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棉的全球史(历史·文化经典译丛)
》
售價:HK$
109.8
《
超越百岁看这本就够了
》
售價:HK$
55.8
《
亚洲戏剧史·南亚卷
》
售價:HK$
143.4
《
中国历代竹器图谱与数字活化
》
售價:HK$
557.8
《
EDA技术与设计(第2版)
》
售價:HK$
85.0
《
揉碎浪漫(全两册)
》
售價:HK$
70.3
《
古籍善本
》
售價:HK$
537.6
《
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24:可持续全球供应链体系与国际货币金融变革
》
售價:HK$
87.4
|
內容簡介: |
本书讲述现代通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以及通信网与系统的组成和设计方法,共13章。内容包括绪论、确定信号分析、随机信号分析、信道、模拟调制系统、模拟信号数字化、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数字调制系统、数字信号的接收、信道复用和多址方式、同步原理、差错控制编码、通信网。本书内容由浅入深,概念清楚,阐述简明,重点突出,力求先进性、系统性与实用性。每章后附习题。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信息类各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电子信息等领域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
關於作者: |
苗长云,教授,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天津市电磁兼容学会理事,天津工业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院长,从事电子信息学科的科研和教学工作,研究方向为电子信息技术应用、现代通信网络和现代通信技术应用。
|
目錄:
|
第1章 绪论1.1通信的概念及系统模型1.1.1通信的概念1.1.2通信系统模型1.1.3模拟通信系统模型和数字通信系统模型1.2通信的发展过程1.3通信系统的分类及通信方式1.3.1通信系统的分类1.3.2通信方式1.4信息及其度量1.5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习题1第2章确定信号分析2.1引言2.2信号与系统的基本分析方法2.3能量谱密度和功率谱密度2.3.1帕塞瓦尔(Parseval)定理2.3.2能量谱密度和功率谱密度2.3.3能量信号和功率信号通过线性系统2.4卷积2.4.1卷积的定义2.4.2卷积的性质2.5相关函数2.5.1波形的互相关与自相关2.5.2相关函数与谱密度习题2第3章随机信号分析3.1引言3.2概率论的基本概念3.3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3.3.1随机过程3.3.2随机过程的统计特性3.3.3随机过程的数字特征3.4平稳随机过程3.4.1平稳随机过程的定义3.4.2平稳随机过程的各态历经性3.5平稳随机过程的自相关函数和功率谱密度3.5.1自相关函数的性质3.5.2平稳随机过程的功率谱密度及其与自相关函数的关系3.6高斯过程3.6.1高斯过程的定义3.6.2高斯过程的性质3.6.3高斯白噪声3.7窄带随机过程3.7.1窄带随机过程的概念3.7.2同相分量和正交分量的统计特性3.7.3包络和相位的统计特性3.8正弦波加窄带随机过程3.9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习题3第4章信道4.1引言4.2信道定义及其数学模型4.2.1信道的定义4.2.2信道的数学模型4.3恒参信道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4.3.1恒参信道4.3.2恒参信道特性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4.4随参信道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4.4.1随参信道4.4.2随参信道特性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4.4.3随参信道特性的改善——分集接收4.5信道的加性噪声4.6信道的容量4.6.1离散信道的信道容量4.6.2连续信道的信道容量习题4第5章模拟调制系统5.1引言5.2幅度调制与解调5.2.1标准调制5.2.2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制5.2.3单边带调制5.2.4残留边带调制5.2.5调幅系统的解调5.3线性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5.3.1通信系统抗噪声性能的分析模型5.3.2线性调制系统相干解调的抗噪声性能5.3.3线性调制系统非相干解调的抗噪声性能5.4角度调制5.4.1角度调制的基本概念5.4.2窄带调频5.4.3宽带调频5.4.4调频信号的功率分布5.4.5调频信号的产生与解调5.5调频系统的抗噪声性能5.5.1NBFM的抗噪声性能5.5.2WBFM的抗噪声性能5.6调频系统的预加重和去加重5.7调频系统的专用芯片5.7.1低功耗调频调制器芯片5.7.2高增益低功耗解调器芯片5.8各种模拟调制系统的性能比较习题5第6章模拟信号数字化6.1引言6.2采样定理6.2