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如何打开中国艺术

書城自編碼: 3977539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藝術艺术理论
作者: [美]包华石,蒋人和等 编
國際書號(ISBN): 9787542683083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 2024-04-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221.8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关键改变:如何实现自我蜕变
《 关键改变:如何实现自我蜕变 》

售價:HK$ 77.3
超加工人群:为什么有些食物让人一吃就停不下来
《 超加工人群:为什么有些食物让人一吃就停不下来 》

售價:HK$ 99.7
历史的教训(浓缩《文明的故事》精华,总结历史教训的独特见解)
《 历史的教训(浓缩《文明的故事》精华,总结历史教训的独特见解) 》

售價:HK$ 62.7
不在场证明谜案(超绝CP陷入冤案!日本文坛超新星推理作家——辻堂梦代表作首次引进!)
《 不在场证明谜案(超绝CP陷入冤案!日本文坛超新星推理作家——辻堂梦代表作首次引进!) 》

售價:HK$ 58.2
明式家具三十年经眼录
《 明式家具三十年经眼录 》

售價:HK$ 524.2
敦煌写本文献学(增订本)
《 敦煌写本文献学(增订本) 》

售價:HK$ 221.8
耕读史
《 耕读史 》

售價:HK$ 109.8
地理计算与R语言   [英] 罗宾·洛夫莱斯      [德]雅纳·蒙乔       [波兰] 雅库布·诺沃萨德
《 地理计算与R语言 [英] 罗宾·洛夫莱斯 [德]雅纳·蒙乔 [波兰] 雅库布·诺沃萨德 》

售價:HK$ 121.0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82.9
《人体结构原理与绘画教学》
+

HK$ 129.6
《艺术会让我们更爱这个世界吗》
+

HK$ 213.6
《色彩:颜色如何改变我们的视觉》
+

HK$ 205.9
《发现可爱:原田治作品集(原田治的可爱教科书,完整呈现风靡半个》
+

HK$ 80.2
《喜剧的忧伤——当代国产喜剧电影创作范式研究》
+

HK$ 100.3
《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
編輯推薦:
为你汇聚全球25位中国艺术史大家,一书在手,全方位“打开”中国艺术
北大 复旦 浙大 牛津 斯坦福 普林斯顿等等名校名家,《如何打开中国艺术》重磅汇集25位艺术史领域权威学者,巫鸿×白谦慎×卜寿珊×伊沛霞×杰西卡·罗森……聚成一部“中国艺术史指南”——从宫廷画、人物画、山水画、文人画等古老的绘画传统,到百年前的商业广告,囊括书法、礼器、建筑、园林等多种视觉艺术媒介。

★ 包华石主编,“打开”比较文化视角,刷新关于中国及其历史的古老成见
当全球艺术史讨论遇上中国历史文化,我们的话语有何异同?包华石×谢柏轲×文以诚×艾朗诺×安东篱……《如何打开中国艺术》以比较文化视角,形成一面镜鉴,从带有偏见的术语,到国家官员的选拔、宫廷赞助机制的差异,再到艺术生产的具体表现,最终打破诸般中心主义与本位思想,用“一剂事实的药方”,打破“古老的成见”。

