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品宋录(李洁非著)

書城自編碼: 3923892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文集
作者: 李洁非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020182633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10-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83.5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医用化学(第三版)
《 医用化学(第三版) 》

售價:HK$ 57.3
别怕,试一试
《 别怕,试一试 》

售價:HK$ 67.9
人才基因(凝聚30年人才培育经验与智慧)
《 人才基因(凝聚30年人才培育经验与智慧) 》

售價:HK$ 103.4
深度学习详解
《 深度学习详解 》

售價:HK$ 114.8
李白传(20世纪文史学家李长之经典传记)
《 李白传(20世纪文史学家李长之经典传记) 》

售價:HK$ 45.8
津轻:日本无赖派文学代表太宰治自传性随笔集
《 津轻:日本无赖派文学代表太宰治自传性随笔集 》

售價:HK$ 66.7
河流之齿
《 河流之齿 》

售價:HK$ 59.8
新经济史革命:计量学派与新制度学派
《 新经济史革命:计量学派与新制度学派 》

售價:HK$ 89.7

 

編輯推薦:
李洁非细品两宋,换个视角看宋朝。

两宋历史宜“品”亦堪“品”;非“品”不能通其款曲,惟细品方知其滋味。
宋世以史为鉴、勤于反思,从政治到文化脱胎换骨;人民少受流离,文明不致濒亡,久安格局实由宋启。两宋商品经济趋近繁荣,人口持续增长。宋文化与中国历史上下前后的关系,无论深度广度皆较“文艺复兴”有过无不及;在宋代理学背景下,探索与突破遍及政治、经济、文化与科技,创新之花满枝绽放,成就远超往代。《品宋录》转换常规视角,细品两宋方方面面、里里外外,揭开通常的“积贫积弱”印象,呈现一个更加真实客观的宋朝。《品宋录》论析深细,文笔雅洁,并配以反映宋代文化风貌的《顾氏画谱》中插图二十五幅,增加阅读体验。
內容簡介:
《品宋录》是著名作家、文史学者李洁非先生从多个角度深度探析宋代历史、文化的新著。全书以“品”字挈宋,共十二篇,凡十“品”。依次为:南渡是非三篇;宋画、纸币、武力、精神思想、庶民文化、政体、司法与茶兴各一篇;终末收于《揽宋》篇,揽宋全貌,重点巡其城市、商业、生活方式、科技、文艺、权力监督约束等。作者李洁非先生本行是文学,“插足”旧史,角度手法自有别于专业史学工作者。当下正经史学论文专著,语态趋同,文体少别;而《品宋录》写史婉转辞意,笔墨雅致,方便读者从中品咂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關於作者:
李洁非,文史学者、批评家、作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曾任该 所学术委员、当代室主任。获有“鲁迅文学奖”等多种奖项。主要著作:《解读延安》、“典型三部曲”(《典型文坛》《典型文案》《典型年度》)、”李洁非明史书系“(《龙床》《黑洞》《野哭》)、《共和国文学生产方式》、《天崩地解——黄宗羲传》、《文学史微观察》、《天国之痒》、《古史六案》等。
目錄
篇目(目录)

小?叙
汴京至临安上篇
汴京至临安中篇
汴京至临安下篇
丹青寄世
币变
偃武
中华文艺复兴
庶民的胜利
帝与王
象刑惟明

揽宋
旁白代后记
內容試閱
小?叙(前言)
李洁非

法国有学者,责其西方同行:“惯常妄下结论,以为中华文明是静止不动的,或者至少会强调它一成不变的方面。”此为西方就中国古代史普遍所持“停滞说”。问题颇有意味。相较世界多地,中国无罹文明殄没之厄祸,未经易宗改教之再造,连混血变种、国灭邦绝等情形都谈不上“真正”发生过,若跟这些沧海桑田、流离播迁相比,所谓中国有“静止不动”“一成不变”之状,好像说得过去。

变,天之常也。世上没有事物能够无差别存在。自然界有些动物,如斑马、蝴蝶等,体态纹样似乎不分轩轾,其实也非一模一样,惟人眼难予分辨耳。中国历史豹变大抵也属这类。它不像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希腊、古波斯、古罗马那样,变故突如其来、惊天动地,过后断垣颓壁,而是很隐蔽很内向,以致粗粗打眼,还以为“不变”。

由此,中国历史解读亦较费神,来不得空洞粗疏。心情冲动的批判者断言二十五史“易姓”而已,“改朝换代”四字即可括之,独不想此论真可成立,怎么解释约有二千年左右,中国明摆着躐进不止,以至文明与社会发展长久领冠全球?

