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小品雅集:闲情偶寄(上下册)

書城自編碼: 3653543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古籍古籍整理
作者: [清]李渔
國際書號(ISBN): 9787553812328
出版社: 岳麓书社
出版日期: 2021-08-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106.3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零基础制作栩栩如生的立体纸艺花
《 零基础制作栩栩如生的立体纸艺花 》

售價:HK$ 58.8
第三帝国图文史(修订版):纳粹德国浮沉实录(彩色精装典藏版)
《 第三帝国图文史(修订版):纳粹德国浮沉实录(彩色精装典藏版) 》

售價:HK$ 201.6
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历史秘辛与未来挑战
《 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历史秘辛与未来挑战 》

售價:HK$ 82.8
中国社会经济史
《 中国社会经济史 》

售價:HK$ 106.8
犯罪心理X档案:法医精神科医生真实办案手记(第一季)法医精神科医师心理解剖手记
《 犯罪心理X档案:法医精神科医生真实办案手记(第一季)法医精神科医师心理解剖手记 》

售價:HK$ 57.6
台湾农业产业发展研究
《 台湾农业产业发展研究 》

售價:HK$ 117.6
流风回雪:六朝名士的庙堂与山林(论衡系列)
《 流风回雪:六朝名士的庙堂与山林(论衡系列) 》

售價:HK$ 81.6
妈妈,我想为自己而活
《 妈妈,我想为自己而活 》

售價:HK$ 69.6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72.8
《 八宫取用卷译注(珍本水书校释丛书) 》
+

HK$ 168.8
《 江标日记(全2册)(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 第六辑) 》
+

HK$ 162.0
《 汇选那菴全集(精装1册) 》
+

HK$ 139.2
《 江标集 》
+

HK$ 237.6
《 宋代笔记录考(平装·繁体横排·全3册) 》
+

HK$ 363.5
《 文白对照读通鉴论 套装全4册 全本全译 》
編輯推薦:
兼具实用性与趣味性的生活艺术指南!玩转生活的方方面面。全书机趣新颖,言词浅明隽永,堪称中国古代生活美学之典范。
2.全文精心翻译,注释详尽,生僻字注音、释义,无需古文基础,全书阅读无障碍。
3.32开精装,轻便易携带,装帧时尚活泼。
內容簡介:
《闲情偶寄》是明末清初戏剧家、文学家李渔的代表作,既收录其一生戏曲理论的精华,又集中体现他在居室、器玩、种植、饮馔、颐养等方面的生活感悟。全书机趣新颖,言词浅明隽永,堪称中国古代生活美学之典范。《闲情偶寄》能想凡人所不屑之生活小事,发凡人欲说而说不出的议论。从词曲创作、戏剧演习、声容装扮到器物古玩、建筑、种植、饮食与养生等文艺生活的方方面面,字字句句皆是李渔毕生心血的总结。
關於作者:
李渔,字笠鸿,号笠翁,浙江金华人。明末清初著名戏剧家、文学家。自组家庭戏班至各地演出,积累了丰富的戏曲创作与演出经验,提出了较完善的戏剧理论体系,被誉为”中国戏剧理论始祖”。著述丰富,流传于世的作品包括:戏曲《笠翁十种曲》,小说《肉蒲团》《连城璧》《十二楼》《合锦回文传》,文集《笠翁一家言》等。

古亮,中国社会科学院古典文献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明清小说、散文。
目錄
上册

译文/原文
卷一词曲部上
结构
戒讽刺
立主脑
脱窠臼
密针线
减头绪
戒荒唐
审虚实
词采第二
贵显浅
重机趣
戒浮泛
忌填塞
音律第三
恪守词韵
凛遵曲谱
鱼模当分
廉监宜避
拗句难好
合韵易重
慎用上声
少填入韵
别解务头
词曲部下
宾白第四
声务铿锵
语求肖似
词别繁减
字分南北
文贵洁净
意取尖新
少用方言
时防漏孔
科诨第五
戒淫亵
忌俗恶
重关系
贵自然
格局第六
家门
冲场
出脚色
小收煞
大收煞
填词余论
卷二演习部
选剧
别古今
剂冷热
变调第二
缩长为短
变旧成新
附《琵琶记·寻夫》改本
《明珠记·煎茶》改本
授曲第三
解明曲意
调熟字音
字忌模糊
曲严分合
锣鼓忌杂
吹合宜低
教白第四
高低抑扬
缓急顿挫
脱套第五
衣冠恶习
声音恶习
语言恶习
科诨恶习
卷三声容部
选姿
肌肤
眉眼
手足
态度
修容第二
盥栉
熏陶
点染
治服第三
首饰
衣衫
鞋袜
附妇人鞋袜辨
习技第四
文艺
丝竹
歌舞

