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佛山华家班粤菜传承 华家班59位大厨 102道粤菜 图文并茂 菜式制作视频 粤菜故事技法 佛山传统文化 广东科技
》
售價:HK$
221.8
《
武人琴音(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系列收官之作 形意拳一门三代:尚云祥、韩伯言、韩瑜的人生故事 凸显百年武人命运)
》
售價:HK$
43.7
《
剑桥斯堪的纳维亚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HK$
154.6
《
禅心与箭术:过松弛而有力的生活(乔布斯精神导师、世界禅者——铃木大拙荐)
》
售價:HK$
66.1
《
先进电磁屏蔽材料——基础、性能与应用
》
售價:HK$
221.8
《
可转债投资实战
》
售價:HK$
99.7
《
王氏之死(新版,史景迁成名作)
》
售價:HK$
54.9
《
敢为天下先:三年建成港科大
》
售價:HK$
77.3
|
內容簡介: |
《大学化学实验》共分三部分:绪论、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实验部分,系统地介绍了大学化学实验的安全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选配了相应的基本操作训练,选编了76个实验,实验内容由浅入深,既有简单且重要的基本操作,又有较多步骤的递进性实验,后辅以可操作性较强的综合探索性实验,并制作了相关微课供读者扫描二维码观看。
本教材适用于医药类、农林类等院校,也适用于综合性大学的非化学类理工科专业,如医学、农学、生物学、药学、轻工、纺织、物理、材料等专业作为化学基础课实验教材。
|
目錄:
|
部分绪论/1
章大学化学实验概述1
节课程体系及教学目标1
第二节教学要求和学习方法2
第二章实验规则和安全知识5
节实验规则5
第二节安全知识5
第三节事故处理和急救6
第四节实验室的“三废处理”8
第二部分化学实验基础知识/11
第三章实验室用水及化学试剂介绍11
节实验室用水11
第二节化学试剂12
第四章常用仪器介绍13
节化学实验常用玻璃仪器及装置13
第二节干燥器18
第三节分析天平19
第四节酸度计21
第五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23
第六节红外光谱仪29
第七节荧光分光光度计32
第八节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36
第九节核磁共振波谱仪40
第十节高效液相色谱仪46
第十一节气相色谱仪50
第十二节电位分析仪53
第十三节恒温槽57
第十四节贝克曼温度计58
第五章基本操作技能60
节加热与冷却60
第二节基本度量仪器的使用61
第三节溶解与结晶66
第四节化合物的分离和提纯67
第五节化合物的干燥72
第六节熔点的测定与温度计校正74
第七节蒸馏和分馏76
第八节沸点的测定78
第九节色谱分离技术79
第十节样品检测81
第十一节无水无氧操作87
第十二节误差及数据处理88
第十三节形象化的计算机模拟化学实验90
第三部分实验/92
第六章无机化学实验92
实验一仪器的认领、洗涤和干燥92
实验二灯的使用、玻璃工操作和塞子的钻孔94
实验三分析天平的使用和样品的称量98
实验四试剂取用与试管操作100
实验五粗盐的提纯103
实验六化学反应速率和活化能的测定105
实验七醋酸标准解离常数和解离度的测定108
实验八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与沉淀溶解平衡110
实验九氧化还原反应112
实验十配合物的生成和性质115
实验十一光度法测定铁的含量118
实验十二碘酸铜溶度积常数的测定——分光光度法120
实验十三碳酸氢钠的制备及组成测定122
第七章分析化学实验124
实验十四酸碱溶液的配制和比较滴定124
实验十五盐酸溶液的标定125
实验十六电位滴定法测定醋酸的浓度126
实验十七铵盐中含氮量的测定(甲醛法)128
实验十八混合碱含量的测定129
实验十九高锰酸钾溶液的配制与标定131
实验二十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高锰酸钾法)133
实验二十一重铬酸钾法测定亚铁盐中亚铁含量134
实验二十二硫酸铜中铜含量的测定(间接碘量法)136
实验二十三水中钙、镁含量的测定(配位滴定法)138
实验二十四白酒中总醛量的测定(碘量法)141
实验二十五葡萄糖注射液中葡萄糖含量的测定(间接碘量法)142
实验二十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碘量法)144
实验二十七取代基及溶剂对苯的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146
实验二十八醛和酮的红外分析147
实验二十九分子荧光法测定罗丹明B的含量149
实验三十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自来水中钙和镁151
实验三十一核磁共振波谱法测定化合物的结构152
实验三十二萘、联苯、菲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153
实验三十三乙酸乙酯和乙酸丁酯的气相色谱分析154
实验三十四氟离子选择电极测定水中微量氟156
实验三十五库仑滴定测定硫代硫酸钠的浓度159
实验三十六循环伏安法判断电极过程161
第八章有机化学实验163
实验三十七熔点的测定163
实验三十八常压蒸馏及沸点的测定165
实验三十九乙酰苯胺的重结晶166
实验四十萃取168
实验四十一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的制备170
实验四十二苯甲酸的制备171
实验四十三呋喃甲醇和呋喃甲酸的制备(半微量)172
实验四十四甲基红的制备(微量)173
实验四十五乙酸乙酯的制备175
实验四十六乙醚的制备177
实验四十七电化学合成碘仿178
实验四十八对氨基苯磺酸的合成(微波辐射法)179
实验四十九喹啉的合成181
实验五十醇、酚、醛、酮的化学性质182
实验五十一羧酸及其衍生物的化学性质185
实验五十二糖、蛋白质的化学性质187
实验五十三立体异构模型作业190
实验五十四氨基酸的纸色谱191
实验五十五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微量法)193
实验五十六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常量法)195
实验五十七樟脑的还原反应197
实验五十八绿色植物色素的提取和色谱分离198
实验五十九三苯甲醇的制备201
第九章物理化学实验204
实验六十恒温水浴槽的安装及性能测试204
实验六十一液体黏度的测定205
实验六十二乙醇-水溶液偏摩尔体积的测定206
实验六十三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209
实验六十四化学平衡常数及分配系数的测定211
