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大思维:哥伦比亚商学院六步创新思维模型
》
售價:HK$
72.8
《
宏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HK$
155.7
《
UE5虚幻引擎必修课(视频教学版)
》
售價:HK$
110.9
《
真需求
》
售價:HK$
110.9
《
阿勒泰的春天
》
售價:HK$
50.4
《
如见你
》
售價:HK$
51.3
《
人格阴影 全新修订版,更正旧版多处问题。国际分析心理学协会(IAAP)主席力作
》
售價:HK$
67.0
《
560种野菜野果鉴别与食用手册
》
售價:HK$
67.1
|
編輯推薦: |
“海洋与人类社会”是南京大学一门颇受学生欢迎的本科生通识课程。本书稿基于作者多年教学经验总结而成,涵盖了海洋科学的重要知识点和理论体系。并在可读性上做了较深入的工作,内容阐述上对各分支学科的关联性也有自己的特色。每章随附的经典文献和研究热点等延伸阅读材料更是本书的亮点之一,可以引导学生拓展思路。本书不仅适合大专院校海洋科学专业师生、海洋领域从业者,凡是想了解海洋、爱好海洋的非专业人员都能从中受惠。
|
內容簡介: |
“海洋与人类社会”是南京大学开设的一门本科生通识课程,本书基于作者12年教学总结而成,力求涵盖海洋科学的重要知识点和理论体系。本书力求提高可读性,既从物理海洋学、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地质学视角刻画海洋自然现象,也阐述后板块时代的海洋演化、全球气候变化、生命体系、数据分析方法论等内容,并论述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关联性,如海洋经济权益、经济发展、环境和生态保护、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每章附有以经典文献和研究热点为内容的延伸阅读材料,成为本书的亮点。本书既可用于海洋科学入门性课程的教学,也可供海洋领域从业者及海洋爱好者参考。
|
關於作者: |
高抒,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教授,从事海洋沉积地质学、海岸地貌学与湿地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1993年获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博士学位(海洋科学)。曾任职于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英国南安普顿海洋中心、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发表学术论文500多篇,著有《海洋沉积动力学研究导引》《走向蓝色海洋》。
|
目錄:
|
第一章 绪论:人类与海洋的渊源 1
第一节 海洋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 1
第二节 人类文明发展加速与全新世海面变化 7
第三节 人类演化的地球历史追踪 14
第四节 人类探索海洋的历程 18
第五节 课程的目标、内容和学习方法建议 27
延伸阅读 《海洋与文明》概览 29
第二章 洋盆形态及其影响因素 37
第一节 海洋沉积物与地壳运动 37
第二节 从大陆漂移说到板块构造理论 45
第三节 内动力过程及其环境效应 55
第四节 洋盆周边环境 62
延伸阅读 太平洋、印度洋和欧亚大陆的交汇地带 69
第三章 海洋水体运动 73
第一节 海水运动的能量来源 73
第二节 海洋潮汐 80
第三节 海洋环流 87
第四节 厄尔尼诺与南方涛动 95
第五节 水面波浪 99
第六节 风暴潮 103
延伸阅读 湾流研究的一段历史 108
第四章 海洋物质转换循环 115
第一节 海洋化学的性质 115
第二节 海水组分恒定率 120
第三节 海水中的主要营养物质 124
第四节 海洋示踪物 132
第五节 海洋污染与环境容量 138
延伸阅读 南极海洋营养物质收支和生态系统演化 142
第五章 海洋生命体系 147
第一节 海洋生物学概述 147
第二节 海洋生物的主要类型 156
第三节 海洋生态系统 163
第四节 生态系统动力学模拟 170
第五节 海水养殖生态系统 175
延伸阅读 青岛海滩上的浒苔究竟从何而来? 180
第六章 海洋起源和演化 186
第一节 科学问题与研究方法 186
第二节 早期地球和原始海洋形成 191
第三节 古生代的海洋 197
第四节 中生代以来的海洋 205
第五节 海洋演化与资源形成 211
延伸阅读 南京石灰岩、玄武岩与海洋演化的联系 214
第七章 海岸带与经济社会发展 226
第一节 海岸带资源禀赋 226
第二节 海港支撑的产业发展 231
第三节 海岸带围垦与土地利用方式 240
第四节 生态系统承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 245
第五节 海岸带管理 251
延伸阅读1 大河三角洲与湾区 256
延伸阅读2 大河三角洲潮控地面高程的重要性 260
第八章 海洋的国际问题 264
第一节 海洋问题的历史背景 264
第二节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271
第三节 全球海洋保护的呼声和行动 278
第四节 海洋保护区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285
延伸阅读 江苏海岸湿地与自然遗产保护 291
第九章 海洋与全球气候变化 298
第一节 气候变化及其研究历史 298
第二节 海洋热能和水汽传输的效应 305
第三节 海洋与大气温室气体 311
第四节 应对气候变化的海洋视角 316