下册
译文/原文
卷四居室部
房舍
向背
途径
高下
出檐深浅
置顶格
甃地
洒扫
藏垢纳污
窗栏第二
制体宜坚
纵横格
欹斜格(系栏)
屈曲体(系栏)
取景在借
湖舫式
便面窗外推板装花式
便面窗花卉式便面窗虫鸟式
山水图窗
尺幅窗图式
梅窗
墙壁第三
界墙
女墙
厅壁
书房壁
联匾第四
蕉叶联
此君联
碑文额
手卷额
册页匾
虚白匾
石光匾
秋叶匾
山石第五
大山
小山
石壁
石洞
零星小石
器玩部
制度
几案
椅杌
暖椅式
床帐
橱柜
箱笼箧笥
骨董
炉瓶
屏轴
茶具
酒具
碗碟
灯烛
笺简
位置第二
忌排偶
贵活变
卷五饮馔部
蔬食




瓜茄瓠芋山药
葱蒜韭
萝卜
芥辣汁
谷食第二
饭粥

糕饼


肉食第三


牛犬



野禽野兽




零星水族
不载果食茶酒说
种植部
木本
牡丹







海棠
玉兰
辛夷
山茶
紫薇
绣球
紫荆
栀子
杜鹃樱桃
石榴
木槿

合欢
木芙蓉
夹竹桃
瑞香
茉莉

藤本第二
蔷薇
木香
酴醿
月月红
姊妹花
玫瑰
素馨
凌霄
真珠兰
草本第三
芍药


水仙
芙蕖
罂粟


鸡冠
玉簪
凤仙
金钱
蝴蝶花


众卉第四
芭蕉
翠云
虞美人
书带草
老少年
天竹
虎刺


竹木第五

松柏
梧桐
槐榆

黄杨
棕榈
枫桕
冬青
卷六颐养部
行乐
贵人行乐之法
富人行乐之法
贫贱行乐之法
家庭行乐之法
道途行乐之法
春季行乐之法
夏季行乐之法
秋季行乐之法
冬季行乐之法
随时即景就事行乐之法