实验六十五三组分体系相图214
实验六十六电导法测定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216
实验六十七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219
实验六十八固-液界面上的吸附221
实验六十九溶胶的制备与性质223
实验七十液相反应平衡常数的测定224
第十章综合探索性实验227
实验七十一酒石酸钙单晶的制备和测定227
实验七十二二氧化钛纳米材料的制备与表征229
实验七十三二茂铁及其衍生物的合成、分离和鉴定231
实验七十四DL-脯氨酸的制备234
实验七十五乳粉的检验236
实验七十六设计实验——维生素C注射液稳定性试验240
附录243
附录一基本物理化学常数243
附录二常用酸、碱溶液的密度和浓度244
附录三常用的指示剂244
附录四常用缓冲溶液的pH范围246
附录五弱电解质的解离常数(离子强度近于零的稀溶液,25℃)247
附录六化合物的溶度积常数表(298K)248
附录七配离子的标准稳定常数(298.15K)249
附录八常用有机化合物的物理常数250
参考文献253
|
內容試閱:
|
大学化学实验是非化学化工类专业如医药、生物、农林、轻工等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教学目标是通过对大学化学实验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专业科学素养、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刻苦钻研的工匠精神,让学生能运用化学实验的原理和方法,解决后续专业课程和工作中的有关化学问题,内容涉及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等。但是,大学化学实验存在实验室资源有限、课时紧张等问题,而目前国内相关教材大多参照化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存在难度较大、实验时间较长、可操作性较差等问题,且实验内容往往局限于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中的某一门课程,多本教材之间内容重复多、系统性较差,不利于发挥化学实验作为一门学科的整体效应。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各种新的实验技术层出不穷,而在实验教学中体现创新和发展,达成素质教育的目标,也是非常重要的任务。在当前高等教育越发重视本科基础教学和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形势下,编写一本既强调实验基础知识和实验基本技能的培养,又能实时体现现代实验技术,兼顾创新的教材成为当务之急。
近几年来,我们根据以往编写教材的经验,结合当前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非化学化工专业的特点,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逐步摸索,组织了多位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和东吴学院的教学经验丰富的在职教师编写了这本教材。此外我们还制作了大学化学实验相关微课,为开展在线开放课程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供了保障。
本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一、基础性。本教材系统地介绍了大学化学实验的安全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选配了相应的基本操作训练,通过学习,以期读者能熟练和巩固常规操作,对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以及如何进行科学研究、如何获取和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到相应结论等方面有一个较全面、清晰的认识,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实验素养。
二、融合性。本教材整合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四门课的内容,并贴合非化学化工类专业的学科特点,使教学更能联系实际,起到激发学生兴趣、开拓学生思维、锻炼学生技能、提高学生综合创新能力之作用。
三、渐进性。本教材选编的实验内容由浅入深,既有简单且重要的基本操作,又有较多步骤的递进性实验,以此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后辅以可操作性较强的综合探索性实验,以开阔视野,增强创新意识,提升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初步了解科研工作的程序和手段。
四、时代性。本书内容中选用了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法,并通过微量、半微量实验的引入,建立绿色化学理念,培养绿色化学思维,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通过计算机实验化学的介绍,引入计算手段处理化学实验问题的方法。
本书部分由朱琴玉、曹洋编写;第二部分由朱琴玉、曹洋、虞虹、杨文、邵杰编写;第三部分实验1~4、7、16、19、20、71~75由朱琴玉编写,实验5、14、15由薛明强编写,实验6、8、22、24、26由刘玮编写,实验9、10、12、17、23、25由曹洋编写,实验11、13、18、21由周为群编写,实验27~31、34~36由邵杰编写,实验32、33由周瑞编写,实验37、39、54由周年琛编写,实验38、44、46、53由陈维一编写,实验40、47、49、58由虞虹编写,实验41、42、52、59由李敏编写,实验43、48、51、57由邱丽华编写,实验45、50、55、56由张振江编写,实验60~70、76由杨文编写,附录由程茹编写,朱琴玉和曹洋负责统稿。
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和东吴学院的各级领导对本书的编写给予了热情的关心和指导,在此表示衷心感谢。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本校及兄弟院校编写的有关教材和专著,在此向有关作者深表谢意。由于编写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及不足之处,恳请使用本教材的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二〇二一年二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