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出关——杨贤博散文集

書城自編碼: 3015564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文集
作者: 杨贤博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61392744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06-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300/228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56.6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活下去才是硬道理:华为的36条生存法则
《 活下去才是硬道理:华为的36条生存法则 》

售價:HK$ 93.6
森林:保护6万种树木的家
《 森林:保护6万种树木的家 》

售價:HK$ 86.4
数字经济:“数字中国”顶层规划与实践路径
《 数字经济:“数字中国”顶层规划与实践路径 》

售價:HK$ 82.8
算者生存:商业分析的方法与实践
《 算者生存:商业分析的方法与实践 》

售價:HK$ 95.8
共享现实: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人类
《 共享现实: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人类 》

售價:HK$ 153.6
女佣异闻:乙一出道25周年纪念短篇集
《 女佣异闻:乙一出道25周年纪念短篇集 》

售價:HK$ 59.9
生活观察图鉴 中国常见鸟类观察图鉴
《 生活观察图鉴 中国常见鸟类观察图鉴 》

售價:HK$ 179.8
父亲身份:探寻血缘之谜
《 父亲身份:探寻血缘之谜 》

售價:HK$ 105.6

 

編輯推薦:
作为一个游走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穿梭在热闹与寂寥之间的思索者,杨贤博的经历是特别的。这特别的经历让他迷茫、让他纠结、让他不得不拿起他所挚爱的笔,将他的所思、所想、所感、所苦,透过文字宣泄出来,于是,我们看到了小镇牧护关是如何的热闹起来,而又如何的萧条下去,与此同时,我们也就看到了城市化进程历史背景下的中国。
內容簡介:
作家长期行走在城市与乡村之间,关注社会底层生活,关注农村历史进程,对越来越臃肿的城市、越来越空旷萧条的农村,从日常熟悉的生活和人群切入,通过细腻舒畅、犀利透彻而朴实无华的文字叙事,字里行间渗透出一份对农村、对故乡的真挚情感以及对于在社会变革中底层人物命运的思考。文风朴实沉厚,笔锋细腻流畅。
關於作者:
杨贤博,71年生于商州牧护关。中国电力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文化厅文学艺术创作人才,商洛市作协理事。工作于国家电网门下,自由撰稿人,作品散见省内外诸多报刊、杂志。出版有散文小说集《古道诗情》、散文随笔集《向上流动》。
目錄
奔流的河 001
故乡的火炕 007
老屋 014
八里村 018
残雪 022
大象无形 025
45岁说 030
东乡 035
端午午话 041
坟事 045
父亲 048
供销社 050
沟里沟外 054
关中大书房小记 058
登山怀乡 061



槐之花 064
姐 067
今天的雨 070
来不及感叹 073
蓝关雪 078
粮站 081
离别 085
楼下 088
麦香 091
落叶划过屋檐 095
南沟 122
年味 127
母亲树 142
三娃 146
秋红 150



秋声 154
三干会 158
山的这边 164
深夜独白 169
随想 172
眺望 175
潼关的笛声 182
文人趣事 186
无法忘却的记忆 189
夕阳下的土地 195
乡村散记 198
香铺(上) 213
香铺(下) 218
向上流动 224
小院 229



远山眉趣事 232
欣赏朱双建 235
夜雨 239
行走 243
叶落下 246
夜市 249
一个人的武关 252
有妈真好 255
雨中行吟 258
猪场 267
走山阳 272
之夜 276
蛙 280

