领域的学习、研究过程中,电路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至关重要,因此,学好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不容低估。
电路理论的内容丰富,知识点多,概念性强。学习本课程不仅要具有良好的物理学有关内容的基础,也需要掌握高等数学的相关理论。可以说,清晰的物理概念和扎实的数学基础是学好电路理论的基本保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高等数学的理论在工程专业领域的应用方法,可以体会到数学工具在研究和解决专业理论和工程实际问题时的重要作用。
学生对本课程内容的掌握,可归结为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求解具体电路的能力。而这一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赖于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准确理解,对基本方法的熟练掌握。因此,在本书的编写中,除参照高等学校对电路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兼顾电气类和电子类专业的需要,突出对基本内容的叙述外,还刻意加强了对学习方法特别是解题方法的指导。具体的做法是:
(1) 强调对基本概念的准确理解。对重点、难点内容用注释方式予以较详尽的说明和讨论; 对在理解和掌握上易于出错之处给予必要的提示。
(2) 重视对基本分析方法的训练和掌握。对各种解题方法给出了具体步骤,并用众多实例说明这些解题方法的具体应用,且许多例题同时给出多种解法,供读者比较。
(3) 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灵活运用基本概念和方法分析解决各种电路理论问题的能力。在每一章的最后均安排有例题分析,通过对一些典型的或综合性较强、具有一定难度的例题的精讲,进一步讨论各种电路分析方法的灵活应用,以启迪思维,开阔思路,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本书的内容采用授课式语言叙述,十分便于自学。
全书共分上、下两册15章,本书为上册。本书的出版得到了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深表谢意。
限于编者的学识水平,书中的疏漏和不当之处在所难免,希望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2007年3月于华中科技大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