撇开刻意偏见不说,思想和认识局限尤易使解读失准。古人有局限,今人同样有。一切时代,思维被某些定式所绑缚都无例外。但是,通常后人易于对前人局限洞如观火,而对自己的局限视而不见。历史认知常见误区是“今必胜昔”,以为如今摸索出的“历史规律”放诸四海皆准。“大航海”以来历史哲学突出的偏颇在于,欲以单一模式导述历史,无视文明原本各有延展之道,德国人黑格尔即为荦荦大者。

被指“一成不变”的中国诸王朝间,底蕴、个性、气象及思想、制度、文化都不雷同,甚至泾渭分明。洋人文殊教远,故而不能辨。好比东方面孔差异本彰,洋人猛一看,却傻傻分不清。近年国内网民对洋品牌遴选中国模特的口味大为反感,觉得专挑细长眉眼,是对中国人丑化。其实他们未必视之为丑,抑亦概念化设定了“东方情调”,多多少少受着明清仕女图等书本上的影响,以为中国或东方颇以那种容颜为美。同样的隔阂,相反亦然。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意大利人、西班牙人……他们自己一眼可鉴,我们不也眉毛胡子一把抓?说到底隔阂难免,惟目光勿为所障。全球化以前文明千姿百态,安能立一标尺,刻舟求剑论之?

宋人以“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形容柳词,以“关西大汉,执铁板”形容苏词。自秦汉至明清,历代之殊当不逊此。二十五史,囫囵吞枣也读得,但读法有别、因朝代而异,所得自可更丰。例如,读秦史与读宋史就不应是一种姿态。对前者宜登高望远,览其全局,遗其隅陬;对后者却相反,须求细微,从很多枝节入手。我还曾提出,明史特宜以看客心态,宛如置身勾栏瓦舍以观,尤其到它晚期及终末时刻,非取此种眼光难以会其意。类乎于此,非对历史有血肉之感,恐怕不能至。

我欲染指宋史有年,迟不动手,主要是方式未惬。过往拙著格套,用于宋史都不尽兴,未足传其风韵,直至觅得一个“品”字。两宋宜“品”亦堪“品”,其方方面面、里里外外,非“品”不能通其款曲。形象地说,宋史如茶。茶作为中国之名品,虽非始于宋代,却在此时真正入了千家万户,构成日常生活和社会经济一大项目。无独有偶,两宋历史好像也浸染了茶意,惟细品方知其滋味。

其次,中国旧文化素有一优长,是极在意于细。陈继儒《小窗幽记》句:“春云宜山,夏云宜树,秋云宜水,冬云宜野。”张潮《幽梦影》句:“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皆从微处抉事物特质。就生命体验丰盈细腻言,世上少有能与中国并论者。西洋乃另一种气质,日本倒称得上细敏幽玄,却是深受中国的启迪熏陶。但近代以来因社会剧变、文化转向,中国人自己在精神与美学上的若干长处,反纷纷坠地泯灭,以至如今连文人都浑身粗鄙之气。这影响到很多方面,读书与日常做事也在其中。以史来论,古人讲知人论世。“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跟西方只重“科学”不同,中国史学不弃“知人”,认为无论治史、读史皆如阅人,实际是强调把历史作为鲜活生命体对待。平时我们接触和认识某人,初仅及眉眼,再往深处,慢慢可知身世来历、品类格调、性情癖好等,渐积至富,方觉一切都生动起来,成为立体的对象。这也可以成为我们触摸历史的方式,就像对自然万物,从生命体验丰盈细腻求之,而不一味待以概念、理论、逻辑,以及科学式的冰冷解剖与实证。中国在所谓正史以外,有大量私撰野史以“小品”式样写成,这肯定不只具有文体的意义。史学,实际是有“文化形态”的。这一层,近代以来渐不体会,使中国史学流失了不少意蕴。我在读史与当下史学思维之间,每每感觉到有此差异。希望借《品宋录》,稍稍朝旧史“文化形态”回归作点滴尝试。


2019年末动笔之初



......