★ 中文版更新设计 全书彩插 更重磅、更耐看、更好看的“打开”方式
《如何打开中国艺术》对英文原版再设计,升级为全彩插图,新增20幅高清文物配图,以雅质纸印刷,采用32开精装打造小开本、近千页“重磅书”,拉近我们与中国艺术的距离。作为理
內容簡介:
当全球艺术史遇上东方历史文化——
更广阔的视角,更多元的方法,更丰富的议题!
从古代的绘画传统,到百年前的商业广告……
囊括考古、收藏、书法、礼器、建筑、园林等领域——
25位全球一线学者共读中国艺术!
《如何打开中国艺术》是“布莱克维尔艺术史指南系列”中国卷,重磅汇集25位艺术史领域全球一线学者,由包华石、蒋人和主编,巫鸿、白谦慎、杨晓能、伊沛霞、杰西卡·罗森、文以诚、卜寿珊……在此书中各以一章篇幅,梳理中国艺术不同面向的基本问题,以及有关研究的最新思考。
活字印刷为何没有满足中国的技术需求?荷兰印刷的黄金时代,与文震亨《长物志》反映的艺术收藏市场是否有所共鸣?欧洲“明暗法”传入后,中国肖像画的形似与神似又如何转变?铜镜的历史衰落与玻璃镜的时尚改易如何发生交叉?
尼采说:“从大洋深处眺望海岸,你也许能第一次看到海岸的全貌;再度靠近海岸时,你就强于那些从未离开过海岸的人,你能更全面地了解海岸……”
關於作者:
伊沛霞(Patricia Buckley Ebrey),华盛顿大学历史学教授,致力于宋代社会文化史研究,涵盖政治史、妇女史等,著有《内闱:宋代妇女的婚姻和生活》(获1995年列文森奖)、《宋徽宗》《剑桥插图中国史》等。
张珠玉,威廉姆斯学院艺术史教授,学术研究和兴趣涵括中国古代艺术收藏、插图及性别研究等。
朴锺弼(J. P. Park),牛津大学艺术史教授,研究范围包括中国古代艺术、印刷,以及东北亚艺术等。
杨晓能,历任斯坦福大学坎特视觉艺术中心亚洲部主任,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艺术、考古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等职,著有《中国考古学的黄金时代》《另一种古史:青铜器纹饰、图形文字与图像铭文的解读》等。
马啸鸿(Shane McCausland),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美术史与考古史系教授,著有《蒙古世纪:元代中国的视觉文化(1271—1368)》等。
经崇仪,普林斯顿大学唐氏东亚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致力于研究中国绘画、书法等。
蒋人和,芝加哥大学艺术史系东亚艺术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中国中古时期艺术与视觉文化研究。
石慢(Peter C. Sturman),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艺术与建筑史系教授,致力于中国山水画等研究。
刘怡玮,普林斯顿大学艺术馆亚洲部主任,研究包括中国历史思想中的建筑空间等领域。
汪悦进,哈佛大学艺术史系教授,研究涉及中国古代墓葬礼仪艺术、青铜器、佛教石窟造像与壁画等,著有《塑造〈法华经〉:中国中古佛教的视觉文化》等。
巫鸿,芝加哥大学艺术史系和东亚语言文化系教授,东亚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及斯马特美术馆顾问策展人,美国国家文理学院终身院士,著有《武梁祠》(获1991年列文森奖)、《礼仪中的美术》《中国古代艺术和建筑中的“纪念碑性”》等。
文以诚(Richard Vinograd),斯坦福大学艺术史教授,主攻明代艺术史,著有《自我的界限:1600—1900年的中国肖像画》等。
艾朗诺(Ronald Egan),斯坦福大学东亚语言及文化研究系教授,著有《美的焦虑:北宋士大夫的审美思想与追求》,译有《钱锺书〈管锥编〉选译》等。
徐澄琪,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教授,研究扬州绘画、书法等,近年并致力于个人书法展。
白谦慎,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1997—2015年任教于波士顿大学艺术史系,著有《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纪中国书法的嬗变》《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关于书法经典问题的思考》等。
郭继生,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艺术史和考古学教授,著有《艺术史与艺术批评的实践》等。
包华石(Martin J. Powers),密歇根大学艺术史系荣衔教授,2022年起任教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专注中国艺术史和比较文化研究,著有《古代中国的艺术与政治表达》(获1993年列文森奖)、《纹样与人物:古典中国的装饰、社会与自我》(获2008年列文森奖)、《西中有东:前工业化时代的中英政治与视觉》等。
杰西卡·罗森(Jessica Rawson),牛津大学教授,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艺术与考古,尤其是商周青铜器与汉代墓葬,著有《祖先与永恒:杰西卡·罗森中国考古艺术文集》《莲与龙:中国纹饰》等。
安东篱(Antonia Finnane),墨尔本大学历史系教授,著有《说扬州:1550—1850年的一座中国城市》(获2006年列文森奖)等。
吴欣,威廉玛丽学院艺术史讲席教授,研究兴趣包括东亚园林史、中国山水文化、世界环境艺术及景观建筑。
白露(Tani E. Barlow),莱斯大学赵廷箴与怀芳亚洲学研究中心教授,主要研究中国女性史等。
姜斐德(Alfreda Murck),中国视觉文化史学者,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著有《宋代诗画中的政治隐情》等。
谢柏轲(Jerome Silbergeld),普林斯顿大学艺术与考古系荣休教授,曾任唐氏东亚艺术研究中心主任,著有《中国画之风格:媒材、技法与形式原理》等。
卜寿珊(Susan Bush),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著有《心画:中国文人画五百年》等。
陈建华,复旦大学特聘讲座教授、古籍所教授,致力于研究明清文学及近现代中国文学与都市文化、视觉文化与电影史等。
目錄
【导言】 历史学的视角 / 包华石