沐浴
听琴观棋
看花听鸟
蓄养禽鱼
浇灌竹木
止忧第二
止眼前可备之忧
止身外不测之忧
调饮啜第三
爱食者多食
怕食者少食
太饥勿饱
太饱勿饥
怒时哀时勿食
倦时闷时勿食
节欲第四
节快乐过情之欲
节忧患伤情之欲
节饥饱方殷之欲
节劳苦初停之欲
节新婚乍御之欲
节隆冬盛暑之欲
却病第五
病未至而防之
病将至而止之
病已至而退之
疗病第六
本性酷好之药
其人急需之药
一心钟爱之药
一生未见之药
平时契慕之药
素常乐为之药
生平痛恶之药
內容試閱
李渔(1611—1680),字谪凡,一字笠鸿,号笠翁。浙江兰溪(今属浙江省金华市)人,生于江苏雉皋(今江苏省如皋市)一个富裕的药商家庭。李渔早年曾多次参加乡试,但均告落第。明清易代,父亲病故,家道中落,李渔便不再应举,开始了卖文糊口的生活,清军入关后曾一度躲入山中避乱。顺治八年(1651),李渔举家迁往杭州。此后十年间,李渔创作了大量颇受欢迎的戏曲和小说,并组织了自己的戏班,其演出活动在社会上影响很大。李渔也因此结识了许多社会名流,得到了他们丰厚的资助。顺治十七年(1660),李渔迁居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在那里修建了别业芥子园,并经营书铺,刊印了大量戏曲、小说以及《芥子园画谱》。李渔晚年又举家迁回杭州,此时,他的经济状况已大不如昔,常常需要靠求助友人来维持生计,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他去世。李渔的生平事迹在《清史稿》中没有记载,目前可以参考的资料主要有钱谦益《牧斋外集》卷二五《李笠翁传奇序》,李桓《国朝耆献类征》卷四二六,王庭诏《李渔传》和敦睦堂《龙门李氏宗谱·佳九公才子传》。李渔一生著述颇丰,主要有剧作《奈何天》《比目鱼》《蜃中楼》《怜香伴》《风筝误》《慎鸾交》《凰求凤》《巧团圆》《玉搔头》《意中缘》(合称《笠翁十种曲》);小说《无声戏》《十二楼》;诗文集《笠翁一家言》。而李渔自己为得意的著作,就是这部《闲情偶寄》。
《闲情偶寄》的撰写大约始于康熙六年(1667),历时数载,方告完成。《续修四库全书》将其归入子部杂家类,按照《汉书·艺文志》的说法,“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兼儒、墨,合名、法,知国体之有此,见王治之无不贯,此其所长也。及荡者为之,则漫羡而无所归心”。然而,《闲情偶寄》一书的性质和特点显然不能简单据此界定。因为只要稍作翻检,就会发现全书除凡例中所标榜的“点缀太平”“归正风俗”等条目与所谓的“国体”和“王治”稍有关联之外,其主要内容都是李渔个人事业和生活中的种种心得和经验。既然如此,那么就《闲情偶寄》而言,这个杂家的“杂”究竟应当怎样理解呢?我们认为,这里的“杂”主要有以下五层含义。
一是涵盖内容杂。《闲情偶寄》分为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八部,内容涉及戏曲创作、舞台表演、化妆服饰、饮食起居、日常娱乐、园林营建、花卉栽培、养生保健等等。大到对中国古典戏曲创作和表演的理论探索,小到扫地糊墙这样的生活点滴,甚至还谈及如厕便溺这样不登大雅之堂的事情。从这个意义上讲,一方面,《闲情偶寄》可以看作是李渔个人事业和生活的经验总结,它融汇了李渔对创作剧本,组织演出,以及日常生活方面诸多事务的独到见解;另一方面,《闲情偶寄》虽不以记叙为主,但也从侧面描绘了明末清初部分远离科场,依靠自己的文化素养和经营才能自力更生,亦士亦商的“市井文人”的生活场景。
二是思想感情杂。如前所述,李渔的一生并不平静。一方面,他所创作和刊印的戏曲和小说以及他组织经营的演出活动曾得到达官显贵的青睐,他也因此获得了可观的收入;另一方面,他也曾经历过科场失意、改朝换代、家境衰落等许多重大的人生变故。《闲情偶寄》的文字,多多少少渗透着他对这些生活经历的种种感悟和思考。大体而言,李渔对生活的态度是乐观的,无论是编写剧本,组织演出,还是种花栽树,穿衣吃饭,他都能够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去探索其中的奥秘,并且为一些在他人看来或许微不足道的发现和发明而感到欣喜和满足。即使在穷困潦倒,身陷窘境之时,李渔也不忘苦中作乐:在囊中羞涩之时,他“质簪珥”来购买自己钟爱的水仙(《种植部·草本·水仙》);在疫疠缠身之时,他抛开医嘱,以自己所嗜的杨梅来治病(《颐养部·疗病·本性酷好之药》);一旦在艰辛的生活中觅得片刻的美妙,他便会发出“我辈何人,遽有此乐,得无折尽平生之福乎?”(《器玩部·制度·床帐》)的感叹。这些言行一方面表明李渔是一个“乐天派”,另一方面也流露出些许自我解嘲,自我安慰的意味。由此可见,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寄托的思想感情是较为复杂的,我们可以由此窥见这位一生几起几落,遍尝冷暖的江湖士子独特的心路历程。