丹青寄世(节选)
曹雪芹写“刘老老醉卧怡红院”,“西洋景”晃瞎了中国乡间老妪的眼,“就像到了天宫里的似的”。倒推五百年,这故事得反过来。彼时,若有欧洲远客赴临安造访皇家画院,眼花缭乱必有甚于刘老老。如今法国卢浮宫为画藏胜地,一千年前,这种去处非两宋皇家画院莫属。绘事在人间美不胜收、风姿绰约,惟此可见。只是这样的事实,中国人很少意识到。
古代美术,以雕塑与绘画为两大领域。雕塑多凿石以成,中国不擅。古文明中埃及人能此,次则希腊人挟为长技,继经罗马人传诸印度,西元后随佛教东来,造像始行中国。绘画则不同。康有为赞宋画“集其成,无体不备,无美不臻”,是说它将中国画艺推诸顶峰,而这之前,全球绘画就已经可说“于斯为盛”。
古时中国引领绘画风骚,不在于早。从较严格意义上,中国今存最早的画作出诸四世纪顾恺之,如著名的《女史箴图》。再予前推,有年代约二、三世纪的汉砖画(波士顿美术馆藏),毛笔施绘,彩色,画上两名男性作交谈状而背景空白,线条与构图已具中国画骨架,列诸绘画史绝不牵强。长沙出土的前三世纪帛画,亦可视为中国画较确切的始祖,以后绢本盖启于是。如谈滥觞,则早至新石器时代半坡彩陶纹绘。起初,中国绘画应即如此寄诸各种物体,如壁间、柱梁、漆器、织物等。先秦“画栋”之风已盛,叶公“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是其写照。惟此类物体多易朽圮,后世不能见,难以依其确考绘画史足迹。而从全球讲,其他古文明绘画肇兴时间基本相当,中国不得谓之占有先机。
但中国后有三项发明至关重要,令绘画的发展得天独厚,从而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其一毛笔,其二丝绢,其三纸。毛笔塑造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基本面貌。绢易于藏存,质高者历久不旧,至今故宫所藏赵佶绢本《听琴图》,虽千年仍光鲜如新。纸则在绢的基础上,具其优点同时更为廉价,可以大量制造、使用,损弃不足惜,大大拓展了创作的容错性与尝试空间。再者,绢纸画极大好处是轻便、可随意携览。汤显祖《牡丹亭》有“拾画”“玩真”数折。画作路途可拾,且不受限制挂览赏玩——此等情形,欧洲很晚才可体验,中国却早已捷足先登。
内中甘苦,惟身体力行者知。在环地中海地区,绘画发生虽不晚于中国,以古埃及之早熟,更有可能拔得头筹;然而他们却因材质制约,备尝限辛。早期创作多依托木板,以颜料结合胶质施绘其上。现知埃及法老时代古画至六世纪基督教圣像,率为木板画。这种作品想要久存,盖属万里挑一。除了抗拒时间、空气与水分的侵蚀,还得祈求白蚁一类蠹虫嘴下留情。当中国已以绢纸为媒脱离羁绊,他们仍束手无策。后来壁画所以是主要画种,即有此无奈在内。但壁画克服了木板画难以久存的缺憾后,创作难度却又倍增。以运用较广的“湿壁画”为例,其法以石灰混合沙浆抹墙,趁半干,迅速以水溶颜料施绘,颜料渗入涂层起化学反应,待干燥凝为碳酸钙,使所绘固诸壁表。这样的创作必须一次完成,不容出错、修改,于绘者技能体力均为考验,同时画作发生与存在处都深受限制(一般只有宫廷和教堂)。此法古罗马已用,降至文艺复兴,乔托、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辈仍沿用之。今人观览西斯廷教堂《创世纪》、梵蒂冈大教堂《雅典学院》诸湿壁画名作,叹其技艺超卓同时,更当知画者不易。欧洲挥别壁画、踏上坦途,一直要到十五世纪,尼德兰的艾克兄弟经多次试验就油画做出关键性变革,此后欧洲始如中国那般,免其援笔立成急就之窘,得以间歇、从容施绘,及修改、覆盖,并使绘画从教堂、宫室等处解放,自由出现在任何空间。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