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无端欢喜
》
售價:HK$
76.2
《
股票大作手操盘术
》
售價:HK$
53.8
《
何以中国·何谓唐代:东欧亚帝国的兴亡与转型
》
售價:HK$
87.4
《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女性主义先锋伍尔夫代表作 女性精神独立与经济独立的象征,做自己,比任何事都更重要
》
售價:HK$
44.6
《
泉舆日志 幻想世界宝石生物图鉴
》
售價:HK$
134.2
《
养育女孩 : 官方升级版
》
售價:HK$
50.4
《
跨界:蒂利希思想研究
》
售價:HK$
109.8
《
千万别喝南瓜汤(遵守规则绘本)
》
售價:HK$
44.7
|
內容簡介: |
本书以人车交互的视角,提出了行人和驾驶员交互中的双向信息加工模型,以分析和干预二者的违规行为和信息加工偏差。同时尝试从人因的角度分析行人过街这一交通问题,以系统设计解决问题,可以为行人安全保护提供实证依据。本书既有对特殊人群过街的关照,同时也有对未来自动驾驶时人因的展望。
|
關於作者: |
庄想灵,女,2015年于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获得理学博士学位,目前为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交通安全中的人因,尤其是行人过街安全中的人因。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在SCI/SSCI期刊发表论文近20篇。
|
目錄:
|
章 行人安全研究概述(1)
节 步行出行方式的必要性(1)
第二节 行人交通安全现状(3)
第三节 行人安全防护的角度和层次(4)
第四节 本书的基础思想和内容框架(11)
第二章 行人和驾驶系统交互中的双向信息加工模型(15)
节 行人与驾驶系统交互的双向信息加工模型(16)
第二节 模型整体结构(18)
第三节 人与驾驶系统双向信息加工模型的意义(22)
第三章 行人过街中的违规行为及干预(24)
节 空间违规:在错误的地点过街(24)
第二节 时间违规:在错误的时间过街(28)
第三节 闯红灯违规和干预(29)
第四节 清空时期违规和干预(63)
第四章 行人与车辆交互中的信息加工错误及干预(73)
节 行人对车辆的探测及早期风险评估(73)
第二节 详细风险评估及过街决策(81)
第三节 行人对车辆到达时间的估计(87)
第四节 行人对过街所需时间的估计(96)
第五章 特殊行人群体过街安全中的人因(101)
节 老年行人过街安全中的人因(101)
第二节 儿童行人过街安全中的人因(107)
第三节 视力残疾行人过街安全中的人因(117)
第四节 使用手机的行人过街安全中的人因(125)
第六章 驾驶员与行人交互中的违规行为及干预(135)
节 影响驾驶员让行的因素(136)
第二节 驾驶员让行行为的心理机制(140)
第三节 增加驾驶员让行的措施(144)
第七章 驾驶员与行人交互中的信息加工错误及干预(153)
节 驾驶员对行人的探测(153)
第二节 驾驶员对行人的风险识别及初步评估(158)
第三节 驾驶员对行人碰撞风险的评估和决策(165)
第八章 自动驾驶系统与行人交互中的人因(169)
节 辅助驾驶系统与行人安全(169)
第二节 自主驾驶汽车与行人交互中的人因(190)
参考文献(207)
|
內容試閱:
|
前 言
步行,是人类常见和古老的出行方式,几乎所有具有正常行为能力的人都是行人。本书关注行人安全,并进一步聚焦到行人过街时影响其安全的人因,即行人和其交互对象的心理生理因素及能对其产生影响的系统设计因素。终目的是启发更安全、更智能的交通系统设计和管理方案。
