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售價:HK$
76.7
《
现代吴语的研究(中华现代学术名著3)
》
售價:HK$
65.0
《
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新版)
》
售價:HK$
77.3
《
德国天才4:断裂与承续
》
售價:HK$
109.8
《
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
售價:HK$
42.6
《
推拿纲目
》
售價:HK$
403.2
《
精致考古--山东大学实验室考古项目论文集(一)
》
售價:HK$
244.2
《
从天下到世界——国际法与晚清中国的主权意识
》
售價:HK$
76.2
|
內容簡介: |
关于什么是优秀的中国画色彩观,如何继承与发扬中国画传统色彩的优势,如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学术界都在为诸如此类问题而努力探究。
马媛媛所著的《中国画色彩基础》一书,是目前为数不多的涉及中国画色彩理论和实践的著作之一,《中国画色彩基础》对一些问题做了有益的探研,对传承中国画色彩、特别是对高等美术院校中国画教学和中国画艺术创作,可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
關於作者: |
马媛媛,出生于中国甘肃,硕士学位,现任教于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多次参加中外美术作品展,并在国内外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出版个人画集多部,作品曾被多家美术馆及艺术机构收藏。作品《梦庄周》于2014年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爱之光》于2017年获得“第六届重庆市美术作品展”二等奖。
|
目錄:
|
第一章 绘画色彩形式美
第一节 色彩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色彩关系
一、色调
二、色彩的对比
三、色彩的协调
第三节 色彩构图
一、色彩的均衡
二、色彩的呼应
三、色彩的主次
四、色彩的层次
五、色彩的面积
第二章 中国画色彩艺术语言原理
第一节 中国画色彩的形式原则
一、意象的原则
二、色彩的节奏美
三、主次的原则
四、比例原则
五、中国画色彩的“和
第二节 中国画色彩的形式特征
一、色彩的纯粹性
二、“重彩”与“水墨
三、“色”“线”相映成辉
四、民间艺术色彩
五、壁画色彩
第三节 中国画色彩的材料及技法特征
一、“水色”“石色”相映成趣
二、中国画色彩具有丰富的独特技巧
第三章 中国画色彩基础训练
第一节 课程概述
一、课程定位
二、课程目标
三、课程体系
四、课程设计、实施
第二节 色彩原理及审美训练(第一阶段)
一、课程特点
二、课程重点和目标
三、课程内容
四、训练方式和作业要求
五、本阶段课程的理解与思考
六、学生优秀作品范例
第三节 西方光色原理的写生训练(第二阶段)
一、课程特点
二、课程重点和目标
三、课程内容
四、训练方式和作业要求
五、本阶段课程的理解与思考
六、学生优秀作品范例
第四节 中国画色彩语言训练(第三阶段)
一、训练课题:壁画色彩临摹
二、训练课题:意象色彩写生训练
三、训练课题:意象色彩表现性训练
第五节 学生优秀创作案例
第六节 经典壁画临摹范本选录
第四章 中外经典色彩作品赏析
第一节 中国古代经典壁画作品赏析
第二节 中国古代经典工笔画作品赏析
第三节 外国经典色彩作品赏析
参考文献
后记
|
內容試閱:
|
《周易·八卦》说:“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豕,离为雉,艮为狗,兑为羊。”又说:“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这表明,中国画源于写实绘形,又演进至具有寓意的形绘。随着时代推移,中国美学的内涵不断地丰富与完善,具有寓意的形绘包含的描形、赋彩所持具的精神意义和哲学价值,被扩大至美学与哲学意义上的宇宙秩序范畴之中。原始时代中国周口店山顶洞人饰品上染的红色,逐渐孕育出洛阳彩陶上的朱、黄、青、白、黑五色。所以,《周礼·考工记》说:“画绘之事,杂五色。”这五种颜色是中国画家描绘宇宙万物,寓意万物之情性的心象色彩。
正是由于我们先人对色彩的理解和使用浸润着哲学的色彩,才使中国画的色彩学与以光学原理派生出的西方色彩科学有着本质的差异。早期的中国画赋彩,开始只是使用单色的矿物、植物颜料,进而使用间色的矿物、植物颜料,后加入自产的铅粉丹黄、外来的藤黄等,中国画色彩体系日趋成熟。明代杨慎说:“色彩有七十二种之多。”这表明明代以前中国绘画的颜色类别和施彩方法就已经相当完备。中国画色彩理论已经赋予了色彩以哲学精神属性和象征属性。所以,我们并不能简单地将南齐谢赫“六法”之一的“随类赋彩”理解为是对自然物象固有颜色的涂抹。关于这一点,我们还可以从中国古建筑、陶瓷、家具、服饰刺绣、漆器、民间艺术的色彩运用中得见。中国画的五色观,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在空间方位上,五色分别代表东、南、西、北、中;在四季节序上,代表春、夏、秋、冬;在人类感觉能力上,代表视觉、语言、思维、听觉、表情;在医学上,代表肝、心、脾、肺、肾五脏;在音乐上,代表角、徵、宫、商、羽五音以及五气、五味、五卦、五星、五神,甚至天干、数目等。”中国人理解的色彩含有一种情感和浪漫,是一种宽泛的包容。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当时绘画“并为重彩,郁而用之”,“近代之画,灿烂而求备”,是对中国画主要特征的描述。
唐末宋初形成的“绘事后素”“知白守黑”等玄素文化理论,伴随着文人士大夫的淡雅兴趣以及怀才不遇、借题发挥,萌发了“墨分五色、以墨代色”观念,中国画表现领域出现了纯粹以用墨的浓淡虚实、用笔用水的轻重为表现的水墨画艺术形式,这样就使墨分五色的玄素文化理论与民族文化艺术审美特征相融通的绘画方式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经元、明、清各代优秀画家借笔墨以抒文化才情所衍生出的色彩表现,与唐宋时期精工富丽、浓艳而重意境的工笔重彩绘画,以及晚清民国时期海派绘画墨彩兼备的写意重彩相呼应而统合,才形成了传统中国画完整的色彩美学。
关于什么是优秀的中国画色彩观,如何继承与发扬中国画传统色彩的优势,如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学术界都在为诸如此类问题而努力探究。马媛媛所著的《中国画色彩基础》一书,是目前为数不多的涉及中国画色彩理论和实践的著作之一,此书对上述问题做了有益的探研,对传承中国画色彩、特别是对高等美术院校中国画教学和中国画艺术创作,可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