后 记 284
內容試閱
序言

■方英文

青年作家杨贤博是条文武兼于一身的高大汉子。肤色收藏了很多阳光,因为吃的是电力饭;同时雨雪无阻,经常上坡、翻岭、爬电杆抢修线路。业余热爱写作与喝酒。每有好文诞生,便设饭局。几杯下肚,大眼睛就笑成了两曲缝儿,嘴角隐隐显出两个小酒窝儿,颇得女文友们喜悦。如此一个单纯的男子,却经常陷入一种烦恼彷徨。这是自找的,因为你选择了爱写作,等于选择了与一个女妖谈一场没有尽头的恋爱,时悲时喜、欲罢不能哦!
他的苦恼和迷茫还在于,他的成长期正与中国城市化大潮流同步滚动,是亿万人的苦恼迷茫案例之一,天然地带有某种标本意义特别是,如果你通读了杨贤博这本散文集《出关》的话,便不难得出如此印象了。他在乡里,满眼的土地荒芜,红瓦白房次第建起,却无人居住。老人死气沉沉,少数的孩子如野羊游狗,欢乐清贫的童年乡村再也不见了踪影,怎不让他感伤呢!可是一进省城里的商品住宅楼,虚荣心顿时满足了。只是没要十分钟,上街人海里一转悠,再次两眼茫然:这么大的城市这么多的人,与我有什么关系呢?我的家园、我的心灵该托付于何处呢!
这种浮萍态与焦虑状,在杨贤博身上表现得很强烈。可以说他的每一篇文章,目的都是要寻找地方栽植他的浮萍、释放他的焦虑。亿万人不也如此吗?只是他们不写文章,他们只能动用他们各自能够动用的方式方法宣泄出去。杨贤博笔下的土地、山林、河流,人物、牲畜、烟火,一缕缕怀念,一声声叹息,虽然写出来不久,无奈又会再次合围身心。他就是这么一种存在现状:城里人看他是乡下人,一会儿挖洋芋一会儿烧苞谷;乡下人觉得他在城里有车有房有儿有女,不时与文朋诗友下馆子谝闲传,羡慕他的神仙日子。但这实在是忽略了一个基本规律:幸福总在别人身上,却不解冷暖自知呢。
杨贤博的家乡很有意思,名叫牧护关,书名《出关》因此而得。秦岭北坡陕西境内,号称七十二峪,其中一条峪叫蓝峪。进蓝峪将爬顶时,只见两条小河,冲积了两道小川坝。于是出现一个小镇,辐射勾连了周围散落的人家。水流黄河、海拔千米,竟然生长竹子、鸭鹅相戏,算是一奇;第二奇是这地方本该属于西安市蓝田县管辖的,却硬是划归丹江流域的商洛,似乎一个孩子被人抱养了去。商洛那厢又是什么感觉?唉,咱有一个娃娃,在人家地盘作人质呐。杨贤博的写作弥漫着一团团左右为难的气息,可能与其地理尴尬别样有关吧。
杨贤博为人真挚、行文真情,这是他的最可贵处。其读书量可能不是太大,阅读也有些单一,这使他的写作受到一定限制。年纪轻轻的,却喜好连篇的短句式,读起来像是背石头上坡,不断喘气呢。好在因为他总是动于情而落于纸,我还是常被感动了。乡下到了腊月,便要垒大灶、支巨锅、吊烧酒。热酒顺着竹管槽流出来,围观者必定每人一碗品咂复夸赞的。此时一片枯叶,或是冷风卷来几节草絮落入酒碗,没有关系啦,勿须拈去、照饮不误,无碍村酿之美依然醇口啊。
2017年3月14日采南台