三是审美旨趣杂。由于早年参加过科举考试,李渔的审美旨趣必然会受到经史类典籍的影响;由于长期从事戏曲和小说的创作和刊刻工作,李渔的审美旨趣自然会具有通俗化、草根化的倾向;再加上李渔的交游极为广泛,上至官宦贵胄,下至商贾工匠,可谓三教九流,无所不包,种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李渔的审美旨趣呈现出驳杂的特点。在戏曲创作上,他既强调“贵浅显”“贵自然”,又强调“戒荒唐”“忌恶俗”;在服饰设计上,他既崇尚古朴,又不反对创新;在居室布置上,他既追求典雅美观,又强调简单实用。总体而言,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表现出的审美旨趣是健康向上的,然而受传统女性观的限制,李渔在一些涉及女性姿态和容貌的篇目中,也难免流露出低级俗套的欣赏趣味,其刻画之词往往贻人口实。
四是语言运用杂。正是由于李渔的审美旨趣较为驳杂,《闲情偶寄》的语言运用也带有杂的特点。《闲情偶寄》的语言以文言为主体,但又与先秦时期典型的叙事类和说理类散文有着很大的不同。李渔驾驭语言的功力很强,他能够将娴熟的文言写作技法与自己巧妙的构思、丰富的情感结合起来,敷衍成一篇篇活泼生动、富有灵气的文字。写自己喜欢吃蟹,他便发出“蟹乎!蟹乎!汝于吾之一生,殆相终始者乎!……蟹乎!蟹乎!吾终有愧于汝矣”(《饮馔部·肉食·蟹》)的感叹,将生动的比喻和真挚的情感巧妙地融入文言句法之中,读来全无严肃板滞之感。另一方面,李渔也会在行文中不时地引用《诗经》《礼记》《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中的语句,以此为自己立论提供支持。在很多情况下,李渔讨论的都是吃饭穿衣一类的琐事,以这些严肃正经的语句来佐证,初读难免给人以装腔作势之感,然而细细品味,就会发现这是李渔刻意使用的一种寓谐于庄的表现手法。李渔匠心独运,将不同风格的语言予以有机的结合运用,大大增强了《闲情偶寄》的可读性。
五是表达方式杂。《闲情偶寄》的表达方式以议论说理为主。除此之外,李渔还将自己改编的剧本作为实例附入书中(《演习部》),为文字增配图示(《居室部》),将大量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件作为例证,这些做法既可以将自己的意图清楚准确地传达给读者,也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总而言之,从以上五个方面来讲,我们很难在《闲情偶寄》中找到一条一贯到底的主要线索。唯独可以确定的一点是,书中所谈的方方面面,都是李渔个人在创作活动、经营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得出的真知灼见,可谓别具一格,自出机杼。《四库全书总目》认为:“子之为名,本以称人,因以称其所著。必为一家之言,乃当此目。”既然当得起“一家之言”这样的评价,那么,《闲情偶寄》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地位自然是不容忽视的。
《闲情偶寄》在清代有两个刻本:一是康熙十年(1671)的翼圣堂刻本,题曰“笠翁秘书种”,十六卷;一是雍正八年(1730)的芥子园刻《笠翁一家言全集》本,题曰“笠翁偶集”,这个本子将原来的十六卷合并为六卷。两个版本目前皆在国家图书馆藏有善本。本次译注以翼圣堂刻本为主要依据,个别词句适当参考芥子园刻本。注释力求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对原文中的人名、地名、术语、用典和生僻词予以解释说明,译文力求在不改变原文基本意思的前提下贴近当前读者的阅读习惯。近年来,海内外学界对《闲情偶寄》的关注日益密切,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本书所呈现给广大读者的,只是一些极为初步的工作成果,种种缺陷错误,还望方家诲正。

