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万有引力书系 纳粹亿万富翁 德国财富家族的黑暗历史
》
售價:HK$
109.8
《
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青海册
》
售價:HK$
76.2
《
三星堆对话古遗址(从三星堆出发,横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对话11处古遗址,探源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
售價:HK$
87.4
《
迷人的化学(迷人的科学丛书)
》
售價:HK$
143.4
《
宋代冠服图志(详尽展示宋代各类冠服 精美插图 考据严谨 细节丰富)
》
售價:HK$
87.4
《
形似神异:什么是中日传统政治文化的结构性差异
》
售價:HK$
55.8
《
养育不好惹的小孩
》
售價:HK$
77.3
《
加加美高浩的手部绘画技法 II
》
售價:HK$
89.4
|
內容簡介: |
艺术反映社会,艺术作品再现当时的社会情景,而艺术史则是对艺术作品和事件的记载。本书通过对《圣朝名画评》和《五代名画补遗》的校勘,并结合时代政治、文化背景和艺术作品,以及之前、同时期、之后的美术史籍,研究刘道醇的艺术思想成因、当时的绘画发展状况和艺术风格转变原因,有助于我们由点及面地进一步了解当时的绘画艺术。
|
關於作者: |
徐声,男,1981年4月出生于南京。2006年6月,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获硕士学位;2011年6月,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博士学位。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副教授,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选拔培养对象,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主要从事美术理论研究。已在《江苏社会科学》《美术》《江苏高教》《艺术百家》《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美术大观》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出版专著《〈圣朝名画评〉暨〈五代名画补遗〉校注》。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一项。
|
目錄:
|
绪 论
第一章 对《圣朝名画评》《五代名画补遗》相关问题的考察
第一节 《圣朝名画评》《五代名画补遗》的写作时间
第二节 《五代名画补遗》陈洵直序带来的疑问
第三节 《圣朝名画评》《五代名画补遗》的撰者与纂者
第四节 刘道醇的籍贯
第五节 《圣朝名画评》《五代名画补遗》撰写者的
活动时间与交往对象
第六节 《圣朝名画评》《五代名画补遗》的书名与序文
第二章 《圣朝名画评》《五代名画补遗》写作时代和文化背景
第一节 文化思潮
第二节 右文政策
第三节 雅俗并举
第四节 五代宋初的皇家赞助与宋人的喜好
第五节 宋代文人与画家的交谊
第六节 宋代绘画的空前繁荣和主流绘画题材的变化
第三章 《圣朝名画评》《五代名画补遗》的时代特色及其在绘画史籍中的位置
第一节 分科讨论
第二节 神、妙、能三品的品评方式
第三节 六朝至北宋时期绘画史籍的发展
第四章 “六要”“六长”研究
第一节 对“六要”的再认识
第二节 对“六长”的再认识
结 语
参考文献
《圣朝名画评》校注
《五代名画补遗》校注
后 记
|
內容試閱:
|
绪论
一、关于《圣朝名画评》和《五代名画补遗》
关注一个时代的绘画艺术,除直接的绘画作品外,优秀的画学著作也值得注意。古代美术史家不但对当时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进行记述,为我们留下可供参考的史料,其所做的考察分析,对绘画风格形成和演变所提出的个人见解,也反映着一个时代的审美趣味。