【概述】 中国艺术的 25 个面向 / 蒋人和

【辑一】 生产与分配
宫廷画 / 伊沛霞
古代中国的艺术收藏文化 / 张珠玉
艺术、印刷和早期现代中国的文化话语 / 朴锺弼
艺术与早期中国的考古材料:兼论早期中国没有“墓葬美术” / 杨晓能

【辑二】 再现与现实
人物画:宝镜的碎片 / 马啸鸿
中国肖像画的语言 / 经崇仪
中古时期中国的神像视觉化 / 蒋人和
山水画 / 石慢
中国历史思想中建筑空间的观念 / 刘怡纬
早期中国艺术中的“时间” / 汪悦进

【辑三】 理论与术语
“礼器”的艺术:话语与实践 / 巫鸿
分类、标准和题材 / 文以诚
历史视野中的概念和定性术语 / 艾朗诺
模仿与创新,理论与实践 / 徐澄琪
书法 / 白谦慎
虚实 / 郭继生

【辑四】 物品与人物
艺术地位与社会机制 / 包华石
中国的装饰 / 杰西卡·罗森
折扇与早期现代的镜鉴 / 安东篱
园林艺术 / 吴欣
1840—1940年间“中国”的商业广告艺术 / 白露

【辑五】 文字与图像
中国画中的文字 / 姜斐德
文人画的宋代起源 / 谢柏轲
中国画中的诗作与形象化表达 / 卜寿珊
现代早期中国的通俗文学与视觉文化 / 陈建华

【索引】

【图录】

现代早期中国的通俗文学与视觉文化 / 陈建华

【索引】

【图录】
內容試閱
精彩书摘(一)
《历史学的视角》(选摘)
by 包华石(主编)

唐代诗人王之涣(688—742年)有诗云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人此处所指的并非海拔高度,而是说,更高的知识水平可以使人获得更广阔的视角。对历史学家而言,更广阔的视角能够带来更抽象且理论化的观点,而接触不熟悉的领域能够激发这种转变。尼采(Nietzsche)也曾用同样常见的比喻表达过这种观点——“从大洋深处眺望海岸,你也许能第一次看到海岸的全貌 ;再度靠近海岸时,你就强于那些从未离开过海岸的人,你能更全面地了解海岸。”希望这本关于欧洲以外的艺术理论著作,能够启发人们对艺术史上广泛且基本的问题进行思考。
在西方的中国艺术史研究中,本书各章节的特别之处在于:在从更高的视角重新思考艺术史学科的核心问题之前,每一位作者都会对这样一个问题反复思考——哪些关于中国的基本知识是非专业读者所需要的。本书的诸位作者不仅在其写作的章节主题中,而且在审视整个中国艺术史学时,都采用了更广阔的视角。大部分作者本身并不从事比较研究,仍为那些希望进行比较研究的学者提供了必要的材料和分析。我们希望这本内容丰富的论文集能为艺术史及其相关传统文化领域的中国学者带来启发。为了理解本书在学术史上的意义,长期关注中国现代学术的文化政治,特别是艺术领域,应会大有裨益。
精彩书摘(二)
《中国艺术的 25 个面向》(选摘)
by 蒋人和(主编)