卷一词曲部上
结构
填词一事,向来被文人们看作末技。然而若能放下身段去做这件事,还是胜过跑马比剑,酗酒赌博。孔子曾经说过:“不是有掷彩博弈的游戏吗?玩玩这个也比闲着好。”博弈虽然是游戏,但也好过整天吃饱了饭,什么事都不用心;填词虽然是小道,可还是比博弈好吧?我觉得技艺不论大小,贵在能够精湛;才能不论高低,利在善于运用;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既能精湛又善运用,就可以扬长避短,成名成家。不然的话,即使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而作文只会堆砌典故,著书空发无用之论,写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呢?填词这件事,不仅文人干好了足以成名,即使是前朝帝王,也有因为擅长本朝词曲而使国事彪炳千古的。请让我一一道来:高则诚和王实甫都是元代名士,除了填词,没有其他成就;假如这两人没有创作《琵琶记》和《西厢记》,那么今天谁会知道他们的名字呢?所以,高则诚和王实甫是因为《琵琶记》和《西厢记》才得以名垂青史。汤显祖是明代的才子,所作诗歌、文章和书札都值得一读,而他脍炙人口的作品并不是诗歌、文章和书札,而是戏剧《牡丹亭》。假如没有创作《牡丹亭》,那么汤显祖在当时就已经是有其人而无其名,更不用说以后的影响了。所以,汤显祖是因为《牡丹亭》才得以名垂青史。这是文人因填词而成名的实例。
历朝历代的文学创作,都有其代表性的成就,“汉史”“唐诗”“宋文”“元曲”,人人都能脱口而出。《汉书》《史记》千古流传,不可磨灭,很久远了。唐代诗人辈出,宋代文士众多,在文坛,汉唐宋三代称得上鼎足而立,是夏商周这“三代”之后的又一个“三代”。元代统治的天下,不仅是政刑礼乐没什么值得效法的,就连语言文学,图书文章这些微末小事,也未见有什么成就;倘若不是元人崇尚词曲,有《琵琶记》《西厢记》以及《元人百种》这些书流传后世,那么当时的元代,也就会像五代、金、辽一样湮没在历史中,哪里还沾得上汉唐宋三代的光,被学士文人挂在嘴上呢?这是帝王国事因填词而成名的实例。由此看来,填词并不是末技,而是与史传诗文同源的另一支脉。近来倾慕填词,努力想要追步元人,比肩汤显祖的人很多,然而实际上作者还是寥寥无几,没听说什么绝世佳作出现。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词曲创作只能通过阅读前世书籍来学习,并没有现成的方法可以遵循。在没有灯光的暗室里,明眼人和盲人一样什么都看不见,找不到路径,所以没有人指点迷津不足为怪。而且半途而废的人居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人也为数不少。
我曾经奇怪:天地之间每一种文字都可以在书本上找到与之相应的法脉准绳,这和耳提面命没什么区别;只有词曲创作一事,不仅仅是简略至极,甚至搁置一边,只字不提。揣摩其中的原因,大概有三点:
,填词的道理艰涩深奥,不可言传,只可意会。词曲作者,每当思绪奔涌,冲入云霄之际,就会魂魄飞越,如入梦境,不到篇章创作的终结,他的精神不会恢复常态。讲述真实的东西很容易,描绘梦幻般的东西则很难,所以不是不想传授,而是无法传授。果真如此,那可确实是真奇怪真困难,真的无法用语言表达了。我认为这种精深的道理,讲的都是上乘的学问,填词的学问并不都是这样,难道因为精深的道理难以形诸语言,而粗浅的道理也搁置不论吗?
第二,填词的道理变幻无常,说它应该是这样的,又有不应该是这样的。比如为生旦填词,贵在端庄文雅;为净丑作曲,定要幽默诙谐,这是常理。可是如果遇到风流倜傥、放浪形骸的生旦,端庄文雅反而不合适;对于性情迂腐、不知变通的净丑,幽默诙谐则是忌讳。像这样的事情,不能死板地局限于陈规。因为怕以陈规旧习误导拘泥于古训的作者,所以宁肯付之阙如,也不画蛇添足,言无益之事。若果真如此,那么这种变幻之理,不但适用于填词制曲,连科举帖括,赋诗作文也都适用,难道还有以一成不变的章法写文章,却会得到人们的赏识,世代流传吗?
