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清洁
》
售價:HK$
65.0
《
组队:超级个体时代的协作方式
》
售價:HK$
77.3
《
第十三位陪审员
》
售價:HK$
53.8
《
微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HK$
155.7
《
Python贝叶斯深度学习
》
售價:HK$
89.4
《
启微·狂骉年代:西洋赛马在中国
》
售價:HK$
78.4
《
有趣的中国古建筑
》
售價:HK$
67.0
《
十一年夏至
》
售價:HK$
76.2
|
內容簡介: |
从教育的视角分析,依据课程改革方向和理念,高考改革,命题改革,死记硬背知识是不能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举一反三,无法在面对真实情境性中解决问题,提高综合能力,形成品格,落实核心素养。“刻板地学习”、“重知识轻能力”已经不能顺应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理念。同时,“学知识”并不是为了迎接高考,而是通过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职业学校、学历进修等学习平台,让个体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通过必要的学校教育和课程,成为“有文化的人”,推进国民素质整体的发展。广博的知识或者专业的知识是一个人整体素养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个体学历高,知识多,并不意味着有素养;文化知识只有在灵活应用中,发挥其价值,才能形成一个人的素养和品质,从而不断创造新的社会价值体系,促进社会发展。 那么,如何让知识“灵活”起来,更加有价值?面对这样的思考,笔者提出,“让知识回家”的教育思想。如何“让知识回家”,继承与发挥中国五千年文化的蕴涵,促进人类文明,形成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推进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那就是通过“实践”,将知识与实践统一起来。从教育领域讲,既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平台,通过“实践”,打破单一学科知识与技能的壁垒,进行跨学科学习,融合各科学科知识、方法与思想,勇于实践,解决问题,创造美好生活,适应未来,实现“知识本身的价值”,回归知识的重要性、回归知识的应用性,实现知识在实践中的迭代发展与创造世界。
|
關於作者: |
观澜,原名关春霞。长期从事小学教学与管理工作。现任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教体局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劳动教育课程教研员。河南省骨干教师。曾获得全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所带班级被评为特色中队,设计的校本课程获得全国届校本课程设计大赛优秀奖。曾受邀参加河南省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新疆哈密兵团第13师等学校进行有关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课程开发与实施主题培训。主要著作有《学校中层修炼手册》《综合实践活动60问》《劳动教育课程实施与评价》《不一样的课堂》《看见学习 看见成长—项目化学习实施与评价》等;参与成果项目(劳动教育课程、传统文化主题等)的组织与交流活动;发表论文《区域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作为》《新时代劳动教育需要观念更新和行动的创新》《教研员下校调研的有效策略》等多篇。秉着一颗大爱之心,将新时代课程改革的教育教学理念、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有效模式等进行分享、传播,立志为教育做出新贡献。
|
目錄:
|
目录
章 理论
节 如何理解 “知识的重要性
第二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何以将知识与实践螺旋发展
第三节 学科活动是不是综 合实践活动课程
第二章 实践
节 为什么综 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好开展
第二节 怎么才能开展好课程
第三节 教师需要胜任哪些能力
第三章 案例
节 活动规划
第二节 活动案例
第三节 课程经验
后记
|
內容試閱:
|
从知识学习走向实践活动:“让知识回家”
大约两年前,我在郑州参加教研活动时和金水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的关春霞老师有过一一次交谈。 关老师给我的印象是谦虚好学,我们讨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现实困境,以及知识、实践活动与育人方式变革的相关话题。前几天我在出差路上,接到关老师的电话,告知其新书即将出版,让我写几句话。我很高兴,于是就应允下来。
育人方式变革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焦点和重点问题。育人方式变革集中体现在从知识本位走向素养本位、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从学科“割裂”走向学科“统整”、从“坐而论道”转向“实践活动”等方面的变化上。就教学的目的和方向而言,我国中小学教学改革经历了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三个阶段,完成了从知识到学科再到人的转向。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进入了以人为本和核心素养的新时代。
传统学科教学以“双基”为导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被当成教学的根本目的和追求,“双基”教学并不否认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但是能力培养被认定为“双基”教学的“附属品”。于是乎,知识的全面性、系统性、完整性就成为教学过程的核心追求。中国基础教育因此出现和产生了在世界上有影响的“双基教学论”。“三维目标”相比“双基”,其进步是显而易见的,但这只是学科层面的进步,学科的内涵和价值被更深刻、更全面地揭示出来。
“核心素养”才真正回到人身上来定位教学目的,把知识及三维目标都转化为人身上的东西即“素养”,知识就找到了自己的归宿。从教育的角度看,这是从“为了知识的教育”走向“通过知识的教育”。所有的课堂教学都必须基于知识、通过知识,但不能止于知识、为了知识。知识是原材料,素养是产品;知识是食物,素养是营养素;知识是花粉,素养是蜂蜜。从学科的角度看,学科教育不能只是在学科知识上做文章,而是要立足于学科的独特育人价值,学科的独特育人价值来自学科的思维方法、思想观念和精神文化,只有这样才能让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课堂得到有效的落实。总之,素养是目的、方向,是贯穿教学全过程的一根红线。
与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是具有跨学科性质的实践性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 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 - -的以知识授受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是新时代实现课程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合作育人、评价育人的直接、有效的途径,也是建立学生与世界、自然、社会、他人、个体密切联系的平台,实现“人-知识- -世界”的完整链接,终实现知行合- -的教育价值和追求。
强调学习、倡导学习方式变革一直伴随在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过程之中。但是,就整体而言,教的本位意识和讲授中心的课堂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实质性的改变。正如田慧生先生所言:“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是十多年来新课改一直强调的,但现在改革进人全面深化阶段以后,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和核心在哪里?答案是教与学关系的根本性调整。从总体上来说,目前课堂教学还没有普遍地实现根本性的转变,我们所期待的那种新型的课堂还没有普遍地建立起来,根本问题就在于一-还没 有有效地调整好教与学的关系,课堂还没有从根本上实现由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是通过为学生营造实践情境,引导他们面对各种现实问题,主动探索、发现、体验,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是核心素养形成的路径,是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的育人方式集中、典型的表现。
不仅如此,各学科的在“教学提示”和“ 教学建议”中也都提出了大量的实践性活动的要求,要求学生在身体参与和亲身经历中进行学习,把认知与行动、理论与实践、学科知识与日常生活有机融为-体。不仅要从核心素养的视角为学科知识内容定标准,这个标准解决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也要从核心素养的视角为学科育人活动定标准,这个标准解决怎么教、怎么学的问题。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怎么教、怎么学,的答案是“实践”!关春霞老师能够深刻认识到这-点,并提出通过“实践”、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让知识回家”,在于解决问题,突破瓶颈,改变育人方式,落实核心素养,很难得,也很符合当代课程改革的方向!
总之,通过“实践”撬动传统的坐而论道的教学方式,建立实践型的新型育人方式,打破单- -学科知识与技能的壁垒,进行跨学科学习,融合各学科知识、方法与思想,勇于实践,解决问题,创造美好生活,适应未来,实现“知识本身的价值”,回归知识的重要性、回归知识的应用性,实现知识在实践中的迭代发展与创造世界,这既是新课程方案的内在要求,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余文森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教*部基础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综合组核心专家
2022年12月16 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