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新民说·现实政治史:从马基雅维利到基辛格
》
售價:HK$
99.7
《
宽容是件奢侈品(人生360度·一分钟经典故事)
》
售價:HK$
44.6
《
甲骨拼合六集
》
售價:HK$
333.8
《
视觉美食家:商业摄影实战与创意解析
》
售價:HK$
132.2
《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机会与选择
》
售價:HK$
99.7
《
DK月季玫瑰百科
》
售價:HK$
210.6
《
为你想要的生活
》
售價:HK$
66.1
《
关键改变:如何实现自我蜕变
》
售價:HK$
77.3
|
內容簡介: |
本书主要讲述在几何量和机械量检测中所使用的传感器,如电阻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磁电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热电式传感器、气电式传感器、谐振式传感器、波式和射线式传感器等。主要介绍这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一些工程设计方法,以及对传感器进行分析研究和选用的基本知识。
这次是在第5版的基础上修订的,保持第5版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分章的结构,条理清晰,内容的选取反映了我国当前工业生产和科研的实际,增加了一些传感器在当代所能达到的技术指标、传感器的特性分析、准确度分析等方面的内容及应用实例。
本书读者对象为高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师生,也可供相关专业师生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配有电子课件和习题答案,欢迎选用本书作教材的老师登录www.cmpedu.com注册下载,或发邮件到jinacmp@163.com索取。
|
目錄:
|
前言
绪论1
章传感器的一般特性7
节传感器的静态特性7
第二节传感器的动态特性11
第三节传感器的标定15
第四节传感器的技术指标18
思考题与习题19
第二章电阻式传感器20
节应变式传感器20
第二节压阻式传感器37
思考题与习题41
第三章电感式传感器42
节工作原理42
第二节转换电路和传感器灵敏度44
第三节零点残余电压47
第四节应用举例51
第五节电涡流式传感器52
第六节压磁式传感器58
第七节感应同步器59
思考题与习题62
第四章电容式传感器64
节工作原理与类型64
第二节转换电路67
第三节主要性能、特点与设计要点71
第四节应用举例76
思考题与习题80
第五章磁电式传感器81
节磁电感应式传感器81
第二节霍尔式传感器84
第三节磁致伸缩式传感器91
第四节磁栅式传感器93
思考题与习题97
第六章压电式传感器98
节压电效应与压电元件98
第二节等效电路与测量电路103
第三节压电式传感器的应用举例107
思考题与习题111
第七章光电式传感器112
节光源112
第二节光电器件116
第三节图像传感器和位置敏感器件125
第四节光纤传感器132
第五节光栅式传感器138
第六节激光式传感器146
思考题与习题152
第八章热电式传感器153
节热电偶传感器153
第二节热电阻传感器158
第三节热敏电阻传感器159
第四节集成温度传感器161
思考题与习题162
第九章气电式传感器163
节气动测量的原理163
第二节气动测头165
第三节压力式气电传感器168
第四节流量式气电传感器172
思考题与习题172
第十章谐振式传感器173
节原理与类型173
第二节应用举例177
思考题与习题183
第十一章波式和射线式传感器184
节超声波式传感器184
第二节微波式传感器187
第三节射线式传感器189
思考题与习题193
第十二章半导体式物性传感器194
节气敏传感器194
第二节湿敏传感器198
第三节磁敏传感器201
第四节色敏传感器203
第五节离子敏传感器205
思考题与习题207
参考文献208
|
內容試閱:
|
传感器被称为工业时代的测量工具——仪器仪表的“五官”,承担着信息感知和获取的关键任务,是当今信息时代的信息源头,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各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书是根据2003年于北京召开的“测控技术与仪器”教学指导委员会研讨会上拟订的“传感器”教学大纲要求编写的,在第5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其原则是适当减少教学中触及不多的内容,删除了“传感技术新发展”一章,对于常用传感器给出了目前所能达到的技术指标,使全书内容更适应于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需要。
本书主要讲述在几何量和机械量检测中所使用的传感器,如电阻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磁电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气电式传感器和谐振式传感器;同时也系统地介绍了测量其他物理量的传感器,包括热电式传感器、超声波及微波式传感器、射线式传感器、半导体式物理传感器等。
本书具有如下特点:按工作原理分章,条理清晰、结构严谨、涵盖面广;每章末均附有思考题和习题;内容的选取反映了我国当前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的实际。
本书可作为高校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的本科教材,同时可供相关领域工程技术和研究人员及相邻专业研究生参考。
本书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唐文彦、张晓琳主编。参加编写的有唐文彦(绪论、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张晓琳(第三章、第八章)、合肥工业大学王永红(第二章、第六章、第九章)、天津大学黄银国(第五章、第七章)、哈尔滨理工大学吴海滨(第四章、第十章)。
天津大学张国雄仍负责主审工作。
我们在修订本书过程中,努力保持其先进性和适用性。但由于学识浅陋,难免有不足之处,希望同行指正。
编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