第三,历来名士十有八九都以诗赋得人垂青,以词曲传名后世的不到十分之一,大概千百人中也只有一个吧。而凡是能以词曲传名的人,都将其中的法门像宝贝似的珍藏着,秘不示人,因为他们认为这法门不是其他任何人传授给我的,为什么单单要我传授给其他人。假如家家户户都填词制曲,那么无论世间有多少《阳春》《白雪》一样的高雅作品,深谙鉴赏之道的人未必不会从晚出的作品中挑选出佳作,使才能平庸的前辈相形见绌;而且如果像周瑜那样精通音律鉴赏的人越来越多,频频指出词曲中的瑕疵,使前人的缺点和不足暴露无遗,这就好比一个善射的后羿调教出无数个善射的逢蒙,终使自己吃亏受害一样,不如还是仿效前人,三缄其口,默不作声为好。
虽然词曲创作之道不传于世,上述三个原因是并列的,但据我个人揣摩,后这个原因应该是主要的。在我看来,文章乃是天下公器,不是我个人所能私有的;其中的是非,古来自有定评,难道是我个人可以颠倒的吗?不如倾尽我个人之所有,将它们公之于众,把天下后世所有名士贤人全部视为同道,胜过我的我把他当作老师,但同时也不妨碍他成为给予我启示的得意门生;与我相近的我把他当作朋友,这也是一条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途径。怀有这样的心态,就会自然而然地将自己平生所知所学和盘托出,对于前人流传至今的书籍,也会自然而然地取其优长,弃其缺陷,辨其精华,识其糟粕,让世人知道什么是应该学习的,什么是应该避免的,以免在读书时被误导。理解我,怪罪我,怜悯我,甚至杀害我,全由世人,我不会顾及以后的事情。担心的是,上面我所说的,自认为正确而不一定正确;世人所赞同的,我认为错误而不一定错误。我所说的完全是出于公心,如若不公,甘愿接受千秋万代的惩罚。哎,元代的先贤们如果复生,一定会原谅我的。
通常填词重要的是音律,而只有我以结构为先,这是因为音律有书籍可以参考,其中的道理显而易见。自周德清《中原音韵》一书问世以来,阴阳平仄之间的界限已经清晰可见,就像水里划船,岸上推车一样,稍微懂得一点遵循章法的人,想要犯错误也不太可能了。程明善《啸余谱》和沈璟《南九宫十三调曲谱》问世之后,填词者更是可以依葫芦画瓢,创作有了明确的样本。前人把制曲叫作“填词”,填是“分布”的意思,就像在棋盘上按规定画着格子,见一格子,布一棋子,只有黑白之分,从来不会把棋子下到格外。需要用韵,我就押韵,不需要用韵,我就随意发挥。至于音律的和谐,音质的优美,虽然神妙而难以言喻,也可以由勉强为之发展到挥洒自如,由墨守成规而渐趋化境。至于结构,则应当在捻笔挥毫,创制音律之前就加以谋划。这就好像自然界为人体塑形,应当在精血刚刚凝结,胚胎尚未发育完善之际,就制定出完备的形态,让微小的精血具备五官和骨骼的雏形。如果事先没有完备的形态,而是从头顶到脚跟,一段一段地生长,那么人的躯体恐怕会有无数断断续续的痕迹,血气也会因此而阻滞其中。
工匠建造房屋也是这样。在地基刚刚平整,房屋间架尚未确立之际,应当先筹划好哪里建厅堂,哪里开窗户,造房梁需要什么木材,一定要等布局成熟,才能开工建造。如果建成一部分再去筹划一部分,顾前不顾后,必然会导致改建一部分以适应另一部分,房子还没建好就已经毁了。就像古人说“筑舍道傍,三年不成”,本来能够用来建造几座房子的资金,还不够建造一厅一堂了。所以创作戏曲的人,不能急于动笔,只有成熟的前期筹划,才换得来之后的奋笔疾书。有奇妙的素材,才写得出奇妙的文章,失败的命题是不可能使作者文思泉涌文采飞扬的。我曾经阅读过一些时下流行的戏曲作品,为作者惨淡经营、用心良苦而作品却无法配乐演出感到惋惜。之所以这样,并不是因为审音配乐非常困难,而是因为整部作品的结构缺乏妥善的安排。
词曲的文采似乎不必急于讨论,而我讨论文采也在音律之前,因为才华和技能是有区别的。稍有文采的人就可以称作才人,深通音律的人终究只是艺士。师旷只会鉴赏音乐而不会作曲,李龟年只会评判词的好坏而不会填词;假如让他们与词曲作家同处一堂,我肯定他们会坐在末席。有些事情虽然细微,却必须严格对待,这就是一个例子。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