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万千教育学前·透视学前儿童的发展:解析幼儿教师常问的那些问题
》
售價:HK$
58.2
《
慈悲与玫瑰
》
售價:HK$
87.4
《
启蒙的辩证:哲学的片简(法兰克福学派哲学经典,批判理论重要文本)
》
售價:HK$
76.2
《
云中记
》
售價:HK$
76.2
《
中国古代妇女生活(中国古代生活丛书)
》
售價:HK$
47.0
《
你的认知正在阻碍你
》
售價:HK$
65.0
《
我们身边的小鸟朋友:手绘观鸟笔记
》
售價:HK$
78.2
《
拯救免疫失衡
》
售價:HK$
55.8
|
編輯推薦: |
本书以天津市为实证研究对象,归纳城市轨交站域的土地利用和交通接驳规律,提出城市轨交站域空间发展策略。
|
內容簡介: |
本书聚焦城市轨交站域这一特殊城市空间单元,以时空行为为研究视角,将城市轨交站域放置于时间与空间相结合的背景下,构建了“时间 空间”“城市 街区”的整体研究框架,研究其功能布局、土地利用、交通组织等要素的时空作用和发展的过程。本书以天津市为实证研究对象,基于GIS平台空间分析技术,使用多源时空数据与传统统计数据相结合的方法,揭示城市轨交站域的时空聚集规律和功能组织特征,归纳城市轨交站域的土地利用和交通接驳规律,提出城市轨交站域空间发展策略。
|
關於作者: |
宫同伟,天津城建大学,教师,所属专业城乡规划,博士研究生,国家注册城乡规划师。2001-2009,山东建筑大学,本科、硕士;2011-2017天津大学,博士;2009至今,天津城建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天津城建大学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规划总工,天津市控规专委会委员,规划学会青委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城乡规划与空间设计、轨交交通与土地利用。从事城乡规划相关教学、工程实践和科研工作,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项目1项,主持在研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1项;参与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天津市社科基金、天津市政府咨询项目等10余项。国内外学术期刊和会议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近3年主持完成总规、控规、概念规划、产业规划、乡村振兴、城市设计等各类工程项目30余项。
|
內容試閱:
|
1863年世界第一条城市轨道交通英国伦敦大都会地铁运营通车,自此轨道交通作为大都市重要的交通方式开始在世界范围内逐步推广。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1969年建成通车的北京地铁1号线是中国第一条城市轨道交通。此后的30多年间中国轨道交通建设事业发展较慢,仅有北京、上海、天津、广州、香港、台北六个城市开通运营了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进入21世纪,南京、武汉、长春、深圳、重庆等一大批城市纷纷加入城市地铁建设行列,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迎来了持续快速发展,这一趋势一直延续至今。2021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行线路和运营里程总量均居世界首位,而且运营里程排行前十的城市中,有七个来自中国。这些数据足可以表明新世纪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发展之迅猛。
随着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轨道交通与城市的融合发展问题成为城市研究的重点,城市规划、城市交通、城市地理等学科纷纷将研究目光投向轨道交通与城市相互作用与影响的区域,即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是轨道交通站点的合理辐射区域,也是本书的研究对象“轨交站域”。本书聚焦了城市轨交站域这一城市空间发展的增长极,主要研究其功能布局、土地利用、交通组织等要素在时间与空间上相互的作用并逐步发展的过程。研究将城市轨交站域放置于时间与空间相结合的背景下,将城市轨交站域作为行为活动的集合,揭示轨交站域的时空聚集规律和功能组织特征,归纳轨交站域的土地利用和交通接驳规律,提出轨交站域空间发展策略。通过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基础理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和站点规划理论、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融合发展理论和轨交站域空间发展理论的梳理评述,认为当前需要加强城市轨交站域时间与空间的互动关系研究,以此为切入点确立了“时间 空间”和“城市 街区”的整体研究思路。在这一研究思路的指导下,城市层面上研究了城市轨交站域的功能组织和时空聚集,街区层面上研究了土地利用和交通组织,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空间发展策略建议。研究中除了使用土地利用、道路交通、统计年鉴等传统数据,还大量使用了POI数据、城市热力数据、路径规划数据、签到数据等网络开源数据,并基于GIS平台研究了各类数据的分析方法,以求更加全面客观的描述城市轨交站的空间发展状态。在实证案例选择上,结合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阶段,选择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骨架系统基本完成,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的互动发展关系初步显现的天津市,可以一定程度上体现当前中国城市轨交站域建设的一些典型特征和共性问题。
本书的主体内容基于作者近年来在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研究领域的多项研究成果,也是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基于多源时空数据的天津市轨道交通接驳优化策略研究》(项目编号:TJGL21-026)的研究成果。研究过程中得到了课题组多位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协助,参与了本书的撰写和修改工作。2020级规划专业研究生王天、马秀秀、王巧叙,参与了轨交站域商业空间发展研究及轨交站域交通接驳研究相关章节的撰写和修改,2021级规划专业研究生樊晓慧、杨燕敏、孟雯、刘浩宇,参与实地调研、数据获取、整理与初步分析、图纸修改等基础性研究,规划专业本科生刘媛媛、郭旭、付洪波、张雪晨、魏雪涔、张雨蒙,参与了轨交站域接驳空间研究和共享单车研究相关章节撰写和修改,一并表示感谢。
从“驴行之道”到“人行之道”,交通始终在城市空间形态演变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人类城市跨入轨道交通时代不过百年,拥有轨道交通城市的比例也不在多数,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下一代革命性客运交通方式诞生之前,轨道交通仍然是城市空间发展的重要塑造者。本书作为一项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发展的探索性研究工作,疏漏之处在所难免,真诚的希望得到各界人士的批评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