后记

由于工作原因,我留在了故乡的这片土地上。我的媳妇外出打工,女儿、儿子在外上学。我只有在单位与家庭中来回奔走,不断地在州城和省城间颠簸。我不断地关注着家乡的变化,目睹着乡亲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前些年,人们在外挣到第一桶金后,都先回老家盖了房子,盖房子也不仅是为了居住,而是一种虚荣与攀比,更是为展现在外混得很好,以体现自己的能力。几年间,房屋越来越多,大片大片的土地在不断消失。以前淳朴自然的村容村貌,荡然无存。以前的村子,一个院落一条出路,而现在几乎是每家每户一条出路。大块的土地被分割,被用于其他用途。人都在算着自己家的小账,种地不划算了。以前赖以生存的土地,现在几乎都已荒芜。村子变得空旷、衰败而颓废。
社会在变革。每一条沟每一个村落都几乎已经看不到大面积的土地,却在不断地竖起一栋又一栋的小洋楼,没有整体的整齐规划,随处而盖。造成村貌混乱的原因,是土地划分承包到户。乱修乱建在村子里非常突出,加之土管部门以罚代管,群众盖房几乎不申请、不填表、不需要逐级上报审批,也是经济活跃后意识的转变反正在自己地里盖,大不了处罚几个钱。也好像省去了许多麻烦。
中国的发展,是城市化的发展。村庄里的人越来越少,60、70后这一代农村的主力军,基本上都进城务工。子女基本成人,上了大学的毕业后,大多是在城市找份工作,不再回农村;大部分没有完成学业的,也蜗居于城市的角角落落打工或做生意;部分人有钱了,在省城或县城买了房子,不断扩大着生意门路;镇子上机关单位的公务员、职工或者学校老师,进城买了房子。村子里有钱人越来越多,所有人都有一个非常好听的职业上班。城市变得臃肿,乡村变得萧条。留守在村庄里的多是老人。老人也在逐年减少,上锁的大门越来越多。留守的孩子,一天天大了,也逐步走出去了。
村庄里没有了学生,希望小学也锁了大门,几所学校合并成一个;自然村人少了,几个村合并一个行政村。村子里的女孩出去了,就不再回来,村子里的男娃剩下的就相对的多了,只有走出去能改变命运。
人们习惯了城市里打拼的生活,眼界也宽阔了。挣了钱的,开始在城市买房子,觉得自己也是城里人了,不少父母为了孩子的婚事,对方提条件要在城里有一套房子,也就火了楼盘生意。就这样,村庄越来越淡出人们的视线。村子里旧房子腐朽倒塌,新建房子成为摆设,铁将军把门,门前长满野草。
村子里红白喜事,相邻匆忙回来帮个忙或送个礼,热闹两三天,就没有了人影。很多人早上回来送人情吃席,下午又返回城市,甚至连自己的屋子进都不进。礼金越送越大,亲情越来越淡薄。村子里老人去世,再感受不到失去亲人的悲痛,只剩热闹地承办。
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走出家乡,到城市挣钱,改变生存环境,是没有错的。然而,当人们越来越有钱,不缺吃穿,有房有车的时候,却不知道怎么活了?老家的房子成了摆设,宁愿在城里吃苦受罪,也不愿意回到故乡。甚至感叹农村待着没意思!那么,农村的走向会是什么样子,没有人能够正确的回答这个问题。
社会的迅猛发展,时代到了今天,一切以经济利益为中心的当下社会,膨胀的欲望与极度的贪婪,人性几乎失去了本真与淳朴,乡村失去了原生态的美好,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庄园,在仅仅十多年时间变得面目全非。人在不断地流失,村庄越来越寂寥空旷。我问过很多人,下一步干什么?没有人能明白的回答,多数人说,走一步看一步,也有不少人回答,等娃大了再说、等老人过世了再说。对未来几乎是混沌而茫然的,挣钱成了一切发展的动力,它代替了人的精神追求,也放弃了传承的优秀品德。人,似乎变得叛逆故乡,故乡成为心中的一个痛,无奈而又矛盾
我走过不少村庄,了解人们对于家乡的眷恋,是因为记忆,是因为父母赖以生存过,是因为生养的家园那份情感。并不是每一个人的家乡都值得留恋,都赖以生存。我的家乡,有两个村子,在最沟顶的山沟里,生活条件极为不便,整村子的人,都外迁到关中。我时常地穿行在城市与乡村之间,观望着拥挤的城市里的繁华,感慨着农村怎么变得如此的萧条?思量着,人都在忙碌着什么?为什么寄居他乡?三十年后的乡村是什么样儿?我们不能否认在外边更容易挣钱,如果待在农村,家家户户不会有钱把房子建设得如此漂亮。然而,漂亮却是一个空壳,人在不断地从农村消失。长安路上有我匆忙的脚印,故乡土地上有我孤寂的身影。我眺望着繁华的都市彷徨,守望着清冷的家乡迷茫。