作为历史上文化生产的一部分,艺术一直是“文化资本”(cultural capital)的创造者,“文化资本”区分了社会阶层,并标识出那些控制财富、技术以及其他资产的人。与世界其他地区的情况相同,中国的大部分早期艺术生产服务于世袭贵族。然而,中国的不同寻常之处在于:从公元1世纪开始,私营部门在艺术的生产与分配中就扮演了重要角色。
伊沛霞研究了促进宫廷画创作的因素:制度结构,皇帝的参与,宫廷内外的京城艺术家以及整个社会上艺术家之间的联系。受委托在皇宫中制作的艺术品,不仅包括宫殿中的建筑和家具,还包括确立宫廷文化的礼仪工具和服装、乐器等。在宋代,画院创作了许多质量上乘的画作以供皇室收藏,尚有一些流传至今。宋徽宗在位期间(1100—1126年),画院实行为期三年、共分六科的授课计划以及为毕业生授予官衔的评价系统。有常设的艺术家团队训练学生作画的正统风格和技巧。同时徽宗编纂了著名的《宣和画谱》,其中详细介绍了画家生平,以及归入不同艺术类别之下藏画的标题。这部著作迄今仍然是研究画史的宝贵资源。这一时期,民间鉴赏和收藏的发展进一步加强了宫廷在艺术方面的兴趣和知识,并且影响了宫廷的趣味。其他皇帝也深入涉足了艺术生产、书画实践、诗歌创作。在后来的帝制时期,宫廷画院的这些制度基础以不同形式得以延续或复兴。
虽然宫廷收藏是艺术创作主要的赞助来源,这种情况在早期帝制时代初期便尤其明显,但随着时间推移,许多中国平民建立起私人的艺术收藏,并且支持技艺高超的艺术家的作品。早在4世纪,可靠文献就记录了被公认为大师的艺术家及其为受过教育的普通人收藏或委托的作品。在宋代,艺术市场蓬勃发展,而到了13世纪,受过教育的个人成为了私人艺术收藏的主体。张珠玉从彼此相关的区域、社会和经济动态的角度对收藏进行讨论,尤其提及了江南地区(长江下游南部,包括现在江苏和安徽两省南部以及江西和浙江两省北部)的重要性。艺术收藏是一项社会广泛参与的活动,其中包括渴望获得更突出社会地位的文人、妇女和商人。到了明代,印刷与通俗文学的发展满足了这种兴趣,为初学者提供了有关鉴赏、高雅的生活方式、著名藏品以及艺术家和画作的建议。张珠玉展示了16和17世纪达到鼎盛的艺术市场复杂多样的画面,由于艺术家、商人和藏家通力合作,共同服务于这个广阔的市场,仿制品和复制品大量出现 ,并且在诸多方面发挥作用。它们可以作为研究和模仿的范本,或者作为名家作品的昂贵赝品在大众市场上出售。本书中由徐澄祺写作的章节,即重点研究了与临摹和模仿相关的各种不同的话语和术语。
最早出现于唐代的印刷术,推动了佛典的传播,而从10世纪开始,印刷术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朴锺弼详细介绍了明代印刷术的迅速普及,及其对大众文化和社会的影响。由于更加低廉的成本和社会识字率的提高,作为一种商业活动的印刷术在这一时期获得了迅速发展,并传播到中国的广阔区域。为参加科举考试而学习的众多考生,与不断增多的受教育女性,构成了市场的需求。到晚明时期,除了文学著作,关于文学和视觉艺术的理论与批评著作,小说和戏剧等带有插图的书籍,艺术与收藏画谱以及关于如何作画的指南,也开始广泛流传。在17世纪,出现了许多公式化的指南,是为那些试图通过文化修养的表象来提升文化资本的普通人编写的,以至于经常被知识分子斥为粗俗无味。这一时期还刊行了有关艺术家和诗人原创性的著作,进一步界定了“真实性”这一艺术理想,从而引发了更加深入且对个人艺术表达的内在源泉、创作自发性以及真正艺术鉴赏的探讨。
从早期帝制时代开始,发掘出土的中国古代艺术品即受到文人和藏家的关注,其中包括诸多媒介和各种用途的材料。宋代以降的藏家对于古代青铜器和玉器格外青睐。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人们在墓穴、窖藏、聚落遗址中发现了大量古代物质遗存,世界各地的艺术博物馆和私人藏家获得了这些材料 ,并在艺术史领域对其展开研究。最近几十年,重要的考古挖掘和报告提供了大量关于这些物品的结构及其墓葬原始位置的信息。杨晓能强调,我们需要采用新的方法,将这些物品置于其原始语境(original context)中加以考虑。他从为死者提供的各种组合——诸如食物与礼器、家具、服装与配饰——的角度 ,讨论了新石器时期到汉代一些主要古代墓葬中的发现。这些丰富的出土文物是更大型的包括地上建筑元素和附属陪葬空间的墓地或墓葬群的一部分。通过这些墓葬陈设的物理特征,我们可以了解随葬品的诸多功能,及其与死者社会和政治地位之间的关系。从时下艺术史学者的角度来看,人们可以从多个分析框架对古代器物进行研究:作为古代日常使用的物品,作为来生的准备,作为政治象征以及社会地位的标志,作为精美的个人藏品,以及作为全球文化下为公共教育而汇集和展示的博物馆展品。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