《圣朝名画评》暨《五代名画补遗》,作者刘道醇,北宋大梁人,活动时间大致是11 世纪初至1063 年。《圣朝名画评》是品评北宋自开国到仁宗朝的知名画家的著作。书分三卷,按画科分六门:一、人物,二、山水林木,三、畜兽,四、花竹翎毛,五、鬼神,六、屋木。每门分神、妙、能三品,每品又各分上中下三等;若有一位画家兼善数科,亦随其技艺高下,在各门中分别品评,以求允当。《圣朝名画评》共收录画家92 人,分别以小传的形式记录画家的籍贯、生平、艺术事件等,传后加以评语,重要的画家单人一评,一般的画家则二三人并为一评,说明列入该品的理由,评价词简意赅,颇中肯要。书前序文一篇,当为全书的发凡。作者认为识画的要诀,在“明六要而审六长”。“六要”:一、气韵兼力,二、格制俱老,三、变异合理,四、彩绘有泽,五、去来自然,六、师长舍短。“六长”:一、粗卤求笔,二、僻涩求才,三、细巧求力,四、狂怪求理,五、无墨求染,六、平画求长。但识定画优劣的关键,在于如何“澄神静虑”,先观气象,后定去就。更根究其“意”“理”;“见短勿诋,反求其长,见工勿誉,反求其拙”,“须于短长工拙之间,执六要,审六长”,反复揣摩研味,而后定其品第高下,是该书撰述的主旨。
宋初监察御史胡峤曾编撰有《广梁朝名画目》一书,这是一部以五代梁为范围的断代绘画史,可惜未能流传下来。陈洵直在《五代名画补遗》序中说胡峤的著作“记述虽备,阙坠尚多”,因此《五代名画补遗》将被其遗漏的画家叙而编之,是对《广梁朝名画目》的补遗工作;而实际上,《五代名画补遗》的内容原本应该是《圣朝名画评》的附录。《五代名画补遗》编写体例与《圣朝名画评》类似,全书共收录画家24 人,分为人物、山水、走兽、花竹翎毛、屋木、塑作、雕木七门,每门中又将画家同样按神、妙、能三品列传。与《圣朝名画评》不同的是,《五代名画补遗》中每位画家传后没有评论。《五代名画补遗》篇幅虽然不长,但却保存了许多有价值的史料,如书中记述了五代北派山水画大家荆浩、关同,契丹优秀的人物画家胡环、李赞华(东丹王)的记载也最早见于此书。同时,该书在塑作门、雕木门中还记有杨惠之、刘九郎、王温及严氏等雕塑艺术家的创作活动,是中国古代美术史籍中非常少见的为雕塑家专门列传的著作。
通过对《圣朝名画评》和《五代名画补遗》的校勘,并结合时代政治、文化背景和艺术作品,以及之前、同时期、之后的美术史籍,研究刘道醇的艺术思想成因、当时的绘画发展状况和艺术风格转变原因,有助于我们由点及面地进一步了解当时的绘画艺术。
…………
三、唐宋文化思想转型期的美术史籍价值
唐末到五代再到宋初是一个短暂但又非常特殊的时期。它不但是中国思想文化转型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绘画发展的转型时期。首先,唐末藩镇割据,中央与地方,皇帝与宦官、地方势力之间都在不断进行斗争,统治阶级对人民群众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榨,引起了多场农民起义。黄巢于880 年攻入长安,唐僖宗逃往四川成都。其后,沙陀族李克用攻入长安,五代十国时期中原战乱不断。
中国的文人在太平时多言“文以载道”,失意时往往“自得其乐”,情绪消沉,喜好隐逸、佛道和山水题材的作品。因此,在唐末到五代纷乱的大背景下,山水画和花鸟画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五代是全景山水画的高峰,唐末到五代再到宋初,在这不长的时间内出现了多位“照耀千古”“百代标程”的画家,这在中国画史上是罕见的。除了山水,爱好田园生活的士人开始将目光投向花鸟,如随唐僖宗逃往四川的滕昌佑以及江南的徐熙等人。因此,继花鸟画在唐代独立成科之后,出现了“徐黄体异”,二者同样是影响至今的两种主要风格;尽管宋代宗教画、人物画在白描风格上取得了一定成就,却并不占主流的地位。
此外,中国绘画中心经历了由关中、中原地区到西蜀和南唐再到开封地区的转变,这样一个转变也促成了画科的兴衰和整体绘画风格的变化。
最为明显的是这一时期整体绘画风格的转型,由“汉唐雄风”式的扩张走向了内敛。这样一个事实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成因?唐末到宋初有着怎样的一幅社会文化图景?西蜀、南唐和宋初皇家爱好及社会思想文化的转变究竟怎样影响着绘画的发展?艺术反映社会,艺术作品再现当时的社会情景,而艺术史则是对艺术作品和事件的记载。本书选择记述唐末至宋初时期画家的《圣朝名画评》和《五代名画补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史料、作品、社会文化背景的相互参照,关注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
艺术史研究的第一步要解读的是“是什么”的问题,即是理解作品描绘的内容;第二步要解读的是“为什么”的问题,即通过图像形态所呈现的特征与变化来探讨图像生成的情景原因,并通过图像去验证历史。研究绘画史,就是要让往昔恢复生命。然而仅仅通过单一系列的绘画作品,很难对一个时代的绘画有系统的理解,这就需要将实物作品、考古发现与古代美术史家的专著结合起来。
在中国绘画史的研究中,研究者曾给予文献高度重视。然而文献资料并非一定出于事件见证人之手。对文献的把握,一是要注意流传中的疏漏之处,结合不同版本进行校勘;二是要给予实物资料足够的重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