本书写作背景有三。一是我个人知识梳理的需要。我从2010年开始关注行人交通安全的人因,至今已10年,我认为除了输出零碎化的研究论文之外,有必要系统梳理以往成果,同时加入他人的优秀成果,让知识体系更完善,从而完成认知上的闭合。二是缘于学生的需要。我从2016年起开始指导研究生,每人的研究主题分散在交通安全人因的不同分支,然而每个人除了需要专注于自己的研究分支外,更需要知道背景上的大树主干是什么,自己的工作在其中发挥何种作用。把握纲要之后再进入细分领域可以让研究更有方向感,不至于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三是国家的需要。这点置于后,恰恰是重要的,因为它是驱动之前和未来所有研究的原动力。我国行人数量众多,但行人安全现状严峻,行人交通事故造成的经济财产损失巨大。更重要的是,对于社会,人财伤亡只是一串串统计数字,但到了每个事故相关者的身上,则是鲜活生命的消亡和家破人亡的无力感。心理学专业的人信仰“人本主义”,关注人的价值,又怎能坐视不管?除此之外,还有触发点加速此书的撰写。201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中国要在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为此目标而努力的科技工作者不在少数,我也在思考自己的研究工作究竟能为此贡献多少力量。行人过街人因的研究一方面可以促进安全、绿色交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将促进更智能交通系统的构建(例如本书后两章的内容是基于行人特性的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系统)。
在内容体系上,本书采用行人与车辆交互的视角,首先在章介绍了行人安全研究的背景和本书的思想,然后在第二章提出了行人与驾驶系统的双向信息加工模型,作为后续章节的基础框架,以梳理可能发生差错的环节。依据此模型,在接下来的章节中,分别从行人(第三至五章)和驾驶系统(第六至八章)的角度分析可能出现的差错及相应的干预方案。由于辅助驾驶系统和自动驾驶系统均需考虑行人过街的基本特性,驾驶员和行人角度的人因并非完全独立。例如,本书第八章意在分析辅助驾驶系统和自动驾驶系统设计中的人因,其理论基础却是行人的行为特性,和第四章相呼应。具体各章关系在本书章第四节有详细介绍。
目标读者方面,本书从工程心理学的视角去分析行人过街安全中差错产生的源头,探索基于系统设计的干预手段。对从事交通安全和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者和交通规划、设计和管理人员具有参考价值,同时也适用于交通工程、道路工程、人因工程、应用心理学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阅读,以补充完善相关领域的知识框架。为了同时满足这两种需求,本书小心翼翼地在“科学文献”和“应用手册”之间走钢丝。但由于日常科学思维的训练,终整体写作风格更接近科学文献,力求为每个相关规律和成果给出详尽的参考文献,避免“相关研究表明”这样的模糊陈述和缺乏实证证据的个人观点,从而保障读者能追根溯源。
使用方法上,我期待读者能更注重研究的思路和整体框架,而不是将其作为研究指导手册。本书是基于我对该领域的认识串成的一串项链,展示该领域的进展。我个人的研究成果是这串项链中的珠子,但不是全部,以避免将书稿写成论文集。因此,本书写作中避免了研究的细节(如统计、实验程序),只展示核心的发现。如果读者感兴趣,可在相关论文中找到更细致的描述。
这里,我想感谢引导我入门的导师、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的吴昌旭教授,事实上,本书很多早期研究成果是和吴老师共同完成的。我还要感谢我的学生们,陈文翔、汪钰涵、刘萌、蒋倩妮、张彤、黄钰涵、赵青娴、乔思远、吴灵杰都为本书的成果贡献了力量(尤其是本书第五章),有了他们的帮助,面对科研的大山我拥有的不再是压力,而是登山的壮志豪情。同时,本书的内容是沿着以往攀登者所筑之梯攀爬才看到的景色,书中对他们的研究做了引用,这里再次表示感谢!还有一些人,虽然对本书内容没有直接贡献,但离开他们,我很难愉悦地完成本书,他们就是我的家人,感谢你们的支持和理解。
后,科学研究本身是个不断接近真相的过程,我们的研究还在继续。再加上本人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和不足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以便修改完善。
庄想灵
2021.03.2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