.1低通信号采样定理6.2.2带通信号采样定理6.3脉冲振幅调制(PAM)6.3.1自然采样6.3.2平顶采样6.4脉冲编码调制(PCM)6.4.1量化6.4.2编码和译码6.4.3PCM集成编译码器简介6.4.4PCM系统的抗噪声性能6.5增量调制(ΔM)6.5.1增量调制的基本原理6.5.2增量调制系统中的量化噪声和过载噪声6.5.3增量调制系统中加性高斯白噪声的影响6.5.4PCM和ΔM的性能比较6.6改进型增量调制6.6.1总和增量调制(Δ-ΣM)6.6.2自适应增量调制(ADM)6.6.3差分脉冲编码调制(DPCM)6.6.4增量调制解调器芯片6.7语音与图像压缩编码简介6.7.1语音压缩编码简介6.7.2图像压缩编码简介习题6第7章数字基带传输系统7.1引言7.2数字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7.2.1码型设计的原则7.2.2常用码型7.3数字基带信号的频谱特性分析7.3.1数字基带信号的频谱特性7.3.2常用数字基带信号功率谱密度7.4基带传输的码间串扰与无码间串扰的基带传输7.4.1数字基带信号传输系统模型7.4.2基带传输的码间串扰7.4.3无码间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7.4.4无码间串扰的理想低通基带传输系统7.4.5无码间串扰的滚降系统7.5部分响应技术7.5.1第Ⅰ类部分响应7.5.2差错传播和预编码7.5.3第Ⅳ类部分响应波形7.6无码间串扰的基带传输系统的抗噪声性能7.7眼图7.8均衡7.8.1时域均衡器的基本工作原理7.8.2时域均衡器的输出及抽头系数的计算习题7第8章数字调制系统8.1引言8.2二进制数字调制原理8.2.1二进制幅移键控8.2.2二进制频移键控8.2.3二进制相移键控8.3二进制数字调制信号的频谱特性8.3.1 2ASK信号的功率谱8.3.2 2FSK信号的功率谱8.3.3 2PSK信号的功率谱8.4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8.4.1 2ASK系统的抗噪声性能8.4.2 2FSK系统的抗噪声性能8.4.3 2PSK系统的抗噪声性能8.4.4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性能比较8.5多进制数字调制系统8.5.1MASK调制原理8.5.2MFSK调制原理8.5.3MPSK调制原理8.5.4M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8.6现代数字调制技术8.6.1正交幅度调制8.6.2偏移四相相移键控8.6.3π/4-QPSK8.6.4小频移键控8.6.5OFDM调制8.6.6其他恒包络调制习题8第9章数字信号的接收9.1引言9.2输出信噪比准则及其接收机9.3小均方差准则及其接收机9.4小差错概率准则及其接收机9.4.1小差错概率准则9.4.2恒参信道确定信号的接收9.5二进制数字调制信号的接收9.5.1 2ASK系统接收机结构9.5.2 2FSK系统接收机结构9.5.3 2PSK系统接收机结构9.6接收机的性能及其潜力9.6.1接收机的性能9.6.2接收机与实际接收机的性能比较习题9第10章信道复用和多址方式10.1引言10.2频分复用及多级调制10.2.1频分多路复用10.2.2多级调制10.3时分复用10.3.1时分复用原理10.3.2PCM基群帧结构10.3.3准同步与同步数字体系10.3.4复接与码率调整10.4码分复用10.4.1码分复用原理10.4.2伪随机码10.4.3扩频通信原理10.5多址通信方式10.5.1频分多址10.5.2时分多址10.5.3码分多址习题10第11章同步原理11.1载波同步11.1.1插入导频法11.1.2直接法11.1.3同相正交法11.1.4载波同步系统的性能11.2位同步11.2.1插入导频法11.2.2自同步法11.2.3位同步系统的性能11.3帧同步11.3.1起止式帧同步法11.3.2对帧同步系统的要求11.3.3集中插入同步法11.3.4分散插入同步法11.3.5帧同步系统的性能11.4跳频信号的同步11.4.1跳频同步的内容及方法11.4.2跳频系统的等待自同步法11.5网同步11.5.1全网同步系统11.5.2准同步系统习题11第12章差错控制编码12.1引言12.2差错控制编码的原理12.2.1纠错编码的原理12.2.2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概念12.3常用的简单编码12.3.1奇偶监督码12.3.2二维奇偶监督码12.3.3恒比码12.3.4正反码12.4线性分组码12.4.1线性分组码的编码原理12.4.2线性分组码的译码12.4.3汉明码12.5循环码12.5.1循环码的概念12.5.2码多项式及按模运算12.5.3码的生成多项式和生成矩阵12.5.4循环码的编码12.5.5循环码的译码12.5.6实用循环码12.6卷积码12.6.1卷积码的编码原理12.6.2卷积码的图解表示12.6.3卷积码的生成矩阵和监督矩阵12.6.4卷积码译码12.7交织码12.8Turbo码12.9网格编码调制12.9.1TCM编码器结构12.9.2归一化欧几里德距离12.9.3信号点集的划分12.9.4TCM码网格图及卷积码编码器习题12第13章通信网13.1通信网基础13.1.1通信网的概念13.1.2通信网的组成13.1.3通信网的分类13.1.4通信网的拓扑结构13.1.5通信网的交换方式13.1.6通信网的协议13.2典型通信网13.2.1电话通信网13.2.2计算机网络13.2.3智能网习题13附录A 误差函数、互补误差函数表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