延伸阅读 气候变化的物理机制 322
参考文献 333
索引 354
|
內容試閱:
|
“海洋与人类社会”是南京大学开设的一门本科生通识课程,按授课20~30学时设计。通识课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全面掌握人类知识的能力,在课程设计上是将整个知识体系划分为一系列不同的模块,每个模块包含多门课程并且将所在模块的核心理念贯穿于其中的每一门课程。学生们只要选修每个模块中的一两门课,就能收到举一反三的实效,并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所有模块的学习。
如果将地球科学(含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地理学、海洋科学、大气科学等学科)视为一个模块,则其中的各门课程都有以下共同点:①时间和空间尺度跨度大,且不同尺度上的主控机制是不同的;②地球系统影响因素多、各种现象具有多解性;③野外或现场观测工作具有独特的价值。本课程作为地球科学模块的组成部分,以海洋科学及应用为载体,用各种海洋现象来说明时空尺度、系统特征和现场工作的重要性。
海洋科学本身也构成一个复杂的知识体系。因此,本课程力求涵盖海洋科学的重要知识点和理论体系。在历史的长河中,人们先是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质学的原理移植到海洋探究,形成物理海洋学、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地质学等分支学科,再融合为以地球系统演化、全球气候变化、生命体系演化、数据分析方法论为特征的现代海洋科学。
除海洋科学外,还可从工程、历史、经济、社会的视角来看待海洋,涉及海洋经济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和生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海洋国土和权益、海洋法等问题,只有将海洋科学融合到这些领域中,才能获得解决问题的办法。
由于选修通识课的学生来自多个院系,先前的相关学科基础参差不齐,因此,难以预设一个确定的起点。这一点与专业课有很大不同,但不能将通识课等同于一般性的知识普及课、“营养学分”课,如何达到“海洋与人类社会”的教学目的,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可行的方法之一,是采用“主题式”教学模式,对海洋知识体系在宏观结构上进行规划,选择部分重要论题作为讲授重点,以保持知识结构与分析深度之间的平衡。
关于具体教学过程,首先,需阐明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例如,有关“物理海洋学”的部分包含潮汐、洋流、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波浪、风暴潮等主题,涉及不同的刻画方法,但可以通过能量来源及其传输方式来构成一个相对容易理解的体系。能量来自天体引潮力和太阳辐射,前者导致潮汐,后者导致不同时空尺度的热能传输和海气相互作用。
其次,选择一系列典型案例来强化说明地球科学研究的特点。例如,在叙述人类与海洋的关系时,采用时间尺度迥然不同的两个案例,即全新世海面变化与人类文明演化进程加速的关系,以及人类与海洋更早时期的联系(从哺乳类的祖先追踪到海洋鱼类的历史),前者涉及千年到万年时间尺度,而后者涉及亿年尺度。尽管供分析之用的数据、信息均来自地层记录,但由于时间尺度的差异,因此所关注的问题、数据采集方式、分析方法都有很大不同。
再次,以海洋科学应用为例,说明学科融合的重要性。海洋科学的应用性很广:古海洋学可厘清铁矿等矿产资源的形成演化,海洋生命起源研究与现代医学相关联,陆海相互作用对海岸带经济发展影响巨大,生态系统多样性事关人居环境质量,气候变化引发的灾害加剧需要新的防灾减灾技术,而国际海洋法的完善需要科学的支撑。此外,人类与海洋的未来还涉及价值取向、生活方式转变、社会管理等问题,因而历史和人文学科的融合也很重要。针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本课程选择海岸带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与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作为论述的要点。
最后,考虑到选课学生的特点,本课程没有预设地球科学的知识起点,每一个概念、术语的介绍都力求完备,各章内容的衔接力求循序渐进,并将数学表达减少到最低限度。如今网上查询、课外阅读的便利条件非常有利于学生自学,为了鼓励学生们通过钻研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本课程提供海洋研究领域的基本文献,包括主要的经典文献。此外,每一部分都含有“延伸阅读”文章,目的是帮助学生贴近研究者和他们的工作。本课程的考试方式,重在培养刻画特征、比较异同、分析问题、讨论逻辑关系等方面的能力,同时也要使学生们意识到,科学探究的基本性质之一是问题的答案具有不确定性,因而本课程的许多内容是可以质疑、商榷、讨论的。
时光荏苒,从2011年课程的立项算起,已经过去了12年。在此期间,南京大学教务处对课程建设给予资助;选课的同学们反馈改进意见;南京大学海岸海洋科学系张继才、刘绍文、杨旸、高建华、于谦等先后参与本课程讲授,并提出有益的建议;海洋科研机构的朋友们提供珍贵的现场照片;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包惠芳老师对本教程的出版提供编辑帮助。谨此致谢。
高 抒
南京大学昆山楼
2023年6月30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