2015年夏,牧护关乡因为人口下降,按照政府机构改革实施方案,与相邻的黑龙口镇合并,撤去了牧护关乡。但由于牧护关地理位置的重要以及历史文化底蕴厚重,而把整个黑龙口改名字叫牧护关镇,原来的政府办公地点迁移到十多公里外的黑龙口,原有的乡属单位,也随着撤乡并村的改革,逐步的合并而消失。原有的12个行政村被合并成5个,牧护关再一次被边缘化。
一切成为历史。真是世界越来越小,感叹生活在信息迅猛发展的社会,在不依靠报刊、电视了解更多信息的时代,几乎一切发生都在身边,网络科技在不断改变着生活。
牧护关,这个秦岭之巅的古镇,虽然现在已经失去了原有的面目,但历史上从商周、秦朝到唐朝、明朝到清末,都属于从长安城通往荆楚的重要古道。背井离乡的百姓、腰缠万贯的商贾、落魂失意的文人踌躇志满的官吏南来北往,在蓝关古道、商於古道上留下太多鲜为人知的遗事,也留下相当一部分千古诗篇。它在历史上曾被称为尧关蓝关,属于四关之一的武关的重要要塞。今天的蓝关古道,泛指从蓝田水陆庵、悟真寺到佛爷腰、一直向上至莲花山,到蓝桥河,湘子洞、玉山、王顺山,再到新店子、白沟、商州界、牧护关古镇24公里的峡谷,被称为蓝峪。
《出关》选集了近年来的部分散文。出关一词有它的历史典故,历史上有老子青牛出关;古长安把出潼关作为一生事业辉煌的人,出潼关才意味着干大事的人,成功的人;现在的出关多指出境,去国外。我的《出关》,来源于故乡牧护关的发生、我的发生、这一代人的发生。时光无法挽留,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将成为历史。我们每走一步,都是在记录着消失的记忆,岁月的流逝,生命的无常。每个春天,叶芽儿永远是新生命的象征,而落叶却是一份凄美,在风雨中,在阳光下,划过屋檐的那份自然,那份无暇,那份无奈,那份留恋,那份光明,生命是一个美好的过程。学会珍惜,珍惜生命中的拥有。春去秋来,四季变化,房前屋后的树,一开土地,一座房子,和你生命中牵连的熟悉的面孔,都是宇宙万物的生灵,在不老的光阴中,勾勒着生命的闪光,谱写着生命的状态,日出日落,年复一年,印证着人类的生生不息
梦在远方,路在脚下每一个人都在实现着属于自己的梦想。或挣扎或迷茫,或喜悦或艰辛。写作是我多年的爱好,手中的笔几乎没有离开过这片土地,我关注着家乡的变迁,记录着它的兴衰。这块面积仅80.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两千余户近万人的乡村,在陕西地图上是一个点,在中国地图上几乎找不到它的存在,但它确实存在着。近三十年的发展与变迁,几乎代表着中国农村的变革。一个村庄,就是一个国家,该发生的不该发生的,都在发生。站在秦岭看商洛,身在商洛看中国。从牧护关的历史演变,能看到中国农村的历史进程,它是中国农村现状的一个缩影。
世界很大,但几乎大同小异。而我要写的,也许已经不是地域上的牧护关。这片土地上所有的发生,几乎包括了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农民生活、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经济利益下的冲突等一切问题。在信息快速发展的网络时代,个人的经历,代表着众多农村60、70后这代人的命运、肩负着的社会责任与压力、经受着的生活的艰辛与彷徨、经历着的变革的困惑与拼搏,也同时享受着美好生活的优越感。我期待着人们能回到故乡,回到属于自己的土地上,然而,人们还能回去吗?身体回去了,灵魂会回来吗?借用白岩松的一句话痛并快乐着!
我是一个学识浅薄的人,写作纯粹属于摸着石头过河。在文章中,不大理会技巧,不讲究摆设,好像说话一样,把话说好,说出了属于自己的话,形成了自己的语言。耳闻目睹,记录下生活中的发生。也许,我更应该以其他形式,把家乡的变迁完美地展现给读者,这是很多人寄予我的希望,也是我内心深处的奢望与坚持。
 诚恳感谢多年来支持、关爱我的诸多老师、朋友、领导以及我的家人,是他们成就了这本书的出版。特别鸣谢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刘东风社长的鼎力支持,感谢责任编辑舒敏女士的辛勤工作,感谢贾平凹先生、孔明先生、鱼在洋先生的热情推荐,感谢方英文先生为本书作序。能力决定了作品的厚度,我会以良好的心态接受读者的批评与指正。
生命是美好的!珍惜生命的存在,流逝的岁月中,该发生的、不该发生,都在继续
2017年2月14日于牧护关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